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然而,免疫治疗的有效率较低,研究发现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合理利用其代谢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提高免疫治疗敏感度、扩大受益群体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现状,提出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维持肠道菌群稳态,探讨利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增效免疫抑制剂抗肿瘤,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可调节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D-L1)对应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临床抗肿瘤中展现出极大优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通路,激活免疫细胞识别和杀伤的功能治疗子宫内膜癌,从而达到抗肿瘤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肺癌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世界首位,抗肿瘤免疫治疗是战胜肿瘤的新希望.肿瘤免疫疗法是一种避免免疫逃逸,恢复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是一种控制和消除肿瘤的治疗方法[1 ,2 ].通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并非所有患者都可以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受益.为了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获益,如何为免疫检查点...  相似文献   

4.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热点PD-1/PD-L1通路在抗肿瘤免疫中的治疗意义,再对目前PD-1/PD-L1抑制剂在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运用及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PD-1/PD-L1抑制剂进一步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PD-1/PD-L1抑制剂进一步应用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主要应用在部分实体肿瘤及血液系统肿瘤,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主要有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PD-L1)抑制剂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LAT-4)抑制剂等,主要通过增强T细胞免疫活性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PD-...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威胁男性的生命健康。理想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具有对肿瘤细胞的高选择性和杀伤性及对自身组织的无害性,因此成为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项目。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是通过针对性地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阻断抑制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免疫活性的关键分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其他实体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就目前所掌握的实验数据表明,前列腺癌总体上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没有太高的敏感性。通过采用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识别敏感度高的患者、继续寻找新的免疫检查点等方式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前列腺癌中的效力。笔者就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钟超  翟广 《重庆医学》2021,50(2):338-342
肝癌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且肝癌发病隐匿,发现时多为晚期,因此多数患者失去手术切除时机.肝癌治疗历经多种方式,目前免疫治疗的研究逐步深入,其在晚期肝癌的Ⅰ、Ⅱ期临床试验获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独或结合其他方式治疗晚期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真实世界研究及治疗效果预测物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提供参考,并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癌症治疗的主流,在免疫治疗期间接受放疗的患者中观察到远隔效应。放疗可诱导或提高抗肿瘤免疫,使抗肿瘤治疗取得重大突破。放疗还可引起免疫源性细胞死亡,并可促进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的募集及其功能。放疗协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恢复了抗肿瘤T细胞的活性剂功能,该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使存在抗肿瘤免疫的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9.
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其中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最为突出,但单一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作用非常有限。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独特优势,其辅助免疫治疗可以弥补单独免疫治疗的不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本文从肿瘤的免疫治疗出发,综述了目前癌症免疫治疗与中医药治疗相结合的策略,分析了联合治疗抗肿瘤免疫的机制,同时对其临床应用的前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肿瘤的联合免疫治疗提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华医学杂志》2022,(24):1811-1832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在中国被纳入医保, 已有大量肿瘤患者从中获益, 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的出现导致了肿瘤患者非预期死亡率增加, 降低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本建议结合国内外文献、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已发布的指南及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 重点围绕"防"和"管"两大主线, 贯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的"预防-评估-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 围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为临床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提供可切实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用药安全的实践建议, 以进一步促使各地区防治和管理达到同质化水平。本建议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的概述、风险评估、监测、随访建议, 还描述了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的早期识别和管理建议, 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管理者提供临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A massive depletion of CD4+ T lymphocytes has been described in early and acut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leading to an imbalance between the human microbiome and immune responses. In recent years,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alterations in gut microbiota in HIV infection has led to many studies; however, only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oral microbiome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Evidence has indicated the dysbiosis of oral microbiota in people living with HIV (PLWH). Potential mechanism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immunodeficiency in the oral cavity of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including changes in secretory components such as reduced levels of enzymes and proteins in saliva and altered cellular components involved in the reduction and dysfunction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cells. As a result, disrupted oral immunity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leads to an imbalance between the oral microbiome and local immune responses,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V-related diseases and HIV-associated non-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comorbidities. Alth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occurrence of the opportunistic oral infections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the dysbiosis in oral microbiome persists. Furthermore, several studies with th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bility of probiotics to regulate the dysbiosis of oral microbiota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are ongoing. However, the effects of ART and probiotics on oral microbiome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remain unclear.