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锁孔入路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神经内镜和多模态影像技术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30例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MVD治疗HFS患者的临床、影像、手术资料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3D-TOF-MRA)检查,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判别责任血管垫入隔片,同时置入神经内镜行多角度观察面神经全程及其周围血管,观察确认垫片位置。结果本组130例HFS患者术后痊愈122例(93.8%),3例(2.3%)明显缓解,3例(2.3%)部分缓解,2例(1.5%)无效,总有效率96.2%。治疗有效的1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2例复发,复发率1.5%。结论内镜辅助锁孔入路MVD是治疗HFS非常有效的方法,术前使用多模态3D-TOF-MRA能判断责任血管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内镜有助于鉴别责任血管、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神经外科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样本对象,采用数字盲选法,分为Ⅰ组(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Ⅱ组(经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Ⅲ组(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Ⅱ组、Ⅲ组比较,Ⅰ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尿崩症、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缩短了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都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择取接受治疗的80例垂体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经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肿瘤切除范围、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切除范围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理想,操作更加简便,所带来的创伤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借鉴、采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97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的垂体瘤患者,其中神经内镜下治疗的患者为105例(神经内镜组),显微镜下治疗的患者为92例(显微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1年后随访复发率、术后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肿瘤全切率、内分泌激素下降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1年后随访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尿崩症、低钾血症、视力障碍、颅内血肿、鼻腔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显微镜组;肿瘤全切率、内分泌激素下降率均高于显微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观察34例经锁孔及显微镜或内镜下血肿清除术(锁孔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术后48 h内)和远期(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与40例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传统组)患者相比较.结果 锁孔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手术病死率两组相似.锁孔术组病情Ⅱ、Ⅲ级患者远期预后优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Ⅳ、Ⅴ级患者远期预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显微镜或内镜辅助下锁孔血肿清除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手术创伤小,能更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在轻症患者(病情分级Ⅱ、Ⅲ)能获得较好的预后,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微创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垂体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显微镜鼻孔经蝶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显微镜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微创切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内分泌激素下降率、肿瘤全切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微创术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垂体大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将其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镜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效加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为85.71%。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肿瘤患者能有效减少其术中出血量,缩短其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24-1926
探究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临床效果。选择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科96例垂体瘤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实施经口唇下-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生长激素(GH)与泌乳素(PRL)水平。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H、PRL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垂体瘤患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其能有效降低生长激素与泌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外伤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患者接受显微镜治疗方法,视为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接受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方法,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一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及格拉斯哥评分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外伤性脑出血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血肿清除率,节省住院费用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脑室内血肿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方法将本院70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5)采用神经内镜辅助脑室内血肿引流术清除血肿,对照组(n=35)采用脑室外引流清除血肿。观察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情况、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脑室内血肿引流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少,较常规脑室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