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使用自酸蚀粘结剂合并流动树脂对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6-10岁儿童已完全萌出第一恒磨牙600颗,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自酸蚀粘结剂处理牙面后以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对照组采用传统35%磷酸酸蚀法处理牙面后以窝沟封闭剂进行窝沟封闭.记录所需操作时间,定期复查6,12,24个月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实验组封闭一颗牙的操作时间为(121±10)s,较对照组(250±12)s短(P<0.01).封闭后6,12,24个月复查时实验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龋率低于对照组,除6个月患龋率无差异外,两组材料保留率和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粘结剂合并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封闭剂的保留率,能有效预防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白丽  陈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20-21
目的观察自酸蚀粘结剂XenoⅢ涂布第一恒磨牙牙面后,窝沟封闭剂1年随访的保存率。方法选择64例8~12岁儿童,完全萌出上下第一恒磨牙共256颗,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自酸蚀粘结剂XenoⅢ涂布牙面后窝沟封闭(实验组)与磷酸酸蚀牙面后窝沟封闭(对照组)的效果。治疗后随访3、6、12个月,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自酸蚀剂组和磷酸酸蚀组封闭剂的3个月保存率分别为96.8%和95.2%,6个月保存率分别为93.2%和90.7%,12个月保存率分别为89.3%和84.9%。保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XenoⅢ自酸蚀粘结剂的窝沟封闭,封闭剂保存率高,脱落率低,且可缩短临床操作时间,降低患儿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罗蓉  罗军 《广州医药》2013,44(1):25-26
目的用自酸蚀和37%磷酸酸蚀后行乳磨牙窝沟封闭术,比较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及龋齿的预防情况。方法选择34~47个月38例124颗窝沟较深、易患龋的乳磨牙,采用自身半口对照方法,随机选择一侧乳磨牙采用自酸蚀剂酸蚀,另一侧则采用37%磷酸酸蚀,然后行窝沟封闭术。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复查,检查窝沟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 3个月、6个月两组窝沟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无明显差异。12个月37%磷酸酸蚀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高于自酸蚀组,龋坏率低于自酸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坏主要发生于封闭剂脱落的牙合面窝沟处,两组均出现了邻面龋。结论 37%磷酸酸蚀法窝沟封闭术远期疗效好于自酸蚀法,临床操作时应优先选择磷酸酸蚀法。  相似文献   

4.
李敏  姜春子 《吉林医学》2009,30(21):2636-2637
目的:通过对自酸蚀黏结系统和磷酸酸蚀治疗后窝沟封闭剂保存率和受试牙患龋率的比较,进一步探讨自酸蚀黏结系统窝沟封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40例儿童的160颗第一恒磨牙为研究对象,分为自酸蚀组和磷酸酸蚀组。自酸蚀组采用i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进行酸蚀,而磷酸酸蚀组使用35%磷酸进行酸蚀。窝沟封闭治疗后3、6和12个月检测封闭剂保存率和患龋率。结果:在治疗后3、6和12个月时,自酸蚀组窝沟封闭剂保存率均高于同时间点磷酸酸蚀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自酸蚀组患龋率分别为1.25%和11.88%,均低于同时间点磷酸酸蚀组(4.38%和18.13%),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酸蚀黏结系统窝沟封闭的临床效果与磷酸酸蚀组相似,但是因为前者兼具有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的优点,更适合应用于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⑴牙齿什么情况适合进行窝沟封闭?⑵窝沟封闭最佳时机?⑶窝沟封闭材料对窝沟封闭效果影响?⑷进行窝沟封闭的清洁方式对其效果影响。结果 3篇综述,其中1篇关于Cochrane的系统评价;364篇临床试验,技术评价1篇。Meta分析研究显示自凝树脂型窝沟封闭剂总的防龋效果达到71.36%。树脂型窝沟封闭剂后12、24、36月后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0.14、0.24、0.30,使用树脂型窝沟封闭剂龋病发病率从第12个月的86%下降到第48-54个月的57%。在年轻恒牙刚萌出至合平面,窝沟内无色素或者浅龋时,此时进行窝沟封闭的效果最佳。树脂窝沟封闭剂3年随访保存率和防龋效果均要高于玻璃子窝沟封闭剂。全酸蚀系统较自酸蚀系统对窝沟封闭剂有较高的保存率,在常规的酸蚀前不必对其牙面进行机械性的扩大窝沟。结论窝沟封闭剂具有较好的防龋作用,其中在操作过程中的酸蚀清洁牙面必不可少,树脂类的窝沟封闭剂是封闭时的首选,当窝沟封闭剂脱落后应及时重新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全酸蚀粘结系统和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流动树脂对第一恒磨牙行窝沟封闭,比较2年内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病预防情况。