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深部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3年10月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5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3d拔管,术后1个月内总优良率为82.8%;55例随访2~30月,总优良率为92.7%.结论: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方法,特别适应于血肿量不大、部位较深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并对手术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住院的160例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立体定向手术组68例,非手术治疗组92例。分别统计两组病人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的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近期观察指标为住院期间患者的意识状态、患肢肌力;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指标为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结果:近期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患肢肌力指标显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存在差异(P<0.05),远期观察指标显示两组病例ADL评分有差异(P<0.05)。结论: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的近期和远期总体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因此对于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特别是部位较深的丘脑、基底节区(包括尾状核、豆状核等)血肿,手术创伤大,预后欠佳[1].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作者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尿激酶注入溶解引流血肿方法治疗丘脑、基底节区脑出血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运用CT导向简单立本定向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以及运用该方法治疗5例高血压脑出血服病人除1例死亡外,余4例生存质量良好,生活均能自理。该术式简单、风险小、对病人打击也小,无需特殊设备。特别适用高血压脑出血Ⅱ—Ⅲ级的病情危笃病人,甚至是Ⅳ级濒危病人。是值得在有CT的基层医院推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2000年2月~2004年12月对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根据CT靶点坐标定位、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后注入尿激酶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血肿消除情况和身体康复状况。结果:实施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血肿消除情况和身体康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研究纳入5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术I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II组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对比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量、手术并发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术II组患者手术时间(42.65±2.48)min短于术I组(126.36±8.62)min,失血量(126.25±7.54)mL、引流量(32.25±1.54)mL、手术并发症8%明显少于术I组(555.75±10.36)mL、(75.75±2.36)mL和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术II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21±1.58)分、认知功能评分(32.98±3.71)分明显优于术I组(29.34±2.39)分和(21.27±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减少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多路径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多路径置管引流术,根据血肿形状和血肿量设计引流管的路径,考虑血肿腔动态回缩和血肿重力下降等因素设计引流管的靶点,设计引流管侧孔数目及其大小的排列顺序,进而达到最佳引流效果。选择距血肿最大层面上下各1.0-1.5cm的CT层面上,以距血肿后壁1.0cm处为靶点。如CT鞍上池层面,颞叶内侧血肿直径大于2cm易压迫中脑,必须设计侧方引流管迅速缓解血肿对中脑的压迫。根据血肿最长轴设计引流管上侧孔的数量,使侧孔完全包含在血肿引流腔内,且侧孔按引流管远端至近端方向呈渐小性排列,减少血肿腔回缩对管的阻塞。结果:65例手术治疗均做到跟踪随访,近期优良率为60%,远期优良率为83.1%。结论:该疗法疗程短,恢复快,耗资少,效果好,病死率显低。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整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疗诊治手段的不断发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残疾率却在增加[1]。对本病传统的治疗观念是内科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手术治疗逐渐得到公认,且微侵袭手术将可能成为未来外科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法[2],我院自2002至2006年应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男52例,女38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年龄33~76岁,平均54.2岁,33~50岁18例,51~60岁35例,61~70岁30例,71~76岁7例。入院时意识状态:深昏迷6例,中度昏迷20例,浅昏迷32例,昏睡21例,清醒11例。出血部位:左侧37例,右侧53例,脑叶5例,基底节区69例,丘脑16例,破入脑室系33例。出血量:20~30m l 32例,31~40 m l 47例,41~50 m l 9例,51~60 m l 2例。1.2治疗方法1.2.1术前常规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应用止血药物等,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CT扫描明确为脑出血。中线移位不明显者均在6~48 h内手术,中线移位明显和脑疝者立即手术。1.2.2手术方式所有病例均应用CJFN型脑立体定向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采用微创立体定向双管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在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单管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管穿刺引流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QOL)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QOL评分相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88%比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微创立体定向双管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确切,血肿清除率高,可缩短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早期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7~24h内行床边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术。结果 全组愈后结果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者44例(50,5%),中残30例(34.5%),重残7例(8%),死亡6例(7%)。结论 早期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快速简便、经济、适应证广及效果较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行CT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H)患者112例,根据发病至手术的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分为超早期组(n=35)、早期组(n=39)、延迟组(n=38),超早期组、早期组、延迟组分别于出血后〈7h、7-24h、〉24h实施手术,观察3组患者出血后24、72、120、168h静脉血IL-6、TNF-α含量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个月内临床疗效。结果超早期组患者出血后72、120、168h时血清IL-6、TNF-α均明显低于早期组、延迟组(P〈0.05)。早期组在72、120、168h时血清IL-6、TNF-α均明显低于延迟组(P〈0.05)。超早期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肾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早期组、延迟组(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肾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迟组(P〈0.05)。超早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早期组、延迟组(P〈0。05),早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延迟组(P〈0.05)。超早期组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均明显低于早期组、延迟组(P〈0.05),早期组重度残疾率均明显低于延迟组(P〈0.05)。超早期组、早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延迟组(P〈0.05)。结论对HIH患者应尽早(〈7h)进行CT定向穿刺清除血肿术,可减少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增加,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是值得临床借鉴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单纯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19例高血压脑出血(内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完成的常规开颅手术22例(开颅组)进行对照.结果 内镜组血肿近完全清除者15例,大部分清除者4例;随访6个月,疗效优7例,良7例,中3例,差和死亡各1例.内镜组各创伤指标和残留血肿量较开颅组均显著降低(P<0.01);疗效与开颅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纯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具有微创、省时、直视等优点,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了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纳洛酮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分为纳洛酮组{22例。常规治疗 纳洛酮[0.3 mg/(kg.d)静滴]}和对照组(22例。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第1、3、7、10 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格结局评分(GOS)、语言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纳洛酮组在第7、10 d的GCS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纳洛酮组GOS和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后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能有效保护脑神经功能,并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15.
作者自行设计了CT脑立体定向装置及螺旋吸引血肿清除器,经动物血肿模型抽吸试验证实此法安全,有效后用于临床,对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进行立体定向清除术,血肿清除率为60%~96%,12例病人达到满意疗效。并与同期进行开颅手术及保守治疗各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立体定向手术组病人预后较其它两组好,病情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3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入院时的一般情况,意识状态,出血部位,血肿量的多少确定手术时机,采用锥颅和钻孔行血肿或脑室穿刺,血肿部分抽吸后置管外引流和/或灌注尿激酶溶解血肿治疗79例,置管时间4-12d,平均8d;CT导向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26例,小切口钻孔扩大骨窗3-4cm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129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31例,其中去骨瓣外减压44例,结果:治疗结果应用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评价;良好92例(25.2%),中残107例(29.3%),重残85例(23.9%),植物生存2 例0.5%),死亡79例(21.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与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相关,恰当的手术方法不仅提高患的生存率,而且能提高患的生存质量,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较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早期手术治疗后的结果,与同期常规手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手术的病人死亡率为20.3%,同期常规手术死亡率为35.2%。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显降低死亡率,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福刚  王溶杨 《华夏医学》2003,16(3):427-429
高血压性脑出血易引发脑疝及血肿周围组织发生水肿、变性、坏死,病死率、致残率较高,掌握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