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成年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此验证健康教育成效。 方法 通过问卷星,于2020年2月23日至3月13日邀请广州市番禺区成年居民在线填写COVID-19防控知信行调查问卷,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共调查35 797名成年居民,调查对象COVID-19防控知识得分高认知率83.9%,知晓率最高的前3项分别是传播途径(99.3%)、外出回家后要洗手(99.2%)和感染后症状(98.9%)。调查对象COVID-19防控积极态度持有率87.0%,99.9%调查对象认可勤洗手,99.9%相信国家能战胜疫情;调查对象COVID-19防控良好行为形成率86.6%,行为形成率最高的前2项是减少外出(98.3%)和勤洗手(9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高、职业为医务人员、广州户籍、常住城市、高认知水平、态度积极者,其COVID-19防控健康行为执行水平越高。 结论 COVID-19防控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居民对疾病认知度高,并采取积极防护措施。男性、文化程度较低者,防控认知度较低,态度较消极,健康行为执行较差,建议针对薄弱人群开展重点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医学生COVID-19知信行现状,为高校开展COVID-19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4—5月从某医科大学随机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合计84个班级全部学生,采用结构式自编问卷进行线上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245份,其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临床药学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分别为805人(35.8%)、435人(19.4%)、667人(29.7%)、132人(5.9%)和206人(9.2%)。COVID-19知识综合得分为(9.42±1.47)分,知晓率为91.2%。不同专业、年级、年龄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学生COVID-19知识综合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是医学生COVID-19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获取COVID-19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87.5%)和电视广播(82.1%)。学生“关注COVID-19疫情”态度持有率为96.1%,“积极预防COVID-19”态度持有率为99.7%,仅10.0%的学生感到恐惧焦虑。消毒、洗手和戴口罩等健康行为增加的医学生分别占73.1%、83.8%和90.7%,46.3%的医学生减少了“体育锻炼”健康行为。结论 医学生COVID-19知信行情况良好,年级是医学生COVID-19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高校与相关部门应根据学生不同特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降低校园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宣教对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者)防护行为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湖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肺结核密接者为调查对象,基线调查选取2019年9—11月就诊的900例密接者,终末调查选取2020年5—7月就诊的910例密接者,两次通过同样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宣教前后结核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和防护行为的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基线调查900人,回收有效问卷879份,有效率97.67%;终末调查910人,回收有效问卷906份,有效率99.56%。经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宣教后,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由疫情前的69.04%(3 641/5 274)提高到疫情后的 83.76%(4 553/5 436)(χ2=322.699,P<0.001)。疫情后密接者对结核病防护行为的总执行率83.49%(6 806/8 154)高于疫情前总执行率71.38%(5 647/7 911)(χ2=336.566,P<0.001)。 结论 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及宣教方式能有效地提高结核病密接者防护相关行为的执行率,增强了传染病的防护意识,值得在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宣教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制定有效的乙肝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陕西省3 954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制的大学生乙肝防治知信行问卷对其进行乙肝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 954份,有效回收问卷3 728份,有效回收率94.28%。在校大学生乙肝知识平均得分(62.76±8.92)分,知晓率在26.34%~83.37%之间,不同生源地、专业、年级、年龄、家人是否有医务工作者以及是否参加社团活动为大学生乙肝知识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大学生乙肝态度平均得分(50.46±6.37)分,仅有46.22%的大学生不介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大学生乙肝行为平均得分(83.87±6.22)分,仅有69.64%的大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不同专业、年级、年龄为大学生乙肝态度和行为评分的共同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校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排斥心理,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防控知识的同时消除对乙肝的歧视,提高疫苗接种率,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校大学生个人防护行为现况及认知,为制定和完善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匿名网络调查方式,于2020年4月9—13日通过在线问卷平台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某校居家学习的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疫情前后比较分析。 