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肿瘤相关贫血对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2005年病理确诊的术前胃癌患者,通过检索患者住院病历和随访来获取研究资料,应用SPSS软件处理和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669例获生存随访等资料的胃癌患者,术前有无贫血,其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23.9±1.7)个月摊.(35.1±2.2)个月,P〈0.01];按胃癌TNM分期计算有无贫血患者的生存时间,在I期胃癌患者中,无贫血和有贫血患者的生存期分别是(79.9±2.0)个月和(63.5±7.1)个月(P〈0.01),但是在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中,未见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有无贫血和胃癌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而胃癌的肿瘤直径(P=0.009)、肿瘤分化程度(P=0.004)和TNM分期(P〈0.001)与胃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结论:有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胃癌患者生存期短于无贫血患者;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为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  相似文献   

2.
603例胃癌根治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背景与目的:胃癌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中居首位,总体疗效尚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做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和年龄对胃癌的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大体分型(Borrmann分型)、肿瘤所处的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度与胃癌的预后相关(P〈0.01)。胃癌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胃癌的组织学分型、肿瘤所处的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子。结论: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以肿瘤的TNM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最密切,其中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比肿瘤浸润深度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ER-2、术前贫血和前白蛋白水平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3例Ⅲ~Ⅳ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HER-2、术前血红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作为观察指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 rank 检验和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组间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HER-2、贫血、临床分期、前白蛋白水平均与胃癌的预后显著相关(P<0.05);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部位与胃癌生存无相关性。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ER-2过表达、贫血、白蛋白水平和临床分期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1)临床分期、HER-2、贫血和前白蛋白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2)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相关,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3)贫血的构成比与HER-2状态及临床分期有关,与前白蛋白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术前不同贫血类型的结直肠癌患者与肿瘤的特征性参数和全身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术前不同贫血类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普外科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贫血组、正常细胞贫血组、小细胞性贫血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学特征资料和mGPS评分等。术后随访5年,观察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贫血率为45.8%(54/118)。术前不同贫血类型患者中,在性别、体重减轻程度、CA724、肿瘤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mGPS评分、Ki-67阳性表达率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贫血组5年生存率为59.4%,平均生存时间为49个月;小细胞性贫血组5年生存率为29.4%,平均生存时间为34个月;正常细胞性贫血组5年生存率为35.1%,平均生存时间为41个月。无贫血组与小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细胞性贫血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62,P=0.019; χ2=4.187,P=0.0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标记物CA199、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mGPS评分、Ki-67阳性表达率、贫血类型等方面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mGPS评分、Ki-67阳性表达率、贫血类型等方面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不同类型贫血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学特征不同,并且全身性炎症可能与术前贫血的状态有关。术前贫血与全身炎症状态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病人术前准备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改善贫血和全身炎症状态,以获得更好的结直肠癌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脑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ERCAM)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Cox模型建立具有良好预后判断价值的列线图并予以验证。方法:下载TCGA及GTEx数据库中结肠癌及正常组织中CERCAM表达及患者临床特征数据,收集2013年2月至2019年6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例结肠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样本进行验证,通过差异分析、通路富集分析以及生存分析等方法探索CERCAM的组织定位、功能及预后价值。通过Cox回归筛选出结肠癌的预后危险因素,基于CERCAM及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分别使用一致性指数、校准曲线、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验证与评价,根据危险分层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结肠肿瘤组织中CERCAM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01),在结肠癌患者中,CERCAM高表达人群OS(P=0.034)及存活状态(P=0.002)显著劣于低表达组,且CERCAM与癌症信号通路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联。Cox分析显示,CERCAM表达水平(HR=2.23,P=0.015)、T分期(HR=5.64,P=0.015)、M分期(HR=2.62,P=0.022)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浸润(HR=2.30,P=0.089)是危险因素,利用上述因素建立列线图,一致性指数提示其区分度好,且训练集与测试集一致;校准曲线、ROC曲线同样显示该列线图的预测能力较好。通过危险分层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提示高风险组有更低的生存率(P<0.000 1)。结论:CERCAM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且可能与癌症中蛋白聚糖及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联,基于CERCAM建立的列线图优于传统预测模型,对结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这种实用的模型有助于患者风险分层及治疗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与其手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5年1 月至1999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胃癌初治患者782 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比较血小板增高情况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应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 检验,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血小板增高及其他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胃癌患者血小板增高发生率为11.4%(89/782),血小板增高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无血小板升高与血小板升高的患者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75.0%vs 52.8%(P<0.01)、40.1% vs 16.9%(P<0.01)、28.9% vs 13.5%(P=0.002)。 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组织分化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显著影响患者生存,而年龄、性别对生存期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血小板计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血小板升高的患者相对危险度(RR=1.454,95%CI:1.135~1.861,P=0.005)表明血小板升高患者死亡危险为血小板无升高者的1.454 倍。