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更葡糖钠组(n=43例)和新斯的明组(n=43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和术中维持方案相同,使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手术完成后,待肌松监测恢复到气管拔管30min时,舒更葡糖钠组给予舒更葡糖钠2mg/kg,新斯的明组术后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0.04mg/kg+阿托品0.02mg/kg。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麻醉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患者肌松拮抗起效时间、气管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统计患者给与肌松拮抗药后5min、15min、30min肌松残余率。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罗库溴铵用量、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液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舒更葡糖钠组气管拔管时间、肌松拮抗起效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新斯的明组(P<0.05)。两组给与肌松拮抗药后5min、15min、30min肌松残余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明确,减低了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残余肌松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罗库溴铵和舒更葡糖钠给药剂量的合适体重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51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际体重组、理想体重组及去脂体重组,每组17例;每组患者按照各自体重标准,给予罗库溴铵诱导剂量0.9mg/kg,单次追加剂量0.3mg/kg,围手术期肌松监测维持深肌松状态,即4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ratio,TOF)值为0,强直刺激后计数(post-tetanic count,PTC)为1~2;术毕待肌松状态恢复至TOF=1时,按照各自体重标准给予舒更葡糖钠2mg/kg。记录三组平均每小时罗库溴铵用量、给予罗库溴铵诱导剂量至TOF=0的时间(T1)、给予罗库溴铵诱导剂量至第1次PTC≥3的时长(T2)、术毕到恢复至TOF=1的时长(T3)、给予舒更葡糖钠后肌松监测恢复至TOF比率≥90%的平均时间(T4)、插管时肌松状态、手术切皮到达深肌松的患者比例及手术医生对围手术期腹腔镜视野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在围手术期全程肌松监测状态下,三组患者的罗库溴铵诱导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对房颤患者非心脏手术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n=50)和空白对照组(C组,n=50)。分别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前和拔管后1、5、10 min的血压、心率以及拔管后并发症,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舒更葡糖钠可显著缩短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P < 0.05);C组患者在拔管后各时间点血压、心率明显高于S组(P < 0.05);S组患者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 > 0.05)。结论:在房颤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应用舒更葡糖钠能快速有效地逆转神经肌肉阻滞,减轻拔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并降低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全程肺康复训练对预防老年肝叶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行肝叶切除的老年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字,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肺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以护士为主导的围手术期全程肺康复训练计划和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PPCs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率等康复指标。结果 最终77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其中试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PPCs总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30 d非计划性再入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全程肺康复训练可降低老年肝叶切除患者PPCs的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使用舒更葡糖钠对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在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使用相同的麻醉诱发方式,其中对比组配合使用新斯的明与阿托品联合方法对患者进行给药;观察组配合使用舒更葡糖钠对患者进行给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各术中指标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23.28±3.66)h短于对比组(30.44±3.9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4,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TOFr恢复至0.9的时间均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肌肉拮抗药后5、15 min的肌松残余率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肌肉拮抗药后30 min,两组的肌松残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应用舒更葡糖钠,能够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全麻在老年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全麻,观察组在全麻基础上给予SAPB。观察对比2组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疼痛、镇静及POCD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12 h及24 h时的Prince-Henry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及72 h时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MSE)评分及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胸外科手术中SAPB复合全麻能减少患者围术期阿片类药用量,减轻术后疼痛感,降低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术中静脉输注氨基酸对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脂肪代谢和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胃肠道手术患者3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n=16):分别在麻醉诱导同时输注18-氨基酸混合液4 KJ·kg-1·h-1(即2 mL·kg-1·h-1,AA组)和乳酸钠林格氏液2 mL·kg-1·h-1(LR组)直至手术结束。监测麻醉前30 min,诱导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30 min、2 h,手术结束后30 min、2 h的鼻咽温度,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浓度和血酮体的变化。结果 两组术中鼻咽温度均呈下降趋势,但AA组手术开始后2 h鼻咽温度显著高于LR组(P<0.05),手术结束后两组温度有所回升,AA组手术结束后2 h鼻咽温度[(36.89±0.13)℃]较麻醉前30 min[(36.98±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高于LR组[(36.10±0.15)℃](P<0.05),LR组仍显著低于麻醉前30 min[(37.04±0.15)℃](P<0.05);两组术中血清胆固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手术开始后30 min至手术结束后2 h浓度较麻醉前30 min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手术开始前两组的血清三酰甘油浓度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LR组手术结束后2 h浓度[(0.71±0.27)mmol/L]较麻醉前30 min[(0.99±0.38)mmol/L]显著降低(P<0.05),而在A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开始后30 min、2 h血清 FFA浓度均显著低于麻醉前30 min(P<0.05),且AA组[(0.52±0.15,0.42±0.09)mmol/L]显著低于LR组[(0.81±0.24,0.82±0.22)mmol/L,P<0.05],而手术结束后2 h浓度AA组[(1.04±0.28)mmol/L]显著高于LR组[(0.82±0.16)mmol/L,P<0.05];两组围术期各时间点血酮体均为阴性。结论 术中输注氨基酸可减少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体温的降低,并抑制脂肪动员。  相似文献   

8.
