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样选取某医科大学一至四年级500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一般问卷调查、自我控制简明版量表(SCS)、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进行测试。结果 医学生自我控制量表评分为(42.43±6.378)分;在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绩之间,自我控制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分别=-3.125、9.763、5.705、4.078,P<0.05);有无职业规划、专业认同与否之间,其自我控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75、2.893,P<0.05);自我概念高分组的医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得分显著高于自我概念低分组(t=3.426,P<0.01)。结论 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且自我概念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现阶段某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为开展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医学生2020级、2021级749名医学生(男生261名,女生488名),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 本次调查医学生SCL-90总分平均为(136.92±39.97)分,男生为(130.88±39.34)分,女生为(140±39.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4,P<0.05);女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8个因子均分及SCL-90总分均高于男生(P<0.05)。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虽然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2个因子均分较低(P<0.05),但是强迫症、抑郁症、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总分及平均分较高(P<0.05)。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6.84%,其中男生24.14%,女生2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8,P<0.01)。结论 某高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3.
周轶伦 《中国校医》2021,35(3):161-163
目的 探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实施预警护理,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患儿症状缓解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予以预警护理,比较2组患儿症状缓解、护理质量、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1.85±0.40)d、气促消失时间(3.41±0.63)d、咳嗽消失时间(4.25±0.82)d及喘息消失时间(3.19±0.47)d,均短于照组[(3.56±0.56)d、(4.88±0.74)d、(6.22±0.91)d、(4.87±0.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班制度评分(24.20±1.25)分、风险防范评分(23.05±1.43)分、护理操作评分(22.35±1.36)分及业务能力评分(24.22±1.24)分,均高于对照组[(20.04±1.96)分、(19.33±1.15)分、(18.67±1.72)分、(19.56±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优良率(83.33%)高于对照组(5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实施预警护理,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辛欣 《中国校医》2020,34(5):377-379
目的 探讨中药湿热敷结合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中药湿热敷结合辨证施护,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疼痛及腰椎功能水平。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为(2.44±0.76)分,低于对照组的(3.76±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腰椎功能评分为(20.96±2.55)分,高于对照组的(18.47±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湿热敷结合辨证施护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感受,改善腰椎功能,利于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梁梅菊 《中国校医》2021,35(2):145-147
目的 探讨整体干预模式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2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评分为(8.15±3.50)分、抑郁自测量表(SDS)评分为(41.96±4.9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56±3.34)分、(50.45±5.47)分,(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PT为(9.03±0.70)s、APTT为(24.20±2.11)s、TT水平为(16.05±2.81)s均低于对照组的(10.11±0.65)s、(26.34±3.04)s、(17.21±3.13)s,(P值均<0.05)。实验组FIB水平(3.16±0.95)s高于对照组FIB(2.22±0.45)s,(t=8.942,P<0.05)。结论 整体干预模式能够改善白血病化疗患者凝血功能,缓解其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COPD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氧运动结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1秒量比预计值分别为(1.83±0.52)L、(1.31±0.72)L、(63.53±5.92)%,均高于对照组的(1.53±0.39)L、(0.90±0.65)L、(58.33±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为(91.53±4.45)分,高于对照组的(88.71±3.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0,P<0.002)。结论 有氧运动训练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利于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于佳琦 《中国校医》2020,34(3):172-173,180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实施健康信念模式对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脑瘫患儿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实施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6.5±6.6)分、(182.2±3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3±7.6)分、(158.2±29.1)分;干预后日常功能、生理功能、心理状况、交际能力评分分别为(75.5±11.2)分、(80.5±14.9)分、(76.8±11.1)分、(78.1±11.8)分,均高于对照组(69.2±9.8)分、(66.2±13.4)分、(67.7±10.5)分、(70.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瘫患儿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康复效果,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晓 《中国校医》2020,34(10):743
目的 探讨微小切口坚固内固定术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咬合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5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颌间结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小切口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咬合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SNB角(88.54±2.41)°、SNA角(85.54±2.87)°,均较对照组高[(85.64±2.36)°、(82.64±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躯体(77.26±9.01)分、社会(72.45±7.65)分、心理(76.54±7.53)分、环境(80.26±5.26)分、综合(82.54±6.03)分,均较对照组高[(65.45±8.11)分、(64.35±7.13)分、(67.58±7.78)分、(71.12±5.46)分、(73.65±5.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小切口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可促进患者咬合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欣欣 《中国校医》2020,34(2):124-125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就诊于本院的104例脑瘫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联合行运动康复训练。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患儿运动功能及神经智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为(37.82±9.04)分,高于对照组的(34.37±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发育商评分为(80.45±9.84)分,高于对照组的(68.47±1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可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发育与神经智力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龑  赵文娣 《中国校医》2020,34(3):219-221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达将其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疼痛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3.09±1.06)分,低于对照组的(5.76±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SS评分(81.41±8.15)分,高于对照组的(75.28±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在膝骨关节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加快患者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杜晓培  王婷婷 《中国校医》2020,34(10):761-763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某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脏搭桥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比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35.62±5.51)分、SAS评分(36.51±5.78)分均低于对照组[(42.13±4.76)分、(44.33±4.43)分],(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29.84±4.72)分高于对照组(24.64±4.58)分,(t=5.124,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较常规护理,有助于心脏搭桥术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85例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情境式交往训练,干预前、后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躁狂、抑郁以及生存质量状况。结果 干预前,2组的生存质量量表、抑郁量表、躁狂量表的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躁狂评分(3.57±1.16)、抑郁评分(12.26±3.7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77±1.22)分、(9.22±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情境式交往训练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绪体验与情感表达能力,能提高治疗效果,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3.
