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渝东北片区医疗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基层医生心电图诊断水平较低的现状,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于2014年6月采取“1+X”模式,以“四统一”“一共享”为核心,建设了区域性远程心电监测网络诊断-会诊中心,方便区域内的心血管病患者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都能享受到同质化的心电检查与治疗。本文介绍了该会诊网络的组织及技术架构、工作体系、运行机制与应用成效,分享了系统建设运营的经验与建议,并展望了系统其他应用的深度开发、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改造与社区居民智慧健康医疗体系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比较,探讨远程心电监测(REM)应用于心律失常诊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142例反复发作性胸闷、心慌、头晕、晕厥患者,3个月内每例酌情行REM一周至1个月,监测期间每天定时以及有症状时进行REM,随访期3个月内每例患者至少行3次ECG检查。其中72例同期进行了Holter检查,比较REM与ECG以及Holter对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142例行REM的患者中有10例脱落,REM共产生出6 945份有效心电图,132例有效病例中REM与ECG分别检出105例(79.5%)及76例(57.6%)患心律失常,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分别检出30例(22.7%)及26例(19.7%)患者心电图存在ST-T改变(P>0.05),其中Holter检查的72例患者中,REM与Holter分别检出62例(86.1%)及52例(72.2%)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21例(29.2%)及25例(34.7%)患者心电图存在ST-T改变(P>0.05)。结论 REM能及时准确诊断各种心律失常,诊断正确率几近100%,对院外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ECG和Holter。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城乡远程心电监测的效果。方法选择山西省6个县乡和6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1997例受检者,比较心律失常检出率、就医费用及就医时间。结果县乡组比社区组受检者心律失常检出率高,就医费用高,就医时间长(P〈0.05)。结论县乡开展远程心电监测检查可节省更多就医成本,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进行性能测试和临床应用研究,旨在评价远程监测仪记录心电信号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人选2008年4月至2008年1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4例住院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心电手机)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分为远程心电图组及常规心电图组。对两组进行心电图诊断及时间和幅度参数的比较。结果远程心电图组胸前导联的图形质量及基线稳定性相对优于肢体导联。经比较远程心电图组心律失常检出率高(P〈0.05),共识别出心律失常266例,其中,快速心律失常135例,缓慢心律失常131例,最常见心律失常依次是室性早搏(18.7%),一度房室阻滞(13.9%)及心房颤动(13.5%)。两组仪器所测得正常心电图组在心率、P波、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等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参数相关良好;V2、V3、V5及I导联进行P波振幅、QRS波振幅、QRS综合压代数和压差及T波振幅等参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心电信号记录准确,能够检测出常见的心律失常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符合率高,使用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5.
电话传输远程心电监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话传输远程心电监测(TTEC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756例患者接受TTECG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进行的57例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结果进行比较;②监测起搏器工作状态18例、随访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2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随访29例、外科手术前监测心律失常52例。结果疑诊心律失常636例中541例明确诊断,阳性诊断率为85.1%;发现高危室性心律失常55例;其中先后进行TTECG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7例患者中,TTECG确诊49例(86.0%),动态心电图确诊38例(66.7%),两种检查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发生晕厥33例患者中11例明确诊断,阳性率为33.3%,而24h动态心电图仅发现4例,两种检查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TECG对于偶发心律失常,尤其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晕厥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明显优于动态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6.
手机心电远程监测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现代化的发展,采用手机或手机方式的通讯技术进行心电远程监测,已获得成功,是心电监测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项技术的推广,对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使整个地球村作为一个大心脏监护室的目标将成为可能。本文简要介绍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和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一种自主研发的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新型院外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及对心律失常检测的敏感性.方法 通过测定心电信号传输的延时评估系统的实时性;通过与动态心电图对比评估远程监测对心律失常检测的敏感性.结果 远程监测时心电数据传输的最短延时为9s,最长延时为17s,平均延时为(13.4±4.5)s.在100例受试者中,远程监测和动态心电图分别检测到偶发房性期前收缩62例、57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22例、25例,心房颤动均为9例,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6例、1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同时均发现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5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 该系统有较好的实时性,对心律失常检出的敏感性与动态心电图相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农村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沂源县中医院在宽带网上申请设立IP心电远程会诊中心,中心下设终端分站,分站将所采集到的心电图信息通过宽带网传至中心,中心医生即刻作出诊断并回复.选择自2009年8月~2010年7月,我中心监测的异常心电图9353例为1组,心律失常3758例为Ⅱ组,异常ST...  相似文献   

9.
