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西社区吸毒人员生存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吸毒者戒毒后生存状况,为进行健康教育,制定社会综合矫治方案和改善该弱势群体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WHO对生存质量的界定,对于1994~2000年间自愿戒毒者进行调查,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吸毒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离婚和未婚占比例较高,就业机会难,总体生存质量较低,但比戒毒期生存质量高,躯体功能得分与对照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功能、戒断症状和社会功能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各维度得分均低于男性,心理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毒人员戒毒后总体生存质量较低,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对吸毒这一特殊人群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滋病防治人员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省艾滋病防治人员250人为研究对象,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防治人员生存质量中生理领域[(13.16±2.02)分]、心理领域[(12.60±2.40)分]、社会领域[(12.99±2.49)分]和环境领域[(10.87±2.02)分]得分均低于普通人群,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广西省艾滋病防治人员生存质量中生理领域的影响因素为对工作满意度、家庭成员关系, 吸烟情况;心理领域的影响因素为对工作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社会领域的影响因素为对工作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环境领域的影响因素为对工作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结论广西省艾滋病防治人员的生存质量偏低, 对工作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是艾滋病防治人员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温州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戒毒人员生存质量的卫生服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药物成瘾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OL-DA)及自制问卷对温州市207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生存质量测定,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7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男性、年龄在30~50岁之间、本地户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者为主;首次吸毒年龄在20~40岁之间者占71.50%,单纯吸食传统毒品、新型毒品的比例分别为14.01%和50.24%,单纯口吸、烫吸比例为68.12%,多次戒毒、当前戒毒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的比例分别为66.67%和78.64%,32.85%的戒毒人员自我报告患有吸毒相关疾病。戒毒人员躯体功能(PH)、心理功能(PS)、戒断症状及毒副反应(ST)、社会功能(SO)4个维度得分分别为(34.04±6.82)分、(32.33±5.93)分、(49.49±6.61)分和(37.01±7.29)分,生存质量评价总分为(152.87±21.00)分。吸毒相关疾病、毒品类型、吸毒方式、户籍是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存质量较低,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综合卫生服务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84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生存质量进行调查;使用华盛顿大学研发的UW-QOLv4量表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84例甲状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109.63±3.42)分.不同肿瘤直径、肿瘤侵犯程度、病程、治疗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并分析矽肺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QOL-100量表调查150例矽肺患者及150名健康正常人。将调查结果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矽肺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精神4个领域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环境及社会关系(R^2=0.647)。[结论]在治疗矽肺及并发症的同时,重视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治疗,鼓励参加休闲活动和社会交往,有利于提高矽肺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分析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2月到某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参与随访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97例进行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药物副反应、职业类型、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医疗保障、病理分期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影响(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不好,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对乳腺癌病人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济南市1家二级与2家三级医院,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抽取的3家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门诊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并采用单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对1 5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生存质量(CQQC)总分为(89.32±18.73)分,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β’=0.066)、医疗费用支付方式(β’=0.036)、家庭人均年收入(β’=0.078)、居住地(β’=0.031)、治疗手段(β’=0.060)、合并疾病(β’=0.077)、心功能分级(β’=0.075)、冠脉病变数(β’=0.091)、冠心病类型(β’=0.098)是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不高,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受到了文化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人均年收入、居住地、治疗手段、合并疾病、心功能分级、冠脉病变数、冠心病类型的影响,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质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唐山市精神病医院经临床治愈、出院复诊的2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状况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分别为(54.91±15.94)、(52.69±13.07)、(52.97±19.37)分,均低于中国常模(P<0.01);环境领域为(50.79±15.96)分;在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年龄≥36岁、农村患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不工作或劳动者得分较低(P<0.05),在心理领域,农村患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无配偶、不工作或劳动者得分低(P<0.05),在社会关系领域,年龄≥36岁、农村患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不工作或劳动、残存阴性症状分值高者得分低(P<0.05),在环境领域,年龄≥3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得分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文化水平、残存阴性症状和社会回归情况。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愈出院后生存质量情况较差,并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白血病患儿的生存质量(QOL),探讨影响其QOL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5月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儿364例,同时配对选取36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自拟的调查问卷和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对两组儿童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因素对白血病患儿的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白血病患儿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情感功能等4个维度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51.99±19.04)分、(65.30±17.37)分、(21.57±28.28)分和(59.61±15.42)分,生命质量平均评分为(50.07±14.06)分,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1);患儿年龄、病情、家属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患儿住院次数和天数、社会帮助程度和频率与白血病患儿的4个维度生命质量评分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患儿年龄、患病程度、家属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患儿住院次数和天数以及社会帮助等因素会影响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成年人群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所有调查对象共83 666名。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相关疾病患病情况等信息。并使用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测定其生存质量。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各维度得分的差异。运用基于多阶段复杂抽样设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国成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维度的得分为73.97±13.84、66.65±14.21、65.76±14.08和56.59±15.15。