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中药治疗儿童口腔黏膜溃疡:方法:采用中药饮片治疗儿童口腔黏膜溃疡;结果:365例12岁以儿童病情可分虚火型与实火型。实火型以清热泻火,解毒凉血为主;虚火型以健脾利湿,滋阳降火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的口腔黏膜病变的病理资料及其与患者基本信息、临床基本病损及临床诊断等的相关性,为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诊断为口腔黏膜疾病并取活体组织检查病例353例,对其临床病损、病理诊断及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353例黏膜病中,男151例,女202例。主要好发于颊、舌、唇等处黏膜,病程多数不超过1年。其中289例口腔黏膜病病理确诊,病理确诊率81.87%。此外有64例口腔黏膜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无法确诊,与多种口腔黏膜疾病表现相似,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疾病的诊断。在289例病理确诊的资料中以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为主174例(60.21%),其中扁平苔藓76例(26.3%),白斑60例(20.76%),慢性盘状红斑狼疮38例(13.15%)。其次为溃疡类疾病49例(16.96%),其他疾病66例(22.83%)等。发现12例在组织病理学上确诊的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结论:口腔黏膜疾病病种繁多,临床表征类似,病理诊断是临床确诊与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部涂口炎散粉末治疗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口腔黏膜溃疡患者40例,分为2组,分别采用局部涂口炎散粉末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溃疡面愈合速度、疼痛缓解情况等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口炎散具有促进溃疡面愈合、局部止痛及抗感染的作用。结论:口炎散是治疗各种口腔黏膜溃疡疗效较好药物,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门诊部从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自制口腔溃疡散治疗口腔黏膜溃疡80例,与常规治疗方法比较,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80例,其中女10例,男70例;年龄为4~43岁。全部患者均以饮食时自觉口腔疼痛就诊,检查均发现口腔内单发或多发溃疡,直径2~4mm。按其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口腔溃疡散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两组年龄、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2.1口腔溃疡散组成维生素C2片,维生素B24片,甲硝唑2片,三种药混合研碎。1.2.2A组治疗方法用口腔溃疡散涂抹口腔黏膜溃疡处,每日2次;同时口服牛黄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西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应用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70例患者,其中男性有45例,女性有25例,他们的年龄在20-25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35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H2受体拮抗剂的雷尼替丁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在运用H2受体拮抗剂的雷尼替丁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辨证口服的药物.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地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治疗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的疗效要好于单纯的西药治疗.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式的复发率低,治疗效果更为持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儿童口腔黏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河南省儿童口腔黏膜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为临床诊断和预防儿童口腔黏膜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科初诊的儿童口腔黏膜病患者221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对病种、主诉及性别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统计出13种口腔黏膜病,位居前5位的疾病是疱疹、复发性口腔溃疡、念珠菌性口炎、地图舌、创伤性溃疡。各种口腔黏膜病的性别构成、好发年龄均有差异。主诉构成依次为口腔溃疡/溃烂(50.42%)、疼痛(28.05%)、肿胀(11.31%)、颜色异常(4.52%)、其他(7.69%)。结论儿童口腔黏膜病临床特征复杂多样,病情轻重不一;发病以感染类疾病居多,发病年龄有一定的规律;早期诊断治疗对疾病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口腔黏膜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疾患,病因复杂多变,复发率高,治疗较为棘手。作者根据中医清热、解毒、活血的辨证原理,用溃疡散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351例溃疡病例均采用本院门诊患者。男140例,女211例,年龄5~71岁,病史最长21年,最短5天,共分两组。用药组291例,其中复发性口腔溃疡165例,创伤性溃疡81例,疱疹性口炎45例;设对照组60例,其中复发性口腔溃疡、创伤性溃疡、疱疹性溃疡各20例,仅服用维生素、抗生素,不用本药。发病部位以唇、颊、舌为绝大多数。治疗及使用方法:溃疡散包…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口疮黏膜溃疡属中医的“口疮”、“口疡”、“口疳”范畴,有的经年不愈,反复发作,治之甚难。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散在性分布在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由于过食辛辣厚味之品,导致心脾积热或复感风火燥邪,使热邪壅盛内传胃腑,热困中焦化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溃疡疗效。方法:将98例口腔黏膜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局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膏进行综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85.7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89.80%,对照组为7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溃疡较单独采用西药局部治疗具有更明显的优势,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口腔粘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及软组织中除肿瘤意外的疾病.这些疾病远远不如龋病、牙周病多见,但因口腔粘膜病每日每时影响患者饮食、说活,甚至某些病例可癌变,故口腔粘膜病学也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我院于2008年3月间收治2例口腔粘膜糜烂的患者,经过治疗痊愈,现将临床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口腔黏膜疾病是除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外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其中糜烂溃疡类疾病约占儿童口腔黏膜疾病的 50%。儿童口腔糜烂溃疡类疾病多为急性发病,患儿疼痛明显,影响言语、饮食和吞咽,部分疾病具有传染性,可引起患儿群体性发病;患儿的发病年龄有一定的规律性,好发部位有一定的差异性,病损大小不一、数量不等,部分具有复发性。对于儿童患者,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部分疾病根据病史特点和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不能确诊者完善术前检查后考虑活体组织检查,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检测、基因诊断、结核菌素试验等;仍然不能确诊者,考虑进一步排查全身疾病,必要时寻求多学科会诊和帮助;仍无异常发现者,可试行治疗性诊断,必要时进行二次活检。根据儿童口腔黏膜疾病的研究进展,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儿童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类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方法 选择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63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采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对照组29例采用复方氯己定液含漱,将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实验组糜烂面显著缩小,疼痛程度显著减轻,糜烂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55.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65-68
