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矫正与立体视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观察了78例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矫正术后的立体视恢复情况;分析各种因素对其立体视恢复的影响。结果:78例中,55例术后获得立体视,功能治愈率为70.5%,且术后立体视的恢复率与术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早期手术组及具有融合功能组的立体视的恢复率显著高于较晚手术组及无融合功能组(p<0.01);发病越早,术后建立立体视的预后越差。结论: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与部分调节因素有关,其由于解剖因素所引起的斜视需手术矫治。从立体视恢复上考虑,当患儿全矫配镜半年眼位仍不能正位时,应尽早手术矫正其残存的内斜度。术中应根据戴全矫眼镜后的眼位决定手术量。术后由于调节因素所致的内斜视仍需配镜矫正。  相似文献   

2.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双眼视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属共同性内斜视 ,此类斜视患者一般均有较大度数的内斜视 ,并有不同程度的远视。配戴矫正眼镜后 ,内斜度可以减轻但仍不能正位。非调节成分引起的斜视需行手术治疗 ,我们通过配镜和手术两种方法矫正治疗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65例 ,并进行术后双眼视觉功能的观察 ,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文 65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儿童 ,男 3 6例 ,女 2 9例 ,年龄 3岁~ 1 3 5岁 ,平均 6 6岁 ;矫正术前均经睫状肌麻痹剂散瞳检影 ,佩戴全矫镜半年以上。2 病例选择标准 :(1 )全部病人均为远视性屈光不正 ,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3.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做“标准手术”可能产生大量欠矫。1994年刘家琦报道[1]“加大手术的设计”,认为“本手术方法为治疗后天性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有效方法”。为探讨加大手术的疗效以及手术设计与AC/A比率的关系,我们根据AC/A比值高低来设计加大手术并...  相似文献   

4.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远近立体视觉恢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对远近立体视觉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83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的远近立体视情况,比较不同发病年龄和手术年龄对立体视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83例,56例术后获得远立体视,35例术后获得中心凹立体视,手术后远近立体视的恢复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越小,术后获得立体视的可能性越小;手术年龄越早,立体视恢复率越高,手术年龄越大,立体视恢复越差,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早期手术可提高远近立体视觉恢复。  相似文献   

5.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量及方法。方法对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109例分成两组:治疗组6l例,以平均斜视角或偏向于裸眼斜视角制定矫正斜视手术量;对照组48例,以戴镜后斜视角制定矫正斜视手术量。两组术前术后均作了同样的相关检查。结果治疗组矫正良好者55例(90.16%),部分矫正6例(9.84%)。对照组矫正良好者25例(52.08%),部分矫正者23例(47.92%)。结论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量宜按照平均斜视角或偏向于裸眼斜视角制定。  相似文献   

6.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手术量及手术方式。方法 对38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进行手术,手术量按裸眼和戴镜后斜视度平均值做斜视度的矫正。手术方式按远近斜视度来设计:辐辏过强型者行内直肌徙后术;基本型者行内外直肌手术;分开不足型者行外直肌缩短术。结果 38例中治愈34例占89.5%,4例良好占10.5%,21例术后获得立体视。结论 对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由于存在调节与非调节因素,先从调节因素着手,戴全矫镜;与调节因素无关非调节因素存在的内斜,按戴镜以及裸眼平均斜视度设计手术量,以矫正眼位并尽可能恢复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手术量。方法对35例部分词节性内斜视的患儿戴全矫眼镜半年以后,手术矫治与调节因素无关的非调节因素所致的内斜视。手术量按裸眼和戴镜后斜视度的平均值设计。结果35例中.眼位矫正满意32例占91.43%,良好3例占8.57%;功能治愈有立体视19例占54.29%。结论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其由解剖因素所致的斜视需手术矫正。当患儿戴全矫眼镜半年眼位仍不能恢复正位时,可尽早手术矫治其残存的内斜度,手术量按裸眼与戴镜平均斜视度设计,术后由于调节因素所致内斜仍需配镜矫正。  相似文献   

8.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是屈光调节性内斜或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加上非调节性因素所致 ,故称为混合型内斜。在以往的手术治疗中主要以戴矫正眼镜后残留的斜视度设计手术量 ,其手术治愈率低。我科眼肌组 1992年至 1996年手术治疗 10 7例 ,以裸眼及戴矫正眼镜后其平均斜视度设计手术量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 10 7例 ,男性 49例 ,女性 5 8例 ,年龄 3~ 13岁 ,平均7.8岁 ,患者均经眼肌门诊常规检查后 ,用 1%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经过戴矫正眼镜 6~ 12个月 ,同时进行综合弱视治疗 ,对剩余的内斜视度以裸眼及戴镜后其平均斜…  相似文献   

