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在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大肠癌患者 6 6例 ,分为HNPCC患者 (A组 ,n =19)、高度可疑HNPCC患者 (B组 ,n =2 0 )、符合Bethesda指导标准的可疑HNPCC患者 (C组 ,n =14 )及散发性大肠癌患者 (D组 ,n =13)四组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的蛋白表达。结果 A组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减低或缺失达 72 .8% ;B组为 6 0 .0 % ;C组为 2 8.4 % ;D组为 7.7%。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减低或缺失与HNPCC显著相关 (P =0 .0 0 0 8)。此外 ,hMLH1蛋白表达减低或缺失率显著高于hMSH2 (P <0 .0 1)。结论 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减低或缺失与HNPCC的可能性显著相关 ,免疫组化检测此二种蛋白表达能快速、有效地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HNPCC的可能性 ,同时提示相应错配修复基因存在突变。中国HNPCC患者中hMLH1基因发生突变的机会可能高于hMSH2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及18例NK/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hMSH2、hMLH1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间的关系.结果 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hMSH2、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5.56%、44.44%;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别为31.82%、50.00%,两种肿瘤间缺失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hMSH2、hMLH1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性别及肿瘤是否发生于淋巴结无关.结论 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组织中存在蛋白表达缺失,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该肿瘤易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使用替莫唑胺化疗的脑胶质瘤患者HOXB9基因与多重耐药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及各耐药分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完成化疗的82例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对替莫唑胺化疗是否产生耐药分为耐药组(34例)与非耐药组(48例),记录并对比两组HOXB9基因、耐药相关因子[P糖蛋白(P-gP)、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人类mut-s同系物(hMLH)、人类mut-s同系物(hMSH)2]表达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HOXB9基因与多药耐药相关分子表达情况对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替莫唑胺化疗的耐药性。结果与非耐药组相比,耐药组HOXB9、P-gP阳性率较高,MGMT、hMLH、hMSH2阴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Spearman检验分析,HOXB9基因与P-gP、MGMT表达呈正相关(P<0.001),HOXB9基因与hMLH、hMSH2呈负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HOXB9基因阳性表达率高可能是造成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替莫唑胺化疗时产生耐药性的影响因素(OR>1,P<0.001)。结论HOXB9基因与P-gP、MGMT、hMLH、hMSH2多种耐药分子之间关系密切,HOXB9基因可能是造成脑胶质瘤患者开展替莫唑胺化疗时产生耐药的影响因素,在开展替莫唑胺化疗前,可通过监测脑胶质瘤患者HOXB9基因表达情况,针对异常表达者,及时干预治疗,可能对降低脑胶质瘤替莫唑胺化疗耐药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及18例NK/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hMSH2、hMLH1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问的关系。结果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hMSH2、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5.56%、44.44%;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别为31.82%、50.00%,两种肿瘤间缺失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hMSH2、hMLHl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性别及肿瘤是否发生于淋巴结无关。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组织中存在蛋白表达缺失,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该肿瘤易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DNA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错配修复基因(MMR)(hMLH1、hMSH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对患者预后和烷化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39例脑胶质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蛋白表达。绘制Kaplan-merier生存曲线。结果脑胶质瘤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2%、10.3%和20.5%,而正常脑组织相应基因启动子区未发生甲基化;三种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模式与其对应蛋白表达模式相似。