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AC)分级评估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入住温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69例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生存结局,存活88例,死亡81例.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未予治疗)血小板计数(PLT)、...  相似文献   

2.
3.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 往往累及其他器官功能, 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导致病死率显著增加。如何及时发现并治疗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一直是脓毒症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 主要包括促凝、抗凝、纤溶及内皮功能障碍等,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针对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不同发生机制及各种潜在的治疗药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 往往累及其他器官功能, 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导致病死率显著增加。如何及时发现并治疗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一直是脓毒症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 主要包括促凝、抗凝、纤溶及内皮功能障碍等,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针对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不同发生机制及各种潜在的治疗药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严重肝功能障碍常见出凝血异常,包括血小板减少、促凝因子和抗凝因子水平降低、纤溶蛋白水平降低,以及内 皮细胞来源的促凝因子水平增高等,共同构成出凝血系统的“再平衡”状态。在感染等诱发因素作用下,严重肝功能 障碍患者既可发生低凝出血,又可发生高凝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全面评估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出凝血系统改变非常 重要。全血黏弹性检测的临床评估效能可能优于常规出凝血检测。临床医生应采用目标指导性治疗策略对严重肝 功能障碍患者出血和血栓形成进行恰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凝血反应是一柄“双刃剑”。早期凝血激活有助于感染的局限,但凝血活化与炎症反应相互作用,一旦 超过机体的调控能力甚至转化为失控的弥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可导致器官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在脓毒症时抗凝 及纤溶功能受损,而促凝反应占优势。阻断过度的凝血- 炎症反应可能对脓毒症治疗有益,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胞 外诱捕网、微粒体和多糖包被在脓毒症凝血- 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值得关注。脓毒症抗凝治疗是否改善预后的关键 在于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及恰当的时机。  相似文献   


7.
<正>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可疑或确诊)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危重症之一。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老年脓毒症患者占有很高的比例。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凝血活化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干预凝血功能障碍可有效控制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病情〔1〕。乌司他丁是一种在人类尿液中提取的可有效抑制多种蛋白酶活性的抑制剂,研究〔2〕表明乌司他丁具有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稳定性及抗纤溶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乌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结果呈持续凝血功能障碍状态对儿童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情程度的不同,分为A组(脓毒症)85例和B组(严重脓毒症)42例,比较A、B组患儿入院第1、3天TEG检查结果。比较不同凝血功能状态的患儿入院当天血常规、血生化和儿童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等差异。结果:与A组比较,B组TEG结果提示为持续低凝状态,其中凝血综合指数(CI)、最大血块强度(MA)均明显下降,血块形成速率(α)明显减少,凝血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K)明显延长(P<0.01)。根据患儿凝血功能状态检测结果,凝血功能异常87例,包括低凝33例(低凝组),高凝54例(高凝组)。低凝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明显低于高凝组(t=10.14,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含量明显高于高凝组(t=36.06、14.51、12.24,均P<0.01)。低凝组儿童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明显高于高凝组(t=27.85,P<0.01),入院3 d...  相似文献   