结果 共有3 056人应答,97.19%的被调查大学生意识到正确佩戴口罩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咳嗽打喷嚏时遮口鼻的方式在疫情发生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98.40%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疫情后需要推广呼吸道卫生礼仪;84.13%的被调查大学生能做到良好的洗手行为,但正确洗手率仅为41.10%。 结论 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个人防护认知水平较高,健康行为素养存在差异,学校有必要通过多渠道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针对性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时空分布特征,了解湖北省COVID-19疫情的一般流行及时空聚集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与支持。方法 收集湖北省截至2020年2月10日COVID-19疫情病例数据,利用OpenGeoda1.2.0软件分析COVID-19发病的空间相关性,TScan9.4.2探索其时空聚集性;利用ArcMap10.2与 R-3.5.1软件进行COVID-19疫情的图形可视化。结果 (1)截至2020年2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31 762例,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1 025例,累计死亡病例974例,累计治愈病例2 222例。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武汉市(18 454例,占比58.10%)、孝感市(2 642例,占比8.32%)、黄冈市(2 332例,占比7.34%)等地区。(2)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病例数呈现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地区为武汉市、孝感市、鄂州市、黄冈市及黄石市。时空扫描进一步分析发现COVID-19病例一类聚集区为武汉市;二类聚集区中,随州市与孝感市,黄冈市、鄂州市与黄石市存在城市之间的聚集性发病。结论 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措施以控制疫情发展;湖北省COVID-19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提示在疫情暴发初期控制人群流动性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与流行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教职工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3月3—4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宝山区2 338名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以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症状发生、心理情绪的影响因素。 结果 2 338人中99名教职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离沪史(OR=1.638,P=0.023)、接触过类似症状疑似病例(OR=31.876,P<0.01)是疫情期间出现症状的影响因素。中小学教职工对疫情关注度随年龄增加。性别、是否身处湖北是对疫情担忧度的影响因素,感染风险与是否接触类似病例有关。 结论 疫情期间,中小学教职工存在身心健康问题。建议进一步对教职工加强健康教育并开展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发生后,大众对口罩使用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COVID-19疫情期间,于2020年2月10日—3月1日基于微信和QQ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邀请全国各省的调查对象在线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口罩相关知识的认知、不同人群及场景口罩类型的选择、口罩正确处理方式,以及COVID-19疫情对大众的口罩使用知识的影响。 结果 回收513份问卷,有效问卷511份,有效回收率99.61%。92.95%的人通过本次疫情对口罩使用知识有了更多了解,不同学历(Z=-2.795,P=0.005)、职业(Z=-2.191,P=0.028)的大众对口罩使用知识的认知程度有差异,认知程度高学历(96.28%)>低学历(89.89%),医学背景(95.58%)>非医学背景(93.33%);在不同人群及场景的口罩类型选择方面,大众的选择呈现过度防护和防护不当的特点。 结论 大众的健康素养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应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主动引导各相关机构做好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民族地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在湘西地区3所高校分层随机整群抽取1 301名大学生采取匿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4.6%。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男生高于女生(t=3.608,P<0.01),本科生高于专科生(t=-12.223,P<0.01),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t=5.356,P<0.01),不同年级、高校层次、专业、户口所在地、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高校是否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或宣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的因素有性别、高校层次、民族、专业、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高校是否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或宣传。结论 湘西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为最主要影响因素,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征通过丰富课程内容、课外实践等途径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公众关于疫情防控措施知识、态度、行为,防控措施效果评价、满意度的情况方面内容,为下阶段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匿名网络调查方式,通过在线问卷平台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公众对疫情防控措施态度与行为、对防控措施满意度、个人防护意识与行为以及对防控工作的问题与建议等。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问卷中数值变量以及等级变量数据,采用文本分析中的语句分词与词频分析、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来分析处理开放性主观题的文本数据。