MGMT基因甲基化的脑胶质瘤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甲基化者(P〈0.05);MMR基因甲基化患者中MGMT基因甲基化与未甲基化者的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MLH1、hMSH2及MGMT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联合检测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判断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及其对烷化剂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多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80例,其中接受术后辅助化疗者95例为观察组;未接受术后辅助化疗者8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理特征及疗效,并分析影响观察组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分期为Ⅱ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Ⅲ期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转移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5年者的临床分期为Ⅲ期、CA19-9水平升高及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时间≥5年者(P<0.05)。影响观察组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临床分期为Ⅲ期、CA19-9水平升高及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在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给予辅助化疗有利于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和 hMLH3在胰腺癌中的甲基化和表达状态,探讨错配修复缺陷在胰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hMLH1、hMSH2和hMLH3的甲基化状态,逆转录PCR(RT-PCR)检测hMLH1、hMSH2和hMLH3的表达状态.结果:在胰腺癌组织中hMLH1、hMSH2和hMLH3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8.6%、46.4%和39.3%;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3.6%、10.7%和12.5%,上述各基因在胰腺癌中的甲基化频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hMLH1:x2=12.97,P<0.01;hMSH2:x2=17.50,P<0.01; hMLH3:x2=10.47,P<0.01).在胰腺癌组织中分别有25.O%、50.0%和33.9%没有检出hMLH1、hMSH2和hMLH3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有7.1%、8.9%和16.1%,各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缺失频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hMLH1:x2=6.62,P<0.05;hMSH2:)x2 =22.73,P<0.01:hMLH3:x2=4.76,P<0.05).hMLH1在胰腺癌细胞系PANC-l和CFPAC-1 检出甲基化和表达消失.hMSH2在PC-3检出甲基化和表达消失.hMLH3在PC-3和PANC-1检出甲基化和表达亦消失.结论:在胰腺癌错配修复基因缺陷较普遍参与了部分胰腺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陆荃  田德虎  张红 《山东医药》2011,51(30):6-8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hMLH1蛋白的表达变化及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2例(Ⅰ、Ⅱ、Ⅲ、Ⅳ期分别为9、16、12、15例)EM s患者及30例健康志原者(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中的hMLH1,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两组在位子宫内膜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情况。分离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异常者在位内膜中的腺细胞和间质细胞,采用MSP志愿分别检测两种细胞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情况。结果 EM s组中hMLH1蛋白表达减弱共6例,其中Ⅰ、Ⅱ、Ⅲ、Ⅳ期分别为0、0、1、5例,其余样本hMLH1蛋白表达均呈阳性;对照组30例无hMLH1蛋白表达减弱者,hMLH1蛋白表达均表现为阳性。EM s组中hMLH1启动子CpG岛部分甲基化3例,其中Ⅰ、Ⅱ、Ⅲ、Ⅳ期分别为0、0、0、3例,余均表现为非甲基化;对照组30例均表现为hMLH1启动子CpG岛非甲基化。EM s组Ⅳ期患者与Ⅰ、Ⅱ、Ⅲ期患者及对照组相比,P均〈0.05。3例hMLH1启动子CpG岛表现为部分甲基化者子宫内膜组织中hMLH1蛋白表达均减弱,其腺细胞中hMLH1启动子区表现为半甲基化,间质细胞hMLH1启动子区未见明显甲基化条带。结论 EM 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hMLH1表达减弱及hMLH1启动子CpG岛部分甲基化,主要集中在腺细胞,hMLH1异常与严重EM s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40例, 经病理诊断腺癌33例, 黏液腺癌7例, 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治疗, 每例均取相应癌旁组织. 胃镜活检20例慢性胃炎黏膜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10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胃炎组织(0.28±0.10 vs 0.23±0.07, 0.11±0.10, 均P <0.01); hMLH1蛋白在胃炎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胃癌组织(0.28±0.07, 0.26±0.06 vs 0.22±0.06, 均P <0.01); hMLH1和hMSH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无关,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MSH2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标志之一, 而hMLH1则可能是胃癌预警组织的一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可导致抑癌基因失活,促进肿瘤发生[1].本研究中检测肺癌组织中hMLH1及hMSH2 CpG岛异常甲基化状态并分析特异性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肺癌A549和PG细胞中hMLH1及hMSH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肺癌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DNA甲基化酶1(DNMT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对人结肠癌细胞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方法 分别构建并转染含有人正义和反义DNMT1的真核表达质粒入结肠癌SW1116细胞,PCR和限制性内切酶证实转染结果,以Western印迹法分析各组细胞DNMT1蛋白的表达情况。定量PCR检测hMLH1、hMSH2及c—myc、p16^INK4A基因的表达。结果 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DNMT1基因的结肠癌细胞系,且分别在该转染有正义和反义质粒的细胞系中,DNMT1蛋白表达上调和下调。