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别采用单纯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患者112例,入院治疗后连续3 d行神经功能检查,根据有无END分为END组及非END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将P<0.2的观察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Forward法)以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中,34例(30.4%)有END,为END 组,其余78例为非END组。P<0.2的指标包括性别、来院到开始治疗的时间、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血糖、总胆固醇、合并糖尿病、不同治疗方式(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方式(OR=6.67,95%CI 1.24~34.93,P=0.025)、血脂水平(总胆固醇、HDL及LDL)(OR=1.03,95%CI 1.01~1.06,P=0.034)及糖尿病控制情况(既往糖尿病及空腹血糖水平)(OR=1.16,95%CI 1.03~1.31,P=0.017)是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不同治疗方式、血糖水平及血脂代谢异常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通常是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48 h或72 h内出现的神经功能恶化[1]。目前,对于END的诊断标准尚缺乏统一的、公认的定义。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的相关危险因素非常复杂。END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10%~40%[2],这部分患者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及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ACI患者128例,根据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64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给予标准剂量组0.9 mg/kg阿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立即给以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同时检查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若均正常,签知情同意书后立即给以尿激酶100~150万U,加入150mL生理盐水中于30min内滴入,其他常规治疗不变。结果:基本恢复24例,显著好转24例,好转24例,无变化8例,其中无效的8例中有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均死亡。总有效率90.0%。结论:早期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中型创伤性脑损伤(modTBI)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阜阳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65例modTBI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65例, 女100例;年龄20~91岁[(59.5±14.4)岁]。根据伤后72 h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降低2分及以上, 将患者分为END组(46例)(17.4%)和非END组(219例)(82.6%)。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致伤原因(交通伤、摔跌伤、其他)、院前是否呕吐、入院时GCS、首次CT扫描时间、癫痫、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类型(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骨折类型(颅底骨折、颅骨骨折)、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钾水平、血清总钙浓度、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水平]。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评估上述指标与modTBI患者发生END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一般在治疗时间窗内3h进行,可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也是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在治疗中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因为静脉溶栓治疗可导致再灌注脑损伤或脑出血.要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病情观察主要靠护理。我科3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瑞替普酶(爱通立)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非END组和END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数据行差异与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WI-ASPECTS对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预测价值。结果:93例患者中,发生END者27例(END组),非END组66例。两组比较,END组的DWI-ASPECTS、血管狭窄部位、入院NIHSS评分、入院空腹血糖、糖尿病史与非END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WI-ASPECTS与END风险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736,95%CI:0.564~0.961,P=0.024)。ROC曲线分析显示当DWI-ASPECTS≤4时,DWI-ASPECTS对预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敏感度为74.07%,特异度为69.70%,曲线下面积(AUC)为0....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 及疗效展开探究.方法 选取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拜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组则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 观察组溶栓后1 h、24 h、14 d的NIHSS评分以及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质量,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决策中的价值.方法 依据SWI扫描是否存在脑组织微量出血(CMBs),将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存在CMBs)14例和对照组(无CMBs)21例.静脉溶栓后,通过SWI检测计数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例数,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发生HT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 静脉溶栓治疗后,实验组14例梗死灶中12例发生HT,对照组21例仅2例发生HT,2组间HT发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SWI能敏感检测CMBs的存在,间接评估血脑屏障(BBB)及血管壁状态,和时间窗一起作为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风险。方法收集164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均行常规 MRI 及 SWI 扫描,根据 SWI 上有无 CMBs 分为 CMBs 阳性组和 CMBs 阴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探讨 CMBs 的相关危险因素。静脉溶栓治疗后的76例患者,其中 CMBs 阳性组35例,CMBs 阴性组41例,分别计数2组患者 CMBs 数目增多或出现出血转化的例数。结果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疏松与 CMBs 相关性显著(P <0.05)。静脉溶栓后2组患者间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性别、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是CMBs 的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合并 CMBs 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不会增加出血转化危险。  相似文献   

12.
李剑  张洁  邢岩  王拥军 《武警医学》2017,28(5):447-44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07例,按是否合并LA分为合并LA组93例,未合并LA组114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史、HCY、hsCRP、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以上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LA组与无LA组比较,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史、HCY、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脑梗死病史、HCY、hsCRP为L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高血压、脑梗死病史、HCY、hsCRP与LA发生有关;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与LA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脑梗死(combinedintra-arterial,ACI)超早期行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68例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或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闭塞血管再通率、术后NIHSS评分、并发症等。结果联合组、静脉组患者术后7d与术前相比,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d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闭塞血管再通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对于ACI的治疗,动静脉联合溶栓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4.
郭少敏  张雪梅  孔晓岩 《武警医学》2019,30(10):873-876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法舒地尔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6-08至2018-08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醒脑静与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相关因子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蛋白(S100β protein ,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和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舒张期低值血流速度(diastolic flow velocity,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s)和平均血流速度(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V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联合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同时还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 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进行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种动脉溶栓方法的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23例,成功再通率为92%(23/25),尿激酶组患者则为18例,再通成功率仅为60%(18/30).术后平均NIHSS(脑卒中量表)及ADL(日常活动量表)评分联合治疗组(1 h 分别为8.6 ± 2.5和20.0 ± 4.6;24 h分别为9.0 ± 1.8和17.0 ± 2.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尿激酶组(1 h分别为7.5 ± 2.0和28.0 ± 3.5;24 h分别为8.1 ± 2.0和24.0 ± 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联合治疗组分别为(36.8 ± 8.4)万u和(35.3 ± 11.6)min,尿激酶组分别为(50.4 ± 15.3)万u和(55.7 ± 13.3)min,前者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早期应用动脉内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动脉溶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07至2016-09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发病在4.5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 58 例给予rt-PA 0.9 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23 例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比较溶栓和常规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及14 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组治疗后 24 h、7 d 及 14 d 时,NIHSS 评分较溶栓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为52.17%。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为10.34%,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3.45%;对照组脑出血发生率8.69%,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4.35%。溶栓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5.17%和8.6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87)。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4.5 h 内给予rt-PA 静脉溶栓治疗较常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0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两组同时给与控制脑水肿、改善微循环、脑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溶栓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点30min滴完。溶栓过程中给予监测6h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后对临床疗效、并发症、CT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脑梗死患者其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功能再训练可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性冲动促进大脑皮质功能的可塑性得到发展,使丧失的功能得到恢复。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功能和预后,提高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