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7 585份有效问卷,参与调查人群的职业主要有事业单位员工(27.20%)、自由职业者(18.89%)、企业员工(11.72%)、学生(10.34%)。99.88%的参与者认为外出需要佩戴口罩,最优先选择的防护口罩为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79.91%),其次为医用防护口罩(16.47%)。89.57%参与者认为含氯消毒剂可以用于家庭日常消毒,其次为医用酒精(86.32%)。94.23%的参与者满意疫情期间防控措施,88.27%认为防控措施落实到位。94%赞成当前延迟复工、复学政策,96.97%赞成限制外出的防控措施。超过99.30%的参与者配合健康监测及登记等防控工作。文本分析结果显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主要有“防控”、“疫情”、“出门”、“口罩”等。提取了10类观点,有“鼓励”、“减少外出”、“继续加强防范,不能松懈”、“戴好口罩”、“疫情早日结束”、“加强防控宣传”、“积极配合防控”、“加大防控力度”、“买不到口罩”、“延迟复学”等。结论 湖南省公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知识了解与满意度较好,整体配合程度较高;对疫情形势看好的同时,湖南省公众对疫情防控仍保持警惕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大学生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和2021年底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认知、态度、行为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为做好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在2021年11—12月面向上海市12所普通高等本专科学校,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913名大学生进行线下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结果  疫情发生初期大学生对于防控政策的了解度为(2.93±0.94)分,信息判断力为(3.10±0.89)分,对于疫情防控的满意度为(4.11±1.09)分,配合度为(4.31±0.96)分,传播意愿为(3.91±1.15)分;至2021年底,防控政策了解度为(2.95±0.98)分,信息判断力为(3.77±0.94)分,疫情防控满意度为(4.22±1.10)分,配合度为(4.36±0.99)分,传播意愿为(3.97±1.20)分,不同阶段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知信行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学科门类为社科类(OR=0.62)、理科类(OR=0.62),健康状况自评为较好(OR=0.62)、一般(OR=0.28)与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根据合理的健康信息改变健康行为”中选择“比较符合”(OR=3.31)与大学生对新冠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呈正相关(P<0.05)。上海大学生疫情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测评“较高”(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健康素养得分>80)者占79.4%,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自评“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82.6%。  结论  上海大学生群体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至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知信行改变较高,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需针对不同特点开展更加精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传播,筑牢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屏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于2020年2月16—20日对高校学生进行网络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新冠肺炎基本知识、个人防护行为情况、新冠肺炎相关影响态度、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结果 共有效调查1 100名高校学生,平均年龄(22.5 ± 2.5)岁,以华南地区学生为主(占37.8%)。焦虑情绪检出率为 38.4%,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2.5%、10.5%、5.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心从疫情重点地区返校受歧视(OR=2.535)、担心学业进度落后(OR=2.304)、担心返校后与疫情重点地区学生同宿舍(OR=1.531)、对本校应急管理工作不满意(OR=1.793)、毕业班学生(OR=1.452)、文科类学生(OR=1.876)产生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更高。 结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状况。学校应重视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防范校园的地域歧视问题,科学、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返校与复课,最大程度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医疗机构联合学校进行健康教育的模式对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信行模式干预的效果,为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4月选取阜阳市颍州区2所小学所有四年级学生共526人,实施3个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信行模式干预后,对干预前后的知信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总知晓率、总正确态度拥有率、总正确行为依从率分别从45.59%(1 199)、53.52%(1 126)、38.94%(1 229)上升至97.76%(2 571)、97.43%(2 050)、89.83%(2 835)(χ2分别为1 762.65、1 096.12、1 781.72,P值均<0.001)。小学生健康教育接受程度比较: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是开展洗手、戴口罩等比赛,学生的喜欢程度为92.78%。