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的恶性肿瘤患者3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定点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NRS 2002、PS-SGA、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测等数据收集。结果330例患者完成营养调查,其中,男性227例,女性103例(68.8% vs 31.2%),年龄(54.0±11.4)岁,有营养风险(NRS 2002≥3分)发生率为28.8%,营养不良(PG-SGA ≥4分)发生率为52.7%,鼻咽癌患者营养风险检出率最高为(29.3%),其次为肺癌(28.1%)、口腔癌(18.1%)和食管癌(15.2%)。BMI与PG-SGA评分呈负相关,NRS 2002评分与PG-SGA评分呈正相关。年龄(≥65岁)、白蛋白(<40g/L)、 前白蛋白(<150g/L)、卡氏功能状态评分(<80分)是营养风险和重度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放射治疗中心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属于中等水平,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建议加强放疗患者的营养管理,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PG-SGA评分可作为营养干预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 6 家三甲医院老年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及营养治疗应用情况。方 法 对2012 年3月~2012 年5月,6 家三甲医院住院的老年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在患者入院后 24 小时内应用营养风险 筛查工具 NRS 2002 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营养治疗应用状况。结果 共纳入老 年肿瘤患者 1,472 例,营养风险发生率 62.8%,营养不良发生率 25.3%。将肿瘤患者分为非手术患者及手术患者两个群体 分别研究。其中非手术患者906 例,营养风险发生率61.9%;手术患者566 例,营养风险发生率64.1%。两组患者营养 不良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27.7%vs18.9%,P=0.004)。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风险≥5 分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随年 龄增长而升高。按病种分层,消化道肿瘤的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其中胃癌手术组最高(77.7%);营养不良 的发生率均在25% 以上,其中胰腺癌非手术组最高(37.5%)。有营养风险给予营养治疗的患者458 例(52.4%),其 中肠外营养325 例(71.0%),肠内营养23 例(5.0%),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应用110 例(24.0%)。无营养风险给予 营养治疗患者186 例(36.1%),其中肠外营养131 例(70.5%),肠内营养9 例(4.84%),肠外肠内营养联合应用46 例(24.7%),139例为手术患者(74.7%)。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应用肠外营养比例高, 营养治疗指征尚不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预后营养指数(PNI)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估筛查肺癌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比较其对预后的 影响。方法 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2017年1月至10月确诊肺癌患者172例,采用PNI和 NRS 2002评估肺癌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以PNI 48为截点分为高PNI组与低PNI组;NRS 2002评分≥3分者存在营养风险,<3分 者为无营养风险。结果 低PNI组淋巴结转移例数、TNM分期较晚比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高PNI组,且术后住院时间和拔 胸引管时间长于高PNI者(P<0.05);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6.86%, 有营养风险组的TNM分期较晚、术后辅助治疗比例及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高于无营养风险者,且拔胸引管时间长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在预测肺癌术后并发症方面,PNI的特异度高于NRS 2002评分(85.5%比67.5%,P>0.05)。结论 术前营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肺癌患者预后;两种评价方法在预测肺癌患者的术 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PNI 的特异性更高。鉴于两个评价方法获得简单方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对胃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0 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353 例胃癌患者,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 2002 )评分进行术前营养评估,比较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和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按照 NRS 2002 评分,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 .0%(77 /164)和31 .2%(59 /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NRS 2002 评分≥3 分的患者,术前有营养支持比无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Logistic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证实,NRS 2002 评分是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9,0R=1.634,95 % CI :1.025~2.606)。结论:NRS 2002 评分作为一种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可有效预测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应用欧洲营养筛查方法(NRS 2002) 分析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82例,患者入院48h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采用NRS2002评估表进行评分。NRS2002总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结果] 在82例住院胃癌患者中,NRS 2002 营养风险筛查评分为(2.51±1.08)分,NRS2002≥3分24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9.3%。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升高,营养风险发生率随之升高,Ⅰ期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9%,而Ⅳ期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7.1%。营养风险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居住地和医疗费用相关。营养不良者(BMI<18.5kg/m2)发生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00%,但25.9%(14/54)患者的BMI 虽处于正常范围仍存在营养风险。NRS 2002≥3分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4.4±9.2)d,明显长于NRS 2002<3分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的(9.0±4.8)d (P=0.041)。