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颈部多原发癌(MPC)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 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MP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同期收治的8758例患者中有恶性肿瘤648例,其中有68例多原发癌,占比为0.78%。自2014年至2017年多原发癌年占比依次为:0.72%、0.72%、0.77%、0.86%。多原发癌组中男61例、女7例,其男女比例较单原发癌组高(χ2=8.18, P=0.004)。二重癌62例、三重癌6例。同时性MPC 35例、异时性MPC 33例。44例患者既往有吸烟/饮酒史,男性吸烟饮酒事件明显高于女性(χ2=6.40, P=0.006)。下咽癌的多原发癌发病率(23.81%)最高,其次为口腔癌(14.71%)、喉癌(9.33%)。口腔癌、下咽癌和喉癌最常见的第二原发癌均为食管癌。有45例(66.18%)第二癌与首发癌间隔时间小于5年。22例患者曾行放化疗,有放化疗史的多原发癌患者中异时性更多见(χ2=18.64, P<0.001)。 结论 发生MPC概率最高的头颈部肿瘤依次为下咽癌、口腔癌、喉癌。头颈部MPC并发食管癌等上消化道肿瘤的可能性大,故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建议将电子胃镜检查列为常规的术前检查及术后定期的随访检查手段;应加强首发癌治疗后长期,尤其前5年的密切随访。放疗过程中要加强对靶器官外的组织器官的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GMT、EGFR的表达,分析103例喉癌组织标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MGMT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分期以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χ2为13.3028.39411.403,P值分别为0.001、0.039、0.010<0.05);EGFR的表达与T分期以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χ2为14.933、16.603,P值分别为0.002、 0.001<0.05)。分层分析发现,MGMT、EGFR 两者的表达强度存在正相关(χ2=5.369, P=0.019<0.05)。 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中 MGMT、EGFR的表达与T分期、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测定两者的表达水平可评估喉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并指导喉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对于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依中鼻甲有无病变及是否行中鼻甲切除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两组手术时间、疗效、中鼻甲粘连和术后主观症状评分。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0.53±6.25)min、对照组为(58.11±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5, P<0.001);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其中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8.95%(30/38),观察组为81.58%(3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鼻甲粘连率2=4.155, P=0.042)和主观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8, P=0.031)。 结论 对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时行功能性部分中鼻甲切除,能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中鼻甲粘连率、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抑郁与病情阶段的关系,并分析焦虑及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纳入急性期突发性聋患者45例(急性期组)、慢性期突发性聋患者71例(慢性期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抑郁(HAMD)量表测评并对比各组焦虑及抑郁发生情况。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发病及治疗相关资料,通过回归树分析测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果 急性期组HAMA、HAMD得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期组和健康对照组(与慢性期组对比,Z=-9.100,P<0.001;Z=-9.091,P<0.001; χ2=31.209,P<0.001; χ2=35.845,P<0.001;与健康对照组对比,Z=-7.336,P<0.001; Z=-7.324,P<0.001; χ2=21.674,P<0.001; χ2=23.148,P<0.001);慢性期组HAMA、HAMD得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8,P=0.308; Z=-0.042,P=0.967;P=0.671;P=0.722)。发生焦虑或抑郁患者中,急性期患者占比更高2=31.209,P<0.001; χ2=35.845,P<0.001),耳聋轻度耳鸣无或轻度患者占比更低2=12.650,P<0.001; χ2=18.629,P<0.001),发生抑郁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更低2=4.42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阶段就诊时耳聋程度是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期组中无效患者发生焦虑或抑郁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5,P=0.014; Z=-2.815,P=0.005)。 结论 急性期突发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疾病阶段、就诊时耳聋程度是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期组患者疗效越好,焦虑及抑郁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RASSF2A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喉癌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采用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50例喉癌组织(实验组)和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RASS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结果 喉癌组织中有54%(27/50)存在RASSF2A基因启动子,而对照组正常黏膜组织中未发现RASSF2A基因甲基化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8, P=0.002)。RASSF2A甲基化水平程度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喉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χ2=9.818, P=0.002)。RASSF2A基因甲基化的喉癌组织中其mRNA的表达减少,反之亦然。 结论 喉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缺失有关,可能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 例。对照组予以手法治疗;治疗组手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推拿的基础上行穴位贴敷。两组治疗每天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69, P=0.029),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54.2%和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 P=0.232)。 结论 推拿及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均具有良好的效果,结合使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双耳残余听力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探讨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将29例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纳入研究,根据术前颞骨CT分为A组(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和B组(非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开机时、术后半年定期进行裸耳纯音测听,比较植入耳残余听力保存情况及非植入耳残余听力的变化。 