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波 《护理管理杂志》2005,5(11):19-20,26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症状之一,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精神压抑,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应该重视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问题,指导患者对淋巴水肿进行管理,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如男  袁长蓉 《护理研究》2012,26(14):1254-1256
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影响发生淋巴水肿的因素及护理方面综述了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许飞  王莹 《家庭护士》2007,5(7):36-3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年轻化。手术治疗是该病的首选方法。由于手术范围广,需切除全部乳房和胸肌筋膜,同时清除腋窝淋巴结,会使患侧上肢外展、内收、上举及持重功能受限,加之术后瘢痕挛缩,如不及时正确地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有报道发生率为23.70%~34.10%。一旦淋巴水肿形成便难以治愈,有的病人会因疼痛影响社交、工作和性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宋健  关竞红  龙笑  金光  刘颖 《中国康复》2017,32(3):253-256
正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为35~44/100000/年~[1],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2]。目前,乳腺切除配合腋窝淋巴结清扫仍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3],但这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容易造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Upper Ex-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8岁,身高164 cm,体质量67 kg,既往从事电力工作。2007年11月7日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窝淋巴结肿物,大小约30 mm×30 mm,质硬,轻压痛。2007年11月14日于辽宁省电力中心医院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右腋下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0/24),病理分期:T2N1MOⅡB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肿瘤诊治中心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4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在双侧腕部上5 cm、肘部下10 cm、肘部上10 cm、虎口、腋窝处设5点进行周径测量。按照治疗前健、患肢周径差值(d)将上肢淋巴水肿分为3组,A组(轻度水肿)15例,d<3 cm;B组(中度水肿)16例,3 cm≤d≤5 cm;C组(重度水肿)13例,d>5 cm。3组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20 d)CDT治疗,比较CDT治疗前后患肢的周径值,并分析CDT疗效。结果 CDT治疗后,患者腕部上5 cm、肘部上10 cm、肘部下10 cm、虎口以及腋窝5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情况,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肘部上10 cm、肘部下10 cm及腋窝3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腕部上5 cm和虎口2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适用于任何程度乳腺癌术后所致上肢淋巴水肿,且重度淋巴水肿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赵健  王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28):2744-2745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手术或放疗破坏了腋窝淋巴系统,导致上肢皮下组织内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皮下积液,肢体重量增加,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10%~30%[1].上肢淋巴水肿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3年内.长时间皮下积液往往伴有慢性炎性改变导致皮下及淋巴管纤维化,关节周围组织伸展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健  王莉 《现代护理》2007,13(28):2744-2745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手术或放疗破坏了腋窝淋巴系统,导致上肢皮下组织内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皮下积液,肢体重量增加,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10%~30%[1]。上肢淋巴水肿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3年内。长时间皮下积液往往伴有慢性炎性改变导致皮下及淋巴管纤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汪和美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59-146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仍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极易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精神压抑,严重影响术后生存质量。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为6%~3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1年7月-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150例,给予腋窝淋巴清扫手术治疗,观察与记录术后3个月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积极调查与随访患者的病历资料;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都给予肢体气压与功能锻炼干预,周期为14 d。结果 1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20例,发生率为13.3%,Logistic回归统计学分析显示,放疗、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高血压是导致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上肢淋巴水肿2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后,疼痛评分(1.87±0.45)分,明显下降,上臂差值(1.19±0.40)cm,明显增加,而前臂差值(0.73±0.72)cm,明显降低,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因素包括放疗、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高血压,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改善水肿状况与缓解疼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专案以"知信行模式"为理论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行为的正确性,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下半年在本科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上半年在本科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专案。两组病例的纳入标准均为术中并行腋窝淋巴结(Ⅰ/Ⅱ站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结果乳腺癌术后半年内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由2015年下半年的11.1%下降至2016年上半年的5.4%。结论运用护理专案能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赵静  黄健  肖建英  张欢 《全科护理》2020,18(7):892-894
