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卡泊芬净相关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卡泊芬净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信息系统提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醋酸卡泊芬净的出院患者病历,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版)》对卡泊芬净相关肝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Roussel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评估因果关系,以国际医学组织理事会(CIOMS)的判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并进行严重程度分级,最后对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8例患者,肝损伤发生率为6.9%,多发生于用药14 d内,以胆汁淤积型(53.3%)和肝细胞损伤型(33.3%)多见,轻中度肝损伤占93.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卡泊芬净相关肝损伤的风险越高,具有统计学意义(OR=1.347,95% CI 1.166~1.556,P<0.001)。结论:卡泊芬净用药期间需监护患者肝功能,特别是用药的前14 d和低蛋白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信息系统提取武汉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使用伏立康唑的出院患者病历,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版)》对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评估因果关系,以国际医学组织理事会(CIOMS)的判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并进行严重程度分级,最后对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66例患者,肝损伤发生率为8.3%,多发生于用药14 d内,以肝细胞损伤型(50.0%)多见,轻、中度肝损伤占95.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伏立康唑谷浓度越高,肝损伤的风险越高,具有统计学意义(OR=1.607,95% CI:1.168~2.210,P=0.004),且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可增加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发生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OR=0.857,95% CI:0.754~0.975,P=0.019)。结论:伏立康唑用药期间需监护患者肝功能和血药浓度,特别是用药的前14 d和低蛋白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评价轮状病毒疫苗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比法、贝叶斯法对美国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中的轮状病毒疫苗不良反应信号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纳入以轮状病毒疫苗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15 417例,经ROR和PRR法检测得到可疑ADR信号359个,以ROR值大小排序排名前50位的ADR信号主要涉及系统为消化系统;采用BCPNN法对ROR值排名前25的可疑ADR进行重验获取结果为强信号的可疑ADR 11个;发掘出新的具有一定信号强度的ADR共130个。结论:通过对轮状病毒疫苗ADR信号挖掘,提示其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风险较大,但仍需进一步信号评价和验证,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艾曲泊帕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发展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载的艾曲泊帕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艾曲泊帕致ADR的个案报道15篇共18例,其中男性7例(38.89%),女性11例(61.11%),年龄分布以50岁以上居多(13例,72.22%),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90 d以内(15例,83.33%),主要累及循环系统(7例,38.89%)和皮肤系统(6例,33.33%)。患者经停药或减量和/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应关注艾曲泊帕所致ADR,加强用药教育,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及SCI数据库收载的安罗替尼致ADR的个案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安罗替尼致ADR的文献报道有13篇,共17例,其中男性10例(58.82%),女性7例(41.18%);年龄主要集中在41岁以上(88.24%);多发生在用药31~60 d (38.10%);ADR以心血管系统(33.33%)和呼吸系统(28.57%)损害为主;ADR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瘘(5例),高血压(4例),手足皮肤反应(2例)等;经对症处理后,13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死亡。结论:应加强安罗替尼ADR的临床监测,避免严重的ADR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药物性肝损伤使用不同保肝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历,收集病历信息,统计不同保肝药物治疗不同类型药物性肝损伤的疗程、费用及疗效。结果:对于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的治疗,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疗程最短[(5.47±1.94)d,P<0.05],总有效率最高(95.5%,P<0.05),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费用最低[(664.62±273.05)元,P<0.05];对于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疗程最短[(5.38±2.02)d,P<0.05],费用最低[(575.70±215.56)元,P<0.05],总有效率最高(91.1%,P<0.05);对于混合型肝损伤,3种保肝药物治疗疗程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费用较低[611.35±206.47)元,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肝损伤,针对性的治疗能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平均治疗费用,提高保肝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依地酸钙钠致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因果关系评估。