10.
远程心电监测仪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萍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16(3):192-192,194
心电图是心脏病检查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24h动态心电图(DCG)又进一步提高了一过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检出率。由于心律失常往往呈阵发性发作。患者就医时很难捕捉到而造成诊断困难。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上仅用于宇航人员健康监测的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已可用于普通大众医疗保健.本文报导解放军健康医学中心SM100远程心电记录系统(SM100)初步应用情况。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危害人类生命最大的疾病之一。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应积极借助远程心电监测技术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房颤以及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均显示其优势性,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带来了重要的改变,同时在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改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医疗成本方面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值得不断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大多心血管疾病起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上常采用常规心电图或24 h 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由于受记录时间、地点等因素限制,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异常心电信号;远程心电监护仪体积小、便于携带、可长期进行实时监测。因此,为了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可运用远程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异常心电信号,达到早期诊治的目的。本文就远程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2导联实时可穿戴心电设备监测家庭和基层医院患者远程早期事件的价值.方法 在家庭和基层医院使用12导联实时可穿戴心电设备采集20271例受检者的心电图并传输至我院基层诊断会诊中心.按照危急、急和普通的等级对全部心电图数据进行分类,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或基层医院.对危急心电图病例在1~12 d内完成随访.结果 共纳入21253份心电图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2007份(56.50%),比例略高于女性;有11695份(55.03%)来源于基层医院,比例略高于来源于家庭的心电图.有40.55%(8619份)的心电图来自有不适症状的受检者,以胸闷胸痛和心慌心悸为主;66.63%的心电图(14160份)出现异常,其中心肌缺血心电图占39.45%(8385份),心律失常心电图占24.64%(5237份).心律失常中室性早搏最多(5.52%).危急心电图报告占0.61%(130份),来自94例受检者,其中20.21%(19/94)发生严重的临床事件.结论 12导联实时可穿戴心电设备可以对家庭和基层医院患者的远程早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进行监测,对远程心电进一步就诊进行危急、急和普通分类,可改善患者预后,最终惠及患者和基层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程动态心电图(telemonitoring ECG,TTECG)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分院传至本部心电会诊中心的 Holter 数据63例。将入选患者分为网络传输组(31例)和人工传递组(32例)。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在基层医院采集动态心电信息,分别通过人工传递和局域网传输的方式将信息传至医院心电会诊中心,由心电专科医师做出诊断。将开始诊断时间划分为1 h 内、1~5 h 和5~10 h,对不同时间段的诊断例数进行组间对比和分析。结果网络传输组的开始诊断时间明显早于工传递组[(1.2±0.5)h vs.(8.7±2.0)h,P <0.05]。当开始诊断时间在1 h 内时,网络传输组共诊断26例(83.9%),人工传递组0例;在1~5 h 时,两组分别诊断5例(16.1%)和12例(37.5%);在5~10 h 时,两组分别诊断0例和20例(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基层医院应用 TTECG 信息系统可节省患者诊疗时间,实现远程的数据共享与会诊,有利于及时发现心血管事件,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国家远程医疗政策的破冰及"互联网+技术"的夯实,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国家对公共卫生建设的加强,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远程心电网络及其评估标准体系的建设,以实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医防结合.规范的远程心电网络建设,不仅需要站在政府的视角上进行规范的管理模块、团队模块、技术模块的结构建设,还需要加强运营,培训教学以及会诊、转诊机制和...  相似文献   

18.
The future of remote ECG monitoring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mote ECG monitoring systems are becoming commonplace medical devices for remote heart monitoring. In recent years, remote ECG monitoring systems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monitoring of various kinds of heart diseas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the ECG signals during remote process kept advancing. However, there remains accompanying challenges. This report focuses on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the remote ECG monitoring system: patient (the end user), the doctor workstation, and the remote server, reviewing and evaluating the imminent challenges on the wearable systems, packet loss in remote transmission, portable ECG monitoring system, patient ECG data collection system, and ECG signals transmission including real-time processing ST segment, R wave, RR interval and QRS wave, etc. This paper tries to clarify the future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of the ECG remote monitoring, which can be helpful in guiding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emote ECG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