结果 患儿术前双耳均不同程度存在残余听力,术后均定期行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各频率仍部分存有残余听力,主要分布在低频区,且随频率升高其残余听力保留率逐渐下降,各频率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16.980, P=0.001);植入耳与非植入耳各频率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10.031, P=0.002);术前后各时间节点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3.384, P=0.336); AB两组之间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0.906, P=0.341)。 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对植入耳残余听力的保留主要分布在低频区;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残余听力可以基本保持;少部分患儿行单侧植入后对非植入耳残余听力有影响;前庭导水管扩大症患儿行单侧耳蜗植入术后,非植入耳残余听力在短期内可有波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品管圈出院计划管理对耳畸形再造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耳畸形再造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107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于全麻下行耳畸形再造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出院计划管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品管圈的出院计划管理,记录两组术后康复情况。 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再造耳郭优良率分别为100%(57/57)、88.0%(44/50),观察组再造耳郭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7.246, P=0.007)。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2/57)、20.0%(10/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275, P=0.007)。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0.76±0.22)、(1.72±0.4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3, 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睡眠评分分别为(6.49±2.85)、(9.19±3.1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2, P=0.014)。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积极性、责任心等均明显提高,可运用品管圈活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论 基于品管圈的出院计划管理能促进耳畸形再造术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疼痛与睡眠障碍症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与椎基底动脉影像学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4-2018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被诊断为单耳突聋,且临床检验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175例,分析其听力损失侧别及程度与椎动脉、基底动脉特点间的关系。 结果 椎动脉2=8.031,P=0.045)及基底动脉(χ2=5.091,P=0.034)狭窄/弯曲与听力损失侧别有关。听力损失预测因素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左侧听力损失患者与右侧(OR=2.89,95%CI为1.77~2.77,P=0.036)及双侧椎动脉狭窄/迂曲(OR=4.43,95%CI为1.49~13.23,P=0.008)有关,无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右侧听力损失(OR=0.31,95%CI为0.11~0.90,P=0.030)相关,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关(OR=2.83,95%CI为1.05~7.67,P=0.040)。患者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否与听力损失程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339,P=0.068)。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与椎动脉(χ2=3.897,P=0.273)及基底动脉(χ2=3.339,P=0.068)的影像学特征无关。 结论 在突聋患者中,听力损失的侧向性与椎基底动脉是否狭窄/迂曲有关,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皂角刺颗粒溶液经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的效果。 方法 将30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皂角刺组和生理盐水组各15例,皂角刺组接受皂角刺颗粒溶液20 mL行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每周5次;生理盐水组接受生理盐水20 mL行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每周5次;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鼻塞、鼻分泌物鼻后滴漏、前鼻孔分泌物、头/面痛、嗅觉损失5个鼻部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内镜 Kennedy评分。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内镜 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00 6、0.725 7);治疗后皂角刺组患者鼻分泌物鼻后滴漏、鼻塞症状及嗅觉损失的VAS评分改善幅度和鼻咽后鼻孔分泌物潴留、中鼻道分泌物、黏膜水肿的鼻内镜评分改善幅度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3 3、0.046 4、0.018 8、<0.000 1、<0.000 1、<0.000 1)。皂角刺组、生理盐水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 P<0.000 1)。皂角刺组与生理盐水组均仅有1例出现鼻出血,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0 0, P=1.000)。 结论 皂角刺颗粒溶液经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Vc期下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筛选预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 方法 在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数据库中收集IVc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χ2检验分析远处转移的相关特征,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 结果 肺(53.7%)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位于梨状窝的肿瘤(P=0.029)和高级别肿瘤(P=0.010)更易发生肺转移。手术、化疗、骨和肝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基于独立预后因素的列线图预后模型C-index为0.686(95%CI 0.649-0.723)。 结论 下咽癌最易向肺转移。基于手术、化疗、有无骨转移和肝转移的列线图预后模型预测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互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下咽癌肿瘤组织及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生存率的相互关系,结果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黏膜组织明显增加(Z=-5.764,P=0.000),且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临床分期(Z=-1.995, P=0.046)、淋巴结转移(Z=-2.176,P=0.030)相关。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2表达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40.2%,阴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81.8%。细胞周期蛋白E2表达水平高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χ2=6.317,P=0.012)。 