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茵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阿奇霉素标准品用生理盐水配成不同的浓度,与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茵生物被膜作用,6d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情况。结果未用阿奇霉素的硅胶片上可见较厚的生物被膜形成,而应用阿奇霉素后可见生物被膜较对照组薄且有碎裂,其变化与阿奇霉素的浓度相关。结论阿奇霉素可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茵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银染法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被膜在药物作用前后变化的可靠性。方法建立细菌生物被膜,分别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生物被膜的变化。结果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对生物被膜变化的观察结果完全相符。结论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变化便捷、可靠。  相似文献   

3.
江新  甘正端 《吉林医学》2015,(7):1439-1442
<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为非发酵菌类单胞菌属。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和耐药菌之一[1],可引起肺部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弥漫性泛支气管炎(DPB)和肺囊性纤维化(CF)继发感染等疾病。在感染的机体中常以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形式存在[2]。细菌BF是由细菌吸附于惰性物体如生物医学材料或机体黏膜表面后,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复合物,将细菌克  相似文献   

4.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柴栋  王睿  裴斐  陈迁  方翼  刘皈阳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5):934-936
目的:观察不同结构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平板培养法培养细菌生物被膜,银染法鉴定,经不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加替沙星对生物被膜处理后,用MTT法测定存活细菌数。结晶紫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的影响。结果:1/16,1/4MIC的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强减少加替沙星作用后被膜存活菌数(P<0.05),并可减少细菌对硅胶片的粘附(P<0.05),而螺旋霉素无明显作用。结论:减少细菌的粘附,防止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可与抗菌药物(加替沙星)起到协同杀菌作用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铜绿假单胞菌 (PA)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致病菌 ,其诱发的疾病呈反复急性发作且死亡率很高。PA感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细菌在体外对抗生素敏感 ,但在体内却难以清除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 (BF)的形成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PABF的培养和诱导 ,建立体外PABF ,探讨抑制BF的方法 ,为指导临床治疗PA引起的难治性感染提供有效途径。材料与方法1 材料 :阿齐霉素 (AZT) (商品名 :希舒美 )由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头孢他啶 (CAZ) (商品名 :凯复定 )由美国礼来公司提供。 2 5 %戊二醛、1%锇酸。胰酶大豆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的粘附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微量平板法对临床分离的48株PA生物被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技术绘制48株PA的指纹图谱,应用计算机软件建立遗传相似性系数矩阵及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 48株临床分离PA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同的PA在基因型上表现出多态性,PA在17%遗传相似性系数上分为A、B、C、D、E五个基因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PA大都属于D型,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为42%。结论 绝大多数临床分离的PA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同的PA在基因型上表现出多态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PA在基因型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与耐药性中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di-GMP、人杀菌肽LL-37的作用。方法选取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PAO1)展开研究,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绿原酸、c-di-GMP、人杀菌肽LL-37对PA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结晶紫定量法检测PA的BF形成中绿原酸、c-di-GMP、人杀菌肽LL-37的清除作用,采用PA运动试验检测绿原酸、c-di-GMP、人杀菌肽LL-37对PA运动能力的影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原酸、c-di-GMP、人杀菌肽LL-37对PA的BF结构及存活情况的影响。结果 人杀菌肽LL-37MIC值为64mg/L、绿原酸MIC值为256mg/L、c-di-GMPMIC值为32mg/L,相比于c-di-GMP组,人杀菌肽LL-37组、绿原酸组、空白组的OD590nm值明显降低,且人杀菌肽LL-37组、绿原酸组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状,分析细菌多药耐药的产生与生物被膜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分析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202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好,其敏感率分别为83.7%、82.7%、80.7%,耐药性较高的是替卡西林、氨曲南、哌拉西林,其耐药率分别为34.7%、28.7%、27.7%,其中多药耐药菌株78株(38.6%);生物被膜形成中等阳性和强阳性者的OR值分别为13.75、16.00,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危险性高于生物被膜形成阴性菌株。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多药耐药发生率较高,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可能是细菌多药耐药产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增强妥布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鱼腥草素钠、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两者联合抗菌作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单药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扫描电镜下观察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态的影响,采用倾注平板法进行菌落数计数。