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82-5683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持续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6%,对照组为15.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颅内压监测指导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脱水剂的使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且并发症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颅内压监测技术,动态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颅内压监测技术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的波动情况进行监测,总结颅内压监测技术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结果患者治疗1个月时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Ⅰ级(良好)5例,Ⅱ~Ⅲ级(轻残)11例,Ⅳ~Ⅴ级(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脱水剂的使用,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颅内压正常(<1.96 kPa)13例,轻度或中度增高(1.96~5.53 kPa)6例,重度增高(>5.53 kPa)3例,其中12例患者入院后行急诊手术,所有病例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随访3个月后根据GOS评价:恢复良好16例,中等残疾3例,植物状态l例,死亡2例.结论 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颅内压监护传感器植入与否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同时予以颅内压监护,比较两组患者脱水剂使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试验组脱水剂用量情况、术后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给予持续颅内压监护及精心的护理,可减少患者脱水剂的用量,提高GOS评分,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监测组:对59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持续颅内压及血压监测,持续颅内压保持在6~20mmHg的情况下,控制血压;对照组: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持续血压监测,并根据血压值调整引流量和脱水剂用量。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监测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有效率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颅内压监测对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ICP)监测联合脑组织氧分压(PbtO2)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前后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病房收治的幕上HICH行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植入ICP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于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45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血肿清除手术,术后依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分为低、中、高组,比较三组之间的预后差异,及其颅内压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三个月,按照GOS预后评分:良好21例,轻残14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3例。三组之间的不良预后率有明显差异,预后较好组的颅内压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结论 持续的颅内压监测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 2)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前后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4...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对侧脑室穿刺颅内压监测组(A组,20例);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组(B组,2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组(C组,23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甘露醇使用次数、术后监护时间、气管切开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1)甘露醇使用次数:A组使用甘露醇次数(17.25±2.55)明显少于B组(20.32±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监护时间:A组(63.60±11.74)h明显少于B组(104.64±16.80)h和C组(138.78±23.9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气管切开率:A组患者的气管切开率(5.0%)明显低于B组(36.0%)和C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预后:A组患者的预后(100.0%)优于B组(72.0%)和C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是一种明确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颅内压连续监护仪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连梅 《天津护理》2011,19(4):208-209
持续颅内压监测是采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动态测定颅内压的一种方法,目前已被认为是直接诊断颅内高压最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判断手术时机、指导临床用药和评估预后的必备手段之一〔1〕。  相似文献   

12.
额叶脑挫裂伤是临床常见的颅脑损伤,常在受伤早期,意识障碍程度相对较轻,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多变,甚至可迅速恶化,其临床经过和治疗具有一定特殊性,手术时机及指征有时不易把握。所以对此类患者进行持续监测颅内压,及时发现及处理病情变化,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重要。本科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颅内压监护仪对30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带颅内压监测探头引流管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例,血肿量25~60 m L ,均未发生脑疝,无急诊开颅手术指征。患者血肿穿刺点依据血肿位置、形态及血肿量,选单靶点血肿穿刺置管外引流,穿刺点避开重要血管及功能区,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来决定注入尿激酶时机、夹放管时间以及脱水药物使用,术后定期复查CT ,了解血肿清除的情况。【结果】7 d内血肿清除80%以上者18例,无死亡病例,有效率78.26%(18/23)。【结论】带颅内压监测探头引流管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快速地减轻脑出血后脑损伤和清除血肿,减轻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确切的优越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15-3717
颅内压监测和血压控制是自发性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颅内压监测有两重作用,一是监测颅内压实时数据以辅助治疗并评估预后,二是监测颅内压变异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血压控制能够减少血肿、再出血和脑水肿的发生率。由于颅内压、血压、脑灌注压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临床上要找到应对自发性脑出血的最佳个性化策略,需要精确平衡三者之间的量化数据关系。为此,本文对近五年来有关颅内压监测和血压控制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行有创颅内压监测者为监测组,53例未行颅内压监测者为非监测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结果监测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9.4%,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1.3%,均明显低于非监测组(24.5%,32.1%,P均<0.05)。监测组预后良好率为7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1%(P<0.01)。与非监测组比较,监测组甘露醇应用时间、应用剂量均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可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变化,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正确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者于1988年1月~1989年12月应用YL-1型婴儿颅内压监护仪(遵义医学院和国营井岗山仪表厂联合研制)监测了98例重例肺炎患儿的前囟门压力,因前囟门压力和颅内压相关系数达0.96以上,故测得数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与小骨窗开颅+有创颅内压监测两种微创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幕上基底节区出血67例,脑叶出血6例,出血量30~100 ml;幕下小脑出血5例,出血量10~15 ml.分别选择性行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或小骨窗开颅+有创颅内压监测两种微创方式治疗.结果 随访3个月,小骨窗开颅+有创颅内压监测术61例,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估预后,Ⅰ级11例,Ⅱ、Ⅲ级42例,Ⅳ、V级4例,死亡4例.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17例,ADL Ⅰ级9例,Ⅱ、Ⅲ级6例,Ⅳ、V级1例,死亡1例.结论 对于发病6h内病情发展快,呈进行性加重有脑疝趋势者应立即行小骨窗开颅术,而病情平稳者在发病6h后血肿多已稳定,术后出血少,此时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更适宜.  相似文献   

18.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神经外科ICU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ICU 10例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10例患者均在术中在测脑室放置专用的脑室外引流管,连接压力转换器,接监护仪进行动态持续监测颅内压;结果经过持续监测颅内压,能准确及时为医疗提供诊治依据及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在病人病情变化前作出相应处理,对提高医护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持续监测颅内压的同时需结合患者的意识、瞳孔、四肢肌力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9.
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持续动态颅内压(ICP)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ICP组17例和常规组15例,常规组根据经验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ICP组根据ICP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ICP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1),预后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对于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持续ICP监护有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改善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20.
周钰 《中国临床护理》2012,4(6):494-495
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连续颅内压监护中发生颅内压增高107次,分析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因素,发现颅内压增高与患者躁动、呼吸机人机对抗、引流管堵塞、吸痰、体位变化等有关。在处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颅内压波动时,应正确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控制颅内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