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剂量学参数,验证该技术指导放射性粒子治疗的精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例共9个病灶的治疗计划,比较术前、术后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及脊髓D2cm3。并且应用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协会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粒子植入质量。结果 患者术前和术后验证的靶区D90、mPD、V100、V150、V200、CI、EI、HI及脊髓D2cm3剂量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术后计划评价结果中优5个、良4个。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后计划评价为优或良,提示该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准确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剂量学参数,验证该技术指导放射性粒子治疗的精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例共9个病灶的治疗计划,比较术前、术后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及脊髓D2cm3。并且应用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协会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粒子植入质量。结果 患者术前和术后验证的靶区D90、mPD、V100、V150、V200、CI、EI、HI及脊髓D2cm3剂量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术后计划评价结果中优5个、良4个。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后计划评价为优或良,提示该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准确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剂量学结果,探讨该技术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精确性的影响。 方法 2016年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胸部肿瘤患者共 21例,处方剂量 110~180 Gy。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个体化模板制作、穿刺及植入粒子,术后实际剂量学结果与术前计划进行比较,评估参数包括GTV的 D90、MPD、V100、V150、CI、EI、HI以及脊髓和胸主动脉 D2cc、患侧肺 Dmean和 V20。采用Wilcoxon非参数相关样本检验。 结果 设计并制作3D打印模板共21块。入组患者GTV平均体积为77.1 cm3,平均植入粒子68颗,术后GTV平均 D90为147.3 Gy。各剂量学参数术后较术前略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模板技术应用于胸部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定位准确,术后与术前计划的剂量学一致性良好,提示3D打印模板应用于该部位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比较其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前、后肿瘤靶区、OAR物理剂量学评估参数的一致性。方法 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建立坐标系,以中心点为中心设立x、y轴;定位时在患者体表确定固定针中心,并在患者体表勾画十字线,分别与共面坐标模板的中心点和x、y轴相对应。根据术前计划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术前、术中和术后计划,评估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接收剂量。评估参数包括D90、V100、V150、V200、MPD、CI、EI、HI。对术前、术后计划剂量学参数进行配对Wilcoxon检验。结果 2016年8-10月入组14例患者。中位年龄61.5岁,KPS中位80分。14例患者14个病灶。植入部位分布为颈部4例、胸部3例、腹部5例、盆腔2例。8例患者植入部位曾接受放疗,6例患者植入部位未接受过放疗。所有患者均进行术中剂量优化。结果植入粒子活度中位0.625 mCi (0.55~0.75 mCi,1 Ci=3.7×1010 Bq),术前计划穿刺数中位9针(4~34针),植入粒子中位35颗(8~151颗);术后实际穿刺数中位9.5针(4~34针),植入粒子中位45.5颗(10~162颗)。剂量学分析显示手术前、后病灶体积、D90、MPD、V100、V150、V200、CI、EI、HI均相近(P=0.135、0.208、0.104、0.542、0.754、0.583、0.426、0.326、0.952)。结论 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辅助引导下,通过术中剂量优化,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术后计划可获得良好的一致性。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应用方便、成本低廉,可考虑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简称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属于近距离治疗范畴, 它具有靶区局部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的特点,同时粒子植入治疗需要在穿刺引导下进行,它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标准治疗手段之一。粒子植入治疗需要借助超声、CT、MRI等影像引导和辅助导航引导系统来实现粒子在肿瘤靶体积内精准分布,确保术后与术前计划高度一致。如何实现粒子在靶体积内精准适形剂量分布,图像引导结合模板辅助是实现粒子植入的关键。经直肠超声引导结合经会阴部模板辅助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已十分成熟,而其他部位肿瘤粒子植入引导技术标准尚没有达成共识。本文主要基于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技术建立起的规范和共识,内容包括粒子剂量学、适应证、技术流程。粒子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但鉴于目前尚缺少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需要多中心、前瞻、随机研究的高水平文章以提高循证医学等级。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胰腺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125I放射性密封籽源植入治疗胰腺恶性肿瘤的操作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32例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确诊的胰腺恶性肿瘤,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密封籽源12~46粒,间距0.5~1.2 cm。穿刺点1~2处,调整进针方向2~5次。结果 1个月随访32例中,CR 0例,PR 11例,NC 20例,PD 1例,RR 34.4 %(11/32);2个月随访31例中,CR 1例,PR 16例,NC 13例,PD 3例,RR 54.8 %(17/31);3个月随访30例中,CR 2例,PR 16例,NC 11例,PD 3例,RR 60 %(18/30);6个月随访28例中,CR 2例,PR 8例,NC 5例,PD 13例,RR 35.7 %(10/28);1年后随访22例中,12例做了第2次植入术,CR 3例,PR 13例,NC 3例,PD 3例,RR 72.7 %(16/22)。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治疗胰腺恶性肿瘤可使瘤体明显缩小,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效果肯定。CT引导下准确,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CT引导辅助3D打印模板指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的剂量学结果,在计划层面探讨该技术的治疗精确性。方法 2015-2016年于我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的盆腔复发肿瘤患者共12例,植入病灶15个,处方剂量110~150 Gy。设计并制作3D打印模板12块,共15个治疗区。术后验证的剂量学参数与术前计划的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验证靶区的D90、mPD、V100、V150、V200、CI、EI平均值分别为137.4 Gy、74.4 Gy、90.1%、58.7%、34.4%、0.68、34.2%,术前则分别为140.2 Gy、61.1 Gy、91.8%、64.3%、36.7%、0.69、30.5%(P=0.153、0.024、0.028、0.003、0.302、0.437、0.530)。结论 针对盆腔复发肿瘤,3D打印模板定位、定向准确,术后验证实际剂量分布主要指标均较好达到了术前预计划的设计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杨滢  兰军 《肿瘤学杂志》2018,24(6):634-636