结论:血小板增高是影响胃癌初治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在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7年间收治的287例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评分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与评分中得分为2分和1分的患者相比,得分为0分的患者肿瘤侵润至T4b 期的患者较少[31%(18/58)比50.8%(63/124)、56.2%(59/105),P=0.039]。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7月。对患者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浓度(≤40 g/L),腹水,腹膜转移范围较大,肿瘤T分期较晚,评分得分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均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评分[HR(95%CI):1.384(1.165~1.644),P=0.000],血清白蛋白浓度[HR(95%CI):0.759(0.593~0.971),P=0.028],肿瘤T分期[HR(95%CI):1.493(1.216~1.832),P=0.00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评分对于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生存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丽  田美娟  张佳 《现代肿瘤医学》2018,(16):2565-2567
目的:探讨microRNA-381(miR-381)的表达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381的表达水平。应用卡方检验分析miR-38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总生存率分析,并进行对数秩检验;通过Cox回归模型对miR-381的预后价值进行评估。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miR-381的表达下调(P<0.05),并且其低表达与TNM Ⅲ-Ⅳ期(P=0.013)及淋巴结转移(P=0.004)显著相关。 另外,我们发现胃癌患者中低miR-381表达水平的总体生存率低于其高表达水平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miR-381和组织学类型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8,P=0.025)。结论:miR-381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一个新的胃癌治疗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胺转肽酶(γ-GT)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γ-GT表达高低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明确γ-GT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5.6%和90.2%,2年生存率分别为56.7%和80.3%,3年生存率分别为43.1%和68.8%,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32)、肿瘤分期晚(Ⅲ期,P=0.045)、术后无治疗(P=0.017)和治疗前血清γ-GT水平≥22.5 U/L(P=0.022)均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治疗前血清γ-GT水平或可用于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δ(phosphoinositide-3 kinase,catalytic subunit delta, PIK3CD)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肿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8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IK3CD蛋白在8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检验探讨PIK3CD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PIK3CD表达与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 结果: 相对于癌旁组织,PIK3C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0.006);PIK3CD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性(P=0.005),与淋巴结阳性率(P=0.089)和临床分期(P=0060)有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无相关性。高表达和低表达PIK3CD的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8.9%和60.6%,中位生存时间为31.0 ( 95%CI:23.9~38.1 )个月和60.6 ( 95%CI:538~674 )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9.791,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PIK3CD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评估因素(P=0.000)。 结论: (1)胃癌组织中PIK3CD表达的显著上调提示其具有潜在的促癌作用;(2)PIK3CD表达上调与胃癌的浸润程度和患者生存时间相关,可作为胃癌预后不良评估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疆汉、维族代谢综合征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经病理确诊的汉、维族结直肠癌患者,共430例。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统计方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合并MS组结直肠癌患者维族比例(P=0.027)、女性比例(P=0.018)及平均发病年龄(P=0.037)明显高于非MS组。合并MS组患者肿瘤侵润深度T3期和T4期所占比例(P=0.000)、局部淋巴结转移率(P=0.004)、远处转移率(P=0.000)以及Dukes分期C期和D期患者所占比例(P=0.037)均高于非MS组。Log-rank检验显示MS组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非MS组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S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之一(RR=0.596,P=0.038)。结论:合并MS结直肠癌患者维族比例、女性比例、发病年龄高于非MS结直肠癌患者,且更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器官的转移;MS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合并MS的结直肠癌患者累积生存率更低,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144B(ring finger protein 144B,RNF144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我们的研究一共纳入了105名患者,记录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水平、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指标并记录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RNF144B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一般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应用Cox回归模型评估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RNF144B进行生存相关性分析,随后利用临床数据进行验证。结果:RNF144B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03 9),RNF144B高表达组的患者CEA水平、Ki67阳性率、临床病理分期、T分期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而分化程度差于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RNF144B高表达、肿瘤分化程度低、临床病理分期高均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Kaplan-Meier法分析得RNF144B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6.06%)低于低表达组(29.69%)(P<0.01)。结论:RNF144B在胃癌中高表达并标志着更差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角蛋白23(KRT23)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例新鲜的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85例胃癌蜡块和与其匹配的癌旁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KRT23蛋白表达水平。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和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蜡块中KRT2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KRT2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预后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KRT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KRT23蛋白表达水平与TNM分期(P=0.009)、淋巴结转移(P<0.001)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与KRT23阴性表达相比,KRT23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KRT23阳性表达(P=0.047)、淋巴结转移(P=0.01)、TNM分期高(P=0.024)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RT23在胃癌患者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胃癌发病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胃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14.