结果: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512μg/mL,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4μg/mL,两药联合后MIC分别为64μg/mL和1μg/mL,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为0.375,提示两药协同作用明显。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黏附期为8μg/mL,早期生物被膜阶段为16μg/mL,成熟期生物被膜阶段为32μg/mL,两药联合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黏附期为8μg/mL,早期为0.5μg/mL,成熟期为8μg/mL,鱼腥草素钠对妥布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有增强作用。结论:鱼腥草素钠与妥布霉素抗菌协同作用明显,鱼腥草素钠对妥布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外排泵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AβN)干预铜绿假单胞菌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见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的变化,筛选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株.PCR扩增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株oprM、mexB和mexR;real-time PCR检测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株mexB的mRNA水平;对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株进行mexR基因测序分析.在阿奇霉素作用下,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的mexB基因表达及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美罗培南的MIC值变化.结果 从20个临床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中筛选出8株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检测表明这8株菌oprM、mexB和mexR均呈阳性,mexB的mRNA水平均较PAO1显著增高.对8株MexABOprM高表达菌mexR基因进行测序,发现菌株PAO03的mexR基因存在突变.阿奇霉素可显著降低mexR基因未突变MexAB-OprM高表达菌株的mexB基因的表达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美罗培南的MIC值,而对菌株PAO03和nalB突变株(mexR基因突变MexAB- OprM高表达菌株)无显著影响.结论 阿奇霉素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外排泵的表达,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并鉴定含有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外膜蛋白I(OprI)基因与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疫苗 (Bb-pGEX-OprI),并研究该疫苗对小鼠Pa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 PCR扩增OprI抗原编码基因并将其定向克隆至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OprI,将pGEX-OprI电穿孔转化Bb,构建Bb-pGEX-OprI疫苗,进行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后,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别分析并鉴定表达产物。21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接种Bb-pGEX-OprI 疫苗、空载体疫苗(Bb-pGEX-1λT)和Bb。首次免疫后4周用PA01株攻击。攻击后2周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计数肺组织的细菌菌落数。免疫前、首次免疫后4周和PA01株攻击后2周采小鼠静脉血,常规ELISA检测血清IgG及其亚类和IgE。结果 PCR成功扩增出194 bp的OprI抗原编码基因;双酶切、PCR和测序证实OprI基因成功克隆入pGEX-1λT中,并且pGEX-OprI成功转化Bb,构建为Bb-pGEX-OprI疫苗;SDS-PAGE显示Bb-pGEX-OprI 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2×103的OprI-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融合蛋白;Western blot证实融合蛋白能被Pa感染的鼠血清特异性识别。Bb-pGEX-OprI疫苗组小鼠肺组织的细菌菌落数低于Bb-pGEX-1λT组和Bb组(P<0.01),Bb-pGEX-OprI疫苗组小鼠血清IgG、IgG2b、IgG3和IgE水平在首次免疫后4周和攻击后2周依次升高,相同时间点Bb-pGEX-OprI疫苗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均高于Bb-pGEX-1λT和Bb组(P<0.01或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疫苗Bb-pGEX-OprI,其在小鼠抗Pa感染过程中可产生有效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构建载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DNA疫苗的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系统,评价该系统的体内免疫效力.通过简单物理混合法制备PADNA疫苗的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测量其胶凝温度;评价其体外毒性、体外累计释放率;通过凝胶体积变化评价水凝胶的体内降解;将小鼠...  相似文献   

13.
刘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5,36(10):1092-1096
目的 为绿脓杆菌外膜蛋白OprH工业发酵、蛋白功能与疫苗开发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分子克隆获得OprH蛋白的表达菌株。利用切胶纯化获得OprH蛋白免疫小鼠,制备OprH蛋白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滴度,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抗血清特异性;并对小鼠免疫OprH蛋白,攻毒绿脓杆菌,检测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此外,通过正交试验,获得OprH菌株的最佳表达条件与培养条件。结果 OprH重组载体双酶切、DNA测序鉴定结果,以及蛋白表达、纯化条带大小与预测一致。ELISA法获得OprH抗血清滴度达1:1600倍,Western-Blotting试验证实抗血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OprH免疫小鼠激活的特异性免疫,对小鼠绿脓杆菌感染的保护率达到46.15 %,与对照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OprH菌株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加IPTG终浓度0.3 mmol/L,诱导时菌液OD600值0.8,温度32℃,诱导时间3 h;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230 r/min,葡萄糖浓度0%,装液量50 mL。结论 成功构建OprH表达载体,纯化获得OprH蛋白,制备OprH蛋白多克隆抗体,确定OprH蛋白对小鼠绿脓杆菌感染具有显著地免疫保护作用,并获得OprH蛋白菌株的最佳表达条件与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泳动及蹭行能力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成膜能力PA菌株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差异。