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T2WI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在预测直肠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常规磁共振T2WI图像及临床资料,其中淋巴结转移39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在Dr.Wise科研平台手动分割直肠癌病灶的体积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5折交叉验证对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T2WI)和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eadout-segmented EPI,RS-EP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开发和验证自动化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直肠癌术前病理T分期的价值.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判定价值。方法回溯性收集32个直肠癌病例,皆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手术治疗,有详细的病理分析。以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影像来诊断直肠癌侵犯的层次,得到临床T分期的结论,再与手术后的检体报告来做相互印证,借此探讨磁共振成像影像在T分期诊断上的准确率。结果显示总体准确率为84.4%,总体高估率为9.4%,总体低估率为6.2%,Kappa值为0.76。结论利用MRI检查来做直肠癌分期的准确率较高,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提供直肠癌病患详细且正确的T分期讯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36例,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别计算高分辨MRI检查对直肠癌T分期及N分期的整体符合率,及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直肠癌高分辨MRI检查T分期与病理T分期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分辨MRI检查对T分期直肠癌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75. 00%)。高分辨MRI检查对直肠癌N分期的符合率相对较差(44. 44%)。直肠癌高分辨MRI检查T分期与病理分期的Kappa一致性分析,T1+T2期、T3期具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Kappa值=0. 410、0. 481),而T4期一致性极好(Kappa值=0. 893)。结论高分辨直肠MRI可用于直肠癌术前的准确定位及分期,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 MRI在直肠癌T分期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结肠镜活检证实的直肠癌病人32例,行盆腔磁共振扫描,对直肠癌进行影像T分期及术前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32例直肠癌T分期总的准确性单纯平扫为:81.25%(26/32),平扫结合增强为:93.75%(30/32)。32例中28例影像判断筋膜受累阴性者均与术后病理相符,4例影像判断受累阳性,其中2例MR高估。MR矢状位能清晰显示所有病例的肛缘距肿瘤下缘的曲线距离。结论:3.0T MR能较准确地对直肠癌进行术前T分期及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小视野(FOV)T2WI非压脂序列在直肠癌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03~2020-12在我院经手术证实的46例直肠癌患者的磁共振图像,将磁共振常规T2WI与小视野(FOV)T2WI非压脂序列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对比分析磁共振常规T2WI与小视野(FOV)T2WI非压脂...  相似文献   

7.
黄文光  张福洲  戚婉  冯浩  母青林 《西部医学》2020,32(8):1224-1228,1233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T2WI+双b值DWI)在直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2月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MRI影像和结肠镜检资料,通过MRI资料分析直肠癌T分期、N分期、MRF状态、EMVI状态和肿瘤下缘到肛缘距离并获得DISTANCE报告,对比治疗前磁共振DISTANCE评估报告的TN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TN分期的一致性,计算MRI检查的准确率、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 多模态磁共振共正确评估T分期直肠癌患者38例,总体准确率为88.37%,对T1-2期、T3期、T4期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T1-2期:93.02%、100%、92.11%,T3期: 88.37%、88.57%、87.50%,T4期:95.35%、66.67%、97.50%,表明MRI对直肠癌患者的T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MRI正确评估N分期直肠癌患者32例,总体准确率为74.42%,对NO期、N1期、N2期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N0期:88.37%、78.95%、95.83%,N1期:74.42%、72.20%、76.00%,N2期:86.05%、66.67%、89.19%,表明两者相关程度中等。结论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可以实现对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分期诊断,且对T分期的诊断准确性优于N分期,尤其体现在对T1 T2分期的诊断效果,对临床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结直肠癌(CR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行结肠镜检查的结直肠癌患者共344例,根据病理报告分为结肠癌238例、直肠癌组106例。统计两组病人的NAFLD患病率及肝转移率,并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肝转移与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关系。结果:CRC合并NAFLD共87例,其中肝转移17例,无肝转移70例;未合并NAFLD者257例,肝转移者44例,无肝转移者213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与NAFLD相关系数(β=-1.442),与直肠癌相关系数(β=1.442),与直肠癌发病正相关。结论:1合并NAFLD的CRC发病部位好发直肠,且肝转移率较结肠低。2.合并NAFLD直肠癌肝转移率较结肠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应用多排螺旋CT(MD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价值。方法:根据研究要求随机入选60例病例,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比较病理结果与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获取两组患者各自影像诊断准确率,并将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结果显示,无论在T分期还是在N分期中MRI组都占有优势,其中T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CT或MRI皆可应用于直肠癌诊断与分期,MRI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经门静脉系统转移至肝脏是其常见的血行转移途径,尽早发现肝转移灶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像组学及影像基因组学通过深度挖掘影像图像的纹理特征,并量化肿瘤的异质性,用无创的方法评估肿瘤的生物学性质,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现、指导治疗、预后预测等已广泛应用。