周春鹏  张刚利 《中国校医》2020,34(9):681-68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某医院的84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为(65.39±5.58)分,高于对照组的(46.65±4.42)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分为(29.38±2.07)分,低于对照组的(34.22±2.17)分,(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χ2=4.459,P=0.035)。结论 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血肿清除率高,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操作和ICU入住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郭超南  师红利 《中国校医》2021,35(11):839-841
目的 探讨康复路径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2月—2020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行康复路径指导下的康复训练。比较2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腰椎功能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95±0.55)分、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13.37±1.74),均低于对照组的(3.81±0.46)分、(17.02±1.87)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26.80±1.45)分,高于对照组的(22.18±1.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SF-36躯体疼痛(71.29±10.18)分、生理职能(79.24±13.15)分、活力(78.12±10.24)分、总体健康(68.59±10.19)分、生理功能(73.30±9.64)分、心理健康(62.79±9.17)分、情感职能(68.20±11.96)分、社会功能(68.29±8.24)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2.20±7.28)分、(67.54±7.17)分、(68.89±8.02)分、(57.96±8.04)分、(62.23±10.24)分、(51.20±5.26)分、(57.64±9.86)分、(50.12±7.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接受康复路径指导下的康复训练能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康复,利于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朱国瑞 《中国校医》2020,34(5):387-38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4 d后,对比2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14 d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9.57±5.42)%、心肌收缩力(0.41±0.07)N/cm2、心输出量(9.21±0.73)L/mi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4 d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岳敏 《中国校医》2021,35(4):289-291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自我护理能力、6 min步行试验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3+1整体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自我护理能力、6 min步行距离及心功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43.61±5.98)%,高于对照组的(39.87±5.7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54±6.37)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9.87±5.84)mm,低于对照组[(55.67±6.47)mm、(44.69±6.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159.32±5.74)分,高于对照组的(128.64±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512.18±64.29)m,高于对照组的(437.36±59.7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1整体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式健康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进度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体检筛查出的脑卒中人群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自行进行康复锻炼,管理组患者给予实施医院-家庭式健康管理模式干预。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R)进行评定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管理组和对照组FMA上下肢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管理组FMA上下肢评分各为(59.24±9.11)分、(31.64±4.8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38±8.15)分、(22.91±4.23)分,(P值均<0.05)。干预前,管理组和对照组的MBI、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管理组MBI为(75.62±16.48)分,高于对照组的(68.54±15.75)分,(t=3.804,P<0.05);管理组APGAR评分为(7.09±2.41)分,高于对照组的(6.49±2.22)分,(t=2.243,P<0.05)。结论 医院-家庭式健康管理模式的干预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改善家庭功能,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全程导乐助产护理干预对于减少产妇不良情绪与促进妊娠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产妇7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导乐助产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产程持续时间、不良情绪及妊娠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程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分别为(18.75±2.23)分、(16.78±2.06)分,对照组分别为(25.43±2.15)分、(22.13±2.64)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妊娠发生率较低,且自然分娩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产妇的全程导乐助产护理,不仅可对有效降低产程时间,且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情绪,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9.
郎春霞  李慧慧 《中国校医》2020,34(5):356-358
目的 探讨三位一体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三位一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量比预计值(FEV1%)指标分别为(3.61±0.72)L、(2.78±0.56)L、(77.82±15.5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分别为(76.63±6.19)分、(84.52±12.00)分、(81.52±13.67)分、(76.63±11.4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位一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利于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赵楠 《中国校医》2020,34(6):424-426
目的 探讨肺康复锻炼结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某医院就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肺康复锻炼结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结果 干预前,2组SAS和SDS评分及肺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40.11±5.06)分、(38.53±5.44)分]低于对照组[(44.25±6.18)分、(42.28±5.47)分],FEV1/FVC、FEV1%水平[(61.93±7.06)%、(55.34±5.61)%]高于对照组[(57.26±5.13)%、(51.28±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康复锻炼结合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增强肺功能,利于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