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PA 192株,96孔板法检测菌株成膜能力,平板法检测菌株的泳动及蹭行能力,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结果:192株PA临床分离株中186株(96.9%)具有成膜能力,其中弱成膜36株,中等成膜84株,强成膜66株。不成膜、弱成膜、中等成膜、强成膜组泳动环直径分别为(9.12±6.76)、(18.42±7.51)、(19.10±4.77)、(17.80±5.27)mm;各组蹭行环直径分别为(8.38±1.50)、(17.21±7.42)、(18.49±5.62)、(20.44±6.43)mm,不成膜组泳动和蹭行能力均弱于各成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92株PA中,exoSexoUexoYexoT阳性分别为163株(84.9%)、40株(20.8%)、183株(95.3%)和189株(98.4%)。不同成膜能力PA毒力基因exoSexoUexoT阳性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强成膜组exoS阳性率低于中等成膜组(χ2=9.293,P<0.01)和弱成膜组(χ2=9.997,P<0.01);强成膜组exoU阳性率高于弱成膜组(χ2=10.803,P<0.01)。结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泳动、蹭行能力与是否形成生物被膜相关,而与成膜能力强弱相关不明显;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院近5年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减少耐药菌株以及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2015-2019年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PA数据,采用WHONET 5.6和EXCEL等软件对PA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率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院近5年内住院患者共检出PA 1822株,其中CRPA 550株(占30.2%)。 PA和CRPA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烧伤科(16.1%和17.8%),其次为急诊科(13.9%和14.7%);PA和CRPA的标本主要为呼吸道标本—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50.3%和61.8%),其次是分泌物(16.5%和10.5%)。14种临床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 PA和CRPA耐药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22.7%和93.4%),其次为美洛培南(20.3%和83.3%)。对CRPA季节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显示,CRPA秋季检出率最高(28.9%),其次为春季(25.4%)。结论 本院PA和CRPA的检出率较高,应及时了解和分析PA和CRPA的临床分布以及耐药率变化,加强耐药性监测,优化临床用药,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EMA-PCR方法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活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将叠氮溴乙锭(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EMA)选择渗透性与PCR技术相结合(EMA-PCR),建立有效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活菌的方法。方法 以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为PCR检测靶基因,纯培养物提取模板进行PCR,检测PCR灵敏度、EMA使用浓度和曝光时间优化试验。结果 PCR检测灵敏度为3×103 CFU/mL;曝光处理时间为10 min;EMA浓度≤5 μg/mL对活菌DNA扩增没有明显抑制,终浓度为1 μg/mL EMA能有效抑制3×106 CFU/mL死菌扩增;1%活菌混合体系检测结果阳性。结论 EMA-PCR方法能有效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活菌,能避免PCR检测可能造成的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生姜细胞外囊泡样纳米粒(EVNs)来源脂质制备载吴茱萸碱(EVO)的脂质体, 以改善其成药性。  方法  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生姜EVNs, 筛选EVNs脂质的提取溶剂。薄膜分散法制备载EVO脂质体(EVO@Lipo), 以包封率为指标, 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粒度电位分析、差示量热扫描(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EVO@Lipo进行表征, 并考察EVO@Lipo的体外释药行为。  结果  筛选出三氯甲烷、甲醇-三氯甲烷、乙醇-二氯甲烷作为脂质的提取溶剂, 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载药脂质体的最优制备条件为采用甲醇-三氯甲烷(2∶1)提取脂质, 药脂比为1∶50, 超声条件60 W、15 min。制得的EVO@Lipo包封率为88.21%, 平均粒径194.9 nm, PDI为0.22, Zeta电位为-35.3 mV, 并证明EVO@Lipo并非药物和脂质的物理混合物。体外释放实验显示, EVO@Lipo能延缓药物的释放。  结论  EVNs来源脂质可装载疏水性药物EVO, 提高其溶解性, 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刺山柑果实炮制方法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分别建立UV和GC测定刺山柑果实中有效部位(总酚酸和总硫苷)及刺激性成分量的方法,并以其为指标筛选蒸、煮、烘及炒4种刺山柑果实的炮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选用渴求函数处理数据,对该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刺山柑果实的最优炮制方法为炒法,最佳工艺为选用过40~50目筛的刺山柑果实粉末,炒制过程中药材温度为80 ℃,炒制时间为15 min。结论 炮制后的刺山柑果实在保证有效成分量的同时降低了其刺激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喷雾燃烧法,以钛酸四异丙酯、2-乙基己酸铈和氯铂酸为前驱体,丙酸为溶剂,制备Pt/TixCe(1-xO2系列纳米复合颗粒。系统研究了催化剂助剂CeO2添加量对产物的粒径、晶型、表面氧空位和C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喷雾燃烧过程中纳米颗粒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Ce离子能够进入TiO2晶格,并促进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富集存在的CeO2会沿着TiO2金红石晶面外延生长为月牙岛状。Ce3+能够增加颗粒表面的氧空位,提升载体活性氧参与CO氧化反应的可能性。Pt/Ti0.9Ce0.1O2表现出最高的CO催化氧化活性,在70℃时CO转化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并考察其对黄酮类化合物花旗松素的吸附性能,研究其动力学与热力学过程。[方法]采用水热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同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花旗松素浓度的方法,用以考察材料对花旗松素的吸附行为。[结果]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ΔGθ)均为负数、焓变(ΔHθ)为6.58 k J/mol、熵变(ΔSθ)为66.24 J/(mol·K);采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吸附过程,线性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64 4。[结论]吸附过程ΔHθ0、ΔSθ0、ΔGθ0,表明吸附过程自发进行,为吸热过程,且存在氢键结合力和范德华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