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在原发性肝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0)。对照组采取传统病理学诊断方法,试验组采取超声诊断,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2组原发性肝淋巴瘤诊断分析,对照组阳性例数23例,阳性率为76.7%;试验组阳性例数26例,阳性率为86.7%。试验组临床诊断鉴别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原发性肝淋巴瘤应用超声的方法,较传统病理学诊断具有更好的疗效,在鉴别诊断疾病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有助于降低漏诊、误诊的情况,也为指导临床上正确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佐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曾玲 《中外医疗》2015,(3):189-190
目的:分析超声技术在原发性肝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院2005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经手术或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96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肝淋巴瘤,超声诊断恶性肿瘤36例,淋巴瘤4例,转移性肿瘤4例,超声对原发性肝淋巴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为45.83%(11/24);肿块大小与阻力指数之间呈轻度相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图像表现主要有单发型、多发型和弥漫型三类。结论原发性肝淋巴瘤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困难,临床需结合患者情况、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必要时应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董旭 《中国医学创新》2007,4(5X):119-120
目的 对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强对该病声像图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所诊断的12例髓质海绵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双侧肾脏,2例单侧肾脏发现病变.结论 超声诊断能很好地显示肾脏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还能多个切面进行随意观察,更好地体现病变特点,排除其它易混淆的疾病影像改变后作出正确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避免漏诊或误诊,从而为临床的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5.
肾柱肥大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在肾柱肥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单纯性肾柱肥大及易误诊疾病的超声检查所见。结果肾各径线均属于正常范围45例,体积增大7例;肾包膜连续、完整、清晰者36例,有局限性隆起者16例;肾皮质回声厚平均10.4 mm;在肾窦回声的外侧及后部出现低回声或稍低回声区49例,出现稍高回声区3例;形态不呈球形29例,呈球形或类球形23例;低回声区大小超过3 cm者9例,其余均小于3 cm。超声确诊肾柱肥大者22例,肾占位性病变15例,肾囊肿9例。肾肿瘤误诊为肾柱肥大4例,肾囊肿误诊为肾柱肥大5例,肾柱肥大误诊为分叶肾6例。结论超声对肾柱肥大的诊断简便、易行、无创,掌握好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要点,不难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复肾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7例经临床证实的重复肾的超声表现.结果 重复肾无输尿管梗阻5例,肾窦区强回声,上下不连续,被低回声的肾实质分为独立的两部分,未见明显的肾盏及输尿管扩张,重复肾有输尿管梗阻12例,上极和(或)下极肾窦不同程度分离,输尿管扩张,呈一条或两条管状与相应积水的肾窦相连通.结论 超声对重复肾的诊断有很高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复肾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临床证实的重复肾的超声表现。结果重复肾无输尿管梗阻5例,肾窦区强回声,上下不连续,被低回声的肾实质分为独立的两部分,未见明显的肾盏及输尿管扩张;重复肾有输尿管梗阻12例,上极和(或)下极肾窦不同程度分离,输尿管扩张,呈一条或两条管状与相应积水的肾窦相连通。结论超声对重复肾的诊断有很高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肾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临床证实的重复肾的超声表现。结果:重复肾无输尿管梗阻5例,肾窦区强回声,上下不连续,被低回声的肾实质分为独立的两部分,未见明显的肾盏及输尿管扩张;重复肾有输尿管梗阻12例,上极和(或)下极肾窦不同程度分离,输尿管扩张,呈一条或两条管状与相应积水的肾窦相连通。结论:超声对重复肾的诊断有很高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邱国文 《当代医学》2008,(17):80-80
目的 探讨重复肾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7例经临床证实的重复肾的超声表现.结果 重复肾无输尿管梗阻5例,肾窦区强回声,上下不连续,被低回声的肾实质分为独立的两部分,未见明显的肾盏及输尿管扩张,重复肾有输尿管梗阻12例,上极和(或)下极肾窦不同程度分离,输尿管扩张,呈一条或两条管状与相应积水的肾窦相连通.结论 超声对重复肾的诊断有很高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董芝芝  刘蓉  赵秋霞 《上海医学》2020,43(5):296-298
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中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医师对PT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8年10月在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确诊的8例PTL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①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中,伴有甲状腺肿大7例、吞咽困难2例、声音嘶哑1例、刺激性咳嗽1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3例。②超声表现为结节型4例、弥漫型2例、混合型2例;内部低回声7例、混合回声1例;8例患者超声均显示病灶后方回声增强,其中病灶内见丰富血流信号7例、见点状血流信号1例;伴颈部淋巴结增大4例。③8例患者均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6例、超声引导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2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3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提高对PTL超声诊断的认识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疗,尤其是在超声引导下对可疑PTL进行穿刺活组织检查,在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禹健  陈世孝  何朗  李海青 《西部医学》2014,26(9):1211-1213
目的总结原发胃癌及胃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减少二者的漏误诊率。方法对53例手术及病理均证实胃恶性肿瘤的患者分析其胃肠钡餐、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3例病例中有30例最终病检证实为原发胃癌,23例证实为胃淋巴瘤。临床表现多为上腹包块、腹痛、消瘦、恶心、呕吐,影像学表现主要是肿块、充盈缺损、龛影等。结论原发胃癌与胃淋巴瘤具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但是二者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部CT等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中又有各自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可以使原发胃癌与胃淋巴瘤的误诊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14-117