目的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和胸椎旁阻滞(TPVB)在胸椎手术镇痛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背部皮肤感觉阻滞范围和消退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拟行胸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ESPB,对照组(5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以及阻滞后背部感觉阻滞范围和感觉阻滞消退时间差异。结果两组阻滞成功率、背部感觉阻滞消退时间、背部感觉阻滞效果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背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后10、20 min阻滞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阻滞30、60 min阻滞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活动状态下VAS评分与低于观察组(P<0.05),静息状态VAS评分、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阻滞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具有和TPVB相当但稍弱的背部感觉阻滞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但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更适合胸椎手术围术期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胃肠道大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对其围术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胃肠道大手术的
老年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在人室静脉开放后即开始采用微量泵快速泵入乌司他
丁200 000 U,于手术开始前泵完,接着持续静脉泵入乌司他丁100 000 U/h至手术结束。C 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监测
两组手术开始前(T0),手术开始后1 h(T1),开始后2 h(T2),开始后3 h(T3)的平均动脉压(MPV)、心率(HR),通过床旁多普勒超
声心动图监测两组上述各时间点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记录两组患者术毕时多巴胺总的用量。并在手术
开始前(T0),手术结束后6 h(T4)和手术结束后12 h(T5)采集两组患者右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的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
酶(CK-MB)、脑钠肽(BNP)的含量。结果两组在T2和T3时的MPV、LVEF和CO较T0时均显著降低(P<0.05),HR显著升高(P<
0.05),两组在T4和T5时的cTn、CK-MB和BNP较T0时显著升高。但C 组与U 组相比在T2和T3时MPV、LVEF和CO显著降低
(P<0.05),HR显著升高(P<0.05),在T4和T5时cTn、CK-MB和BNP则显著升高。结论在老年人胃肠道大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
对患者围术期的心脏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麻醉深度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永康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根据麻醉深度不同分为D组(30≤BIS≤45,n=50)和L组(45≤BIS≤60,n=50)。观察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水平、术中用药情况及麻醉苏醒时间、疼痛情况、认知功能及POCD发生情况。结果 D组有2例、L组有3例因手术时长>2h未纳入,最终D组纳入48例,L组纳入47例。两组围手术期不同时间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比较,入室即刻(T0)、插管后即刻(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30min(T3)、60min(T4)、术毕(T5)、拔管后即刻(T6)时间点,两组MAP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T2~T6时间点L组MAP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显著多于L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长于L组(P<0.05);D组术后6h、12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显著低于L组低(P<0.05);L组术后1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显著高于D组,连线实验(trail making test,TMT)时间显著低于D组(P<0.05),术前1d及术后3d、7d、1个月,两组MMSE评分和TMT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1d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P<0.05),术后3d、7d、1个月两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麻醉深度BIS值控制在45~60范围内能稳定围手术期血流动力,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改善术后早期(术后1d)认知功能和降低早期(术后1d)POC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中单次输注罗库溴铵或顺式阿曲库铵后神经肌肉阻滞时间。方法 100例全麻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女性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各组再随机分为罗库溴铵组和顺式阿曲库铵组,共计4组,分别为罗库溴铵开腹组(OR组)、顺式阿曲库铵开腹组(OC组)、罗库溴铵腹腔镜组(LR组)和顺式阿曲库铵腹腔镜组(LC组),每组25例。每位患者均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5 μg/kg和丙泊酚2 mg/kg,待意识消失后按组别分别静脉推注罗库溴铵0.9 mg/kg或顺式阿曲库铵组0.15 mg/kg。记录罗库溴铵或顺式阿曲库铵注射后第1个成串刺激(T1)出现的时间及T1恢复到基础值的5%和25%的时间。结果 OC组和LC组相比,神经肌肉阻滞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R组与OR组相比,推注罗库溴铵后T1出现的时间、T1恢复到基础值的5%及25%的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36.2±4.0)min vs.(44.8±10.7)min,(41.8±6.8)min vs.(52.8±11.2)min,(49.5±7.5)min vs.(62.6±13.5)min]。结论 需警惕罗库溴铵用于腹腔镜手术时神经肌肉阻滞时间的延长,必要时进行肌松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浅肌松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LC术患者64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指数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度肌松组(S组,n=32)和中度肌松组(M组,n=32),两组均在肌松监测下采用罗库溴铵维持目标肌松程度,S组和M组的目标肌松程度分别为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TOF)计数4和TOF计数1~3。