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与CT表现。探计其形成的机理、CT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对10例有明确颅外伤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偏瘫、癫痫等症状的小儿均作头颅CT平扫。结果:10制均为单发腔隙性脑梗塞,其中3例双侧基底节区有小钙化灶。结论: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产生的机理可能是脑外伤引起脑血管痉挛性闭塞所致脑缺血性坏死。CT扫描对其诊断的确立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宏良 《放射学实践》2001,16(4):253-254
目的:探讨CT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方法:对15例头颅外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均为横断位CT扫描,。结果:外伤性腔隙脑梗塞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呈小片腔隙性低密度影,结论:CT扫描对外伤性脑梗塞的准确诊断、估计病变程度,预后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桂清  宋伯义 《人民军医》1999,42(4):216-217
CT及MRI的问世大大方便了脑腔隙梗死的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严重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CT及MRI诊断无体征脑腔隙梗死58例,并及时进行了治疗,获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45~62岁,平均51.4岁;病程10d~8个月,平均3.5个月。突发性起病42例,渐进性起病16例。1.2 主要症状 头昏、头晕49例,反复头痛39例,睡眠障碍38例,记忆力减退35例,情绪改变24例,视力减退5例。1.3 诊断 本组经CT诊断23例,经MRI诊断35例,均诊为多发性脑腔隙梗死。每例腔隙数量2~5个,总数183个。腔隙直径3~9mm,平均4.2…  相似文献   

4.
曹金凤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71-137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螺旋CT扫描,分别采用5 mm及10 mm不同层厚观察临床及其它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病例200例。结果:5 mm层厚扫描100例,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95例,共发现病灶120个;10 mm层厚扫描100例,诊断腔隙性脑梗塞50例,发现病灶51个。结论:螺旋CT、5 mm以下层厚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成人外伤性脑腔隙性梗死毋特点。方法:分析15例外伤性脑腔隙性硬死的CT表现。结果:成人外伤性脑腔隙性梗死常继发干颅脑外伤,CT表现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或脑叶内点状梗死,可伴脑水肿和颅内血肿等颅脑损伤征象。结论:CT对外伤性脑腔隙性梗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CT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CT表现异常、其中4例表现为双额叶、3例表现为双顶、枕叶弥漫性低密度影,以累及脑白质为主,并累及部分脑皮质及基底节区,分布对称;另1例表现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结论CT对脑部病变的显示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该病CT表现无特异性,必须密切结合临床方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CT应用于临床后,头部CT影像表现便被视为诊断脑梗塞的可靠依据,但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一些CT表现与临床病情不符的情况,如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较明显而头部CT却正常,这些病人经MRI检查后,可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或大面积脑梗塞。现将我们收治的15例脑梗死病人结合CT、MRI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CT诊断脑腔隙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腔隙梗塞(Lacunae)是脑深部穿通动脉发生梗塞后,由巨噬细胞将梗塞处脑组织移走后遗留的小腔(1),直径0.2-15mm不等,好发于内囊,丘脑,脑干和基底节,与高血压病有关,起病缓慢,预后较好,临床表现为一些特定的症状和体征(2),本世纪初Pierre Marie在描述内囊梗塞时第一次用了“腔隙”这个概念,并阐述了一组综合征(3),以后若干年许多神经病学家丰富了腔隙病发病机理,组织病理特点,做了大量临床病理对照,详尽描述了腔隙梗塞症候群,脑腔隙梗塞近年来逐渐从病理概念转变为临床概念,由于腔隙病灶微小,仅凭临床症状很难做正确诊断,因为各种检查包括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常常阴性(4),只有MR和CT可以显示腔隙病灶,鉴于MR尚未大量应用于临床,CT目前仍是应用最多,最为有效的影像学工具,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屡见CT诊断脑腔隙梗塞的报导,国内在这方面的报导尚不多见,本文试图对CT诊断脑腔隙梗塞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附3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外伤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方法:对39例头颈部外伤后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行横断面螺旋CT扫描,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结果:根据临床和CT表现分为两型:I型(21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呈小片状腔隙性低密度区;Ⅱ型(18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为脑叶梗死呈扇形低密度区,与大脑前中后供血动脉或颈内动脉分布一致,范围较大。结论:螺旋CT扫描检查对外伤性脑梗死的准确诊断、估计病变程度,分析两型脑梗死的不同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对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及其特征。方法 对 2 6例颅脑外伤后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偏瘫患儿行横断CT扫描。结果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 ,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内囊区 ,呈斑片腔隙性低密度影。结论 CT对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评估病变的程度及其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1.1例1男,发病年龄53岁,TU-154机长,飞行12000h。1993年4月9日夜晚饮酒,次日晨出现左侧躯体麻木,急诊脑CT示:①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多发性腔隙性梗塞(LI);②右侧颞叶0.9cm×1.4cm出血灶。经门诊及住院治疗症状减轻。发病后7个月13天.年度体检有高脂血症,神经科鉴定认为:经住院治疗,并复查脑CT及MRI证实脑梗塞(CI)治愈,申请特许飞行(VI类)。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脑梗塞CT与血糖水平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着重探讨糖尿病性脑梗塞的CT表现特点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 4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CT表现特点及其和血糠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结果 病变部位以基底节、脑干及丘脑区为主 (3 8例 ,92 .7% )。病灶呈多发性 3 0例 (73 .2 % ) ,病灶数目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腔隙性脑梗塞 3 8例 (92 .7% ) ,大片状脑梗塞 3例 (7.3 % ) ,合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2 4例 (5 8.5 % )。结论 糖尿病性脑梗塞以多发性腔梗为主 ,和血糖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CUBE-T_2WI序列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优势。方法采用1.5T磁共振仪分别对3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行头颅MRI CUBE-T_2WI序列及T2WI序列扫描,分析不同扫描序列所得图像,评价CUBE-T_2WI序列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结果对于3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CUBE-T2WI序列显示378个腔隙灶,其中顶叶79个,额叶147个,丘脑13个,内囊36个,基底节68个,脑干18个,小脑17个。T_2WI序列显示273个腔隙灶其中顶叶58个,额叶112个,丘脑9个,内囊28个,基底节43个,脑干13个,小脑10个。结论 CUBE-T_2WI序列较T_2WI序列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更清晰、准确,提高了腔隙性脑梗塞小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孙杨 《人民军医》2008,51(8):493-493
1病例报告 患者女,63岁。曾因咀嚼无力,饮水呛咳,言语含糊2个月于当地医院就诊。经头颅CT检查示双侧脑室旁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予以疏血通、尼莫地平、脑活素治疗,但症状不减,反呈进行性加重。8个月后出现强哭强笑、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大量流涎。  相似文献   