[结论] NRS2002 对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率的调查可有效鉴别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并为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NRS2002和MUST量表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探讨两种筛查工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SGA量表作为对照,使用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对98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两种筛查工具的检测效力、两种量表与传统营养风险筛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98例胃癌患者均完成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的营养风险筛查.以SGA为对照,NRS2002的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72.4%,阳性预测值为83.1%,阴性预测值为71.5%;而MUST的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70.4%,阳性预测值为71.6%,阴性预测值为69.3%.MUST与SGA评分比较,K=0.542,NRS2002与SGA评分的结果比较K=0.613,NRS2002和SGA具有更高的一致性.BMI、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与两种筛查工具营养评估结果的相关性低(∣r∣=0.11~0.45),上述指标的异常对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无可靠的提示作用.结论 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例较高,NRS2002与MUST量表相比,更适合用于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与NRS 2002 和营养评定工具PG-SGA 的比较,探讨PNI 在胃肠肿瘤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应用营养筛评工具,非定点连续性方法进行入院营养风险筛查和评定及PNI 测定,以NRS 2002 筛查结果为诊断营 养风险的标准,绘制 PG-SGA 和 PNI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各工具及诊断切点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以及曲线下面积,了解PG-SGA 和 PNI 对营养风险预测评估的最佳截点;并比较区分组患者的营养 相关指标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Kappa 检验比较不同工具间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PG-SGA 的 ROC 曲线下面积 0.936 (95%CI=0.893~0.979),约登指数最大0.778,临界值为7.5,该临界值诊断营养不良的灵敏度84.6%,特异度93.2%,阳 性预测值为97.3%,阴性预测值为52.8%。与NRS 2002 的一致性检验P=0.000。PNI 最大值75.6,最小值29.35。PNI 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584(95%CI=0.480~0.688),约登指数最大为0.196,PNI 的临界值为53.8,以此切点诊断营养不良 的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29.9%,阳性预测值为63.2%,阴性预测值为13.3%。一致性检验P=0.015。以PNI=53.8 作 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间的体质量、身高、ALb 及 TLC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G-SGA 临界值(取整数 ≥ 8)分组间患者的 BMI、TLC 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PG-SGA 与 PNI 两种判定方法的一致性 P=0.000。三种工具 区分两组间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择期手术胃肠肿瘤外科患者PNI=53.8 可作为营养不 良风险的诊断临界值。未见 NRS 2002、PG-SGA 和 PNI 三种工具区分的组间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前瞻性评估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风险,比较不同营养筛查工具间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评估54例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利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及主观全面评价法(SGA)作营养筛查,测定体重指数判断营养状况,分析各营养筛查方法的关系.结果 54例患者均完成NRS 2002和SGA.用体重指数(BMI)中国标准判定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7.4%、18.5%和5.6%.NRS 2002筛查显示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9.6%,SGA筛查显示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1.5%.两种方法在营养不足筛查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结论 NRS2002和SGA均适用于食管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微型营养评估简表应用于临床老年卧床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评估中的一致性评价,为指导老年卧床患者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用营养风险筛查 2002和微型营养评估简表对120例患者入院24h内进行营养评价,评价结果与经人体测量及生化检验获得的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使用Kappa分析检验两种营养评估表评价营养不良的一致性。结果营养风险筛查 2002量表中营养不良发生率68.3%,微型营养评估简表中营养不良发生率63.3%。年龄越大,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营养不良的发生,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数值随之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营养风险筛查 2002和微型营养评估简表评价老年卧床患者营养不良的一致性率为90%(108/120),Kappa值为0.778,95%CI=0.655~0.890,P<0.001。 结论营养风险筛查 2002和微型营养评估简表评价老年卧床患者营养不良具有较高一致性,二者均可用于老年卧床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评价标准,为早期的临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营养风险相关因素。总结食管癌患者确诊时的营养状况,为存在营养不良、营养风险者及时接受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胸外科收治的317例食管癌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上述患者的营养风险,并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与咨询,统计患者入院时的膳食摄入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得分为1~5分,平均(2.1±1.23)分,104例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32.81%。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为:女性(OR=1.998)和24h膳食调查能量摄入不足(OR=6.661)。结论: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较高,女性及24h膳食调查能量摄入不足者营养不良的风险相对较高,对其应给予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 NRS 2002 和 PG-SGA 对住院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的适用性。方法 对 2015 年 2 月至 4 月在我院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每名患者同时采用NRS 2002 量表及PG-SGA 量表 进行营养筛查及评估,比较两种方法间的相关性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 共 423 例患者完成 调查,其中胃肠外科124例、放疗科169例、消化内科130例;胃肠肿瘤265例(62.6%),头颈肿瘤93例(21.9%), 其他部位肿瘤65 例(15.4%)。根据BMI 评价,消瘦患者占9.5%; 根据NRS 2002 评分,有营养风险患者占32.6%; 根据PG-SGA 评价,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占50.6%。采用二分类交叉列表方式评价两种工具的一致性,具有一致性 (kappa=0.491,P < 0.001)。如果以NRS 2002 ≥ 3 分作为有营养风险的评估标准,PG-SGA ≥ 4 分作为阳性对照,则 NRS 2002 的灵敏度为57.0%,特异度为92.3%。