于插管后(T1)、气腹10 min (T2)、气腹结束后(T3)和术毕(T4)时记录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和肺顺应性,在诱导前(T0)、T1、T2、T4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T1、T2、T4时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内分流率(intrapulmonary shunt,Qs/Qt)和死腔率(dead space fraction,VD/VT),术后进行手术满意度评级并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罗库溴铵用量、肌松拮抗情况和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最终60例患者纳入统计学分析,两组各30例,与M组相比,S组T2时肺顺应性下降近5 mL/cm H2O,OI降低40 mmHg且Qs/Qt增加至12.4%(P<0.01),T4时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手术条件满意度评级较低(P<0.01),但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83.3%,25/30)与M组(96.7%,29/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间缩短(P<0.01),罗库溴铵用量减少(P<0.01)。两组患者使用肌松拮抗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C术中浅肌松的应用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蛋白联合小剂量呋塞米对大面积烧伤手术患者肺功能和全身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全身麻醉下行大面积烧伤切痂植皮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年龄21~67岁。ASAⅡ、Ⅲ级,术前血浆白蛋白>27~ 35?g/L。观察组手术开始时即持续泵入白蛋白10?g/h,同时给予小剂量呋塞米5?mg,液体治疗采用限制性输液方法,晶体液以300~400?ml/h持续输入,不使用胶体,必要时根据失血量输入红细胞、血浆等。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方法,麻醉诱导前即以500?ml晶体液开始扩容,术中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和失血量补充晶体、胶体及血液。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乳酸、潮气量、气道峰值压力、平均气道压、动态肺顺应性、输液总量和全身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对照组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在手术结束时低于手术开始前,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高于手术开始前(P?<0.05),而观察组这些指标无变化(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气道峰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全身麻醉苏醒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蛋白与小剂量呋塞米联合使用,可以改善大面积烧伤手术患者肺氧合功能,降低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提高肺顺应性,有利于患者快速苏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保护性肺通气(PLV)对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患者术后谵妄(POD)及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择期VATS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保护性肺通气组(PPV组)52例和传统肺通气组(CPV组)48例。PPV组双肺通气设置:潮气量(VT)8?ml/kg+呼吸末正压(PEEP)5?cmH2O,吸入氧浓度(FIO2)0.7;单肺通气(OLV)设置:VT 6 mg/kg+PEEP 5?cmH2O+肺复张[持续肺充气法:3~5?s内将气道峰压(Ppeak)升到30?cmH2O,持续30?s恢复原状,重复3次],FIO2 0.7。CPV组双肺通气设置:VT 10?ml/kg,FIO2 1.0;OLV设置:VT 8?ml/kg,FIO2 1.0。两组吸呼比=1∶2,调整呼吸频率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5?mmHg。通过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脑氧合情况,同时监测术中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OI);术后每天随访,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CAM)判定是否发生POD,并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PPV组术中PaO2、OI高于CPV组(P?<0.05);rSO2发生率低于CPV组(P?<0.05);POD和PPCs发生率低于CPV组(P?<0.05);且PPV组术后气管导管拔出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引流管拔出时间缩短(P?<0.05)。结论 PLV提高VATS患者机械通气时血氧饱和度和rSO2,降低POD发生率;并且降低PPCs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次插管剂量罗库溴铵术后残余肌松作用及其对妇科腔镜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库溴铵组(R组)和罗库溴铵+新斯的明组(R+N组)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以0.02 ms/kg眯唑安定、1.0 μg/kg芬太尼、1.5~2.0 ms/kg异丙酚和0.6 ms/kg罗库溴铵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以异氟烷和N_2O/氧气(N_2O:O_2=1:1)维持麻醉,术毕R组患者不进行肌松拮抗,R+N组患者以0.04 mg/kg新斯的明和0.02μg/kg阿托品进行肌松拮抗.术毕测定拔管后即刻和到达麻醉监护室(PACU)即刻拇内收肌的4个成串刺激(TOF)比值,并分别在术前、咪唑安定和芬太尼镇静后、拔管后即刻、到达PACU即刻和TOF比值恢复到1.0等5个时间点测定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_1)和呼气峰流速(PEFR),比较两组患者残余肌松和肺功能情况.结果拔管后即刻和到达PACU即刻,R组平均TOF比值显著低于R+N组(P<0.05);R组TOF比值恢复到0.9和1.0的时间较R+N组显著延长(P<0.05).R组在拔管后即刻和到达PACU即刻的FVC、FEV_1和PEFR显著低于R+N组(P<0.05).所有患者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镇静后,TOF比值恢复至1.0后的FVC、FEV_1和PEFR明显低于术前对照值(P<0.01).结论 大部分单次应用插管剂量罗库溴铵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残余肌松作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即使在TOF值达1.0后肺功能仍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对肺功能改善效果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陕西省肿瘤医院60例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通气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气腹期间观察组以VT 6 mL/kg+5 cm H2O呼气末正压(1 cm H2O=0.098 kPa)及每隔30 min一次肺复张的模式通气,对照组以VT 6 mL/kg模式通气。