11.
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时发现并祛除高危因素,方能有效地纠正凝血异常,降低创伤后病人死亡率。近年来国内外对创伤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多集中于创伤性凝血病,其他引起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则研究不多。就创伤性凝血病相关因素如颅脑损伤、抗菌药物使用、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长期饮酒、肝脏疾病等做一综述,以期对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因素做出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严重脓毒症患者各阶段的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功能表现,评价TEG对严重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EICU和RICU严重脓毒症患者37例,根据显性DIC评分结果,分为DIC组17例、非DIC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凝血功能、血常规及TEG检测。应用ROC曲线对TEG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严重脓毒症DIC组PLT显著低于非DIC组及正常对照组,PT、APT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脓毒症非DIC组PLT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B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严重脓毒症DIC组R时间、K时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α角、MA值及CI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严重脓毒症非DIC组K时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α角、MA值及CI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R时间、K时间、α角、MA值、C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932,0.915和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最佳诊断临界点计算各诊断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显示各指标阴性预测值较高。结论:TEG可识别严重脓毒症的凝血状态,协助诊断严重脓毒症并发DIC,评估血栓、出血风险,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时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同种原位肝移植术(OLT)时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次OLT术前和术中凝血功能、术中出血量与输注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红细胞悬液的关系.结果:术前69.6%、56.5%、30.4%肝病患者分别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中位延长时间分别为6.3、21.8、6.8 s;纤维蛋白原(Fg)和血小板计数(BPC)中位值分别为1.38g/L和47×109/L.术中100%、91.3%、65.2%患者PT、aPTT、TT分别较对照延长,中位延长时间分别为10.3、55.2、18.8 s;Fg和BPC的中位值分别为1.26 g/L和27×109/L.术前凝血功能正常或纠正充分者16例次,术中血制品用量明显减少,红细胞悬液中位用量4600 ml;而术前凝血功能纠正不充分者7例,术中出血量增多,血制品用量也明显增加,红细胞悬液中位用量9000 ml.结论:肝移植术加重术中凝血功能障碍;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并酌情补充血液成分可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贺航咏  王辰  庞宝森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2):1718-1722
在过去的20年中,人们通过细胞学、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探讨了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凝血和纤溶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人肺泡内处于抗凝和促纤溶状态,当发生ALI/ARDS时,则转变为促凝和抗纤溶状态。及时地干预ALI/ARDS的凝血-纤溶异常,有可能中断凝血和炎症的自身放大效应,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与其他抗凝药相比,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DIT)的药理作用及药动学特点更优越,尤其是以比伐卢定为代表的DTI,能显著改善心血管病人的预后.目前,在欧洲及北美地区,比伐卢定已经被推荐取代传统肝素常规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凝血功能障碍是重症中暑常见并发症,一旦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导致广泛的微血栓栓塞和大出血,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是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早期评估和治疗凝血紊乱,是遏制重症中暑进展及死亡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临床医生高度关注.目前国内外指南尚无重症中暑凝血功能障碍诊断和治疗的统一规范,文章将主要阐述重症中暑凝血功能障...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的实质是失控的炎症反应和凝血紊乱,炎症反应可激活凝血系统,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加速器官 功能障碍的发生。在脓毒症的治疗过程中,抗炎和抗凝即成为关键的靶点,目前对抗炎药物的研究相对集中,但对 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并不明显,随着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发病机制的认识,一些潜在具有“炎症- 凝血- 纤溶”多重 调节活性的生理性抗凝药物在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治疗中逐渐得到关注,包括活化蛋白C、抗凝血酶Ⅲ、重组血栓调 节蛋白等和肝素等,本文就脓毒症的抗凝治疗做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8.
国外学者从三方面对溶栓剂促凝血作用进行了研究:1.确定了能较准确反映凝血活性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检测指标。2.在探讨溶栓后凝血活性增强的机制方面,证实纤溶酶可在无带负电异物表面的血液中激活激肽释放酶-因子Ⅶ系统,进而导致凝血酶激活,3.为抗凝剂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对抗凝剂的使用时间及剂量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方法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120例脓毒症患者均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其中有活动性出血者60例行无肝素治疗(无肝素组),有出血倾向者6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肝素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 d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g),并于治疗后3 d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Ⅲ评估健康状况,依据APACHEⅢ预测死亡率并统计28 d存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BUN、Sc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LT、PT、APTT、TT、INR和F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PACHEⅢ评分、死亡率和28 d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不同抗凝方法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疗效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重症医学领域常用的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由于脓毒症患者常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技术已成为脓毒症患者CRRT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抗凝技术能延缓或减少管路和(或)滤器的凝血,延长其寿命,提高CRRT治疗效率,减少血液成分的丢失及病理状态下的血栓形成。目前常用的CRRT抗凝药物包括肝素、抗凝酶、低分子肝素和(或)肝素类似物、Ⅱ因子拮抗剂、萘莫斯他、枸橼酸钠及抗血小板药物。CRRT抗凝治疗过程中需动态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在抗凝禁忌的情况下,可用肝素盐水浸泡、前稀释及选择高亲水性滤器等方法减少管路和(或)滤器凝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