目的 分析儿童百日咳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百日咳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8例百日咳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月龄组及3月龄组,按是否接种疫苗分为免疫组与非免疫组,对痉挛性咳嗽、发绀、住院天数、重症百日咳例数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1)≤3月龄组痉挛性咳嗽的发生率为91.80%,明显高于3月龄组的59.25%(P0.05);未免疫组痉挛性咳嗽的发生率为88.40%,明显高于免疫组的57.89%(P0.05);≤3月龄组发绀的发生率为57.37%,明显高于3月龄组的18.51%(P0.05);未免疫组发绀的发生率为56.52%,明显高于免疫组的5.26%(P0.05);(2)≤3月龄组住院时间为12(9,17.5)d,较3月龄组的[10(8,13)d]长(P0.05);未免疫组住院时间为12(9,17)d,较免疫组的[10(7,12)d]长(P0.05);(3)≤3月龄组重症百日咳发生率为57.37%,明显高于3月龄组的25.92%(P0.05);未免疫组重症百日咳发生率为55.07%,明显高于免疫组的21.05%(P0.05)。结论 百日咳好发于婴幼儿,症状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原学诊断。≤3月龄未进行免疫接种患儿痉挛性咳嗽多、住院时间长、病情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晚发性佝偻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儿,年龄5~14岁,均有间歇性下肢疼痛,曾被误诊为生长痛。经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确诊为儿童晚发性佝偻病。本组应用维生素D3及钙剂,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总异常率分别为86%(74/86)和54%(4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43,P〈0.01),有效率为100%。结论 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以间歇性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易被误诊为生长痛。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可作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内112例单纯脾包虫病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检索国内1994-2005年间的文献,取其资料较完整的105例单纯脾包虫病,结合本组7例,共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36岁;男性67例,女性45例;囊型脾包虫110例,泡型脾包虫2例;单囊型89例,多囊型23例。左上腹隐、胀痛及包块、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为超声、CT检查发现。67例行脾包虫内囊摘除术,19例行脾脏切除术,其余不详。作随访的43例,3例复发,无死亡病例报道。结论单纯脾包虫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为细粒棘球蚴,单发囊肿多见,以西北畜牧区农、牧民最多。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超声、CT检查。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措施,微创和保脾是其手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刘珺凌 《中国热带医学》2014,(3):331-332,338
目的探讨儿童恙虫病临床特征并分析本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恙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均有发热,大部分发现有焦痂或淋巴结肿大;32例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偏低,12例血红蛋白少于90g/L,12例血小板少于100×109/L。15例并发肺部炎症,贫血12例,呼吸衰竭2例,心力衰竭1例,中毒性肝炎12例,肾损害8例,多器官功能损害3例。治愈率为100%,无死亡及无复发病例。结论恙虫病可累及肝、肺、心脏、血液、神经等器官、系统,结合流行病学史及焦痂或特异性溃疡是确诊恙虫病的最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雪典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85-1686
目的:了解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变异型哮喘常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无喘息,多在夜间或早晨发作。支气管扩张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联合应用,可症状减轻,一个月内完全缓解。结论: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上较常见,提高对其认识,及时给予综合性治疗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收集2004~2010年诊治的资料齐全的小肠间质瘤2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腹部胀痛、解黑便。肿瘤源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18例,回肠5例,浸润邻近器官2例,伴远处转移4例。免疫组化:CDll7、CD34、Desmin、Aetin、S-100、NSE阳性率分别为96.2%、76.9%、3.8%、23.1%、0.0%、26.9%。22例行根治术,均获得随访,10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50个月。小肠间质瘤26例与同期诊治的胃间质瘤46例各免疫组化指标、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间质瘤与胃间质瘤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术前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很重要,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许多法定传染病如梅毒、白喉、麻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在口腔内都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表征。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同样的疾病在不同患者口腔内表现也有所不同,可运用“三错一变”的策略大致剖析病情。所谓“三错”指临床表现错龄、错位、错效,“一变”指临床表现罕见变常见。本文将对目前常见传染病的口腔表征及其辨析策略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象很多其他疾病一样 ,小儿与成人SARS的临床表现明显不同。通过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 ,结合对酷似SARS患儿的详细检查、治疗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等鉴别诊断的实践经验 ,分析总结了小儿SARS临床特点。小儿SARS发病率低 ,仅占SARS病例的 1%3%;病情轻、病程短、病死率低 ,很少出现严重呼吸困难、ARDS ,一般不需人工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病程较短 ,平均住院 10 14d ,预后良好 ,迄今无 1例SARS患儿死亡。由于小儿SARS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及缺乏儿童SARS诊断标准 ,使得小儿SARS的诊断比较困难。应特别重视流行病学证据、SARS CoV病毒学、血清学检测以及排他性诊断在小儿SAR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提出《小儿SARS诊断标准》与同道们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