结论 校园内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信行情况,有利于学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成都市部分大学生新冠肺炎防治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优化大学生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滚雪球方法,网络邀请成都市10所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包含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正确回答率≥80%者视为具备新冠肺炎防治健康素养;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问卷2 315份,其中有效问卷2 137份,有效率为92.31%。成都市2 137名大学生新冠肺炎健康素养水平为74.78%,知识、态度、行为素养水平分别为69.77%、79.64%和77.45%。新冠肺炎总体健康素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高于女生(OR=2.43,95%CI:1.73~3.41);与大一学生相比,大四及以上学生最高(OR=1.96,95%CI:1.08~3.56);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OR=33.59,95%CI:24.5~46.05);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OR=1.88,95%CI:1.4~2.51);与家庭月收入<3 000元的学生相比,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学生最高(OR=7.72,95%CI:4.37~13.64)。结论 成都市2 137名大学生新冠肺炎健康素养总体较好,但知识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加强对女学生、少数民族学生、非医学生、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群体的健康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医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流行期间焦虑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心理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安徽省2所医学院校6 276名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制作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等;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在COVID-19流行期间对被试的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匿名调查。  结果  医学生焦虑得分为(38.52±7.76)分,焦虑情绪检出率为8.9%。医学生在性别、辅导员在COVID-19流行期提醒注意防护频次、本/专科生、户籍所在地、自评近期健康状况、所居住小区是否有COVID-19确诊患者、关注度、盲目消毒、自评自己被感染的风险、恐慌程度等方面焦虑情绪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科生(OR=1.25)、自评自己感染COVID-19的风险高(OR=1.71)、特别恐慌(OR=2.75)与焦虑情绪呈正相关;女生(OR=0.62)、来自农村(OR=0.80)、自评近期健康状况一般(OR=0.06)、健康状况较好(OR=0.11)、健康状况很好(OR=0.30)、所居住小区无COVID-19确诊患者(OR=0.67),对COVID-19疫情每天关注一两次(OR=0.47)、频繁关注(OR=0.38)、盲目消毒行为一般(OR=0.53)、盲目消毒行为较少(OR=0.32)与焦虑情绪呈负相关。  结论  COVID-19流行期间,医学生焦虑得分较高,不同性别、本专科层次医学生存在差别。医学生应做好心理调适,适度关注相关信息,正确认识疫情;学校辅导员应多关心学生,并进行多方式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知行为及心理卫生状况,为开展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珠海市3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522名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新冠肺炎认知行为量表、焦虑自评(SAS)量表进行线上匿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对广东省的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集16 497份有效问卷,女生为11 268人(68.3%),大一至大四分别为7 241人(43.9%)、4 467人(27.1%)、 2 842人(17.2%)、1 947人(11.8%),各学科中文科人数最多,为5 769人(35.0%)。电子健康素养平均总分为(29.62±6.74)分,合格率为23.6%。多因素分析显示医科(β’=0.053)、当前所在地为广州或深圳地区(β’=0.030)、消息来源途径数目越多(β’=0.037)、网络信息可靠性的判断方法数目越多(β’=0.034)、对新冠肺炎的关注程度越高(β’=0.118)、信息了解程度越高(β’=0.233)的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也越高;而女生(β’=-0.039)、疫情相关信息导致的困扰程度越高(β’=-0.069)的大学生得分越低。结论 广东省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较低,提高电子健康素养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健康信息的判断、获取能力和对疫情的关注度与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沈阳市某医学院校结核病知信行(KAP)进行调查,在KAP调查基础上构建肺结核防治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为今后有效开展校园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4月份在沈阳市某医学院校分层整群抽取1 350名在校生,统一问卷调查学生对肺结核防治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采用AMOS 20.0建立和拟合结核病防治的KAP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1 279人,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的持有率和正确行为的持有率较低;结核病知信行结构方程模型的χ2=3.65,P<0.05。通过对比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近似方差均方根(RMSEA)、规范拟合指数(NFI)等分别为0.046、0.902,得出数据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对防治行为的直接作用系数为0.324,间接作用系数为0.307,总作用系数0.631;防治态度对防治相关行为影响作用系数为0.422。结论 肺结核相关防治知识和态度对防治行为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提高防治相关知识认识可以明显改善其正确态度,有助于正确防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