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患者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保护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内瘘,减少血管出血,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1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出现皮下淤血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导致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皮下淤血的原因主要有: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占41.94%,血管弹性差,占19.35%,患者自律性因素,占16.13%,穿刺技术因素,占16.13%,按压技术因素占6.45%。结论:针对以上原因,实施相应对策,从而使患者顺利透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下血肿和低血压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某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124例,探讨其皮下血肿和低血压因素与内瘘使用寿命的关系。结果本组28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缩短,发生率为22.58%。皮下血肿和低血压是影响内瘘使用寿命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血肿和无血肿比较,血肿组发生内瘘堵塞的危险为无血肿组的5.688倍。低血压组发生内瘘堵塞的危险是无低血压组的3.757倍。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影响内瘘的中位生存时间。结论皮下血肿和低血压是内瘘使用寿命缩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有效护理干预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芳  徐琴娟  马芳琴 《全科护理》2016,(36):3809-3811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运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83例病人进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总数76次~468次,期间发生内瘘并发症50例,包括穿刺点及隧道感染15例,穿刺点渗血6例,隧道狭窄或闭合22例,穿刺点湿疹7例,分析原因主要与护士操作技术、使用器材、病人自身原因或知识缺乏等有关。[结论]虽然扣眼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经过原因分析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接受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的皮下血肿10例。结果皮下血肿的发生与内瘘不成熟、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患者自身原因、护士穿刺技术等有关。结论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穿刺技术水平,掌握内瘘使用时间,正确拔针,加强健康宣教,能有效降低皮下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病人动静脉内瘘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与分析,建立护理防护措施。结果调查用动静脉内瘘的血透患者160例,发生内瘘感染10例,感染率为6.25%。导致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原因是病人通过洗澡、洗衣服等弄湿穿刺点造成污染。结论根据造成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保护穿刺点,即可有效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及护理质量指标控制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的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以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作为质量控制目标,以2022年8、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8月质量改进前治疗的123例患者为对照组,11月质量改进后的125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联合采用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各内瘘穿刺方法占比、血管超声使用率、患者穿刺满意度作为护理质量指标,每月汇总分析指标结果及发生原因,针对性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共穿刺1 810例次,发生穿刺损伤10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55%(10/1 810);观察组患者穿刺1 733例次,发生损伤3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17%(3/1 733)。疑难血管通路穿刺损伤发生率下降(P=0.039),绳梯穿刺法占比上升至63%,血管超声使用率由4%(5/123)增加至100%(P<0.001),患者对穿刺满意度增加(P<0.001)。结论 联合应用血液透析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刘进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4):317-318
目的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重复使用期内瘘的观察护理。结果62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59例手术成功且内瘘使用良好。结论对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精心的护理,是获得手术成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长期存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预防及护理,主要包括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与护理。认为通过加强内瘘血肿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及内瘘血肿形成后及时给予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向心性动静脉内瘘穿刺法预防新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引起内瘘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九江市中医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新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向心性穿刺法)和对照组(采用离心性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使用新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机率。结果使用新动静脉内瘘采用向心性穿刺法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心性穿刺法。结论向心性穿刺法能够降低新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引起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韩惠平 《护理研究》2015,(8):1015-10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吕梁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12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生动静脉内瘘堵塞18例,其中血管条件差7例,治疗中不当穿刺和反复穿刺5例,过度超滤2例,过早使用内瘘1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睡觉时压迫患侧1例,压迫止血时间过长1例。[结论]内瘘堵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护人员要对病人做好保护内瘘的健康指导,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总结本院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包括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拔针的护理,预防内瘘阻塞及指导患者自我保健等.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未发生任何透析并发症,透析治疗得以顺利开展.认为良好的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的原因进行探讨,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32例血流量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指导护理、专业护理及伴随护理,以保证内瘘的通畅。结果造成动静脉内瘘血流不畅的原因有穿刺前对内瘘评估不足,穿刺技术不过硬及压迫方法不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患者自我护理意识不强等,通过积极处理可以使内瘘血流量达到透析的要求。结论通过科学护理,可以使自体动静脉内瘘延长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和沙布卷压迫胶布包扎法对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作用.方法 选择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穿刺1500例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760例次)和对照组37例(740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点观察组采用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对照组采用沙布卷压迫胶布包扎法.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点出血和皮下血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静脉内瘘穿刺点采用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常规穿刺方法与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在穿刺时出血率及成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20例,观察患者连续10次内瘘穿刺出血及成功情况。其中,单次操作时常规穿刺作为对照组;双次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作为实验组。结果穿刺时出血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能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且不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以用于动静脉内瘘行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娟 《护理学报》2004,11(4):20-21
本文通过对2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引起内瘘栓塞的主要原因: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内瘘局部血肿压迫;透析中低血压;内瘘使用过早及内瘘穿刺不当与包扎过紧。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熟悉每个患者内瘘使用情况;注意血透中的超滤过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并予以活血、溶栓等处理,尽可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6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根据两组病人情况的差异分析引起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6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有1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为25.00%。透析中过度超滤、低血压、血管条件差、内瘘使用不当、内瘘感染及穿刺技术不当的病人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比例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均属于长期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P0.05)。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后,B组45例病人中无一例出现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率由25.00%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中过度超滤、低血压、血管条件差、内瘘使用不当、内瘘感染及穿刺技术不当是引起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恰当的护理对策,可以延长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及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且最理想的血管通路,对保证血液透析效果和维持患者长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皮下血肿是动静脉内瘘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防皮下血肿及皮下血肿后的治疗和护理是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重度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症护理措施,包括创面处理、水疱处理,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刘进华 《全科护理》2013,11(19):1745-174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首次穿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动静脉内瘘再通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术后常规护理及术后首次穿刺的护理,观察1年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9例病人穿刺成功,且经过1年的临床观察,无动脉瘤发生,7例发生内瘘再栓塞。[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24h内即可穿刺进行血液透析,穿刺时严格掌握穿刺的护理原则,可以减少内瘘血管瘤、内瘘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陈丽 《中国血液净化》2013,(10):576-578
目的探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以期预防或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发生。方法对北京市普仁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9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9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血管内瘘堵塞10例(9.17%)。其中血管条件差2例,过度超滤4例,反复定点穿刺3例,压迫不当1例。结论不适当的护理会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发生,妥善的护理干预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穿刺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内瘘侧肘部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头静脉距瘘口近侧5~10 cm处离心方向穿刺法.结果:观察组穿刺324次,一次穿刺成功317例,成功率为97.8%;发生皮下血肿15次,发生率为4.6%.对照组穿刺315次,一次穿刺成功为260例,成功率为82.5%;发生皮下血肿30次,发生率为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发生动脉瘤1例;对照组发生内瘘堵塞5例,内瘘狭窄6例,动脉瘤9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出路采取动静脉内瘘肘部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向心方向穿刺,可使血流量得到保障,减少对内瘘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