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对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肺腺癌(包括微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性肺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影像表现为pGGN的病灶156例,其中浸润前病变组58例,浸润性肺腺癌(TNM分期为T1N0M0)组98例,比较两组病灶的CT征象及患者的性别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CT征象及患者性别之间的差异进行x2检验,对两组病灶大小做ROC曲线.结果 病灶形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穿行征、瘤-肺界面清晰及血管集束征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当病灶大于15.35 mm时,浸润性肺腺癌的准确率为75.0%.结论 pGGN的病灶大小、形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穿行征、瘤-肺界面及血管集束征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肺磨玻璃结节的CT表现及其与肺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手术病理诊断的肺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患者61例(70个结节),根据结节内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将其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37个,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mGGN)33个;比较两类结节的CT表现,分析其与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mGGN结节CT表现中不规则形、边缘毛刺征、边缘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例大于pGGN结节,结节直径大于pGGN结节(P<0.05);mGGN结节浸润前腺癌病理分型比例(15.15%)低于pGGN结节(59.46%),浸润性腺癌(IAC)病理分型比例(51.52%)高于pGGN结节(18.92%)(P<0.05);mGGN、pGGN结节微浸润腺癌(MIA)病理分型比例分别为33.33%、2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GN、mGGN结节浸润性癌形态为不规则形、边缘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例高于浸润前与微浸润腺癌(P<0.05).结论:mGGN结节相较于pGGN具有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且浸润性腺癌与浸润前及微浸润癌的CT表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杨新官  李迅  童秋云  刘光俊 《广西医学》2021,43(22):2641-2644,2649
目的 探讨术前薄层CT参数预测纯磨玻璃结节(pGGN)肺腺癌浸润性生长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的资料,并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惰性组95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10例、原位癌32例、微浸润性腺癌53例)和浸润组55例(浸润性腺癌).比较两组薄层CT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GGN肺腺癌浸润性生长的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薄层CT参数及其联合预测pGGN肺腺癌浸润性生长的价值.结果 两组的病灶大小、CT值、形态为类圆形比例、毛刺征比例、分叶征比例、细支气管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边界清晰比例、胸膜牵拉征比例、空泡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小、CT值、分叶征、细支气管征为pGGN浸润性生长的影响因素(均P<0.05),且4个参数联合预测pGGN浸润性生长的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敏感性为96.36%,特异性为81.05%.结论 病灶大小、CT值、分叶征、细支气管征是术前预测pGGN浸润性生长的因素,且这4个薄层CT参数联合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4.
探讨薄层CT(TSCT)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肺腺癌的CT征象,并与病理分型对照.回顾性搜集肺内TSCT发现的83个磨玻璃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组20个,微浸润腺癌组32个,浸润性腺癌组31个,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的结节在薄层CT上的表现.83个结节中,34个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49个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浸润前病变组共18个结节(18/20,90.0%)表现为pGGN,微浸润腺癌组共16个结节(16/32,50.0%)表现为pGGN,浸润性腺癌组无结节(0/31,0%)表现为pGGN.3组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圆形/类圆形、瘤肺界面清晰征象的比例呈下降趋势.3组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组与浸润性腺癌组比较,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浸润腺癌组与浸润性腺癌组间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的GGN在TSCT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熟悉TSCT表现有助于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及浸润性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日本食道学会(Japan Esophageal Society,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 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白光内镜检查高度疑似早期食管癌病灶或经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203处病灶,所有病灶均行放大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检查,并接受内镜或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放大内镜下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NBI-ME模式下JES分型B1型、B2型判断早期食管癌准确度分别为63.5%(95%CI:63.3%~63.8%)和71.9%(95%CI:71.7%~72.1%),灵敏度分别为65.7%(95%CI:58.0%~73.5%)和75.0%(95%CI:60.0%~90.0%),特异度分别为58.3%(95%CI 45.9%~70.8%)和71.3%(95%CI:64.6%~78.1%)。