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胃肠道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分析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8年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结果:发生严重肠麻痹、肠梗阻7例,6例经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发生严重十二指肠扩张4例;发生肠坏死、肠瘘3例。全组共4例死亡。结论:急性胰腺炎引起的十二指肠淤滞、胃潴留可持续数周,胃十二指肠管或胃空肠管的应用有利于症状的缓解。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尤其重要,应多提倡鼻十二指肠输入或鼻空肠输入法。急性胰腺炎时肠瘘的发生率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剖腹引流次数有关。稳定全身情况、适当导泻、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DD)、尽早肠道营养、引流术时避免肠管损伤等措施是预防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瘘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评分与其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得出消化道轻度不良研究组和中度、重度不良研究组急性胰腺炎重症患者的比例。结果:胃肠道中度以及重度不良的患者中急性胰腺炎呈重度的患者比例明显偏高(X2=4.402,P=0.041)。结论:胃肠道的功能状况和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02~2013-07间在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肝功能未衰竭组。观察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淀粉酶以及尿淀粉酶等指标,并对患者实行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肝功能衰竭组中,血糖、血肌酐、甘油三酯、白细胞数、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低氧血症发生率以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肝功能未衰竭组,而白蛋白则低于肝功能未衰竭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糖、白细胞数、甘油三酯、血淀粉酶、APACHEⅡ评分以及低氧血症是是肝功能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P<0.05)。结论 必须正确地评估重症胰腺炎肝功能衰竭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对病情的监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与脏器功能衰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7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脏器功能衰竭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胆石性胰腺炎、胰腺坏死的范围、感染与否及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7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63.5%(47/74),其中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27.0%(20/74),单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36.5%(27/74),呼吸功能衰竭是最常见的单个脏器功能衰竭(23.0%);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胆石性胰腺炎、坏死组织是否感染及胰腺坏死的范围无关;合并脏器功能衰竭者死亡率比无脏器功能衰竭者明显增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死亡与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心血管功能衰竭及胃肠功能衰竭有关.结论:脏器功能衰竭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中常见,对病人威胁最大的是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呼吸功能衰竭,预防并积极治疗脏器功能衰竭能够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系统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出现6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参考组患者治疗中出现21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2.5%,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5%,参考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诱发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根据Ranson系列预后判断标准和APACHEⅡ评分,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手术病例),将我院27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型AP组(A组)(182例),SAP非手术治疗组(B组)(54例)和手术治疗组(C组)(38例),取同期不伴急性炎症的胆囊结石患者80冽为对照组。研究各组血清生化检验结果和治疗、预后:结果B组和C组平均血钾、血尿素氮和肌酐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1),A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SAP患者腹腔内渗液量与AR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33.p<0.05)。结论ARF是SAP致命性的严重并发症,尽早明确SAP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切实可靠的引流,是防治SAP并发ARF,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例一患者,男,35岁,干部。因饮酒后吐泻10小时,中上腹疼痛3小时而收入普外科。入院前曾暴饮暴食。查体:体温35.6℃,脉搏150欢/分,呼吸24次/分,血压0/0KPa。神清,急性痛苦状,扶入病房,自动体位,皮温稍低,面色苍白,双下肺呼吸音低。心浊音界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胃肠功能对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影响关心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2年8月至2012年7月间成功救治的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应激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以及CT严重程度指数(computer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CTSI)进行评分,分析各其余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APACHEII评分方面,高分主要为以胃肠结症和肝胆湿热兼胃肠结症的患者,与重症判定标准相接近,与其他证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肝胆湿热证的APACHEII评分值虽然比肝郁气滞证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CTSI评分值方面,高分主要为以胃肠热结证和肝胆湿热兼胃肠热结证的患者,与其他证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肝胆湿热证的CT评分又显著高于肝胆气滞证。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按中医辨证主要为胃肠热结证和肝胆湿热兼胃肠结症,说明胃肠道功能可以反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柴芍承气汤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SAP并胃肠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芍承气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排便、排气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Vs 37.04%),平均住院日(30.16±18.54 Vs 51.78±16.39),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病死率(3.7%Vs 22.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承气汤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胃肠功能衰竭疗效显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早期胃肠功能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肠道作为吸收营养、参与免疫调节的重要器官,其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住院早期胃肠功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进展中的作用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早期的胃肠功能与其病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接受治疗的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2013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治指南,根据出院诊断中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组(n=58)、中度急性胰腺炎组(n=28)、重度急性胰腺炎组(n=14)。