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常规弹力绷带加压止血与弹力绷带加压加小夹板反向固定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TRI的304例冠心病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为常规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A组,148例)和弹力绷带加压加小夹板反向固定腕关节止血组(B组,156例),比较两组疗效.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需再次处理患者的比例,次要研究终点为血管并发症.结果:A组桡动脉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4.73%比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桡动脉闭塞发生率等其他并发症总体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弹力绷带和弹力绷带加小夹板反向固定腕关节止血均安全有效,但后者止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对比止血绑带与绷带加压包扎在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后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选取2013年01月~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的皮下血肿、淤血、渗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在皮下血肿、淤血、渗血等方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绑带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绷带加压包扎,可作为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后的常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常规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法与气囊加压止血器在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穿刺血管止血效果。 方法 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22日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经右侧桡动脉行PCI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和气囊加压止血器组(比例为1:1)。主要终点定义为术区出血、腕部及前臂皮肤瘀斑、上肢麻木、上肢疼痛、上肢肿胀、手部发绀、张力性水疱、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组成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定义为两组止血方法的所需费用。 结果 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等既往史及入院诊断等均无统计学差异。住院期间,两组间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为1.3%(95%CI,?4.8%~7.5%),其中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事件发生率为8.7%(13/150),气囊加压止血器组为7.3%(11/150),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非劣效于气囊加压止血器组(非劣效性检验P<0.01)。两组间术区出血、腕部及前臂皮肤瘀斑、上肢麻木、上肢疼痛、上肢肿胀、手部发绀、张力性水疱、迷走神经反射、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气囊加压止血器组4例(2.7%)患者出现出血、血肿后转化为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采用上肢悬挂治疗比例有增高趋势,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1.3% vs. 0.7%,P = 1.00)。气囊加压止血器组费用明显高于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254 ± 0)元vs.(25 ± 12)元,P < 0.01]。 结论 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法具有效价比高的优点。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法预防在院期间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效果不劣于桡动脉气囊加压止血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1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erclose血管缝合器组(Perclose组)与人工按压组。观察Perclose血管缝合器的成功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erclose组止血成功率为96%,无并发症发生。人工按压组有2例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发生。结论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老年患者介入治疗中使用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经皮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后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对26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术患者,在术后使用血管缝合器Perclose 132例(Perclose组)或人工压迫止血132例(人工组)作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比较2组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erclose组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P<0.01),但其与人工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1%,P>0.05)。结论:使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能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但不减少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5%(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采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TRI)术后常规弹力绷带加压止血、专用桡动脉板式止血器和气囊加压式止血器3种方法在止血效果、预防穿刺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连续入选行TRI的3000例患者随机分入常规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ER组)、板式止血器组(TB组)和气囊加压式止血器组(TR组),最终合格入选研究的患者ER组963例,TB组976例,TR组971例.入选标准:Allen试验阳性;初次行TRI;成功置入6 F桡动脉鞘管.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桡动脉止血时间、纤维组织增生情况、患者舒适度.结果 ER组、TB组、TR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7%、10.6%、10.7%,P=0.262).3组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总体存在差异(P=0.049),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女性、低体重、手术时间、穿刺次数是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与ER组比较,TB组、TR组止血时间较短[(274±57)min、(265±61)min比(332±54)min,均P<0.001],术后穿刺部位纤维硬结发生率较低(8.8%、7.9%比13.6%,均P<0.001).