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评价TL_300 tensymeter系统(TL_300)所测的连续无创血压(NIBP)在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仰卧位手术的成年患者20例,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后无菌操作下左侧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导管进行连续有创血压( IBP)监测,右侧手臂连接TL_300进行NIBP监测,稳定5 min后,同时测量IBP和NIBP,间隔3 min分别记录IBP监测及相应时点NIBP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术后监测与两种血压监测相关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坏死、感觉异常。结果 NIBP监测与IBP监测所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差值分别为(-0.086±9.59)、(3.203±7.11)、(2.60±6.76) mmHg,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11、0.565和0.729,P值均小于0.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肢体缺血、坏死、感觉异常。结论与IBP监测相比,NIBP监测在全身麻醉成年手术患者中,可提供连续、无创、准确、安全的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2.
3.
休克患者麻醉期间有创血压值与无创血压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 3 4例休克患者于围麻醉期间同步进行有创血压 (ABP)与无创血压 (NIBP)监测 ,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4例休克患者 ,男 1 0例 ,女 2 4例 ,年龄 1 6~ 5 2岁 ,病种包括宫孕破裂并出血 1 6例 ,脾破裂 4例 ,心脏外伤 4例 ,急性环死性胰腺炎 2例 ,外伤性骨盆骨折 3例 ,重型颅脑损伤 5例。全部患者入手术室时无创血压值均符合休克诊断的标准。1 .2 监测方法 :用美国 EAGLE3 0 0 0监护仪同步监测有创血压值与无创血压值。无创血压采用标准袖带常规缚于所测肢体 ,有创血压为直接持续测压法 ,首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双侧肱动脉无创血压( NIBP)与桡动脉有创动脉压( IBP)的关系。方法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82例,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同步测量双侧无创血压及有创血压,根据有创收缩压值( ISBP)大小分为A组( ISBP≤90mmHg)、B组(90mmHg<ISBP≤120mmHg)、C组(120mmHg<ISBP≤150mmHg)和D组(ISBP>150mmHg)。对各组数值进行差异分析,并对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值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4组患者双侧无创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创收缩压低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B、C、D组有创收缩压高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且随着血压升高差值呈逐渐增高趋势;A、D组有创舒张压与双侧无创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有创舒张压低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有创收缩压与同侧袖带收缩压显著相关(r=0.940,P<0.01),有创舒张压与同侧袖带舒张压显著相关(r=0.925,P<0.01)。结论全麻平卧位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显著相关,在一定血压范围内,可通过无创血压对有创血压进行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腹腔镜胃肠癌切除手术中观察无创连续血压监测( CNAP)与动脉有创血压监测( IBP)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例择期在腹腔镜下实施胃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采用CNAP血压监测仪和Philips MP60监护仪连接FloTrac传感器分别连续监测无创和桡动脉有创血压,并以麻醉诱导期( T1)、气腹手术期( T2)、术毕拔管期(T3)以及低血压(Low)、正常血压(Nor)和高血压(Hi)等不同时期和血压状态对比分析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20例血压监测获得匹配数据3721对。两种方法测得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Bias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6.7±21.3)(-35.0~48.4)、(8.4±10.8)(-29.6~12.7)和(3.8±13.0)(-29.2~21.6) mmHg。 CNAP在T1和T3的收缩压及在T2的平均压与IBP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Bias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2.8±23.7)(-49.3~36.2)、(3.6±31.8)(-65.9~48.7)和(1.7±13.3)(-27.8~20.3) mmHg。两种血压监测在3种血压状态时的监测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0.000),其Bias平均值及95%置信区间变异较大。结论腹腔镜胃肠癌手术中不同麻醉手术阶段或不同血压状态下,CNAP与IBP血压值均存在较大的偏离性。 CNAP监测的可靠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医学》2017,(8):748-750
目的研究分析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02—2016-10间行血管瘤切除术的患儿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记录麻醉后、切皮后、术中、术毕时的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Sp Hb)结果,观察Sp Hb与血红蛋白(Hbsatlab)的相关性。结果在术前期、术中稳定期和术中动态期,自变量x为患儿不同时间点Sp Hb值,应变量y为实验室血气分析检测获得的Hbsatlab,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不同时期Sp Hb与Hbsatlab存在线性相关,方程分别为y=-0.4+1.21x、y=-1.79+1.20x、y=-1.17+1.15x;在术前期、术中稳定期和术中动态期,X轴为围术期各时间点取得Sp Hb与Hbsatlab的均值,Y轴为差值,经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Sp Hb与Hbsatla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在小儿手术麻醉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重症心脏病人术后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对比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重症心脏病人术后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的误差及原因。