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有可能成为下咽癌的诊断、治疗与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8例行初次手术治疗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的FIB,绘制诊断总体生存期(O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截断值,从而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并采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FIB以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与喉癌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FIB诊断喉癌患者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较高纤维蛋白原水平(>3.12 g/L)与肿瘤分期、甲状软骨板侵袭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FIB、分型、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甲状软骨板累及、淋巴结转移、年龄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OS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FIB、分期与年龄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高FIB水平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OS较短,该指标可作为评估喉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咽癌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高危因素及预后。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200例下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信息和随访情况。先对可能影响下咽癌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一步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率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5岁)、男性、重度吸烟史、重度饮酒史和肿瘤侵犯部位≥3个是下咽癌患者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高危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重度吸烟史、重度饮酒史和肿瘤侵犯部位≥3个是下咽癌患者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00例下咽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7.5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36.7%。56例下咽癌共病同时性食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8个月,低于下咽癌不伴同时性食管癌患者(P<0.05)。早期食管癌(0+Ⅰ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2个月,明显高于进展期食管癌(Ⅱ+Ⅲ期)的1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咽癌共病同时性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较低。年龄(<55岁)、重度吸烟史、重度饮酒史和肿瘤侵犯部位≥3个是下咽癌患者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钬激光与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91例的患者临床资料(Tis,T1N0M0)。依据治疗方式分为钬激光手术组56例,CO2激光手术组3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创面恢复时间和生存率等进行分析。 结果 钬激光组与CO2激光组在术后疼痛评分(P=0.55)、住院时间(P=0.99)、并发症发生率(P=0.43),复发率(P=0.59)及喉保存率(P=0.64)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P<0.01)、术中出血量(P=0.02)、创面愈合时间(P<0.01)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结论 经口支撑喉镜下钬激光和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效果相当,前者手术时间更短。熟悉两种激光的应用,可避免开放手术,微创治疗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与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维普、万方、CNKI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9年5月1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关于比较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的文献。由2人单独进行文献的筛选、数据提取及文献的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个研究,1 0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O2激光手术相比,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手术时间[SMD=-2.97,95%CI(-4.05,-1.90),P<0.00 001 ]、术后黏膜恢复更快[OR=5.53,95%CI(2.84,10.78), P<0.00 001]、术中出血量更多[SMD=-0.73,95%CI(0.09,0.71),P=0.01],以上两种手术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率[OR=0.79,CI95%(0.46,1.36), P=0.39]、术后疼痛程度[SMD=-0.17,95%CI(-0.43,0.08),P=0.18]和术后发声质量[SMD=-0.21,95%CI(-1.13,0.71), P=0.65两种治疗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及复发率的漏斗图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 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在手术时间和术后黏膜恢复方面优于CO2激光手术,但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术中出血量较多,而复发率、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发声质量,两种治疗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上调miR-200b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培养人喉癌Hep-2细胞,随机分为miR-200b模拟物组、miR-对照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00b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miR-对照序列组相比,miR-200b模拟物组细胞中miR-200b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766, P<0.001);与空白对照组[(0.22±0.05)、(0.45±0.07)、(0.59±0.06)、(0.72±0.08)和(0.85±0.07)]和miR-对照序列组[(0.24±0.06)、(0.46±0.08)、(0.61±0.07)、(0.70±0.05)和(0.84±0.06)]相比,miR-200b模拟物组细胞24、48、72、96 h时吸光度A值[(0.21±0.04)、(0.29±0.06)、(0.40±0.04)、(0.53±0.07)和(0.58±0.05)]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134, P=0.876; F=6.449, P=0.010; F=37.299, P<0.001; F=5.352, P=0.018; F=29.921, P<0.001);与空白对照组[(140.2±2.3)、(127.9±6.0)]和miR-对照序列组[(141.0±1.2)、(130.4±7.4)]相比,miR-200b模拟物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98.5±2.4)、(90.9±2.8)]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5.523, P<0.001; F=88.859, P<0.001);与空白对照组[(0.35±0.07)、(0.54±0.10)、(0.76±0.12)]和miR-对照序列组[(0.24±0.03)、(0.60±0.14)、(0.65±0.24)]相比,miR-200b模拟物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0.54±0.14)升高,而N-cadherin、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0.31±0.10)、(0.35±0.06)]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287, P<0.001; F=10.083, P=0.002; F=10.434, P=0.001)。 结论 上调喉癌细胞中miR-200b基因表达可减少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