方法:选择140例6~8岁儿童已完全萌出第一恒磨牙560颗,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名儿童随机选择一侧为A组,采用磷酸酸蚀法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另一侧为B组,采用自酸蚀粘结剂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随访2年,复查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6、12、24个月复查,封闭剂保留率A组均高于B组,12、24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龋齿,12、24个月龋病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可以简化操作步骤,降低儿童依从性的要求,但对于材料远期保留率、预防窝沟龋的发生率,磷酸酸蚀法结合流动树脂疗效优于自酸蚀粘结剂结合流动树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enameloplasty sealant technique,EST)与普通窝沟封闭术(conv-entional sealant technique,CST)封闭剂的保存率及临床疗效。方法:以EST及CST分别封闭下颌第一恒磨牙80颗,随访2年,观察封闭剂脱落情况。结果:EST组封闭剂未脱落牙数69颗,封闭剂保存率86.3%;CST组封闭剂未脱落牙数51颗,封闭剂保存率63.7%。结论:EST较CST能明显提高封闭剂保存率,从而增强防龋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应用树脂型窝沟封闭剂的防龋效果。方法整群选取110例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新生牙均未见龋齿的儿童,选择儿童左侧上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为封闭组,而对侧同名牙不进行窝沟封闭为不封闭组,两组均有220颗牙,随访3年,观察封闭剂保留情况及两组龋齿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年、2年、3年封闭剂完全保留率分别为97.7%、92.3%、88.7%;封闭组与未封闭组在1年的患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3年复查,封闭组患龋率明显低于未封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窝沟封闭技术应用树脂型窝沟封闭剂保留率较高,且对6~8岁适龄儿童预防龋齿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智能牙本质树脂(SDRTM)与传统窝沟封闭剂(3M Concise)对乳磨牙进行窝沟封闭后保留率与龋病发生率的影响,并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3~5岁儿童457颗乳磨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A组为通用型粘接剂+SDRTM,B组为通用型粘接剂+3M传统窝沟封闭剂,C组为磷酸酸蚀+3M传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酸蚀法窝沟封闭术对低龄儿童窝沟封闭剂保留率的影响,分析其防龋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行窝沟封闭术的60例学龄前儿童的左侧上、下颌共120颗第一乳磨牙采用自酸蚀黏结剂处理牙面(观察组),右侧上、下颌共120颗第一乳磨牙采用30%磷酸酸蚀剂处理牙面(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3、6、12、18个月窝沟封闭剂保留率和龋齿发病率。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上、下颌牙窝沟封闭剂保留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和18个月,观察组上、下颌牙和对照组上颌牙窝沟封闭剂保留率均高于对照组下颌牙窝沟封闭剂保留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上、下颌牙龋齿发病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8个月,观察组上、下颌牙和对照组上颌牙龋齿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下颌牙龋齿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酸蚀法窝沟封闭术操作简便,减轻唾液对酸蚀后牙面的影响,提高窝沟封闭剂保留率,提升防龋效果,适用于低龄儿童窝沟封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北京市2005年以来开展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8月,从北京市接受窝沟封闭复查的儿童中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3353人,复查9984颗第一恒磨牙,其中封闭组7282颗,未封闭组2702颗.检查第一恒磨牙合面窝沟封闭剂保留情况及脱落后患龋状况,对所得的数据进行SPSS 13.0统计学分析.结果 窝沟封闭1年后的封闭剂保留率为875%,只有4.1%完全脱落;窝沟封闭5年后封闭剂保留率为34.7%.窝沟封闭组患龋率为1.9%,未封闭组为5.2%,两组患龋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封闭组患龋率显著低于未封闭组.结论 窝沟封闭防龋效果显著.同时,窝沟封闭必须严格管理,提高窝沟封闭剂保留率,以保证防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南通市崇川区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以下简称六龄齿)萌出情况、龋齿、龋齿治疗及窝沟封闭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整群、等比、分层抽样方法,对崇川区城郊14所小学,2369例儿童(7—9岁)的六龄齿进行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患龋率为19.00%,女生(21.52%)明显高于男生(16.63%)(X2=9.19,P〈0.05),城市儿童(18.75%)低于郊区儿童(22.44%),女生第一恒磨牙萌出率(97.76%)稍高于男生(97.60%),充填率(6.04%)很低,窝沟封闭率(O.86%)更低。结论儿童第一恒磨牙龋坏率高,建议对六龄齿进行早期防龋治疗,实施窝沟封闭,最佳时期为7-9岁。  相似文献   

13.
