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胰腺中段切除术中胰腺吻合的主要方式为胰腺头侧断端封闭、胰腺尾侧断端行胰肠吻合或胰胃吻合。这两类重建方法已应用于开腹、腹腔镜和机器人胰腺中段切除术。然而,上述两种吻合方法无法维持消化道的完整性和胰液分泌的正常路径,存在一定局限性。笔者结合前期机器人手术和胰管修复手术的开展经验,于2017年8月30日完成1例机器人胰腺中段切除、胰管成形、胰腺端端吻合术(荣氏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胰管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6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66例病例术中均采用残胰胰管肠黏膜吻合方法,即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只打开浆肌层而显露出黏膜层,后将露出黏膜层的空肠与残胰进行端侧吻合.结果 6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例发生胰瘘,1例患者术后因胰十二指肠动脉断端出血行二次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在复杂的胰十二指肠手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胰腺质地较软,主胰管不扩张的胰腺通过胰管肠黏膜吻合可以大大减少胰漏的发生率.除吻合方法较为简单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了覆盖于残胰腺的空肠壁完整性,胰腺断面与肠壁之间紧贴使吻合面无积液存在而迅速紧密贴合,可降低或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机器人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原位切除联合主胰管架桥修复术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进行机器人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原位切除联合主胰管架桥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镜下操作时间135 min,术中出血量约50 ml,术后6 d带引流管出院,术后18 d左右拔除引流管。术后病理考虑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结论原位切除联合主胰管架桥修复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和外科理念,在功能脏器保护的同时更注意生理解剖完整性的保护,通过主胰管架桥修复为核心技术的胰腺整形修复术还原人体正常解剖结构,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联合进行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与胰腺中段切除、端端吻合术的可行性。 方法优化胰腺中段切除的微创手术入路,利用机器人先行食管裂孔疝的疝内容物的松解复位、缩小裂孔、安放固定补片与胃底折叠术,随后继续进行胰腺中段切除,在近、远两端胰管内置入8号管后行胰腺端端吻合术。 结果避免二次手术与减少手术操作孔数,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复查CT显示胃底复位良好,胰腺肿瘤已切除,胰腺端端吻合处对位良好、支架管在位;术后病理提示近、远端切缘净。 结论经文献检索,本病例报告是国内首例机器人经腹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胃底折叠术联合胰腺中段切除、胰管成形、端端吻合术。本病例利用机器人联合手术治疗的成功有助于将来可能进行的多疾病联合手术治疗提供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胰腺良性肿瘤较为常见,多数需手术治疗,剜除或局部切除是最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但当病变体积稍大、与主胰管距离过近或术中损伤主胰管时,众多临床指南推荐节段性切除、胰肠吻合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述方法对于胰腺良性疾病而言,目的性创伤较大,胰腺切除较多,正常生理解剖被迫改变。笔者应用创新性桥梁合拢理论进行胰腺良性疾病新术式的临床探索性研究,手术方式主要以主胰管架桥修复和选择胰腺端端对吻重建术为基础,对良性疾病切除后缺损的胰腺进行整形修复术,还原正常解剖。初步临床结果较好地证实了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有望纠正主胰管无法重建的传统错误认知,彻底改变胰腺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胰漏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预后关系密切~([1,2])。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是LPD常用的吻合方式~([3]),传统方法因筷子效应及解剖关系导致操作困难,吻合时间长,增加术后胰漏的风险,为此不少中心开始简化胰肠吻合方法。我们对胰肠吻合操作方法及吻合前准备进行改进,包括胰腺断端处理、吻合过程中胰腺断  相似文献   

7.