15.
多层CT脑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疑有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CT脑灌注检查,发病时间为l一24h,3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结果:8例脑梗死患者CT平扫均未见异常,3例CT脑灌注后见大面积脑梗死灶,其中l例发病仅lh,MRI T2W及DWI未见异常信号,6d后CT复查证实;另2例MRI T1、T2加权阴性,DWI呈异常高信号。其余5例CT平扫和脑灌注成像均未见异常,3—7d后CT复查,其中2例为脑干梗死,2例为左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小范围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l例未见异常。结论:CT脑灌注成像最早可在出现症状40min后显示脑梗死病灶,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好,异常灌注区以脑血流(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最敏感,CT脑灌注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但对脑干或其它部位小的脑梗死灶,CT脑灌注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10例经CT扫描证实的腔隙梗塞作一临床和CT对照分析。病因分析表明在高血压背景下的腔隙梗塞者发病机理是多因的。临床表现感觉运动性卒中最多(39.1%),较一般文献报道为多,其次为纯运动性偏瘫(35.5%),其他各型均为少数或个别。CT共检出腔隙320个,以侧脑室体旁最多(50%),多发性脑梗塞者75例,单发者35例,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者发生多发性梗塞者较单发者多。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分型与CT表现。方法:分析35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根据其临床和CT表现分为二型:Ⅰ型(21例),轻微外伤型;Ⅱ型(14例),严重外伤型。Ⅰ型见于小儿,特别是婴儿,外伤轻微,CT表现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灶,81%(17/21)双侧豆状核点状钙化灶。Ⅱ型多见于成人,小儿少见,有严重的颅脑损伤,CT表现为基底节区或/和脑叶梗塞及颅脑损伤的征象,如脑内水肿,挫伤和颅内血肿等。结论:CT对外伤性脑梗塞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两型可能有不同的发生机制,Ⅰ型主要是潜在性血管病变及血管痉挛所致,Ⅱ型主要与血管的损伤和受压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CT诊断的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脑血管闭塞引起的一部分脑组织坏死称为脑梗塞。本文着重阐述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基底节-内囊区腔隙性梗塞的CT分型及出血性梗塞的表现。一、脑梗塞的早期诊断 CT能发现梗塞灶低密度改变及占位效应的时间从起病后几小时到十几天不等,在病后48小时之内约有半数的患者可显示低密度梗塞灶。一般认为在起病后12~24小时内不可能发现缺血性脑梗塞,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和CT扫描机分辨力的提高,大大地增加了早期发现脑梗塞的可能性。Wall等  相似文献   

19.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6例SAE患者的临床表现有CT特征。结果:全部患者中214例颅脑CT平扫显示双侧脑室周围自质有稍低密度影,病变模糊边界不清,双侧对称或基本对称;合并腔隙性梗塞210例,合并程度不同脑萎缩187例。渐进性痴呆表现越重,CT异常表现越明显。结论:对有脑动脉硬化表现者行头颅CT平扫可较早期诊断SAE。  相似文献   

20.
妊娠子痫并发脑血管病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妊娠子痫并脑血管病并非少见,且脑水肿与脑梗塞的早期CT表现极为相似,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旨在分析各并发症的CT特点,重点讨论脑水肿与早期脑梗塞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妊娠子痫合并脑血管病共23例,其中脑水肿12例,脑梗塞7例,脑内血肿4例,所有病人发病后急诊作CT平扫,3例行增强扫描,15例病人复查CT。结果:脑水肿CT表现为双侧顶、额、枕叶较为对称的片状低密度区,以顶叶为甚,脑梗塞CT表现类似脑水肿,脑内血肿CT表现均为皮层下血肿。结论:CT检查妊娠子痫并脑血管病具有迅速、准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