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ral microbiome in healthy and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and the possible effect of oral microbiome on HIV-associated oral diseases. We also discuss how ART and probiotics influence the oral microbiome in HIV infection. We believe tha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oral microbiome 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HI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2.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是免疫哨点单抗药物,是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已上市的尼伏单抗(nivolumab)和潘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属于PD-1抑制剂,主要用于黑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对肾细胞癌、膀胱癌、霍奇金淋巴瘤等的疗效还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PD-L1抑制剂阿替珠单抗(atezolizumab)、度伐单抗(durvalumab)和阿维单抗(avelumab)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尿道上皮癌,还有其他几种药物尚处于早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上述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主要以手术及放化疗为主,但患者生存率没有明显改变。近几年,免疫治疗开创了EC治疗的新篇章。采用免疫治疗与化疗或放疗联合治疗策略可以提高EC的治疗效果。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检查点抑制剂作为EC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PD-1/PD-L1抑制剂在EC治疗上的研究进展及治疗过程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生长发育、免疫、代谢等方面均密切相关,但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目前无菌动物已成为探索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多项研究使用无菌动物模型探讨肠道菌群在宿主代谢、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等方面的作用,其中包括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及预后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作为环境因素之一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然而其因果关系未明。本文将对使用无菌动物探讨肠道微生物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蕾伊  林桑  谢其冰  尹耕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1):1393-1398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是一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06年5月起,已经有10种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尽管PD-1和PD-L1抑制剂对某些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研发同等疗效但不良反应较PD-1/PD-L1抑制剂少的新型药物迫在眉睫。此外,探索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在PD-1和PD-L1抑制剂研究中的地位同样重要。本综述讨论了几种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在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要监控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本综述还指出了未来PD-1/PD-L1抑制剂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手段,并表现出了显著且更加持久的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阻断抑制性信号通路,促进T细胞活化,进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在肺癌的治疗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该文对ICPIs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进展及目前面临的困境进行综述,希望为后续NSCL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已有多款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其配体(PD-L1)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用于临床治疗,但只有部分患者表现出临床反应,因此需要一种替代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以PD-L1为靶点的治疗性肿瘤疫苗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本研究设计了以PD-L1为靶点的表位肽疫苗,然后基于人源化免疫系统(HIS)小鼠模型筛选,具有免疫原性的PD-L1表位肽,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设计并筛选得到的PD-L1-B1表位肽疫苗不仅成功诱导了PD-L1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还表现出抗肿瘤活性。此外,免疫治疗还增加了肿瘤的T淋巴细胞浸润,重塑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综上所述,PD-L1-B1表位肽疫苗表现出强效的抗肿瘤活性,对PD-1/PD-L1阻断不敏感的患者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替代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预测因素并构建中医证型参与的疗效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纳入临床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在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Ⅳ期常见恶性实体肿瘤患者53例,应用SPSS 24.0及R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外周血代谢、免疫相关指标及临床参数对免疫治疗客观缓解时间的贡献度并进行生存预后列线图(Nomogram图)的构建,分析其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能力。结果对53例14项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前白蛋白(PAB)(P=0.003)与淀粉样蛋白a(SAA)(P=0.046)与客观缓解时间获益有关;进一步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1)、T分期(0.01)、N分期(P0.01)、治疗线数(P0.01)、联合治疗情况(P0.01)、中医证型(P0.01),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0.01)及瘤种(P0.01)是患者获得客观缓解时间获益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因素构建Nomogram图,内部验证结果表明,C指数为0.7309(95%CI为0.6391~0.8228),表现出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PAB、SAA、年龄、治疗线数、联合治疗、瘤种、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医证型是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客观缓解时间获益的独立预测指标,结合中医证型及临床参数的Nomogram图模型可能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判断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邓志华 《医学综述》2010,16(14):2126-2131
临床上,苦参提取物苦参素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抗肿瘤治疗。苦参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端粒酶活性、逆转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活性及抑制癌转移等作用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就其抗消化系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为苦参素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