现拟基于肝脏的影像学图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影像组学及影像基因组学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0T MRI图像计算机特征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3.0T磁共振检查的前列腺患者330例,进行T1加权成像(T2WI)、T2加权成像(T2WI)、多b值的弥散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前列腺癌患者19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32例。选取病变最大层面图像,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进行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哈尔特征(Haar特征)提取。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并得到对应的分类模型,通过不同的分类模型对比选取最具有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价值的图像特征参数,并采用图像特征分类分析统计方法对所选择的图像特征参数进行评估。鉴别诊断结果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示,并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来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磁共振T2WI、长b值DWI、ADC图中,在Haar图像特征条件下,ADC图的AUC值最大(0.85);在HOG图像特征条件下,DWI序列的AUC值最大(0.78);在LBP图像特征条件下,ADC图的AUC值最大(0.87);在采用三种特征融合[HOG+LBP+Haar(HLH)]的图像特征条件下,DWI序列的AUC值较大(0.89),大于ADC图及T2WI序列的AUC值(0.88、0.84)。图像特征分类分析方法中,LBP图像特征区分两种病变的AUC值较大(0.87),大于Haar图像特征(0.85)和HOG图像特征(0.78),HLH融合特征方法的AUC值(0.89)大于其中任一特征,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结果。结论 3.0T MRI的T2WI、DWI/ADC图像计算机特征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长b值的DWI和ADC图对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占有重要地位,而HLH融合的计算机图像特征分析能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M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in discriminating inflammatory from VX2 carcinoma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rabbit model.
Methods Twenty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was injected into the bilateral dorsal footpads to set up ipsilateral lymphadenitis model (n = 10), and the other 10 rabbits received a subcutaneous implantation of VX2 tumor cell suspension (1.5×10^7 cells/mL) in both thighs to set up metastatic lymph node model. MR imaging scan covering the popliteal fossa and lilac fossa including 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 echo-planar imaging DWI (STIR-EPI-DWI), Tl-weighted imaging (T1WI) and T2-weighted imaging (T2WI) was performed 2 weeks after injection. T2WI signal intensity (SI), DWI SI, long/short axial ratio (LSR)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values of the lymph nodes were evaluated in all cases. Right after MR imaging scan, popliteal and iliac fossa lymph nodes were collected for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Results Totally 33 lymph nodes larger than 5 turn, including 22 inflammatory and 11 metastatic ones, were successfully isolated and taken into pathological analysis. LSR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flammatory and malignant lymph nodes (P 〉 0.05). Both benign and malignant lymph nodes appeared iso-intense on TlWI and hyperintense on both T2WI and DWI images with an even lower TlWI and higher T2WI SI core at the hilum. Both T2WI and DWI SI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pathological groups (P 〉 0.01) in popliteal fossa. The mean ADC value of inflammatory nodes [(1.199±0.281) ×10^-3 mm^2/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etastatic nodes [(0.858 ± 0.090) ×10^-3 mm^2/s, P 〈 0.01]. On ADC map, a high ADC value central area could be seen in most of the lymph nodes no matter benign or malignant. ADC value gave out the largest area under curve (AUCADC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腮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中应用基于多序列MRI的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5月30日于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共97例,其中良性肿瘤64例,恶性肿瘤33例,提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通过ITK-SNAP软件分割感兴趣区域(ROI),使用3D-slicer软件的PyRadiomics插件在T1加权对比增强成像序列(T1Wce)、T2加权序列(T2WI)及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构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中提取120个影像特征,使用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最后使用筛选的影像特征构建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然后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患者T1Wce、T2WI和ADC序列以及3个序列联合构建4个影像组学模型用于腮腺肿瘤良恶性诊断,AUC分别为T1Wce模型0.752,T2WI...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的影像组学模型,研究其鉴别高危前列腺癌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65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人,其中高危病人155例,中低危病人110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进行MRI检查。