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Poincare散点图与心电图QRS碎裂波(fQRS)联合应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不明原因胸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狭窄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Poincare散点图及心电图QRS碎裂波检查,指定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临床医生完成相关操作,准确记录相关检查结果并输入统计学软件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Poincare散点图非彗星状与心电图QRS碎裂波所占比例[93.75%(75/80)、31.25%(25/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6/80)、0.00%(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incare散点图与心电图QRS碎裂波联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功能指标联合心电图QRS碎裂波(fQRS)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室性心律失常等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将117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十二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fQRS波组(75例)及无fQRS波组(42例),其中fQRS波组又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分为LVEF下降组(A组)和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B组),无fQRS波组简称为C组。分析各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冠状动脉造影:A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3例(6.7%),多支病变42例(93.3%);B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8例(26.7%),多支病变22例(73.3%);C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69.04%),多支病变13例(30.96%),其中B、C组多支病变百分比较A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完全性闭塞发生率(51.1%)显著高于B组(13.3%),C组(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性心律失常分析: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Ⅲ级、ⅣA级、ⅣB级比较,其中A组ⅣB级发生率(35.6%)高于B组(3.33%)、C组(0);C组ⅣA级发生率(19%)明显低于A组(48.9%)、B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A组(51.11±8.44)mm与B组(50.99±7.34)mm、C组(48.76±6.53)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患者LVEF下降合并fQRS波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LVEF正常合并fQRS波及无fQRS波者,两项指标联合应用对高危心肌梗死预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和血清sST2与预后的关系及碎裂QRS波群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疾病进展程度分为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心力衰竭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中sST2及心电图QRS波时限;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fQRS形成的因素。结果:冠心病组患者QRS波时限和sST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心力衰竭组患者QRS波时限和sST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力衰竭组患者QRS波时限和sST2水平最高,心绞痛组最低;QRS波时限和sST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疾病进展程度呈正相关(P0.05);fQRS组患者总胆固醇高于、病变支数多余及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非fQRS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QR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高密度脂蛋白低表达是影响fQRS形成的独立性威胁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清sST2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以及Gensini积分水平是影响患者出现fQR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静息心电图QRS波特征,探讨其评估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三支病变的159例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将其分为A组(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和B组(单纯冠心病三支病变),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等检查,比较其临床资料和QRS波特征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将其分为A组94例和B组65例。A组患者的年龄≥60岁比例、心率、QRS波额面电轴偏转角度>68°的比例和QRS波时限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高血压、破裂QRS波群(fQRS)和QRS波终末切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心率≥79次/分、高血压、fQRS、QRS波终末切迹、QRS波时限≥113.78 ms是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静息心电图的QRS波群可有效反映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概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57例,依据QRS波时限将这些患者分为3组,A组(QRS波时限大于160ms,n=18),B组(QRS波时限为120~160ms,n=22),以及C组(QRS波时限小于120ms,n=17)。对3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对其LOWN分级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组患者Ⅲ、ⅣA、ⅣB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患者的Ⅲ、ⅣA、ⅣB级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三角指数、超过50ms百分比(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连续5min的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患者的三角指数、pNN50、RMSSD、SDNN、SDAN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概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在心肌梗死临床发病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心电图QRS波的表现形态分为病理性Q波组、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组、碎裂QRS波组,并根据心肌梗死的不同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研究的心肌梗死患者中碎裂QRS波组对发病诊断的敏感性为22.0%,病理性Q波组的敏感性为26.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组的特异性为96.0%,阳性预测值79.0%,高于病理性Q波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组的敏感性为40.0%,高于病理性Q波组和碎裂QRS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裂性QRS临床上可作为心肌梗死的发病和诊断重要标志物,对临床心肌梗死的发病和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电图碎裂QRS波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实验组,时间选取为2013年5月-2018年5月,同时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其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心肌梗死患者下壁以及前壁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0.05);2组ST抬高检出率与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准确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碎裂QRS波、单独病理性Q波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诊断中,碎裂QRS波可作为其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同时与病理性Q波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选取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患者73例(A组)及无微血管病变患者27例(B组),检测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A组HbA1c、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bA1c、hs-CRP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HbA1C与hs-CRP呈正相关(P0.05)。糖化血红蛋白异常不同程度地增加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10例,根据PCT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n=121)、B组(n=49)和C组(n=40),其中A组PCT≤0.05ng/mL,B组0.05PCT0.5ng/mL,C组PCT≥0.5ng/mL,比较各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UA)、简单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心源性休克并发STEMI(CS)的发生率,并用COX回归分析PCT水平与心脏不良事件和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C组CS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且B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UA和STEMI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PCT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呈正相关(HR=1.68;95%CI 1.05~2.68;P=0.030)。结论 PCT水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高危险因素,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VR导联T波方向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1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术前aVR导联T波方向,分为正向组(n=90)与非正向组(n=128),比较两组患者间梗死相关血管、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积分等指标.