目的 探究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早期鉴别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实际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60例子宫切口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经腹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组采取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切口妊娠的分型诊断结果、符合率、特异性、灵敏度。结果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达83.33%,灵敏度达84.62%,特异度达75.00%,高于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60.00%、灵敏度68.42%、特异度45.45%(P0.05);观察组胚囊型符合率为68.75%(11/16),对照组为72.22%(13/18);早孕型符合率为60.00%(3/5),对照组为50.00%(2/4);不均质包块为88.89%(8/9),对照组为75.00%(6/8),两组三项符合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在对子宫切口妊娠的早期鉴别中相较经腹超声虽分型诊断结果无差异,但其具备符合率、特异性及灵敏度更高,因此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资料齐全的颅内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和MR表现。结果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偏瘫、肢体麻痹、视觉障碍等。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CT扫描大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均匀密度肿块,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为低、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多呈“类圆形”或“团块状”。所有病灶都有占住效应,水肿程度不一。结论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CT、MR扫描有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纵隔淋巴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2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和15例纵隔淋巴瘤患者均行全肺容积扫描,所有患者均强化分析病变区淋巴结特征及CT表现。结果纵隔淋巴结结核好发于10区、密度多不均匀、钙化多见、淋巴结融合少见、环状或不均匀强化、胸部原发灶等;纵隔淋巴瘤多好发于2R和3区,密度较均匀,钙化少见,淋巴结融合多见,多数普遍均匀强化,常见结外器官受累等。结论64排螺旋CT在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纵隔淋巴瘤的细节显示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及术前定位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9年4月本院手术的4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甲状旁腺及超声为外科手术做术前定位的结果?结果:超声检出41例甲状旁腺肿块共计43个,检出率为89.1%(41/46),二维超声多表现为甲状旁腺区圆形或卵圆形低回声肿块,边界光滑整齐,多有包膜,常为单发,多位于甲状腺下动?静脉后方,彩色多普勒可见丰富的血流环绕肿块或深入肿块内部,血流多来源于甲状腺下动脉;频谱多普勒可探及动?静脉血流频谱?超声检出的甲状旁腺肿块均经手术证实,定位准确率为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手段,并可作为临床术前定位的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38-140+封三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行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62例于我院进行诊治的HT患者为研究对象(HT组),同期寻找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行常规超声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诊断准确性与图像特点。结果 HT组患者的甲状腺部厚度以及左右叶的厚度、宽度均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其PSV、RI水平也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流信号主要为Ⅰ级和Ⅱ级,分别占总数的40.32%、33.87%。超声检查在结节型、局限型、弥漫型HT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24%、90.91%、93.33%,整体诊断正确率为93.55%。结论超声检查在HT的临床诊断中有良好价值,其诊断准确率较高,患者的超声图像有明显特征,血流变化明显,可为该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多种超声技术评价肾功能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67例,其中肾病组即肾功能损伤患者48例,对照组即健康成年人19例;所有患者行灰阶超声(U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检查,肾病组及对照组中10例行肾超声造影(CEUS)检查,测肾脏长度、皮质厚度、叶间动脉最大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剪切波速度(Swv),达峰时间(TTP)及峰值强度(PI),比较两组间差异.通过构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确定TTP、PI及SWV的曲线下面积、cut off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肾病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肾脏皮质厚度、叶间动脉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病组SWV为(2.23±0.82) m/s,对照组SWV为(2.69±0.65) 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6,P=0.030).肾病组TTP为(39.35± 16.09)s,对照组TTP为(33.33±1.53)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4,P=0.02);肾病组PI为(17.40±7.46) dB,对照组PI为(21.1±1.81)dB,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4,P=0.011).TTP、PI及SWV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0.817、0.752;截点分别为36s、18.88dB、2.71 m/s;敏感度分别为47.9%、100%、62.5%;特异度分别为100%、66.7%、78.7%.结论 综合US、CDFI、VTQ及CEUS可实现对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大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内镜表现,以提高对NHL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大肠NHL临床和内镜资料.结果 病变部位位于盲肠的为58.3%;内镜下表现为弥漫型4例,溃疡型6例,息肉型2例;电子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活检诊断阳性率达75.0%.结论 原发性大肠NHL好发于盲肠,多为单发病灶.内镜下病灶形态表现以溃疡型多见.结肠镜检查联合内镜下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大肠NHL内镜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6例肾脏动静脉瘘患者的超声诊疗经历,总结不同超声成像模式下肾脏动静脉瘘的声像表现,增强其超声首诊意识,减少漏诊.方法:对6例肾脏动静脉瘘的临床发现线索、超声诊断契机、超声诊断模式、超声诊断与肾动脉造影的符合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维超声提示诊断1例,误诊1例,漏诊4例;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完全诊断6例;3例超声造影提示患肾静脉内造影剂的到达时间均早于肾实质,瘘腔较大者合并下游灌注区域缺血表现.三维超声重建能逼真勾画瘘腔的形态,精确计算瘘腔容积,并且提供任意角度和平面上的血流剖面图,促进对瘘腔内血流轨迹的认知.结论:超声对肾脏动静脉瘘具有重要的筛查诊断作用,首选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具有协同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超声造影有助于发现肾静脉循环时相的异常以及因分流而造成的肾皮质缺血区;而二维超声诊断价值较低,易导致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17-119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检查的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300例,对其均行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和纤维胃镜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结果显示,急慢性胃炎198例,胃癌23例,胃石症7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2例,其他16例,与纤维胃镜诊断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98.67%)高于纤维胃镜诊断准确率(87.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病灶部位显示,胃底30例,胃体98例,胃窦102例,十二指肠球部52例,其他18例,与纤维胃镜诊断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的依从性(95.00%)高于纤维胃镜(81.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高,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