摘 要:[目的] 探讨CT引导同轴法植入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予以CT引导同轴法植入125I粒子的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后,有效率达70.52%,且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发症的发生较少。[结论] 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患者采用CT引导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理想,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D打印共面模板(3DPCT)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将24例进行3DPCT辅助CT引导下肺病变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纳入分析,总结操作流程,分析操作时间、活检针调整次数、CT扫描次数、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采用2根固定针,其中15例(62.50%)取材1次,9例(37.50%)取材2次.平均操作时间为(26.45±5.73)min,平均活检针调整(0.13± 0.34)次,平均CT扫描(5.25±0.53)次.21例(87.50%)活检针1次到位,3例(12.50%)调整1次.20例(83.33%)病理结果为阳性.并发症方面,18例(75.00%)出现针道出血;4例(16.67%)出现气胸,其中1例(4.17%)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3例(12.50%)出现术后咯血,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皆痊愈.结论 3DPCT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在可接受的操作时间和CT扫描次数下,有较高的穿刺准确率,减少了肺内调整活检针的次数.熟练、规范的操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肺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等,近距离放射治疗,尤其是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显示出较大的优势.本研究通过总结近年来针对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作用机制、对人体及周围组织的影响、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为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PubMed、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以“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分子生物学和脊柱转移瘤”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6-07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125I粒子治疗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2)125I粒子植入后对机体及周围组织的影响;(3)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预后.排除标准:(1)实验设计不合理;(2)非随机对照实验;(3)总样本数或总病例数<15例.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9篇.结果 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可以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对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及脊髓神经的功能无显著性影响,并可有效缓解神经性疼痛.肿瘤靶区的辐射剂量高,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效果明显,可缓解脊髓压迫症状;125I粒子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还可进一步增加疼痛缓解率并恢复了脊柱稳定性,有叠加效应及优势互补作用;脊柱转移瘤溶骨性破坏累及小关节导致脊柱不稳以及出现较为严重的脊髓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可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这是一种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局部肿瘤控制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结论 与传统放射治疗相比较,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为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仍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探索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用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精确性。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患者42例。处方剂量110~160Gy,设计制作3D打印非共面模板42块,对比术前、术后物理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为42例患者设计、制作的42块导板术中就位良好,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90、V100、CI、EI、HI均相近(P=0.490、0.407、0.893、0.143、0.079),mPD、V150、V200不同(P=0.036、0.007、0.000)。结论 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学指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探索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用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精确性。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患者42例。处方剂量110~160Gy,设计制作3D打印非共面模板42块,对比术前、术后物理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为42例患者设计、制作的42块导板术中就位良好,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90、V100、CI、EI、HI均相近(P=0.490、0.407、0.893、0.143、0.079),mPD、V150、V200不同(P=0.036、0.007、0.000)。结论 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学指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68例,均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CT引导下植入病灶中,粒子活度为0.6-0.8mCi,处方剂量90-110Gy,术后验证粒子植入剂量分布。植入后复查并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6个月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5%,术中4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好转,术后出现粒子迁移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硕  马武 《现代肿瘤医学》2018,(7):1128-1131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是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对于丧失手术治疗机会、体质较弱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此法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从125I放射性粒子的性质、作用机制、植入方法、防护及在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难治性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CT引导下实施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40例难治性肝转移癌患者,共有可测量病灶94个。评价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至植入术后6个月时,94个病灶中获完全缓解(CR)32个,部分缓解 (PR) 48个,稳定 (SD) 9个,进展 (PD) 5个,有效率 (RR)为85.1%。术后随访时间为4~31个月,平均13个月。至随访结束时,1年生存率为75.0%。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3~4级不良反应。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少,可作为难治性肝转移癌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