同时发现转染正义DNMT1的细胞中hMLH1、hMSH2及c—myc的表达降低,而转染反义DNMT1的细胞中hMSH2的表达明显增强。各组细胞p16^INK4A基因的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 DNMT1基因调控人结肠癌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临床病理特征及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CRC患者(维吾尔族133例,汉族151例)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7例(维吾尔族98例,汉族109例)CRC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新疆地区维吾尔族CRC患者与汉族CRC患者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吾尔族CRC患者中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为9.2%(9/98),hMSH2蛋白表达缺失率为3.1%(3/9 8);(3)hMLH1蛋白在肿瘤最大径5.0 cm的CRC组织中的缺失率(17.1%)明显高于肿瘤最大径≤5.0 cm的CRC组织(3.5%,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中的缺失率(15.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2.2%,P0.05);(4)维吾尔族CRC患者中hMSH2蛋白缺失率(3.1%)明显低于汉族CRC患者(10.1%,P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CRC患者较汉族患者有发病年龄较轻,肿瘤直径较大,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较高,TNM分期较晚等临床病理特点;且hMSH2蛋白在维吾尔族与汉族CRC患者中的表达具有种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术后早期腹腔联合静脉化疗对Ⅲ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肝转移率、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6例根治术后的Ⅲ期胃癌患者分为早期腹腔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组(实验组,31例)和单纯静脉化疗组(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肝转移率、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32.3%和12.9%,对照组分别为57.1%和34.3%;实验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0.3%和70.9%,对照组分别为82.9%和42.9%;除1年生存率外,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腹腔联合全身静脉化疗能减少Ⅲ期胃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和肝转移率,提高3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基因EphA2与hMLH1、hMSH2 mRNA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RT-PCR技术检测30例维吾尔族和30例汉族食管鳞癌组织与食管远隔无癌组织中EphA2与hMLH1、hMSH2 mRNA的表达.结果: EphA2在癌组织和远隔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和4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761, P = 0.005), EphA2的差异表达率为56.7%(癌组织大于远隔无癌组织),EphA2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民族有关( P<0.05);hMLH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3.3%)低于远隔无癌组织(8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130, P = 0.003), hMLH1的差异表达率为75.0%(远隔无癌组织大于癌组织), hMSH2在癌组织和远隔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3%和86.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61, P = 0.609), hMSH2的差异表达率为81.7%(远隔无癌组织大于癌组织),hMLH1和hMSH2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关( P<0.05);EphA2的表达与hMLH1、hMSH2两者之间成负相关.结论: 基因EphA2、hMLH1、hMSH2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共同促进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食管癌高发人群普查和筛查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胃癌、癌旁及胃炎黏膜中hMSH2,hMLH1和p53基因表达的关系. 方法:高中分化腺癌22例,低分化腺癌37例,黏液癌17例,浅表陛胃炎38例,正常对照10例,用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Hpylori感染,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MSH2, hMLH1和p53基因的表达. 结果:(1)hMSH2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胃炎黏膜和正常对照(67.1% vs 35.5%,42.1%,30.0%; P<0.01),其中,在低分化腺癌中阳性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和黏液癌(81.1% vs 54.5%,52.9%;P<0.05); hMLH1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低于非癌组织,但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在黏液癌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腺癌(47.1% vs 81.8%,97.2%;P<0.001);p53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胃炎黏膜和正常对照(47.4% vs 7.9%.0.0%,0.0%;P<0.001),其中,在黏液癌和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64.7%,54.1% vs 22.7%;P<0.05). (2)在全部被检组织中,Hpylori感染组hMSH2和hMLH1 的表达阳性率均低于相应的非感染组,其中,胃癌Hpylori 感染组hMSH2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56.8% vs 81.3%)(P<0.05).