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完全及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的多支血管病变的老年ACS合并T2DM患者427例,按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式分为完全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完全及部分血运重建术对老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疗效。方法 153例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为多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完全血运重建(85例)组和接受介入治疗的部分血运重建患者(68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死亡率发生情况。进行Cox回归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PCI进行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的院内围手术期及随访1年后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总心脏死亡率等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与是否完全血运重建无关(HR1.328,95%CI0.253~2.652,P>0.05)。结论介入治疗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1年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60岁老年糖尿病(DM)合并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的≥60岁DM合并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63例(DM组)与≥60岁非DM合并非ST段抬高ACS患者77例(对照组),确诊后2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病变,术中仅对"罪犯"病变介入干预.残余狭窄≤20%,前向血流TIMI 3级为手术成功标准;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为随访终点.结果DM组PTCA 支架植入71枚,对照组PTCA 支架植入71枚,直接植入支架8枚,手术成功率(93.7%对97.4%,P>0.05);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率(88.9%对94.8%,P>0.05);无急性闭塞和死亡病例.相同方式随访DM组47例及对照组59例2~14个月,平均(8.6±3.5)个月,心绞痛复发率(48.9%对32.2%,P>0.05);无致死性AMI及心脏性猝死发生;对DM组29例、对照组33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罪犯"病变的再狭窄率(31.0%对21.2%,P>0.05);DM组再狭窄者6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再次支架植入,2例继续接受药物治疗,1例因心功能恶化于介入治疗后3个月死亡;非DM组2例接受CABG,4例再次PTCA,其中3例再次植入支架,1例接受药物治疗.结论在人力和设备有保障的心脏介入中心,对老年DM合并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手术安全、有效;随访期内,DM组再狭窄率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比对照组略高;急诊介入干预"罪犯"病变是老年DM合并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可选择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中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 152例≥60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按年龄分为60~64岁组(n=465)、65~69岁组(n=315)、70~74岁(n=223)和≥75岁(n=149)4个年龄组,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2年预后差异。主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和支架内血栓。结果:535例(46.4%)患者接受完全血运重建。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中有9.5%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而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中有14.7%发生MACCE(P=0.007)。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相比,完全血运重建患者MACCE发生风险显著降低(HR=0.697,95%CI:0.493~0.986,P=0.041);亚组分析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HR=0.647,95%CI:0.419~0.998,P=0.049)和双支病变患者(HR=0.386,95%CI:0.158~0.946,P=0.037)在完全血运重建中获益更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完全血运重建中并无明显获益(HR=0.774,95%CI:0.434~1.379,P=0.384)。结论:60岁以上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行完全血运重建的预后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但仅见于ACS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和不完全血运重建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1994年10月至2004年10月完成PCI治疗的多支病变且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PCI术后6个月,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心脏超声DE、SV、CO、LVEF、FS、MVCF和E/A均明显改善,MVEF速度加快,EPSS减小。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心功能改善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结论PCI能明显改善多支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但完全血运重建对多支病变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血运重建治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424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20例)和无糖尿病组(304例)。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以及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随访资料。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3支、多支、闭塞性病变比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的比率高于无糖尿病组,完全血运重建的比率低于无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惠青生活质量改善率低于无糖尿病组,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冠状动脉以3支、多支、重度、闭塞病变为主的特点,且其远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高龄冠心病患者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3月期间收入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即以冠状动脉任何一支血管狭窄≥50%为诊断标准),高龄(年龄≥75岁),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组)]的患者75例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CABG组)治疗的患者55例.随访6~38个月,平均(17.5±8.8)个月,分别观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完全与不完全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PCI组和CABG组从近期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看: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比较,近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急诊CABG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远期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看: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比较,远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以及心绞痛复发情况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患者的血运重建治疗虽然难以实现完全的血运重建,但是由于老年人的活动量小,尤其是高龄患者,只需对引起症状的大血管进行血运重建,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糖尿病 (DM )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 方法 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 38例空腹血糖≥ 7 0mmol/L的ACS患者 (DM组 ) ,同期选择与之性别、年龄 (± 2岁 )、吸烟、高血压、心脏肌钙蛋白和心肌梗死史相匹配的糖耐量正常的 4 7例作为对照的ACS患者 (NDM组 ) ,分别对两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及比较。 