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4个维度的得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人群得分高于城市,已婚或同居人群得分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生理和心理两个维度的得分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环境维度外,慢性病患病状况对其他3个维度的得分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性别、城乡、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慢性病患病状况是中国成年人群生存质量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面了解住院尘肺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提高住院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自行设计的尘肺病调查表,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收集205例住院尘肺病患者的调查数据,用EpiDate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8.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影响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住院尘肺病患者自身生存质量及自身健康状况主观感受较差;②住院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明显低于常模(P〈0.01);③年龄、尘肺期别、文化水平、住房满意度、受人尊敬程度、社会支持程度等是影响住院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住院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较差,不仅需要用治疗的手段缓解身体的疾病,也需要家庭社会环境给他们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学龄期恶性肿瘤患儿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 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2011-2012年在北京市、唐山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就诊的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患儿240名为研究对象, 应用PedsQLTM4.0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和PedsQLTM3.0儿童癌症模块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6~8岁患儿的生理功能(37.28±11.67)、角色功能(51.72±11.43)、操作焦虑(40.24±11.51)和交流(42.32±10.57)低于9~11岁患儿(P<0.05);情感功能(59.43±14.53)、社会功能(54.69±12.61)、治疗焦虑(51.11±11.41)、担忧(64.19±12.49)和对外貌评价(70.14±11.67)高于9~11岁患儿(P<0.05)。影响恶性肿瘤患儿生存质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患儿年龄, 患病时间>2年, 住院次数≥3次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6~8岁恶性肿瘤患儿比9~11岁患儿需要更多的生理功能方面的照护, 而9~11岁患儿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 住院次数的增加使学龄期恶性肿瘤患儿的生存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无症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BREF)对深圳501例无症状HIV 感染者进行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感染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无症状HIV感染者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7.96(106.89~109.03)分,其中生理领域维度得分最高14.60(14.40~14.80)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最低13.10(12.92~13.28)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者职业、受教育程度、性伴侣数量及HIV感染发现途径与其生活质量得分有关。 结论 深圳无症状HIV感染者总的生存质量状况值得关注,感染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性伴侣数量和发现途径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某区国有医院临聘人员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和对照研究,从深圳某区卫生系统人力资源数据库中得到300名临聘人员和300名在编人员名单,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WHOQOL~10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4年深圳某区国有医院临聘人员的生存质量量表分低于全国常模分,2004年深圳某区国有医院临聘人员的生存质量量表分低于国有医院正式在编人员;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医务人员生存质量的因素有:生存质量自评分、经济收入满意度、医务人员职责、工作满意度、健康状况、住房满意度、婚姻满意度,其中生活事件总分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结论深圳某区国有医院临聘人员的生存质量有待于针对其薄弱环节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5.
16.
王耀晖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5):350-353
目的探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2年某市开展监测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测定并评价其生存质量现状。结果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主观生存质量平均分为3.57分,主观总体健康状况平均分为3.67分,生理领域得分(14.65±2.27),心理领域得分(13.62±2.67),社会关系领域得分(14.42±2.39),环境领域得分(12.64±2.60)。生理领域得分低于常模,社会和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从业人员生理领域得分的因素有学历、是否生病、单位类别、月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影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生理领域得分的因素有家庭摩擦、食欲和学历。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生存质量尚可,生理领域得分低于普通人群,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直接损害了患者的第二性征,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病理分期、治疗方式等几个方面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农村居民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1 970名农村居民进行家庭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南昌市农村居民总体生存质量平均得分为73.47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4.57、20.21、13.44、11.85分;55岁~随着年龄增长,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呈下降趋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每周定时吃饭次数是农民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南昌市农村居民总体生存质量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量和评价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并经心理测量学考评的EORTC QLQ-C30量表,对11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生存质量测量和评价,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所有可能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根据资料的性质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Spearman相关进行单因素分析;分别以5个功能维度得分、功能领域总得分和总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P≤2.0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生存质量总分因素为复发(偏回归系数β=5.997,P=0.020)和戒烟(β=-6.526,P=0.006),影响功能领域总分的因素为文化程度(β=-2.144,P=0.057)和复发(β=5.857,P=0.003);影响躯体功能的因素为康复锻炼(β=-0.771,P=0.097)和戒烟(β=-4.106,P=0.005),影响角色功能的因素为戒烟(β=-4.644,P=0.008)和年龄(β=0.989,P=0.029);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为年龄(β=2.230,P=0.023)和复发(β=14.035,P=0.001);影响情绪功能的因素为人均居住面积(β=-3.054,P=0.0901)和复发(β=8.500,P=0.031),影响社会功能的因素为医疗形式(β=-6.577,P=0.018).结论正确认识恶性淋巴瘤,坚定生活信念,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加强康复锻炼,以及拥有和睦的家庭环境、必要的社会福利保证等方面可促进其各项功能的康复,防止恶性淋巴瘤的复发,从而全面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贵阳市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研究,获得该人群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他们提供健康保健的依据,同时也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贵阳市不同行业中抽取40-60岁,中专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在职人员1 315名作为研究对象。在正式调查前,抽取少部分样本进行内容效度和再测信度的分析。所有研究人员进行一致性训练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和自编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问卷在同一月份对中年知识分子采用现场自填式进行调查,获得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不理想:14.9%的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较差(-x-s),70.7%的知识分子生存质量一般(-x-s~-x+s),生存质量的总分为221.77±42.85,生理领域的得分为64.37±12.92,心理领域的得分为54.22±12.84、环境领域的的得分为41.84±15.11,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为61.34±13.57。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学历、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情况、两周患病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及医疗付费方式等。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排序为体育锻炼情况、两周是否患病、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付费方式、学历。结论:贵阳市中年知识分子的生存质量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环境相对不好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