9.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方法:对78例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行矫正术,对比手术前后的立体视功能;分析各种因素对其建立立体视功能的影响。结果:78例中,55例术后获得立体视,功能治愈率为70.5%,早期手术组及具有融合功能组获得立体视显著高于较晚手术组及无融合功能组(P<0.01);发病越早,术后建立立体视的预后越差。结论: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与调节因素有关,其由于解剖因素所引起的斜视需手术矫治。当患儿戴全矫镜半年后眼位仍不能正位时,应尽早手术矫正其残存的内斜视。应根据戴全矫眼镜后的眼位决定手术量。术后由于调节因素所致的内斜视仍需戴镜矫正。  相似文献   

10.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 总结 117例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结果 术后治愈率为 88% ,建立双眼单视功能者占 71 8%。结论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应尽早诊治 ,全部矫正屈光不正 6个月以上方可进行手术 ,使获得双眼单视功能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11.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对儿童双眼立体视觉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对儿童立体视觉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观察79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儿童不同发病年龄、不同戴镜年龄、不同斜视程度、戴镜及治疗前后的立体视功能、及与65名正常儿童立体视功能的比较,分析各种因素对儿童视觉发育的影响.结果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儿童的双眼视觉较正常儿童比较明显异常;发病年龄越小,立体视功能越差;戴镜年龄越小,双眼视觉的发育与恢复越好;眼位偏斜程度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严重影响儿童双眼视觉的发育:发病年龄越小,戴镜年龄越大对立体视功能影响越大;反之发病年龄越晚,及时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立体视功能恢复的就越好.显斜及屈光不正都会严重影响儿童立体视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任兵  罗英  刘世情 《眼科新进展》2001,21(2):102-102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是屈光调节性内斜或非屈光调节性内斜加上非调节性因素所致 ,故称为混合型内斜。在以往的手术治疗中主要以戴矫正眼镜后残留的斜视度设计手术量 ,其手术治愈率低 [1 ] 。我科眼肌组 1992~ 1996年手术治疗 10 7例 ,以裸眼及戴矫正眼镜后其平均斜视度设计手术量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7例 ,男 49例 ,女 5 8例 ,年龄 3~13a,平均 7.8a,患者均经眼肌门诊常规检查后 ,用 10 g· L- 1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经过戴矫正眼镜 6~ 12 m o,同时进行综合弱视治疗 ,对剩余的内斜视度以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 对117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行双眼内直肌后徒联合非主导眼外直肌缩短手术。结果 术后治愈率为88%,建立双眼单视功能者占71.8%。结论 儿重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应尽早全部矫正屈光不正6个月以上方可进行手术,同时获得双眼单视功能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14.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随机选择共同性部分调节性内斜视30例,男l1例,女19例。年龄5~14岁。术前均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并佩戴眼镜。裸眼斜视角平均为62.33△,戴镜后平均值为36.83△裸眼及戴镜后平均值为52.33△本文根据戴镜后斜视角设计手术16人,治愈率为50%。以平均斜视角设计手术14人。治愈率为92.86%。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申长礼,张素华,刘志平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即屈光性调节性内斜戴完全矫正的眼镜仍残留一部分内斜或非屈光调节性内斜注视远距离物体时即有内斜,故又称为混合型内斜。常见于11岁以下儿童。现将我院眼肌组近几年来30例部分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系统治疗后调节性内斜视矫正规律。方法:随机选择56例调节性内斜视进行散瞳检影验光、戴镜和综合弱视治疗^[1],在6月、12月和24月进行重复检查。结果:治疗6月后内斜度数基本稳定。结论:调节性内斜视治疗6个月后,即可考虑手术矫正非调节部分内斜视。  相似文献   

17.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8.
部分调节性内斜是儿童斜视中的常见类型,其发病原因不仅有调节集合的不平衡,还伴有眼外肌的不平衡,患儿多为中度远视性屈光不正,靠单纯配镜不能完全矫正斜视还须采取适当的手术治疗,以解决剩余部分的斜视。现将我院及总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治疗的63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治疗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时机的选择和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A组10例、B组25例和C组17例,A组患者发病1a内手术治疗,B组患者发病1~3a手术治疗,C组患者发病3a以上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6岁儿童术后获得立体感比例(83%)显著高于<3岁儿童(30%)(P<0.05);患者术后立体视觉与患者手术时机存在明显相关性, A组(80%)和B组患者有立体感比例(76%)显著高于C组(41%)(P<0.05);A组(90%)、B组治疗优良率(88%)显著高于C组(71%)(P<0.05)。结论: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应待患儿6岁以后,尽早开展手术治疗,根据斜视度和裸眼视力情况决定手术量。  相似文献   

20.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58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8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治愈率为81.0%,建立双眼单视功能者占79.3%.结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应完全矫正屈光不正,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争取建立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