结论 NRS 2002 用于筛查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PG-SGA 的评估结果存 在一致性。如果以 PG-SGA ≥ 4 分作为阳性对照,NRS 2002 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好,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住院胃癌患者,应用 NRS 2002 及 PG-SGA 及 BMI、TF 测定,了解 NRS 2002、PG-SGA 在胃癌营养筛 查评估中的作用,分析BMI、TF 等与NRS 2002、PG-SGA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法,以本院2015 年 1 月至2016 年 9 月住院的胃癌患者 136 例为研究对象,入院 24 小时内应用 NRS 2002 进行营养风险筛查、PG-SGA 进行营养状况评估, 同时测定其BMI、TF。结果  应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无营养风险(NRS 2002<3分)的患者共64例(47%), 有营养风险(NRS 2002 ≥ 3 分)的患者共 72 例(53%);应用 PG-SGA 进行营养评估,营养良好(PG-SGA 0~1 分)的患 者共5 例(4%),可疑营养不良(PG-SGA 2~3 分)的患者共21 例(15%),中度营养不良(PG-SGA 4~8 分)的患者共 49 例(36%),重度营养不良(PG-SGA ≥ 9 分)的患者共 61 例(45%)。年龄均与 NRS 2002、PG-SGA 呈正相关,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1),而 TF、BMI、体重均与 NRS 2002、PG-SGA 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身高 与NRS 2002、PG-SGA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 2002与PG-SGA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565, P < 0.01)。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风险亦较高,NRS 2002 及 PG-SGA、BMI、TF 等均有助于胃癌 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联合应用可能更有利于胃癌患者的围术期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肺癌手术患者营养状况,对营养风险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估肺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营养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肺癌手术患者640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1.6%,其中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χ2=6.80,P<0.05);年龄6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率高于65岁以下患者(χ2=35.96,P<0.001);不同手术方式肺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不同,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96,P<0.001);营养风险发生率在不同等级手术患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χ2=6.61,P<0.05),且发生率随手术等级的增大而升高;肺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在体质指数(BMI)低于正常值范围组(<18.5kg/m2)、正常值范围组(18.5~23.9kg/m2)和高于正常值范围组(≥24kg/m2)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χ2=168.80,P<0.001),且随BMI值升高其营养风险发生率下降。而营养风险发生率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引流量(t=2.42,P<0.05)、住院时间(t=2.48,P<0.05)及住院费用(t=2.45,P<0.05)明显高于营养状况正常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且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和等级、BMI有关。且营养风险发生可导致患者术后引流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因此,对肺癌手术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及时进行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的应用及对手术疗效、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介入治疗科收治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80例,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将研究人群分为有营养风险组(NRS 2002≥3分)和无营养风险组(NRS 2002<3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反映营养状况的物理和生化指标以及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中,无营养风险患者有85例,有营养风险患者有95例,营养风险发生率52.8%。两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体质指数、白蛋白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总蛋白和前蛋白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TACE治疗肿瘤的临床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无营养风险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有营养风险患者评分高(P<0.05)。有营养风险患者3年生存率为54.74%;无营养风险患者3年生存率为68.24%,存在统计学意义(HR=0.61,P=0.05, 95%CI=0.38~0.98)。肝性脑病、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消化道出血和门脉癌栓堵塞的发生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营养风险筛查对于行TACE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重庆市人民医院常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营养风险筛2002、PG-SGA、体格测 量、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重庆市人民医院自 2015 年 5 月 4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的 311 例 16 种常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 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并调查这些患者的营养治疗情况。结果 311 例患者中,有营养风险(NRS 2002 ≥ 3 分)的 为 44.37%(138/311)。以 PG-SGA 评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结果显示,52.73%(164/311) 的肿瘤患者存在中度营养不良 (PG-SGA ≥ 4 分 ),其中31.19%(97/311)为重度营养不良(PG-SGA ≥ 9 分 );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比非消 化道肿瘤患者高(65.41% vs. 43.26%,χ2=13.41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 最近 1 个月体重下降百分比、左小腿围、非利手握力与 PG-SGA 评分之间有相关性(P 均< 0.001),其中左小腿围、最近 1 个月体重下降百分比与PG-SGA 评分相关性最好(回归系数B 分别为-0.872、0.861,P < 0.001 ),血红蛋白、上臂肌 围与 PG-SGA 评分相关性不具统计学意义(P 分别为0.268,0.218);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治疗率仅为43.90% (72/164),营养治疗以单独肠外营养治疗为主,占 91.7%(66/72),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占 6.94%(5/72),单独肠内 营养治疗仅1 例,占营养治疗患者的1.38%(1/72)。结论 52.73% 的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PG-SGA 评分是评估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简便、有效的工具,营养不良的患者营养治疗率低,且以肠外营养为主,肠内营养治疗率极低。 