胰管结石外科治疗术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对7例胰管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胆管、胰管空肠(侧侧)Roux-Y吻合术 胆囊切除、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4例,采用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侧侧)Roux-Y吻合术 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采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尾侧胰腺断端空肠(端侧)Roux-Y吻合术 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例,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结果7例均痊愈,其中1例术前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误切第一组小肠,遗有短肠综合征;另1例生存至1.5年后发生胰腺癌变死亡。结论外科手术仍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引流术和胰腺部分切除术,有主胰管扩张者宜采用引流术,无胰管扩张和胰腺病变局限化者,可用胰腺部分切除术,再联合内引流术;依据胰腺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术式,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管修复外科的术式在治疗胰腺囊腺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胰管修复外科术式治疗的胰腺囊腺瘤52例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21例为局部切除+主胰管修复术,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最大直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35 min、20 ml、2.6 cm、9.0 d,B级胰瘘率33.3%;31例胰腺端端吻合术,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最大直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32 min、50 ml、2.5 cm、6.0 d,B级胰瘘率41.9%;术后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出血1例,两种术式均无二次手术、死亡病例。 结论胰管修复外科在胰腺囊腺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胰腺组织结构和其生理功能,避免了胃肠道的损伤与骚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不放置胰管支撑管的胰肠吻合的适用性。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7例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按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端侧吻合+胰管支撑管外引流组(A组,43例)和胰腺-空肠端侧吻合不放置胰管支撑管组(B组,44例),比较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行胰肠吻合术的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中未放入胰管支撑管组的胰肠吻合时间(平均15.4min)明显小于术中放入胰管支撑管组(平均2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7,P0.05)。B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小于A组(t=2.4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胰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胃潴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1,0.322,0.603,0.001;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放置胰管支撑管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住院天数,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仍然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胰漏可引起腹腔感染和大出血,成为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胰漏的原因除患者高龄、营养状态、黄疸的严重程度以及手术者的经验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则是胰腺本身质地的软硬程度、主胰管口径大小、胰液分泌量以及胰腺断端次级胰管的处理和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袖套式prolene线单层连续缝合在胰肠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设计,将2009年8月—2014年3月12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根据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分为3组,分别采用传统端端或端侧套入式吻合(套入式吻合组),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黏膜端侧吻合组),袖套式prolene线单层连续缝合(袖套式缝合组),比较各组胰瘘发生率及其他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袖套式缝合组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另两组(均P<0.05);全组总胰瘘发生率18.5%(23/124),袖套式缝合组胰瘘发生率(4.8%)明显低于套入式吻合组(29.3%)与黏膜端侧吻合组(22.0%)(均P<0.05);3组间其他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胰管直径与胰腺质地分层后的组间比较显示,胰管直径<3 mm时,袖套式缝合组胰瘘发生率(7.1%)明显低于黏膜端侧吻合组(50.0%)(P<0.05);软质地胰腺时,袖套式缝合组胰瘘发生率(11.8%)明显低于套入式吻合组(53.3%)与黏膜端侧吻合组(53.8%)(均P<0.05)。按胰管直径与胰腺质地分层后的组内比较显示,套入式吻合组中,硬质地胰腺亚组胰瘘发生率(15.4%)明显低于软质地亚组(53.3%)(P<0.05);黏膜端侧吻合组中,大直径胰腺亚组(7.4%)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小直径胰管亚组(50.0%),硬质地亚组胰瘘发生率(7.1%)明显低于软质地亚组(53.8%)(均P<0.05);袖套式缝合组中,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袖套式prolene线单层连续缝合方法安全简便,能降低PD术后的胰瘘发生率,尤其在胰管直径<3 mm或软胰腺质地时采用此法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在胰腺近主胰管肿瘤摘除术中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胰腺肿瘤摘除术并在术前或术中使用胰管支架的9例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发症情况。结果 9例病人中,8例可以明确测量肿瘤距离主胰管的距离,为(1.40±0.58)mm;术前放置胰管支架7例,术中放置胰管支架2例。均无手术相关死亡,所有病人均无二次手术,B级胰瘘发生率56.7%,无C级胰瘘,术后仅1例病人出现Clavien-Dindo Ⅲ 级并发症。结论 胰腺近主胰管肿瘤在放置胰管支架下行肿瘤摘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5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根据胰肠吻合方式分为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组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每组28例。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术中、术后计量资料的描述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组胰瘘发生1例(3.57%)明显低于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4例(14.28%);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5.3±2.2)d及(7.5±1.