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使用依地酸钙钠进行驱铅治疗的住院患者,对肝功能异常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ALT(或AST)>1.5倍参考值上限(ULN)的病例釆用RUCAM量表评估因果关系。结果:85例使用依地酸钙钠的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肝功能异常患者共有14例,均为ALT(或AST)超过ULN,肝功能异常分级均为1级。8例应用RUCAM量表评估因果关系,极可能者3例,很可能者4例,可能者1例。14例保肝治疗后9例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好转、1例ALT轻度上升。结论:依地酸钙钠导致肝损伤的程度轻,及时进行保肝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肾损害的潜伏时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和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杭州地区4家三甲医院收治的疑似药物相关性肾功能损害病例,分析潜伏时间的分布情况,以及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使用因素等对潜伏时间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药物性肾损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12例,69.64%的药物性肾损害发生在用药后1周之内。非处方药的药物性肾损害潜伏时间比处方药短。潜伏时间≤14 d的病例eGFR最大降幅比潜伏时间>14 d的高。结论:大部分药物性肾损害发生在用药后1周内,建议用药后一周左右进行随访。14 d内发生的药物性肾损害严重程度较14 d后发生的重,对于早期发现的药物性肾损害患者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大样本数据对卡格列净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信号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共26季度的卡格列净的ADR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和比例报告(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法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Drug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分析药物不良事件安全信号。结果:共提取到卡格列净相关ADR报告14 039份,除去信息未知的情况,其中女性5 439例(38.7%),男性5 824例(41.5%);年龄主要分布在45~64岁(3 779例,占26.92%)。挖掘到该药相关ADR信号主要表现为截肢、酮症酸中毒、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事件,且截肢好发于男性及高龄患者;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好发于女性。将信号进行规整比对,还挖掘出骨髓炎、特发性阴囊坏死、胰腺炎、排尿障碍等药品说明书中尚未提及的ADR。结论:利用FAERS数据库可较全面深入地分析卡格列净的ADR,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分析奥希替尼上市后的不良反应信号,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法挖掘FAERS数据库,提取2015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1季度的不良反应信息,使用SQL SERVER(2008 R2)数据库整理,利用SPSS 26.0对患者年龄、体质量、用药剂量、用药疗程等信息做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9 163 471份报告,筛选后得到20 398份与奥希替尼相关的ADR报告,挖掘出122个ADR信号,涉及15个组织系统。122个信号中存在胸膜炎、肌酸激酶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说明书中未记载的不良反应。完整报告以呼吸系统ADR和心脏器官ADR占比最大。患者的性别、体质量、用药疗程、国籍对呼吸系统ADR的影响,与其他系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疗程对心脏器官ADR的影响更大(P<0.05)。结论:对于既往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体型偏瘦的亚裔男性患者,尤其联合使用PD-1/PD-L1治疗时,在开始使用奥希替尼的90 d内,应加强药学监护;治疗早期(≤30 d)更应关注药物的心脏毒性,特别是存在心血管病史的老年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1.
中药导致急性肝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任晓非  许建明 《安徽医药》2015,19(10):1997-2000
目的:探讨中药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制定标准化的药物性肝损伤病案调查表,采用病例登记和随访,以及 RUCAM评分系统,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筛选出中药导致急性肝损伤相关病例,分析中药所致肝损伤的类型、临床表现、肝损伤严重程度等。结果在132例中药导致急性肝损伤相关病例中,男性59例,女性73例,平均年龄(51.6±17.5)岁。肝细胞型肝损伤107例,胆汁淤积型肝损伤20例,混合型肝损伤5例。轻度肝损伤10例(7.6%),中度肝损伤104例(78.8%),重度肝损伤16例(12.1%),致命性肝损伤2例(1.5%)。导致急性肝损伤的中药种类繁多,大多数药物系含有多种中药成分(26.5%),或具体药物成分不详的中药(56.8%)。结论中药导致肝损伤以肝细胞型为主,少数病例为重症或致死性,临床医生需要重视中药肝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严重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影响因素,为严重DILI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从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提取并筛选出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上报DILI案例,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民族、既往史、用药品种数、药品类别、给药途径、潜伏期、原患疾病等因素。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ILI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从5 530例上报案例中筛选出符合DILI诊断标准的5 066例,其中严重的667例,一般的4 39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潜伏期、药物类别、原患疾病等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潜伏期、药物类别和原患疾病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患者的体质量、潜伏期、药物类别和原患疾病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对存在严重DILI影响因素的患者开展重点监护和防控,保障其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的194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ADR报告类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4例ADR报告中,共涉及药品97种,6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80例(占41.24%);男性(113例)多于女性(81例);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12例(占6.19%);抗病原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7种,占28.13%,其次为中药制剂17种,占17.71%;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166例,占84.6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为最高(90例,占42.65%);严重ADR有8例。