由两位放射医师使用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手动勾画感兴趣区,从每例病人的T2WI和ADC图中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验证影像组学特征的鉴别效能,对比T2WI、ADC及T2WI+ADC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筛选出10个影像组学特征(6个ADC序列特征,4个T2WI序列特征)可以用来鉴别高危及中低危前列腺癌。仅使用T2WI获得的组学模型鉴别效能较低,训练队列AUC为0.70(95%CI 0.63~0.77),验证队列AUC为0.58(95%CI 0.47~0.68)。ADC图组学模型预测效能较好,训练队列AUC为0.79(95%CI 0.72~0.85),验证队列AUC为0.78(95%CI 0.68~0.86)。T2WI联合ADC图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表现出最优预测效能,训练队列AUC为0.84(95%CI 0.78~0.89),验证队列AUC为0.80(95%CI 0.69~0.8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T2WI和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对中低危及高危前列腺癌病人进行区分,为前列腺癌的分期提供了一种无创的预测方式,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蒋丹妮 《中外医疗》2014,(28):42-43
目的对1.5T磁共振不同序列检出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方法该次研究中,随机选取该院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实施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扫描(T1WI+C)、T1加权序列(T1WI)、T2加权序列(T2WI)序列检查,对所检出的盆腔淋巴结个数及组别分布进行记录。结果应用DWI序列检查时,其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高达86.4%,与T1加权序列扫描及T2加权序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5T磁共振在妇科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查中,应用DWI序列扫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其阳性判断的过程中,ADC阀值法与短径法两种方法可以任意的选用一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适用于影像研究的人类结肠癌肝转移瘤裸鼠模型,观察常规MRI表现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类结肠癌SW480制成细胞悬液(1×107/ml),取0.5 ml注射至2只裸鼠胁部皮下制作种瘤鼠.将种瘤鼠麻醉,切除肿瘤制成大小约1 mm3组织块,将小肿瘤块种植于36只(雌雄各半)麻醉状态下的裸鼠肝脏制成结肠癌肝转移瘤荷瘤裸鼠模型.给予荷瘤鼠行MR T1WI、T2WI、DWI扫描.结果 2~6周后,裸鼠肝脏肿瘤长至0.7~2cm,2只伴有全肝播撒,36只裸鼠移植性人类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成瘤率100%(36/36).T1WI、T2WI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肝脏及肿瘤,肿瘤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常规T2WI图像比较,DWI图像明显变形4只,表面变形不影响肿瘤观察14只,表面无变形18只.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人类结肠癌肝转移荷瘤裸鼠模型成瘤率高,移植瘤生长良好,便于MR的常规成像与DWI观察,MRI图像可反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是一种适用于分子影像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蔡磊  张晶  侯登华  闫少宁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7):595-596,F0002
目的分析肝癌的MRI表现,探讨其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癌病例共76个病灶在3.0T磁共振设备上的常规MRI表现及弥散成像(DWI)的特点和ADC值的范围。结果肝癌在T2WI和DWI上表现为稍高信号,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大多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以后强化相对减弱的强化方式,出现假包膜29个病灶,出现门静脉癌栓2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肝癌的ADC值在b值选取800s/mm2时范围为(1.28±0.23)×10-3mm2/s。结论 T2WI及DWI可以显示大多数肝癌的信号特点,多期动态增强能更好地显示肝癌的血供特点及包膜和门脉癌栓,而ADC值在肝癌的鉴别诊断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鳞癌33例,腺鳞癌1例,腺癌1例,患者术前均接受DWI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检查,根据影像结果明确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及最小ADC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术前磁共振检查发现短径超过0.8cm盆腔淋巴结95个,其中明确淋巴结转移108个,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性淋巴结T2信号强度略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平均ADC值以及最小ADC值均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成像能够清晰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在鉴别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中准确性较高,同时可通过对淋巴结ADC值的定量分析预测宫颈癌是否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基于纹理分析的影像组学方法在识别前列腺癌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 gland, IDCP)成分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其中单纯腺癌患者31例,含IDCP成分腺癌患者25例。分析病灶影像学特征,然后将纳入患者的T2加权成像(T2WI),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序列图像导入Omni-Kinetics软件进行病灶纹理特征的提取,建立基于各序列纹理参数及联合影像特征的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纹理模型的诊断效能。  结果  外周带病灶影像特征中,含IDCP成分腺癌患者外科包膜侵犯、突破前列腺包膜、精囊腺侵犯发生率高于单纯腺癌患者(P<0.05);移行带病灶影像特征中,含IDCP成分腺癌患者伴前列腺增生、侵犯前列腺包膜、精囊腺侵犯和侵犯血管神经束等影像特征发生率更高(P<0.05)。在单纯腺癌与含IDCP成分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外周带组中筛选出4个动脉期纹理特征,纹理模型和合并是否侵犯精囊腺的混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和0.938,两模型的 AU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行带组中筛选出2个动脉期纹理特征和2个静脉期特征,纹理模型和合并是否侵犯血管神经束的混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844和0.901,两模型的 AU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含IDCP成分的腺癌伴前列腺外侵犯征象的发生率更高。在识别IDCP成分上,与T2WI相比,增强序列纹理分析的结果更具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