术后患者舒适度TB组、TR组明显优于ER组(均P<0.001).结论 常规弹力绷带和桡动脉专用止血器械均安全有效,但后者止血时间更短、患者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起搏器安置术后沙袋压迫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1日所有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共301例,随机分为沙袋压迫组(沙袋组)151例和弹力绷带压迫组(绷带组)150例。沙袋组术后沙袋压迫6h,绷带组术后弹力绷带压迫24h。比较两组术后7天内伤口周围皮下淤血、血肿、颈肩痛及导线脱位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渗血、皮下瘀血、一般囊袋血肿、严重囊袋血肿发生情况及导线脱位情况无差异(P0.05),但绷带组颈肩背痛发生率明显低于沙袋组(6%vs 25.8%,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口服抗血小板/抗凝药(OR=10.47,95%CI 4.66~23.53)和除颤器置入(OR=8.38,95%CI 2.98~23.60)是术后出现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压迫止血可减轻患者痛苦,并不增加出血风险,可作为常规术后止血方法。口服抗血小板/抗凝药和除颤器置入是术后出血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在卵圆孔封堵手术中拔除输送鞘管鞘后,应用单把ProGlide血管缝合器缝合股静脉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皮卵圆孔封堵80例患者,根据是否使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自粘性绷带加压止血(压迫止血组),一组使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缝合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次日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术后6 h、12 h观察止血效果及住院期间静脉穿刺点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完成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均止血成功,缝合组未出现皮下出血及瘀斑,压迫止血组5例(12.5%)出现皮下瘀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缝合组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压迫止血组[(79.3±6.9)比(65.2±7.2),P<0.05],术后12 h缝合组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83.4±3.4)比(81.6±5.7),P=0.074]。压迫止血组9例(2...  相似文献   

10.
国产血管封堵器与血管缝合器用于介入术后止血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利辉  彭建军 《山东医药》2008,48(13):84-85
将2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于手术后使用血管缝合器Perclose和国产血管封堵器行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与人工压迫相比均显著缩短(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认为Perclose血管缝合器或封堵器均能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但封堵器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elix压迫器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1组(160例)、观察2组(202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Helix压迫器分别压迫止血2小时和4小时,对照组采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法压迫止血,比较各组止血的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的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4.00%、98.75%、99.01%;对照组手部胀痛、出血血肿、皮肤破损坏死、桡动脉急性闭塞等并发症均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1组比较,虽然观察2组在一次止血成功率上有所提高,但是手部发绀、血肿、胀痛感、皮肤皮损、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也随之增多,观察组舒适度要高于对照组。结论 "Helix"压迫器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舒适度高,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压迫时间以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以Angioseal动脉闭合装置封闭老年人股动脉穿刺点后,延长加压包扎时间降低出血并发症。方法连续入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728例,均以Angioseal封闭股动脉穿刺点,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术后直腿平卧6h后可活动,随后于2h内拆除加压包扎用弹力绷带)和延迟包扎组(直腿平卧6h后可活动,但于术后20~24h拆除加压包扎用弹力绷带),观察血管并发症及其时机。结果两组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的穿刺点出血、假性动脉瘤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延迟包扎组(7.42% vs 1.78%,P=0.001)。其中出血并发症增高主要表现为拆除加压包扎敷料后的出血并发症增多(常规治疗组6.14%,延迟包扎组0.59%,P=0.001)。而因出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在常规治疗组明显增加(1.53% vs 0.00%,P=0.033);随着出血后局部压迫止血等措施的实施,静脉血栓虽有增加(0.77% vs 0.30%,P=0.6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动脉穿刺点在应用Angioseal后的出血并发症除与穿刺技术相关外,P C I术后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也是重要原因。在这些强化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减少早期活动是减少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渗血原因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于广西省柳州市工人医院肿瘤科进行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穿刺部位渗血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止血方法对肢体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两组患者对止血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行PICC置管后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试验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穿刺肢端缺血、穿刺肢端麻木、穿刺部位肿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止血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置管穿刺部位渗血率发生较高,采用气囊式创口贴止血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患者局部渗血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两种止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诊疗术的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传统压迫法与采用Angioseal缝合器止血法的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为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CAG及PCI患者214例按止血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压迫止血组和血管缝合组,比较两组术后制动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用Angioseal缝合法成功率达100%,与压迫法止血比较下肢制动时间不论单纯CAG还是PCI均显著缩短(P<0.01),缝合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渗血、局部血肿、迟发出血(第3天以后,至1周)、心迷走反射等显著低于传统压迫止血组(P<0.01)。