结论:抗病原微生物药、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临床应加强ADR宣传、培训和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度拉糖肽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内外数据库关于度拉糖肽致不良反应个案报道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收集10例不良反应,男性、女性各5例,年龄50~84岁;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1个月内;10例均为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皮肤系统如坏疽性脓皮病、麻疹样药疹、大疱性类天疱疮,消化系统如药物性肝损伤、胆囊炎,血液系统如静脉血栓形成,心血管系统如房颤加重,泌尿系统如急性肾损伤,以及引发内分泌系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其中,坏疽性脓皮病、麻疹样药疹、大疱性类天疱疮、药物性肝损伤、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均为说明书中未记载的不良反应。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度拉糖肽不良反应的认识,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既往存在相关不良反应危险因素以及合并用药如胰岛素的患者在使用度拉糖肽时应加强用药1个月内药学监护,降低严重不良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111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各科药物性肝损害的报表111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例药物性肝损害中男58例,女5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2岁,平均(46.96±16.67)岁。涉及药物77种,抗菌药居首位占16.22%(18/111),激素及其有关药物占第二位,为15.32%(17/111),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中药和抗肿瘤药居第三位,均占10.81%(12/111)。临床分型:肝细胞型损伤40例(36.04%),淤胆型肝损伤43例(38.74%),混合型肝损伤28例(25.22%)。结论:致肝损害的药物品种较多,虽然发现、治疗及时可痊愈或好转,但近半数病例起病隐匿。因此,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诊断,及时停药与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泊马度胺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载的ADR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泊马度胺致ADR的个案报道21篇共23例,其中男性12例(52.17%),女性11例(47.83%),年龄分布以60岁以上居多(18例,78.26%);原患疾病主要为多发性骨髓瘤(21例,91.30%);ADR多发生在用药后270 d内(19例,82.61%),主要累及呼吸系统(7例,30.43%)和中枢神经系统(6例,26.09%),其中肺损伤、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肾损伤等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泊马度胺相关ADR的认识和监测,及时诊断与治疗,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北京地区伏立康唑不良反应(ADR)报告为依据,探讨伏立康唑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医疗机构报告中515例伏立康唑相关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5例ADR报告中男性293例,女性220例,性别不详2例.静脉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抗肝炎药物(NAs)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应用某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 PharmAssist)、病案质控监测系统和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检索病历,回顾性分析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因患慢性乙型肝炎而采用NAs药物治疗的患者病例。利用SPSS 23.0软件,采用正态分布、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把符合单因素分析(P<0.05)的协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分析,以考察多种协变量对NAs药物诱导患者肝肾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收集到因患慢性乙型肝炎而服用抗肝炎药物的患者病例116份,其中包括男性79例(68.1%),女性37例(31.9%),肝功能正常者65例,慢性肝功能不全者51例。在肝功能不全组,NAs药物性肝损加重发生率为17.65%(9/51),时间为用药后4~13 d;在肝功能正常组,NAs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为4.61%(3/65),时间为用药后15~19 d。此外,研究表明NAs药物对肝脏的安全性为恩替卡韦 > 拉米夫定 > 阿德福韦酯 > 替比夫定 > NAs药物联用。在116例患者中肾功能正常者7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42例,在肾功能不全组发现患者因服用NAs药物导致血清肌酐升高发生率为14.29%(6/42),时间为用药后2~10 d,在肾功能正常组未发现NAs药物性肾损伤者。此外,研究表明NAs药物对肾脏的安全性为:NAs药物联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 恩替卡韦 > 替比夫定,相关因素分析表明NAs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与患者的肝功能不全(OR=5.344,95% CI:1.349-21.167)(P=0.017)有关。结论:NAs药物对患者肝功能和肾功能确实有影响,主要发生在肝功能不全患者身上,但对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影响较小。此外,核苷(酸)类抗肝炎药物中拉米夫定对肝脏和肾脏的安全性相对较高。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在治疗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时,应注意调整NAs药物品种或给药剂量并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