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17.35±1.52)d及(24.64±1.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9及8.92,P均0.05)。结论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加胰肠端侧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以降低胰瘘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可以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一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胰管结石合并壶腹部周围病变的诊断及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结石合并壶腹部周围病变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2005年10月32例胰管结石中8例合并壶腹部周围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胰腺结石合并壶腹部周围病变患者中5例术前未获得明确诊断。3例胰管结石合并胰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空肠捆绑吻合术,术后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18个月和23个月;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合并胰管结石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端侧与空肠侧侧吻合术,分别已生存10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1例环状胰腺、十二指肠膜状闭锁合并胰腺结石行胰头部及环状胰腺、十二指肠球部和部分降部、胆管下端切除、十二指肠胰体尾捆绑吻合、胆肠吻合术;1例胰管结石合并胰腺钩突囊肿行囊肿切除、胰管与空肠侧侧吻合术,2例术后效果均良好。结论胰管结石患者应考虑合并壶腹部周围病变可能,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一针法"胰管对空肠黏膜端侧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1月行LPD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中消化道重建时选择"一针法"胰管对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方式,分析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11.4±72.1)min,平均胰肠吻合时间为(34.1±8.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46.9±312.4)mL,2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80例恶性病变患者(占78.4%),以胰头导管腺癌、胆管下端癌为主,22例良性病变患者(21.6%),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为主。94例患者行淋巴结清除,平均清除数为(11.1±1.7)个;1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完整切除占93.8%(75/80)。术后共29例(28.4%)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7例术后出血(6.9%);17例(16.7%)患者出现胰瘘,B级胰瘘6例(5.9%),经引流、抗生素治疗均痊愈,C级胰瘘1例(1.0%),经再次手术逐渐好转;3例(2.9%)肺部感染;2例(2.0%)胃排空障碍。围手术期死亡4例。结论:"一针法"胰管对空肠黏膜端侧吻合在LPD消化道重建时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吻合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机器人手术系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胰腺外科手术中,由于手术方式、操作及路径等与开放手术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胰腺手术在trocar位置、术中操作方法、胰腺断面处理、胰腺钩突离断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而且术中肿瘤定位、主胰管开口找寻等在早期也存在一定难度。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上述难题可逐渐解决,机器人胰腺手术将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胰管结石的外科分型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Chen Y  He Y  Zhao J  Liu Y  Liu YF  Cao HL  He H  Gao ZQ  Dou KF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7):417-420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外科分型并根据外科分型制定相应的有效处理对策。方法结合文献对33例胰管结石的诊断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类型胰管结石治疗方法与结果,提出胰管结石的外科分型和处理对策。结果根据影像学(B超、ERCP、CT)检查结果和手术探查结果,将胰管结石分为四型:(1)I型:结石主要位于胰头部,主要处理方法是采用内镜取石,介入治疗失败或疗效不佳可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手术);(2)Ⅱ型:结石主要位于胰体部,主要处理方法是采用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Puestow 手术);(3)Ⅲ型:结石主要位于胰尾部,主要处理方法是采用胰尾部加脾切除;(4)Ⅳ型:结石广泛分布于头、体和尾部主胰管,主要处理方法是采用Puestow.Gillesby和胰颈部离断,胰管探查取石加胰管两断端空肠Rous-en-Y吻合手术。结论正确的术前及术中诊断、分型,结合针对性的个体化处理对策在慢性胰腺炎导致的胰管结石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2004年3月—2012年6月1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腺的质地、厚度、胰管直径、胰管后壁胰腺组织的厚度、有无炎症,结合空肠的直径、空肠壁的厚度选择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端侧套入式吻合等不同的吻合方式。结果:术中胰肠重新吻合8例。术后胰瘘3例、胆瘘2例、死亡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吻合应根据患者的胰腺和空肠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索Kissing式胰肠吻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明确胰管、黏膜愈合的病理过程.方法 通过测定胰肠吻合后吻合口耐受压,求证该吻合的严密性;通过吻合后不同时间的手术探查、胰肠管造影和病理学检查证实吻合后胰腺残端与空肠黏膜之间愈合情况和病理演变过程.结果 所有实验犬均顺利完成胰肠吻合术,耐受压测定均在90 cm H2O以上,各时间段处死的实验犬均见吻合口紧密,无出血、瘘口,造影见胰管与肠腔连续,充盈良好,未见造影剂外渗现象.病理切片提示4周后胰管与空肠黏膜间形成瘢痕愈合,连接紧密.结论 Kissing胰肠吻合简便,易推广,胰管、空肠黏膜间可形成严密瘢痕愈合,未见积液或脓腔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应用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60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直径≥4 cm的患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135例),胰管直径<4 cm的患者,空肠管腔口径<胰腺残端直径者采用改良Child胰肠吻合(67例);空肠管腔口径≥胰腺残端直径者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58例),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胰瘘、腹腔感染、腹腔出血、消化功能异常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例老年患者术后第4天发生脑血管意外死亡,余患者平均随访3.2(2~4)个月,期间未发现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在PD术中应依据胰管直径、胰腺残端直径及空肠管腔口径选择胰肠吻合方式,恰当的胰肠吻合方式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