胃癌及癌旁组织Hpylori感染组p53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非感染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MSH2和p53基因的高表达有关;Hpylori感染影响hMSH2,hMLH1和p53基因的正常表达,这可能是Hpylori致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错配修复基因 hMLH1 和hMSH2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 和hMSH2 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散发性胃癌、癌旁黏膜和胃炎黏膜组织中hMLH1 和 hMSH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hMSH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7.1%)显著高于癌旁黏膜(41.4%)和胃炎黏膜组织(41.2%)(P<0.05),而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hMSH2在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率(80.6% )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57.7%)和黏液癌(53.8%)(P<0.05),而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hMLH1在胃炎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8.2%)显著低于胃癌(77.1%)和癌旁黏膜组织(74.3%)(P<0.05),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hMLH1在黏液癌中的阳性率(38.5%)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腺癌(80.8%)和低分化腺癌(90.3%)(P<0.05),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MSH2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标志之一;hMSH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有关;hMLH1有可能作为胃癌预警组织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微小卫星 DNA 不稳定性(MIN)、MMR 基因(hMLH1、hMSH2)表达及细胞增殖活性特征。方法: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相多态性(PCR-SSCP)分析技术、免疫组化 SP 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对46例大肠癌进行研究。结果:与无家族史的原发性大肠癌相比,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 MIN 的表达增高(P<0.05);癌家族史、MIN 与大肠癌发病年龄轻、右半大肠癌、大肠外癌及低分化癌的发生率高均有明显关系(P<0.01,P<0.05);癌组织 hMLH1 表达阴性率及其切缘“正常”腺体 hMLH1 和 hMSH2 表达阴性率明显增高(P<0.05);而其 PCNA 标记指数、DNA 异倍体率则显著减低(P<0.01,P<0.05).hMLH1和 hMSH2表达阴性与 MIN 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MIN 在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中起着明显的作用。具有家族背景及 MIN阳性大肠癌肿瘤细胞及切缘“正常”腺体 hMLH1和 hMSH2突变率的增高,其增殖指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HNPCC特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NPCC和散发性大肠癌(SCRC)肿瘤组织石蜡标本各30例、正常大肠黏膜石蜡标本8例.观察其hMSH2,hMLH1,TβRⅡ,MMP-7,TIMP-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在HNPCC和SCRC中,hMSH2,hMLH1,TβRⅡ,MMP-7,TIMP-2均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和部位无关;而与肿瘤的侵犯深度和是否转移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HNPCC vs sporadic CRC).在HNPCC中,hMSH2和hMLH1(r=0.835,P= 0.000),TβRⅡ与hMSH2(r=0.592,P=0.001),hMLH1(r=0.472,P=0.009)和MMP-7(r= 0.735,P=0.000)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而TIMP-2与TβRⅡ(r=-0.582,P=0.001),MMP-7(r=-0.421,P=0.008)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由于hMSH2,hMLH1突变引起TβRⅡ的失活而诱导的MMP表达减弱和TIMP的下调可能是HNPCC特殊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Ⅲ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CIN)出现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行Ⅲ期胃癌D2根治术并接受含奥沙利铂或多西他赛辅助化疗至少2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IN发生于化疗第1~3周期101例(早期组),发生于化疗第4~6周期109例(晚期组),比较两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早期组DFS为16.3个月、OS为36.6个月,晚期组分别12.0、28.0个月,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IN时间是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Ⅲ期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早出现CIN者预后优于晚出现者,监测CIN出现时间有利于进行早期预后评估及调整化疗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HNPCC特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NPCC和散发性大肠癌(SCRC)肿瘤组织石蜡标本各30例、正常大肠黏膜石蜡标本8例.观察其hMSH2,hMLH1,TβRⅡ,MMP-7,TIMP-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在HNPCC和SCRC中,hMSH2,hMLH1,TβRⅡ,MMP-7,TIMP-2均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和部位无关;而与肿瘤的侵犯深度和是否转移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HNPCC vs sporadic CRC).在HNPCC中,hMSH2和hMLH1 (r=0.835,P=0.000),TβRⅡ与hMSH2 (r=0.592,P=0.001),hMLH1 (r=0.472,P=0.009)和MMP-7(r=0.735,P=0.000)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而TIMP-2与TβRⅡ(r=-0.582,P=0.001),MMP-7 (r=-0.421,P=0.008)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由于hMSH2,hMLH1突变引起TβRⅡ的失活而诱导的MMP表达减弱和TIMP的下调可能是HNPCC特殊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