刘殊  王士勇  张璐  何英 《现代肿瘤医学》2016,(10):1582-1585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肿瘤坏死程度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2例HE染色的结肠癌病理组织切片标本评估肿瘤坏死程度,分析肿瘤坏死程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坏死程度与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7)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37),与性别、年龄、肿瘤侵袭深度、远处转移、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坏死面积小于整个肿瘤面积10%的患者较大于和等于10%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4)。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坏死程度是结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HR=2.162,95%CI=1.032~4.531,P=0.041)。结论:肿瘤坏死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展,是结肠癌病人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恶性增殖的关系,并评价其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12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74.0%,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P〈0.001)。Survivin过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Survivin和Ki-67表达有关联(P〈0.05)。Survivin阴性表达者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Survivin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在胃癌的恶性增殖中发挥作用,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T1~T2、 0~3枚阳性淋巴结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和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4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变量分析及Cox回归分析肿瘤复发和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20%阳性腋窝淋巴结率是影响肿瘤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 (HR=12.816, P<0.001); >20%阳性淋巴结率和浸润性导管癌是影响肿瘤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 (HR=11.088, P<0.001; HR=0.390, P=0.018); 1~3枚阳性淋巴结和>20%阳性淋巴结数是显著影响10年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 (HR=2.110, P=0.001; HR=10.244, P<0.001), 二者也是影响10年无瘤生存率的预后因素 (HR=1.634, P=0.004; HR=7.339, P<0.001)。结论: 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影响10年局部复发, 远处转移, 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重要的预后因素。原发肿瘤组织病理是显著影响10年肿瘤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Ⅱ期结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取的影响因素及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00—01—05—2009—12—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且未经辅助治疗的Ⅱ期结肠癌患者216例,回顾性分析淋巴结检出数量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和Kapla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000—01—2009—12淋巴结检出≥12个的比例从8.0%提高到91.7%。结肠癌淋巴结检出≥12个的患者2005—2009年手术者多于2000—2004年手术者,右半结肠癌多于左半结肠癌,肿瘤直径≥5cm多于〈5cm者,T4a-T4b期多于T3期。淋巴结检出数量与手术年代(x2=45.188,P〈0.001)、肿瘤部位(x2=5.413,=0.020)、肿瘤大小(x2=4.021,P=0.045)及T分期(x2=8.533,P=0.014)明显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及术前CEA水平无明显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x2=5.099,=0.035)、术前CEA水平(x2=4.244,P=0.043)、淋巴结检出数量(x2=9.875,=0.002)及T分期(x2=8.012,P=0.008)是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检出数量(=0.017)和T分期(=0.044)是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淋巴结检出≥12个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淋巴结检出〈12个的患者生存时间,P=0.002。结论:手术年代、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T分期是结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淋巴结检出数量是Ⅱ期结肠癌患者生存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结肠癌根治术中检取足够的淋巴结有利于合理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10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与各项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平均生存(24.95±3.65)个月,1年生存率为63.73%,2年生存率为42.86%,3年生存率为25.49%,5年生存率为7.8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hild分级、合并门脉癌栓(β=0.857,OR=2.356)、肿瘤病灶病理分型的恶性程度高(β=0.672,OR=1.958)的患者预后较差,而治疗方式(届=0.525,OR=1.690)较为彻底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的总体情况较好,高龄、Child分级低、合并门脉癌栓、肿瘤病灶病理分型的恶性程度高的患者预后较差,而治疗较为彻底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8例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和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皮肤转移恶性肿瘤好发于躯干部,主要为单个或多个结节与肿块;男性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肺癌和结肠癌,其次为食管癌和胃癌,易转移至腹部、胸部;女性多为乳腺癌,易转移至胸部。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以腺癌(35/48)和鳞癌(7/48)为主。至随访截止时间,20例患者死亡,12例失访,16例仍存活,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有无综合治疗、有无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出现皮肤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同时合并其它器官转移者的生存时间更短,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仍可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原发部位的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8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 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肿瘤不同部位对预后影响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升结肠组患者平均年龄最大(61.1±12.3)岁,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最高(47%)。升结肠组和横结肠组肿瘤直径(5.9±2.2 cm和5.8±2.4 cm)显著大于降结肠组及乙状结肠组(4.4±1.8 cm和4.6±1.7 cm)(P=0.000)。乙状结肠组Ⅰ期患者所占比例最高(9.9%),约为升结肠组的3倍(3.8%)(P=0.001)。升结肠组和横结肠组肿瘤中黏液分泌、低分化及未分化和脉管瘤栓比例均显著高于降结肠组及乙状结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升结肠组、横结肠组、降结肠组和乙状结肠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4%、75.4%、73.5%和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后,与升结肠组患者相比,乙状结肠组死亡风险显著降低(HR=0.68, 95%CI: 0.50~0.91)。按期别分层分析显示乙状结肠癌(HR=0.54,95%CI: 0.32~0.90)在Ⅳ期结肠癌中预后最优。结论 不同原发部位的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存在差异,Ⅳ期结肠癌中乙状结肠癌预后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