比较放大内镜JES分型及术后病理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的一致性,Kappa值为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JES分型能够诊断早期食管癌和预测肿瘤浸润深度,但效果欠佳,预测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低,需要更多多中心大样本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结节(pGGN)肺腺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常规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pGGN肺腺癌的患者102例,依据病灶浸润程度分为A组[原位腺癌(AIS)22例和微浸润性腺癌(MIA)28例]和B组[浸润性腺癌(IAC)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节的影像学定性分析指标包括病灶的位置、密度均匀度、形状、瘤肺界面、边缘、内部、周边征象。影像学定量分析指标包括病灶的最大径、平均CT值、体积、质量。绘制ROC曲线评估病灶的体积、质量鉴别诊断pGGN肺腺癌病理亚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B组病灶出现密度不均匀、瘤肺界面清晰、异常血管征的比例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病灶的体积、质量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通过病灶体积、质量诊断pGGN肺腺癌病理亚型的最佳阈值分别为843 mm~3和289 mg,对应灵敏度分别为75.00%和88.50%,特异度分别为84.00%和72.00%。结论 pGGN肺腺癌的病灶体积、质量、密度均匀度、瘤肺界面、异常血管征对其病理分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后胃癌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1至12月新辅助治疗胃癌根治术49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胃癌病理完全缓解及预后的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的490例患者中41例达到pCR,pCR率为8.3%(41/490)。新辅助放化疗组pCR率为16.0%,新辅助化疗组为6.4%。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OR=4.401,95%CI=2.023~9.574,P<0.001)、术前治疗疗效为部分缓解(OR=40.492,95%CI=5.366~305.572,P<0.001)是新辅助治疗后pCR的独立预测因素。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呈低分化(HR=1.809,95%CI=1.104~2.964,P=0.019)、贲门-胃底-胃体部肿瘤(HR=2.025,95%CI=1.497~2.739,P<0.001)、术中清扫淋巴结≤15枚(HR=1.482,95%CI=1.059~2.073,P=0.022)、术后出现并发症(HR=1.625,95%CI=1.156~2.285,P=0.005)是新辅助治疗后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病理达到完全缓解(HR=0.153,95%CI=0.048~0.484,P=0.001)及术后接受辅助化疗(HR=0.589,95%CI=0.421~0.823,P<0.00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新辅助治疗后获得pCR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远期生存,并且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相较于单纯化疗,术前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局部进展期胃癌的pCR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诊肺腺癌患者治疗前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左心室心肌代谢是否发生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82例新确诊肺腺癌的患者及与其年龄和性别匹配的45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的18F-FDG PET/CT显像。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心肌、动脉、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脾脏、骨髓的代谢。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初诊肺腺癌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心肌代谢显著增高(P=0.05),动脉、EAT、脾脏及骨髓的代谢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代谢与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具有独立的正相关性(OR=6.8,95%CI=1.1~42.4,P=0.039)。结论 肺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左心室心肌代谢较非肿瘤患者显著增高,EAT代谢是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T1期NMIBC患者215例,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情况。作术前LMR与患者预后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MR的最佳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3.86,n=77)和高LMR组(LMR≥3.86,n=138);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LMR水平患者的累积DFS率和OS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DFS和OS的因素。 结果 215例T1期NMIBC患者随访2~92个月,DFS率为59.07%,OS率为65.12%。Kaplan-Meier曲线示,低LMR组患者累积DFS率(χ 2=4.784,P=0.029)与累积OS率(χ 2=7.146,P=0.008)均明显低于高LMR组。肿瘤大小≥3 cm(HR=1.398,95%CI:1.042~1.875,P=0.025)、病理G3级(HR=1.266,95%CI:1.026~1.563,P=0.028)、LMR≥3.86(HR=2.347,95%CI:1.080~5.101,P=0.031)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DFS的独立因素;肿瘤大小≥3 cm(HR=1.228,95%CI:1.015~1.484,P=0.034)、病理G3级(HR=1.366,95%CI:1.017~1.834,P=0.038)、LMR<3.86(HR=2.008,95%CI:1.052~3.832,P=0.035)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外周血LMR水平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低水平LMR患者术后的NMIBC进展风险与死亡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急性胃肠道损伤分级在急性胰腺炎相关胃肠道衰竭中的应用及其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si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胃肠道衰竭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 共2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胃肠道衰竭90例(44.