黄莺  吴冰 《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32-233
目的 成年恒牙窝沟封闭的疗效观察。方法 应用DMG光固化复合树脂窝沟封闭剂对 3 91颗成年恒牙进行窝沟封闭 ,连续 3年复查封闭剂的保留率、继发龋患率及对照牙的龋患率。结果 第 3年封闭剂完全保留率、部分保留率及完全脱落率分别为 93 .5 %、3 .1%、3 .4% ;治疗组龋患率 2 .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7.0 0 % (P <0 .0 1)。结论 封闭剂对成年恒牙确有良好的防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EAUTIFUL FLOW流动型聚合瓷用于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的临床效果。方法:7~8岁儿重120例480颗健康的第一恒磨牙分为2组:试验组用BEAUTIFUL FLOW流动型聚合瓷进行一侧窝沟封闭术,对照组用光固化窝沟封闭剂EstisealF作为自身对照。随访3年.结果:术后1、2、3年复查,试验组的封闭材料完全保留率分别为94.29%、87.50%、79.49%,对照组分别为86.19%、79.35%、69.25%,试验组术后1、2、3年的封闭材料完全保留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龋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年试验组龋病发生率为1.92%,对照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AUTIFUL FLOW流动型聚合瓷是一种可靠的恒牙窝沟封闭材料.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树脂型窝沟封闭剂、流动树脂、复合体、玻璃离子等材料结合不同粘结系统行窝沟封闭术后的边缘密闭性,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寻找简捷有效的防龋措施。  方法  离体牙随机分五组:全酸蚀技术 + 树脂型窝沟封闭剂组(A组,对照组)、自酸蚀粘结剂 + 树脂型窝沟封闭剂组(B组)、自酸蚀粘结剂 + 流动树脂组(C组)、自酸蚀粘结剂 + 复合体组(D组)及玻璃离子组(E组),体外行窝沟封闭并记录操作时间。行体外温度循环后进行扫描电镜及体视显微镜检测。  结果  (1)各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渗漏;(2) B组及C组与对照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3) D组及E组微渗漏高于对照组(P < 0.05);(4) D组在试件制备过程中无折断及松脱等现象。  结论  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树脂型窝沟封闭剂及流动树脂实施窝沟封闭术时操作简便、微渗漏较低;复合体抗压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6-8岁儿童进行六龄齿窝沟封闭,观察窝沟封闭术在预防六龄齿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九江市双峰小学的200名学生,按照自愿参与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名学生总计296颗健康六龄齿未实施窝沟封闭;实验组100名共计312颗健康六龄齿实施窝沟封闭。半年、1年后复查,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半年、1年后复查,对照组患龋率分别为8.45%(25/296)、12.16%(36/296);实验组患龋率分别为0.96%(3/312)、1.28%(4/31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六龄齿进行窝沟封闭能有效的预防龋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裴蓉 《河南医学研究》2008,17(2):140-142
目的:评价氟保护漆与光固化窝沟封闭剂预防年轻第一恒磨牙窝沟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0名6-8岁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儿童一侧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应用氟保护漆,B组儿童一侧第一恒磨牙应用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均设自身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随访3年。结果:A、B实验组龋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龋病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保护漆与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均有良好的防龋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人磨牙着色窝沟光固化封闭术 ,对窝沟龋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1 2 8颗 (实验组 )磨牙及双尖牙牙合面着色窝沟进行磨除色素后 ,应用封闭剂进行封闭 ;选取邻近牙 1 2 8颗 (对照组 )不作任何处理 ;随访观察 3年 ,统计窝沟龋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牙经光固化窝沟封闭术后 ,其窝沟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对于成人着色窝沟早期进行光固化窝沟封闭术 ,可预防窝沟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王梦醒  赵丽萍  邵若蘅 《医学综述》2014,(15):2861-2863
目的调查小儿龋齿发病情况,研究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附近幼儿园26岁的幼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不同年龄小儿患龋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观察小儿龋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问卷调查统一由母亲完成。结果本次调查的300例儿童,121例(40.33%)发生龋齿。在单因素分析中给出,龋齿组和非龋齿组在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睡前刷牙四个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为牙龈指数>0(OR=1.684,95%CI 0.5536岁的幼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不同年龄小儿患龋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观察小儿龋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问卷调查统一由母亲完成。结果本次调查的300例儿童,121例(40.33%)发生龋齿。在单因素分析中给出,龋齿组和非龋齿组在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睡前刷牙四个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为牙龈指数>0(OR=1.684,95%CI 0.5531.377)、变形链球菌(OR=15.476,95%CI 12.233-18.983),睡前刷牙(OR=0.575,95%CI 0.3121.377)、变形链球菌(OR=15.476,95%CI 12.233-18.983),睡前刷牙(OR=0.575,95%CI 0.3120.787)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小儿龋齿与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关系密切,性别、牙龈指数和睡前是否刷牙也会影响小儿龋齿的发生。要注意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合理搭配饮食,少吃零食,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