再根据aVR导联T波正向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T波恢复情况,将其分为恢复组与未恢复组,观察冠脉介入治疗对aVR导联T波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T波正向组IRA前降支发生率高于T波非正向组,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高于T波非正向组,侧支循环所占比例低于T波非正向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波正向组Gensini积分轻度所占比例小于T波非正向组,重度所占比例高于T波非正向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VR导联T波正向[OR=1.67,95%CI(1.029~3.077),P=0.049<0.05] 、高龄[OR=1.023,95%CI(1.009~1.042),P=0.045<0.05] 均是冠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T波恢复组冠脉单支病变处理梗死相关血管(IRA)前降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T波未恢复组,PCI术前Gensini积分重度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T波未恢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VR导联T波方向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接诊AMI患者86例,经造影检查结果,33例为单支病变,31例为双支病变,22例为多支病变;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结果,26例为轻度狭窄,25例为中度狭窄,35例为重度狭窄;另选取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对入组对象血液进行采集,行心肌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cTnI)及H-FABP检测。结果 AMI组患者CK-MB、CK、cTnI、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程度方面显示:CK-MB、CK、cTnI、H-FABP水平为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高于轻度狭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6h内,H-FABP灵敏度高于CK-MB、CK、cTnI灵敏度,发病6h后,H-FABP灵敏度、特异度高于CK、cTnI灵敏度、特异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诊断中,H-FAB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且表现为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狭窄程度明显增长,可用于AMI早期病变程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QRS破碎波(fQR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参数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是否检出fQRS将患者分为无fQRS组(n=37)与fQ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Crouse斑块积分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冠脉病变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莱阳市人民医院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88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变支数情况分为A组(n=30,单支病变)、B组(n=34,双支病变)、C组(n=24,多支病变)。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测,汇总CIMT、Crouse斑块积分,并分析上述指标和冠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冠脉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颈动脉超声特征CIMT和Crouse斑块积分均为A组(单支病变)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及糖类抗原199(CA199)对胃癌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病理诊断为胃癌的85例患者为A组,62例胃黏膜良性病变患者为B组,65例健康查体者为C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CEA、CA724及CA199水平,比较肿瘤标志物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3组研究对象的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P=0.01);A组患者CEA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CA72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P0.05);A组患者CA724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P0.05);A组患者CA199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CEA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1,P0.05),且A组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3组研究对象CA724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0,P0.05),且A组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3组研究对象CA199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0,P0.05),且A组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肿瘤标志物双联及三联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其中,CEA+CA724+CA199三联检测的灵敏度最高。结论 CEA、CA724及CA199可作为胃癌早期的辅助诊断指标,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和抗磷脂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根据有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A组,32例)、糖尿病伴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B组,42例)和糖尿病伴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C组,3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空腹血糖(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和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FBG水平C组高于B组和A组,C、B 2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ACA水平C组均高于B组和A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s-CRP、ACA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联合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4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疾病类型选择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A组,7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B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C组;再选择同期本院住院的无冠心病患者18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cy、LPa、LP-PLA2水平,并进行比较;对比单项指标与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同时比较各组血清Hcy、LPa、LP-PLA2指标测定值范围。结果 A、B、C组单纯血清Hcy、LPa、LP-PLA2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单纯血清Hcy、LPa、LP-PLA2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血清Hcy、LPa、LP-PLA2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纯血清Hcy、LPa、LP-PLA2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Hcy水平高于B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LPa、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LPa水平存在明显界线,B、C组的LP-PLA2水平存在明显界线。结论 血清Hcy、LPa、LP-PLA2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具有应用价值,其中LPa和LP-PLA2水平可有效区分冠心病类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凝血酶原活动度(AT)、乳酸(LAC)结合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评估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收集急诊留观患者,分为普通病例(A组)、D型病例(B组)、死亡病例(C组)3组,进行RDW、AT、LAC检测及REMS、MEWS评分。结果 A组RDW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DW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RDW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T水平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LAC水平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EMS得分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REMS得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MEWS得分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AT、LAC结合REMS、MEWS评分能评估急危重患者的预后,其中REMS评分可鉴别开不同危重程度的患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心电图监测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诊治的5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诊治的50例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心电图监测的诊断效果及心电图状态。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监测的准确率76.00%、灵敏性81.08%、特异性53.33%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中缺血性T波比例10.00%比对照组低,坏死性Q波比例70.00%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冠脉病变漏诊率55.56%均比单支、2支冠脉病变漏诊率8.33%、10.0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监测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高,其诊断准确率、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心电图状态可为临床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提供参考依据,但受冠脉病变数影响,具一定漏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群用于急性前壁心梗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是否发生碎裂QRS波群分为碎裂QRS组55例与非碎裂QRS组40例。患者均采取冠脉介入二级预防及12导联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组冠脉介入术前后临床指标变化(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两组预后情况。结果:碎裂QRS组术后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高于非碎裂QR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低于非碎裂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非碎裂QRS组,无事件生存率低于非碎裂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裂QRS波群可作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但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需给予更加严密监测及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裸金属支架与药物洗脱性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药物洗脱性支架植入治疗,B组给予裸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术后半年及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及1年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裸金属支架与药物洗脱性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药物洗脱性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