结果  (1)血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DM组较NDM组高 (P均 <0 0 5 )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M组较NDM组低 (P <0 0 5 )。 (2 )DM组较NDM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低(2 3 4 0 %与 4 4 6 8%比 ,P <0 0 5 ) ;而多支病变的发生率高 (4 4 73%与 19 19%比 ,P <0 0 5 )。 结论 DM合并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 ,DM发生ACS是多因素协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靶血管病变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ACS合并DM的患者264例.根据不同PCI策略,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58例,PCI仅干预ACS相关靶血管病变.研究组106例,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尿毒症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特点、介入治疗及临床随访结果等。方法:研究入选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ACS合并尿毒症透析的患者22例。选择同期住院30例无尿毒症ACS患者作为对照。入院后行急诊或常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介入治疗结果、住院期间及12个月随访结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吸烟史、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及既往冠心病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合并透析组胸痛症状、应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比例较无尿毒症组少(P0.05);2ACS合并尿毒症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造影3支血管病变比例增加,中重度钙化比例增加(P均0.05);ACS合并尿毒症患者总操作时间高于无尿毒症组(P0.05),而在靶血管部位、支架数量、操作成功比例、并发症、造影剂用量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大出血等单一终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CS合并尿毒症组联合终点(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及大出血等)高于无尿毒症组(P0.01)。结论:ACS合并尿毒症维持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多支、弥散病变多,采用介入治疗相对安全,有效,不增加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但增加12个月随访时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及大出血等联合终点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新发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PCI后发生心肌梗死的老年ACS患者61例纳入新发心梗组,另择同期收治的PCI后未发生心肌梗死的老年ACS患者61例纳入无新发心梗组。先行单因素分析(包括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再将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 结果新发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控制不良比例及纤维蛋白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高于无新发心肌梗死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无新发心肌梗死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26,Z=7.699,t=3.142、5.46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控制不良、纤维蛋白原水平高、MMP-9高表达是老年ACS患者PCI后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OR=7.559、5.169、1.024,95%CI=1.034-55.271、2.624-10.183、1.003-1.046,P<0.05或0.01),白蛋白水平高是其保护因素(OR=0.752,95%CI=0.652-0.867,P<0.01)。 结论高血压者血压控制不良、纤维蛋白原高水平、MMP-9高表达及白蛋白低水平可能是老年ACS患者PCI后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CAD)对不同性别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22分患者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SYNTAX评分≤22分的患者9458例.按临床表型将不同性别的患者分为ACS和SCAD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拮抗剂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9-2014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老年病科就诊且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需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52例STEMI患者,其中入院30 min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纳入早期给药组(26例),入院30 min后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纳入为晚期给药组(2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球囊扩张后血流再灌注情况(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呈色分级)、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如30 d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因心肌梗死再住院等)的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术前早期给药组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晚期给药组(23.1%、3.8%),心肌呈色分级达3级者比例亦明显高于晚期给药组(34.6%、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3、3.90,均P<0.05);球囊扩张术后两组患者TIMI 3级血流和心肌呈色分级达3级者的比例均无明显差异(92.3%、88.5%,69.2%、65.4%;χ2=0.22、0.09,均P>0.05)。与晚期给药组比较,早期给药组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明显提高(88.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P<0.05);而且早期给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5±7)、(1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P<0.05)。两组患者均无30 d死亡、再发梗死及大出血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早期给药组仅2例发生小出血,晚期组仅1例再住院、2例发生小出血,两组患者出院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11.5%;χ2=0.22,P>0.05)。 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老年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肌血流的再灌注,且并未增加出血、死亡等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here is progressive interest worldwide in 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SCAD). To identify a SCAD cohort and compare risk factors,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utcomes compared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matched control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rom 2000 to 2015. Clinical data included a neuropsychiatric history, with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s assessed at 12 months. Patients were matched on a 1:3 case‐control basis according to type of ACS. Twenty‐two SCAD patients were matched to 66 controls by ACS typ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45%,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41%, unstable angina 14%).