对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重度淋巴水肿病人行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CDT)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治疗与护理要点: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准确收集病人CDT治疗前数据,记录每次CDT治疗后数据,询问病人每次CDT治疗后阳性体验并做好记录,保证后续CDT治疗顺利进行;预防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并进行护理干预,关心病人情感,提供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度过体验期;规范的CDT治疗后管理及随访、配合弹力臂套持续康复。经过67次CDT治疗和护理,病人患侧上肢消肿成功,病人对CDT治疗效果满意;治疗前后模拟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分为4分和0分。经过CDT治疗,应用周径测量法测量病人5处患肢臂围明显变小,认为连续CDT治疗对重度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明显,其具有安全、无创、无痛苦、无副作用、疗效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压力袖套辅助淋巴引流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压力衣辅助佩戴组(A组)和单纯淋巴引流组(B组)。B组接受为期11天,每天45min的淋巴引流手法治疗。A组在每天45min淋巴引流手法后予以患肢压力袖套佩戴。两组患者分别于第1次淋巴引流前(T0)、第1次淋巴引流后(T1)、第2次引流前(T2)、第3次引流前(T3)、第6次引流前(T4)、第11次引流前(T5),第11次引流24h后(T6),测量患者上肢的生物电阻抗(BIS),输出L-Dex比值。并在T1、T6时间测量两组患者的健患侧定点臂围,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1)L-Dex值:第1次治疗后,A、B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第2次治疗前均开始上升,A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B组;A组持续降低(P0.05),B组出现波动;经过11天的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2)臂围:11次治疗后健患侧臂围差变化A组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单纯淋巴引流手法及淋巴引流手法结合压力袖套治疗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而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后联合压力袖套治疗,较单纯淋巴引流手法对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上肢水肿程度、患肢感染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按水肿发生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每组140例。常规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手部皮肤护理、手法促淋巴回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呼吸运动进行手功能主、被动锻炼,抬高患肢、教育干预等。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双上肢周径差值、患肢感染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上肢水肿护理总有效率89.3%,干预组上肢水肿护理总有效率99.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轻、中度水肿患者,干预组轻、中、重度水肿患者护理干预后上肢周径差值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或P〈0.01)。干预组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为82.1%,未出现患肢感染;常规组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为49.3%,患肢感染发生率8.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部皮肤护理、手法促淋巴回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呼吸运动进行手功能主被动锻炼、抬高患肢、教育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上肢淋巴水肿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控制患肢皮肤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吴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832-2833
目的探讨肢体压力泵用于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将8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常规以肢体功能锻炼操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肢体压力泵治疗仪,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依存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肢体压力泵治疗仪用于乳腺癌术后预防和治疗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可提高患者肢体治疗依从性和控制治疗时间,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燕丽 《护理研究》2008,22(30):2766-2767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大约为30%,淋巴水肿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精神压抑,严重影响术后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无法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上肢水肿是乳腺癌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献报道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可达40%,中重度水肿约为15%。轻随着侧枝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可致上肢活动受限,极大地影响患生活质量,我科对2001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病人从心理、生理方面进行全面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肢水肿发生率仅为13.3%,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严梅  蒋妮  王雪芹  徐芳  杨桂英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9-1112
目的探讨复合护理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淋巴水肿程度。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120例,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针对淋巴水肿的复合护理干预,即健康教育加气压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单纯气压治疗,将术后一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各组患者的淋巴水肿程度以及各程度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实施复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淋巴水肿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降低了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而且没有发生重度淋巴水肿。结论复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淋巴水肿症状,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并在临床上应用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辉 《护理研究》2012,26(6):545-546
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仍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作为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放疗的后遗症成为长期困扰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同时病人也因此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成为残疾.因此预防和治疗淋巴水肿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通过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来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能有效地预防和消除上臂淋巴水肿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上肢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双上肢周径差、上肢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上肢功能,扩大关节活动度,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