建议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入院后的营养风险筛查以及包括 PG-SGA 评分在内的全面营养评估,并给予正确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肿瘤手术治疗的271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在患者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有营养风险组(121例)与无营养风险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观察指标以及术后感染、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年龄、术前血液学指标、手术情况、肿瘤情况等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44.6%,有营养风险组的术前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淋巴细胞总数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营养风险组感染发生率为27.3%(33/121),无营养风险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7%(22/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NRS 2002 ≥ 3分、饮酒史、手术时长 ≥ 6h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NRS 2002评分低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对512例2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收集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分析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状况,与性别、年龄、病程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根据患者的BMI判定其营养状态,<18.5为营养不良,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结果 51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8.0%,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5%、35.9%和8.6%。营养风险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70岁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60岁和60~69岁两个年龄组(P<0.05)。营养风险发生率在病程上无差异(P>0.05)。与无营养风险的糖尿病住院患者相比,有营养风险患者的HbA1c、ESR、Bun、SCr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营养风险的糖尿病住院患者为因变量,将年龄、HbA1c、ESR、Bun、SCr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和HbA1c是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不容乐观,需加强营养筛查、评估、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127例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情况及营养支持治疗现状,分析营养风险的发生与病期、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的关系。方法:对127例患者,于入院第2天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评估。并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病期、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患者的治疗情况,计算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NRS2002评分。明确患者的年龄、病期、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营养风险的关系。结果:127例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足(BMI <18.5kg/m2)25例,占19.69%;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即 NRS2000评分≥3分者)为72例,发生率为56.69%。23例给予营养治疗,其中3例 NRS2002评分为1~2分,≥3分以上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20例(5例为终末期患者),占27.78%,主要应用脂肪乳、氨基酸及葡萄糖治疗。年龄越大,发生营养风险的几率越高,贫血、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降低增加营养风险的发生率,病期的早晚与营养风险无相关性。结论: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营养支持治疗未得到重视,存在不恰当及不充分的营养支持治疗。积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是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对我院晚期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调研,统计患者的营养不足率、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情况,探讨不同癌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临床指标差异,为个体化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筛选符合要求的2016年1月—2017年2月入院的晚期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问卷调查、人体测量、记录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517例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足率为19.54%,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9.52%,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比例为14.56%,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比例为63.67%。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43±11.82)天,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为(8.29±6.93)天。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其他癌种。结论 NRS2002作为有效的营养筛查工具,可协助临床医师筛查肿瘤科住院患者潜在的营养风险,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与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市 巴南区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晚期肿瘤患者,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体质指数(BMI)、血液学指标(总蛋白、 白蛋白、血红蛋白);用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与焦 虑、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 1501例晚期肿瘤患者中 22.39%(336/1501)的患者 BMI<18.5 kg/m2,NRS 2002≥3 分发生率为 56.70%(851/1501)。存在营养风险患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BMI更低;比较不同癌种,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 足及存在营养风险比例最高。焦虑症状阳性率为78.61%(1180/1501),抑郁症状阳性率为69.62%(1045/1501),NRS 2002评分 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BMI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高,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普 遍,NRS 2002评分越高,BMI越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针对营养风险高、营养不足的晚期肿瘤患者我们应加强营养治疗以及 对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