Results

The SCAD group were more likely female (77.3% vs 19.7%, P < 0.0001), of younger age (48.7 ± 10.7 years vs 61.3 ± 10.6 years, P < 0.0001) with no cases of diabetes (0% vs 33.3%, P = 0.002), compared to controls. SCAD patients had a high prevalence of anxiety, depression or previous neuropsychiatric history (52.4% SCAD vs 1.5% ACS, P < 0.0001). A conservative revascularization strategy with stenting was performed in a minority of SCAD patients (13.6% SCAD vs 83.3% ACS, P < 0.0001),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umulative 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 of death, stroke, re‐admission, or repeat angiography rates between both groups (13.6% SCAD vs 27.3% ACS P = NS).

Conclusion

SCAD affects young females with a paucit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he major risk factor for SCAD was a history of anxiety, depression, or neuropsychiatric illness. A conservative approach to SCAD revascularization led to similar MACCE when compared to ACS controls undergoing guideline revascularization at 12 month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高龄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2004年1月~2007年12月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糖尿病组,纳入同期不合并糖尿病的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PCI术置入SES支架。随访5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非心源性死亡、心源性死亡、卒中、心绞痛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两组5年随访率均为100%,糖尿病组MACCE发生率(57.8%,37/64)高于对照组(3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非心源性死亡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更高(分别为:7.80% vs.1.67%,15.6% vs.8.33%,P均<0.05)。两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不增加PCI术后心源性死亡率,但会增加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PCI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患者396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084例)和非糖尿病组(2876)例.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8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PCI后根据其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54)和死亡组(n=13),采用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早期侵入与早期保守策略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根据入院后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否和时间(≤48h与>48h)对910例中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分为早期侵入策略组(n=237)和早期保守策略(n=673)两组,分析早期策略与血管重建方式对住院MACE(包括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管重建)的关系。结果 早期侵入与早期保守组的住院病死率和靶血管血管重建率相当,早期侵入组的住院时间较短,住院MACE(6. 3%比2 .5%,OR0 .384, 95% CI0 188~0 .781,P=0 .006)与新发心肌梗死(4. 6%比0 .9%,OR0 .185, 95% CI0 068~0 .505,P=0.001)的发生率更高。早期侵入组MACE与新发心肌梗死的增加可能与其血管重建操作较多( 86 .9%比67. 5%,P<0 .001)有关。亚组分析显示,早期侵入组与早期保守组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新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管重建(TVR)和MACE发生率均相当,无1例死亡;而早期侵入组中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新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于早期保守组中接受CABG的患者(7 .5%比1 .8%,P=0 .027)。结论 中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采取早期侵入策略不增加住院病死率,但有可能增加住院心肌梗死。早期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冠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比较.方法:入选2005-01-2008-01在我院行血管重建术的215例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其中114例行DES置入术(DES组),101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 (CABG组).比较2组住院期和随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的临床和冠脉病变特征相似, 与DES组比较,CABG组左主干病变(29.2%∶5.0%,P<0.01)、LVEF<50%发生率(39.7%∶19.2%,P<0.01) 和完全血管重建率(81.2%∶58.8%, P<0.01)较高.住院期2组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CABG组住院期病死率有增高趋势(6.9%∶1.8%,P>0.05).平均临床随访12~36(17±9)个月,2组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无明显差异(9.6% ∶13.4%,P>0.05) ,但DES组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较CABG组有增高趋势(9.8%∶2.1%,P>0.05).结论:DES置入术应用在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中安全可行,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CABG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干预和延迟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多中心随机研究,将入选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配至早期组(24 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延迟组(36 h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接受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终点是180 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是180 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难治性缺血、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结果 共有815例患者入选,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早期组为9.0%,延迟组为14.6%(P=0.01).次要终点事件(180 d死亡、心肌梗死或难治性缺血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早期组为14.6%,延迟组为22.0%(P=0.01).180 d心肌梗死发生率延迟组高于早期组(10.8%比5.2%,P=0.00).另一个次要终点事件(180 d死亡、心肌梗死、难治性缺血、卒中或再次血运重建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早期组为26.7%,延迟组为30.4%(P=0.25).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减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