比较3组患者入院后首次大便时间、入院第1、2、3天修订版胃瘫主要症状指数(GCSI-R)量表评分,并探讨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组急性胰腺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入院24 h液体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首次大便时间及GCSI-R量表总分、早饱维度评分、腹胀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恶心/呕吐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其首次大便时间及入院第1、2、3天的GCSI-R量表总分、早饱维度及腹胀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入院第1、2、3天恶心/呕吐维度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早期的胃肠功能与其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反映了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重症之一,常伴有肠麻痹等临床表现,胃肠动力功能的变化对该病的发展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胃肠激素的改变与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道动力紊乱密切相关。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胃肠激素的改变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应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SAP合并ARF患者4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组:治疗组(n=20)给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对照组(n=20)给予传统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96 h后的APACHEⅡ评分、血清Cr、Lac、CRP水平,并记录两组肾上腺素使用率、28 d死亡率以及24 h尿量。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的8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96 h后的APACHEⅡ评分为(17.34±6.05)分,较对照组的(19.01±5.23)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96 h后的血清Cr、Lac、CRP水平分别为(196.87±33.41)umol/L、(53.27±8.52)mg/L)、(3.04±1.13)mmol/L,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肾上腺素使用率和28 d死亡率分别为30.00%、10.00%,均较对照组的55.00%/45.00%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24 h尿量为(1273.35±102.02)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0.87±67.88)mL(P<0.05)。结论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SAP合并ARF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以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1例急性胰腺炎患儿,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治过程。结果感染(35.29%)和胆管病变(25.49%)为AP的主要病因,其次病因不明占21.57%。经内科保守治疗,47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均治愈;2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好转出院;2例SAP(1例合并胆结石和1例合并胆总管囊肿)经手术加内科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小儿AP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临床医师应给予充分重视。SAP延误诊断和治疗后果严重,临床医师应掌握对SAP早期诊断的指标,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邱庆文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3(6):675-678
目的 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围手术期胃肠激素及机体应激状态变化水平。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8例,和同期开腹手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8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胃肠激素水平、应激状态水平、炎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2.56%(41/78)、94.87%(74/78),均显著高于开腹组的35.90%(28/78)、80.77%(63/78);两组治疗前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皮质醇、肾上腺素、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无差异。在治疗后胃动素、生长抑素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整体上腹腔镜组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而皮质醇、肾上腺素、IL-6以及CRP水平在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但腹腔镜组相显著低于开腹组(均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对SAP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积极,对胃肠激素以及机体应激状态水平影响更小,并且手术前后炎症水平处于相对正常的状态,在临床上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患者往往发病迅猛、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预测胰腺炎的严重度,对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炎性因子和胰腺分泌的一些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时有比较明显的改变,而且与胰腺炎的严重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望成为新的实验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方法:应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集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免疫法测定D-二聚体,共检测收入本院的63例患者,其中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及4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三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 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对照组分别为(2.38±1.07)g/L及(75±35)μg/L,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为(3.85±1.29) g/L及(660±135) μg/L,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为(6.27±1.43) g/L及(1350±420) μg/L,与对照组及轻症急性胰腺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测定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炎症介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SAP组,用5%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制成SAP模型,术后0.5h、2h、6h、12h分别观察血液中炎症介质、BUN、Cr及肾组织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各时相BUN、Cr、TNFα和IL-18均明显增高,TXA2/PGI2比值于术后2h起明显增高,肾组织学改变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结论SAP早期即发生肾功能损害,TNTa、IL-1的异常以及TXA2与PGI2的失衡参与了SAP肾损害的发生机制,抑制或预防炎症介质的产生可能防治SAP时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及其应垌价值。方法:分析60例经CT扫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分型和诊断价值。结果:60例中,超声诊断为急性胰腺炎56例,漏诊4例。56例中,急性水肿型45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界清晰、实质回声减低;急性出血坏死型11例,超声表现为胰腺增大、边缘模糊、回声减低且不均匀,胰腺周围积液。结论:超声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高,并能做出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