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移是癌细胞从原发病灶向周围组织和远处器官扩散的过程,远处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恶性肿瘤的侵扰、转移发生机制,对遏制肿瘤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肿瘤远处转移主要经淋巴管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途径,最终导致癌细胞在远处器官的侵袭和增殖。传统观点认为,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癌细胞首先会转移至引流区淋巴结,经淋巴管系统扩散导致远处转移。然而近年实验结果和临床数据提示,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结直肠癌存在不经过淋巴结转移而导致远处转移这一重要途径。本文就结直肠癌远处转移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脂质水平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166例,其中男86例,女80例;有远处转移的20例,无远处转移的146例.对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比女性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P<0.05);大于等于60周岁与小于60周岁的病例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无显著差异;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的患者(P<0.05),两组病例中高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无显著差异(P>0.05).将以上各项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呈负相关,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结论:性别、糖尿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可作为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收治的305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淋巴结转移比率(MLR)分为3组,分别为A组(≤0.25)、B组(>0.25~0.46)、C组(≥0.46),比较各组患者年龄分布、临床病理表现差异和生存率,讨论分析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组中高中度分化的癌细胞所占比例为59.73%,明显高于低度分化癌细胞占的比例(21.43%)(P<0.05);病检淋巴数<12枚的A组患者所占比例为31.13%,明显低于病检淋巴数≥12枚的A组患者所占比例(58.79%)(P<0.05).A、B、C 3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29.1%、5.9%(P<0.05),所有患者总生存率为43.0%.结论 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转移比率越高,患者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双源CT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46例(47个病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双源CT影像资料,选出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并比较两者形态学及能谱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淋巴结形态和影像学参数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所有病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脉管/神经侵犯组与未侵犯组,比较脉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性。结果: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长径及短径的差异、动静脉期的碘值、Overlay值、标准化碘浓度和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静脉期Overlay值和标准化碘浓度的诊断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和0.794;淋巴结形态和影像学参数预测淋巴结转移模型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脉管/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结论:双源CT对鉴别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伴发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并探索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共780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并用生存分析法分析淋巴结转移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780例结直肠癌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吸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CEA、CA19-9、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分期和M分期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进一步行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吸烟是影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伴发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有:年龄、吸烟史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及周围淋巴结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为术中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 5 7例结直肠癌的 70 2个淋巴结分成 5组 (C1 ,C2 ,C3,D ,E) ,分别送检每个淋巴结 ;分析淋巴结大小、Dukes分期及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①DukesC、D期淋巴结转移率高 ,分别为 2 9 93 %和 48 12 %;②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转移率最高 ( 5 9 5 2 %,5 9 2 6%) ;③淋巴结转移率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 ,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①肿瘤不断生长 ,浸润加深 ,淋巴结转移率也随之增高 ;②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转移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 ;③结直肠癌淋巴结 >5mm ,术中可视为有转移 ,<5mm者 ,术中是否切除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分类整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990年1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27例结直肠癌病人的病历资料,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4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上者(P〈0.01);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加(P〈0.001);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增加(P〈0.001);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病人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在所选因素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病人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相关,其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类整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990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人的病历资料1 127例,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和分化程度。40岁以下的年轻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上者(P<0.01)。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高(P<0.001)。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增加(P<0.001)。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和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依次为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在所选因素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和分化程度相关,其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也是决定肿瘤分期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指标。因而 ,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和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 ,随着“微转移 (micrometastasis)”在肿瘤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开展 ,人们开始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的微转移 ,以期获得更准确、更早期的淋巴结转移信息 ,为分期及辅助治疗、预后判断提供更多的依据。本文就目前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作一综述。1 肿瘤微转移的概念及研究历史早在 19世纪 ,人们就从癌症患者的血液中找到了游离的单个肿…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远处转移相当常见,大约3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原发肿瘤诊断时即有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5%。远处转移的最常见部位为肝脏、肺。在治疗这些患者中尚存在不同的意见和广泛的争论。对于一些选择严格的病例,手术可达到根治的目的,而对于无法根治的患者,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可缓解症状,同时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APC、p53和K-ras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用组织DNA抽提试剂盒提取32例淋巴结转移和2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DNA,用DHPLC法对APC基因第15号外显子突变富集区(mutation clus-ter region,MCR)和p53基因的第4~9外显子进行基因变异初筛,对K-ras第12、13和61密码子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变异初筛,并用基因克隆测序法进行各变异位点确认。