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衰竭组患者预后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5%CI:1.03~1.09,P<0.001)、入院主诉排气排便停止(OR=7.02,95%CI:2.08~23.66,P=0.002)、血白细胞水平升高(OR=1.09,95%CI:1.02~1.17,P=0.015)、血白蛋白水平降低(OR=0.93,95%CI:0.86~1.00,P=0.048)、血肌酐水平升高(OR=1.02,95%CI:1.01~1.04,P=0.001)是胃肠道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即刻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和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诊断胃肠道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9和0.782。结论 胃肠道衰竭可显著增加AP患者的死亡风险。入院即刻APACHE Ⅱ评分和BISAP评分对胃肠道衰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肿瘤相关血管中胰岛素受体(IR)在伴或不伴代谢综合征(MS)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20例根治性切除大肠癌患者肿瘤相关血管中IR表达,分析在伴和不伴MS两类患者肿瘤相关血管中IR表达与大肠癌病理学特征(病理学亚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IR在正常大肠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中呈阴性表达,而在大肠癌组织及其与正常交界区血管内皮细胞中呈阳性表达。伴MS患者肿瘤相关血管中IR高表达检出率低于不伴MS的患者(分别为21.6%和41.0%,P < 0.05)。肿瘤相关血管中IR高表达与肿瘤深部浸润、淋巴结转移、高TNM分期相关(P < 0.05或P < 0.01),肿瘤相关血管中IR高表达可增加肿瘤深部浸润风险(OR=2.21,95% CI:1.10~4.44,P < 0.05)、淋巴结转移风险(OR=2.21,95% CI:1.26~3.86,P < 0.01)和高TNM分期风险(OR=2.08,95% CI:1.19~3.63,P < 0.05)。上述相关性可存在于不伴MS患者中,在伴MS的患者中未体现。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IR高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等侵袭性特征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患者,特别是不伴MS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黑升麻提取物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导致低雌激素状态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至2020年1月,在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和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GnRHa疗程中加入黑升麻提取物辅助治疗以缓解GnRHa造成的低雌激素状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总计7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黑升麻提取物的加入不会影响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包括血清雌二醇水平(MD=1.24,95% CI:-4.58~7.08,P>0.05)和促黄体激素水平(MD=-0.02,95% CI:-0.15~0.11,P>0.05)。黑升麻提取物可以有效改善由于GnRHa造成患者体内低雌激素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症状:改善患者潮热出汗(OR=0.1,95% CI:0.02~0.47,P < 0.01),减少失眠症状的发生(OR=0.23,95% CI:0.13~0.39,P < 0.01),改善乏力(OR=0.09,95% CI:0.04~0.20,P < 0.01),减少阴道干燥的发生(OR=0.04,95% CI:0.01~0.30,P < 0.01)。黑升麻提取物的加入会影响手术12周后患者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分(MD=-11.50,95% CI:-20.09~-2.90,P < 0.01)及24周后KMI评分(MD=-23.68,95% CI:-39.66~-7.69,P < 0.01)。结论: 目前有限的证据表明,黑升麻提取物能够有效地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GnRHa治疗造成体内雌激素含量降低所引起的围绝经期症状,且不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准确性。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择期行手术的全麻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Ⅲ级,年龄≥18岁。通过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计算每例患者的风险因子得分,并在患者围手术期全程监测体温,保温措施由麻醉医生自行决定。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Brier评分评价低体温风险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在纳入分析的472例患者中,术中低体温发生率29.9%(141/472),术中采用主动保温率为26.3%(124/472)。通过验证,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472例患者中,模型预测术中低体温AUC=0.729(95%CI=0.680~0.777);Hosmer-Lemeshow χ2=3.143,P=0.925;Brier评分0.34。其中非主动保温的患者中,模型预测AUC=0.756(95%CI=0.704~0.808);Hosmer-Lemeshow χ2=7.457,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提示临界病变含有易损斑块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日至9月13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CCTA检查提示为临界病变(直径狭窄50%~70%)且不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1963例(2728处病变)。