记录气管插管后1 min(T1)、建立人工气腹后60 min(T3)、手术结束前5 min(T4)、拔管后10 min(T5)氧合指标;T1、建立人工气腹后5 min(T2)、T3、T4呼吸力学指标;术后48 h及7 d内PPCs发生情况。 结果 与T1时刻比较,T4、T5时刻PaO2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T3时刻观察组PaO2明显升高,PA-aDO2明显降低,OI明显升高。与T1时刻比较,T2、T3时刻2组Cdyn明显降低,Ppeak明显增高,T2、T3时刻对照组PETCO2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T2、T3时刻观察组Cdyn明显升高,T2~T4时刻观察组Ppeak明显下降。术后48 h观察组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肺不张、延迟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 2组PPC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LPVS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能改善肺功能,明显减少PPCs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复张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TA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肺复张组(n=36)及常规治疗组(n=20)。常规治疗组患者在肺保护性通气基础上行常规机械通气,肺复张组患者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12h、24h,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静态顺应性(Cstat)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O2(Aa)]、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气道峰压(Ppeak)及气道平台压(Pplat)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肺复张组患者的PaO2、OI、Cstat及Cdyn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O2(Aa)、RI、Ppeak及Pplat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肺复张组患者肺复张过程中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有所下降(P<0.05),中心静脉压有所升高(P<0.05),肺复张结束后均恢复至基线水平。治疗后12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PEEP递增法肺复张可改善ATA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及肺顺应性,但对血流动力学存在一过性影响,治疗时应进行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对Trendelenburg体位腹腔镜结肠手术老年患者肺通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4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结肠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30例和PCV-VG组(P组)30例。记录各时点(T1~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态肺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术中pH、PaO2及PaCO2, 计算氧合指数(OI),观察术后5 d内肺部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患者组间各时点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T1~T6的HR均比T0增加(均P<0.05)。与T1比较,2组患者T4和T5时pH降低。随体位变换时间增加,2组患者PaO2下降,PaCO2上升,OI下降(均P<0.05)。在T5时,组间比较,V组PaO2及OI低于P组。在T3~T6,V组Ppeak及Pplat升高,Cdyn下降;T4~T5,P组Cdyn下降。在T5时,V组Ppeak值[(25.4±2.1)cm H2O vs. (16.3±2.1)cm H2O,1 cm H2O=0.098 kPa]、Pplat值[(9.0±0.5) cm H2O vs. (7.0±0.6)cm H2O]高于P组,Cdyn值[(33.2±6.3) mL/cm H2O vs. (40.3±5.2)mL/cm H2O]低于P组。P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3.3%(1/30)]比V组[23.3%(7/30)]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06,P=0.057)。  结论  PCV-VG适用于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结肠手术老年患者,可降低气道压,提高氧合指数,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分析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肺癌患者围术期肺功能恢复影响与对照。 方法 本次研究均为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行开胸单纯性左肺下叶切除手术,共从中选择36例参与本次研究。 麻醉方法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每组18例,年龄35-60岁。七氟烷组术中采用七氟烷实施麻醉维持,丙泊酚组术中采用丙泊酚实施麻醉维持,分别在单肺通气诱导前和麻醉诱导前以及单肺即刻等时间段对患者做血气分析,分析过程中取混合静脉血和桡动脉血,然后对各项相关指标进行计算。结果 1.两组患者在T1-3 时A-aDO2、RI、Qs/Qt均较T1显著增加(P<0.05)2.与T1比较,七氟烷组T3时Cdyn显著降低(P<0.05),丙泊酚组T3时无显著性差异。3.与丙泊酚组相比较,七氟烷组T2,3时A-aDO2增加(P<0.05);T2,3时RI增加(P<0.05);T1-3时Qs/Qt增加(P<0.05)。结论 肺癌患者手术采用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七氟烷小,利于术后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深度神经肌肉阻滞对老年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肠道屏障功能及心肺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92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深度神经肌肉阻滞,对照组采用中度神经肌肉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乳酸、血浆二胺氧化酶(DAO)、C反应蛋白(CRP)、心率、平均动脉压、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手术时间、手术条件评分、术中气腹压、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排气时间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T1)及术后即刻(T2)、24 h(T3)、48 h(T4)的血浆D-乳酸、DAO、CRP、心率、平均动脉压、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血浆D-乳酸、DAO、CRP、心率、平均动脉压、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有差异(F=316.49、122.38、251.03、22.183、34.286、67.203和12.052,均P=0.000);(2)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浆D-乳酸、DAO、CRP、心率、平均动脉压、动态肺顺应性、氧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