结果 APC基因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3.1%vs 15.0%P=0.006),在Ⅲ和Ⅳ期患者癌组织中突变频率显著高于Ⅰ和Ⅱ期患者(60.0%vs 10.5%,P=0.001),在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无肝转移患者(85.7%vs 31.1%,P=0.006)。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APC基因MCR的基因变异可能是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标志,也可能是临床分级及肝转移的重要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行淋巴结清扫的宫颈癌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检查。手术共切除淋巴结1590枚,将短径≥5 mm的392枚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测量淋巴结的长径(L)、短径(S)及表观弥散系数ADCmin、ADCmean和原发癌灶的ADCmin、ADCmean,计算淋巴结的S/L、rADCmin、rADCmean,比较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的形态学指标及ADC值差异。结果 转移淋巴结的L、S、S/L均显著大于非转移淋巴结(P均<0.0001),转移淋巴结的ADCmin、ADCmean、rADCmin、rADCmean均显著小于非转移淋巴结(P均<0.0001);ADCmin鉴别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的Az(0.956)最大,高于其他ADC值及形态学指标;以ADCmin=759.0×10-6 mm2/s作为鉴别淋巴结转移的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和92.1%。结论 DWI尤其ADCmin有助于鉴别宫颈癌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乳腺癌和17例乳腺纤维腺瘤nm23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7例乳腺纤维腺瘤全部阳性,2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25例(92.6%)阳性,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23例中10例(43.5%)阳性,23例乳腺癌的转移淋巴结中有5例(21.7%)为阳性。nm2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05)。认为nm2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转移有关,检测nm23蛋白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建立的诺莫图模型在肺癌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11例恶性肺结节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其中72例经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通过提取和筛选肺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诺模图模型对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通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值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构建的诺莫图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AUC分别为0.859(灵敏度为0.810,特异度为0.773)和0.864(灵敏度为0.820,特异度为0.753),决策曲线表明模型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CT图像特征以及相关临床指标构建的诺莫图模型是作为无创预测恶性肺结节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肺癌转移锁骨上淋巴结11例,切除1个肺叶8例,2个肺叶2例及楔形切除肺肿瘤1例。病理诊断肺腺癌7例,鳞癌4例。手术前后结合化疗及放疗。无并发症及死亡,1年生存率45%,最长1例存活4年9个月。肺切除适应证为非小细胞肺癌,无对侧或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估计可作肺切除。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he staging system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
considers tumor deposits to be N1c in patients with no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but
the significance of tumor deposits in patients with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is
unclear.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umor deposits on overall survival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Patients and Methods: From 2000 to 2008, 551 patients underwent resections
for colorectal cancer at our medical center. We excluded 87 patients who had distant
metastases or had receive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from our study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remaining 464 patients.Results: Stepwise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showed only tumor deposits to be significant for
overall survival (hazard ratio: 2.813; P = 0.0002). Recurrence was seen
in 49.2% of patients with tumor deposits (30/61) compared with 14.4% of patients without
them (58/403; P < 0.0001). Tumor deposits did not show the same effect
on overall survival as lymph node metastases.Conclusions: Tumor deposit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orer
overall survival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The
effect of tumor deposits on overall survival was between that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distant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7.
434例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廓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方式与规律,以探讨肺癌淋巴结合理的手术廓清范围。方法:对434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并予淋巴结廓清,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结果:手术共清除2198组淋巴结,病理证实有癌细胞转移的749组。淋巴结转移率T1期为16.5%,T2期33.5%,T3期35.6%,T4期52.3%,T1期和T4期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叶肺癌上纵膈与下纵膈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有30.6%转移,左下叶和右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有26.5%转移。结论:除T1期肺癌淋巴结转移仅限于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外,总体上,上叶肺癌以上纵膈淋巴结转移居多,而中、下叶肺癌则上、下纵膈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转移和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转移是上、下纵膈之间淋巴结扩大转移的信号。原发肺癌除T1期可仅行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淋巴结清扫外,均应行系统性肺门和上下纵膈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应用HE染色和不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转移进行评价。方法 7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 ,腋窝均未扪及肿大腋淋巴结 ,分别采用染料、核素及联合应用染料与核素的方法进行淋巴示踪 ,其中 6 0例找到SLN ,切除SLN后行腋淋巴结切除术。对SLN和其它腋淋巴结的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并对SLN分别以抗CKAE1/AE3 、抗CK7、抗CK2 0 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腋淋巴结阳性病人中SLN的转移率为 72 % ( 2 6 / 36 ) ,非SLN的转移率为 16 % ( 39/ 2 4 8) (P <0 .0 0 1)。对SLN进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可使 5 .0 %的病人的病理分期提高。应用抗CK7、抗CK2 0 、抗CKAE1/AE3 染色的灵敏度分别为 10 0 %、3.9%、10 0 % ,特异度分别为 10 0 %、10 0 %、10 0 %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 0 %、10 0 %、10 0 %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10 0 %、74 .5 %、10 0 %。结论 抗CK7和抗CKAE1/AE3 用于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肿瘤转移是敏感的指标 ,而抗CK2 0 对乳腺癌上皮细胞的敏感度差 ,不宜用于乳腺癌微转移的检测。对SLN应用免疫组化染色 ,可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20.
对1990年8月~1995年10月间我院胸外科采用颈胸腹三切口根治的食道癌标本185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组食道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率为57.3%,淋巴结转移度为15.6%,跳跃转移率为42.2%,跳腔转移率为25.9%;食道癌淋巴结转移为上下双向性颈胸腹三领域广泛转移,且肿瘤的最大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的转移有明显关系;肿瘤的大体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的跳跃转移、跳腔转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