根据CCTA提示的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804例)和稳定斑块组(1159例)。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运重建)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 平均随访(27.4±2.3)个月,易损斑块组MACE发生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分别为10.8%和2.3%,P < 0.01),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易损斑块组发生MACE的风险比(HR)为5.022(95% CI:3.254~7.751,P < 0.01)。亚组分析提示,易损斑块未服药组(服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3个月及以下)和易损斑块服药组(服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3个月以上)MACE发生率分别为17.0%和5.8%,易损斑块未服药组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HR=3.149,95% CI:1.987~4.992,P < 0.01);而稳定斑块组未观察到此差异(HR=1.721,95% CI:0.798~3.712,P>0.05)。结论: CCTA提示临界病变含有易损斑块的患者危险性更高,而药物治疗主要作用于易损斑块,对稳定斑块是否有效有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48 h累积液体平衡量(cumulative fluid balance postoperative 48h,FB 48 h)与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连续收治的237例PD术后患者,收集并整理其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OPF将患者分为胰瘘组(POPF)和非胰瘘组(Non-POPF),采用单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POPF的危险因素,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去除混杂因素,最终确定POPF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根据FB 48 h将患者分为液体负平衡组(FB 48 h ≤ 0 mL·kg-1·h-1)、少量液体正平衡组(0 mL·kg-1·h-1 < FB 48 h ≤ 0.5 mL·kg-1·h-1)、中等量液体正平衡组(0.5 mL·kg-1·h-1 < FB 48 h ≤ 1 mL·kg-1·h-1)和大量液体正平衡组(FB 48 h>1 mL·kg-1·h-1)等4个亚组,分析FB 48 h与POPF之间的关系。结果 30例(12.7%)患者发生了POPF,其中B级POPF 24例(10.1%),C级POPF 6例(2.5%)。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性)(OR=23.917,95% CI:3.775~151.526,P=0.001)、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1.313,95% CI:1.059~1.628,P=0.013)、罹患糖尿病(OR=9.120,95% CI:2.262~36.771,P=0.002)、入院时低白蛋白浓度(OR=0.876,95% CI:0.783~0.981,P=0.022)、术前高胆红素浓度(OR=1.008,95% CI:1.002~1.013,P=0.005)和FB 48 h(OR=4.870,95% CI:1.906~12.443,P=0.001)为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液体正平衡组患者C级POPF发生率显著高于少量液体正平衡组(P=0.002)和中等量液体正平衡组(P=0.002)。结论 PD术后FB 48 h是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FB 48 h>1 mL·kg-1·h-1时,C级POPF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检索的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包括CNKI、万方、VIP、CBM等,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等。制定综合检索式,选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3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学效应指标选用RR值和95% CI,I2P值为异质性检验的指标,然后进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发表偏倚评估。其中发表偏倚评估使用Egger's法,如有必要使用剪补法进一步分析。结果 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组与氮卓斯汀鼻喷剂组比较,Z=8.18(P<0.000 01)、RR(95% CI):1.21(1.16,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A组,Z=5.62(P<0.000 01)、RR(95% CI):1.18(1.12,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Z=3.62(P=0.000 3)、RR(95% CI):1.19(1.08,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Z=4.91(P<0.000 01)、RR(95% CI):1.33(1.1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示Z=6.27(P<0.000 01)、RR(95% CI):1.19(1.13,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比单一使用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ND)的影像标志物,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急诊或神经内、外科收治的SAP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包括甲泼尼龙、地塞米松和突发性耳聋,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风险比(risk ratio,RR)值和95% CI作为本次研究的效应指标,异质性检验的指标选用I2P值。进行灵敏度检验及亚组分析,使用Egger's法定量分析是否存在发表偏倚,如果存在发表偏倚,使用剪补法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比较,Z=4.91(P<0.000 1)、RR(95% CI):1.20(1.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全身用药组Z=5.23(P<0.000 01)、RR(95% CI):1.28(1.17~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用药组Z=5.99(P<0.000 01)、RR(95% CI):1.30(1.19~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分析Z=6.83(P<0.000 01)、RR(95% CI):1.19(1.13~1.26),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