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1].团体心理辅导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企业机关等群体,且团体心理辅导的指导者一般由心理咨询师担任.长久以来,人们更多的把目光聚焦于社会公众或儿童青少年群体,而较少有人关注心理咨询师这一团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特点和服务对象也导致其产生职业压力,也会产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3.
4.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影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焰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2(2):22-25
团体心理辅导集中了个体咨询和一般社会团体的许多“治疗性因素”。团体本身的特性、团体领导者的专业引导和团体及团体心理辅导带给成员的特殊感受,使团体心理辅导有着独特的促进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焰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2)
团体心理辅导集中了个体咨询和一般社会团体的许多“治疗性因素”,团体本身的特性、团体领导者的专业引导和团体及团体心理辅导带给成员的特殊感受,使团体心理辅导有着独特的促进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评价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进行干预的效果,以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安徽省某高校的30名大学生(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弹性干预,并将干预效果与对照组30名大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被试实验前、后及追踪6个月的心理弹性水平分别为(91.37±11.88)、(95.37±10.89)和(97.40±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18,P=0.000);对照组被试的心理弹性,实验前、后及追踪6个月测试结果分别为(92.00±11.48)、(92.10±9.90)和(92.50±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P=0.942).结论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有着正向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为促进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领域2013—2014年纳入治疗的128例MDR-TB患者,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筛选出61例有抑郁症状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成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1),干预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8次,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调查数据。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辅导后,干预组抑郁评分较干预前下降(48.17±5.10vs61.00±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P<0.001),对照组抑郁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99±3.64vs60.64±3.18,t=1.23,P>0.05)。结论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可降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抑郁症状水平,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自卑、自我敏感和社交焦虑心理,探讨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缺陷感量表”进行研究,甑选出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贫困生实验组、非贫困生实验组、对照组,干预方法采用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共计活动6次,每次都有针对性主题。结果贫困生实验组干预前后对比,社会自信水平有显著提高。而非贫困生实验组、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克服贫困大学生自卑、自我敏感和社交焦虑的心理、提高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尤其在提高贫困大学生社会自信、学习能力、自尊方面上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在孕产妇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10~2019-12期间接受健康管理的孕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我评价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然分娩、合格母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产妇健康管理中给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态,提升孕产妇的自我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济宁市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探索适合改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济宁市1 705名农村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MHT)问卷调查,对留守初中生采取团体心理辅导为主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1)1 705名农村初中生中留守学生为546名,占32.0%;2)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MHT得分比较,八个因子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除了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他六个因子得分和总焦虑倾向得分留守组均高于非留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4);3)干预结束后,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因子处理因素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除身体症状外,其他各因子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留守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快速、主动团体心理辅导对解除大学生情境危机的效果。方法快速排查出受自杀未遂事件影响较大的学生61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快速、主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被动个别心理咨询)做危机干预工作。实施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实验组学生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多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SCL-90总分除强迫因子外各因子分均比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快速、主动团体心理辅导对解除大学生情境危机的效果明显。学校建立心理危机快速反应小组,在校园发生重大恶性事件时,可以快速协调相关部门,按照一定模式对大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这对于解除大学生的情境危机,增进其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探索提高自我同一性的途径,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法从自愿选修《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课程的30名学生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实验组进行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干预前后用SCL-90和EOM—EIS-Ⅱ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SCL-90多个因子项的得分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实验组的学生除早期闭合状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外,扩散状况的变化较显著(P〈0.05),延缓状况和完成状况的变化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P〈0.01)。结论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效果。方法 8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宣教,干预组给予积极心理干预,干预时间为1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一个月,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与网络成瘾量表(IAT)评价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IAT及MPATS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与对照组IAT、MPATS重复测量结果为:IAT总分及MPATS总分的干预效应与时间效应存在交互作用(P<0.001);在耐受性与时间管理、人际关系与健康、戒断反应、社交抚慰四个维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干预组的手机成瘾问题得到部分改善,尤其在耐受性和人际关系方面,提示本研究的干预方法对改善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心理韧性量表(RS-14)对安徽省某高校57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机成瘾与抑郁、焦虑、压力均呈正向相关关系(r=0.411、0.451、0.455,P<0.01);手机成瘾与心理韧性呈负向相关关系(r=-0.126,P<0.01);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压力均呈负向相关关系(r=-0.387、-0.334、-0.299,P<0.01)。心理韧性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8)。结论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韧性训练,可缓解手机成瘾对其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心理辅导前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变化.方法 采用含无处理对照组的实验设计,将“心理健康课”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实验处理,于干预前(刚进校)和干预后(大学三年级)分别运用卡特尔16人格因素量表对553名本科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测查,对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结果 ①心理课结束一年后,该组学生的稳定性上升(干预前,心理课组与对照组、团体辅导组相比P<0.01;干预后,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紧张性下降(干预前,心理课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干预后P>0.05);②团体心理组辅导的恃强性(干预前,对照组与团体辅导组比较P<0.01;心理课组与团体辅导组比较P<0.01;干预后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独立性(干预前,心理课组与团体辅导组比较P<0.01;干预后P>0.05)上升,其保持的时间至少在6~14个月.结论 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成熟,能够理智、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的人格特征,各种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中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并了解其偏离一般群体的程度。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量表(MMPI)对心理咨询门诊中11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然后对测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中男大学生的Hs(疑病)、D(抑郁)、Hy(癔症)、Pd(精神病态)、Pt(精神衰弱)原始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原始分(P〈0.05);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中女大学生的Hs、D、Hy、Pd、Mf(男—女子气)、Pa(偏执)、Pt、Sc(精神分裂)、Ma(轻躁狂)、Si(社会内向)原始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原始分(P〈0.05)。各临床量表T分超过60分(中国常模)的个体所占总体的比例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Pd、Pt、D、Hy。两点编码类型主要表现在:27/72(9.0%),23/32(8.1%),49/94(7.2%),12/21(6.3%),47/74(5.4%)型。Hs、D、Hy、Pd、Pa、Pt、Sc、Ma分量表都与预测的个人危险行为如自杀或自残、冲动伤人毁物、酗酒与药物滥用存在显著的相关。Pt与自杀或自残的相关系数最高。Pd与冲动伤人毁物的相关系数最高。Pd与酗酒药物滥用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中大学生群体存在着相当多的心理状态偏离和明显的心理问题,应进行合理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郑州高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心理韧性方面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为提高郑州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层整群抽取郑州市6所高校的2 604名在校大学生对其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郑州高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总评分为(4.73±0.77)分。男女生在家庭、学业、环境等因子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64、4.402、0.814,P值均<0.05)。郑州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得分为(3.42±0.42)分。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韧性各维度均进入回归方程(F值为342.13,R2值为0.405,P<0.01),解释生活满意度总变异的40.7%。心理韧性总评分也进入回归方程(F值为1 539.42,R2值为0.380,P<0.01),解释生活满意度总变异的38.2%。结论 郑州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对生活满意度起到较好的预测作用,今后可以从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的角度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评价处方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 方法 整群分层随机抽取湖南省某高校761名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处于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269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135名,实施处方运动干预;对照组134名,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3个月后随访。 结果 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率为35.35%;不同年级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57,P<0.01);干预组的有效率为87.4%,对照组的自然好转率为38.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19,P<0.01);处于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经处方运动干预后,疲劳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8,P<0.05)。 结论 处方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