结论:Angioseal缝合器止血较传统压迫止血护理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在冠心病介入诊治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185例在我科接受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其中97例采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观察组),88例采用纱布绷带压迫止血(对照组),对患者术后局部渗血、皮下血肿、发绀情况、迷走神经反射及自我舒适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皮下血肿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渗血、手指发绀与肿胀及患者舒适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操作简便、全透明结构、可调节性强、止血效果较好、舒适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宜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采用三种不同止血方法处理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动脉穿刺点的优缺点。方法 对 6 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股动脉穿刺点采用手工压迫、Femostop器械压迫和Perclose缝合器三种方法进行处理 ,观察其所需操作时间、卧床时间、止血费用、耐受程度、操作失败率、血管迷走反射和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显示缝合组所需操作时间最短仅为 12min ,较手工压迫和器械止血组分别缩短约 11min和 4 3min(P <0 0 5 ) ;缝合组术后卧床时间仅需 3h左右 ,较其他两组缩短约 2 0h(P <0 0 5 ) ;患者的耐受程度优于其他两组 ,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他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 无创性缝合法止血迅速彻底 ,不会产生迷走神经反射 ,患者可迅速恢复活动 ,具有局部血管并发症少的优点 ,是不能耐受长时间卧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一种理想的局部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国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台疗后血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和评估国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在股动脉穿刺处使用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305例符合人选标准并接受封堵器治疗的患者,男性229例,女性76例.其中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者(诊断组)161例,而接受PCI者(PCI组)14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及氯吡格雷75 mg/d.通过采用经股动脉途径的Judkins技术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主要安全终点为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任何需要血管外科治疗,外周动脉的PCI或需超声引导的加压如假性动脉瘤,需输血的严重出血,腹膜后血肿,血栓形成或远端脉搏消失,腹股沟感染,明显腹股沟血肿,死亡.结果:①诊断组及PCI组,成功放置封堵器分别为98.8%和98.6%(P>0.05),即刻止血分别为96.9%和94.4%,无显著性差异(P>0.05).封堵器放置失败的所有患者经手工压迫和压力绷带包扎均成功止血.诊断组7例,PCI组8例(4.4%vs 5.6%,P>0.05)必须经压力绷带包扎方能完全止血;②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0.98%),诊断组1例,PCI组2例,其中1例死亡.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诊断组0.6%,PCI组1.4%,P>0.05).结论:在诊断性造影和PCI后,股动脉穿刺处使用血管封堵器可即刻拔除鞘管并可在90%以上的患者获得即刻止血.使用这种以胶原为基础的血管封堵装置,临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壳聚糖止血敷料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预防穿刺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8~10月,连续入选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20例,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入壳聚糖止血敷料加压止血组(壳聚糖组)、桡动脉专用止血器组(对照组),每组各11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患者舒适度。结果壳聚糖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比11.8%,P=0.023)。壳聚糖组压迫止血总时间较对照组短[(222.5±46.1)min比(291.5±45.6)min,P<0.001],术后患者舒适度壳聚糖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进行穿刺点的压迫止血减少了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可显著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后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机械止血和人工压迫止血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947例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病例,179例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止血(机械组),另外768例进行人工压迫止血(人工组),比较二组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机械组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P<0.01),但其与人工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能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但不能减少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推荐介入术后常规使用机械止血装置。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术后常规应用的压迫止血方法是,拔除动脉鞘管后局部徒手压迫20~30分钟,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处,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用2kg左右的沙袋局部乓迫6小时,以减慢血流速度,减少血流对穿刺点处血凝块的7中刷作用及对穿刺的侧压力,保证血凝块对创口的封闭作用。2004年1月以来,我们心内科监护室对128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均用2袋食盐(市售食用碘盐,共计1kg)上下重叠,以绷带捆扎后置于包扎好的穿刺处,局部压迫6小时止血。结果128例均未发生穿刺处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