方法 选取重症心脏术后病人 80例对患者进行 2 4小时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监测比较 ,在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时 ,选取同一例上肢动脉 ,将监测所得的结果按 8小时分为一组 ,每 5分钟测压一次 ,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在术后 16小时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在术后 16小时以后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重症心脏术后病人早期的有创血压与实际血压值有一定误差 ,在临床治疗时 ,应结合病人实际情况 ,作出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所测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变异度(Svv)、脉压变异度(PPV)、心排出量(CO)和每搏量(SV)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Flotrac/Vigileo获得的相关参数的一致性.方法 25例择期行全麻下开腹手术的患者,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者,静脉全麻诱导后于患者左手进行桡动脉穿刺,连接Flotrac/Vigileo,左手食指与中指连接LiDCOrapid (CNAP)双指套传感器,在手术过程中每隔5 rmin记录SBP、DBP、MAP、SVV、PPV、CO、SV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CNAP组SBP低于Flotrac/Vigileo组(P<0.01),CNAP组DBP和PPV高于Flo-trac/Vigileo组(P<0.05);2组的MAP、SVV、CO、S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的SBP、DBP相关系数r=0.763,r=0.700,P均<0.01,而PPV的相关系数r=0.662,P<0.01.结论 CNAP与Flotrac/Vigileo具有相似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也应注意SBP、DBP和PPV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产科麻醉具有特殊性,需要兼顾产妇和胎儿。椎管内麻醉,尤其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剖宫产手
术的主流麻醉方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产妇和胎儿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若能早期进行风险预测,发现危险人群,予以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
参数,及时处理,可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产妇托架对腰麻下剖宫产术产妇无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剖官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Ⅰ)20例麻醉后应用自行研制产妇托架并用压力传感器测腹部压托板的压力,对照组(Ⅱ)20例麻醉后手术床左倾15°.连接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在麻醉前(T1)、麻醉后平卧1min(T2)、3min(T3)、5min(T4)、10min(T5)、胎儿取出前1min(T6)、胎儿取出后3min(T7)、术毕(T8)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心排量(CO)、胸腔液体量(TFC)、心肌加速指数(ACI)、体循环阻力(SVR)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注腰麻药即刻至切开子宫时间和麻醉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T2的MA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4的T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8时间点的ACI、SV及CO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T5-T8时点的TF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低血压6例,占30.0%;实验组发生1例,占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产妇托架能保持腰麻后孕产妇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腰-硬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12月孕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随机选取50例分为两组,腰麻用药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研究组采用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3 min(a)、10 min(b)、15 min(c),30 min(d)、手术结束时间(e)和麻醉前的心输出量、MAP、HR的变化,观察两组麻醉的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 a~e时段,对照组患者的心输出量、MAP明显低于麻醉前和研究组患者(P<0.05)。研究组发生低血压和寒颤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腰麻行剖宫产术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FloTrac/Vigileo系统能够有效检测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双胎与单胎产妇在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spinal anesthesia, SA)后剖宫产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纳入同期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双胎与单胎产妇各40例,通过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测定SA前后以及剖宫产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心率(heart rate, HR)、总外周血管阻力(total 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TP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同时比较2组低血压发生率、平均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及最高阻滞平面等。结果双胎组产妇的CO和SV在SA后持续下降,不同时间点均低于单胎组(P<0.05),而2组的HR在SA后均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后2组的TPR均开始下降,但与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组的TPR在SA后的几个时点显著低于双胎组(P<0.05)。2组MAP在SA后均下降,在第10分钟时双胎组显著低于单胎组(P<0.05)。双胎组SA后的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用量和最高阻滞平面均显著高于单胎组(P<0.05)。结论SA对双胎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心输出量和血压降低均较单胎产妇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体位变化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于剖宫产术中分别采用平卧位和左侧斜卧15°位。分别于入室后5 min、腰硬联合麻醉时侧卧位后3 min、麻醉后3 min、切皮即刻、胎儿娩出后3 min、手术结束时点记录产妇心输出量、每搏量、心率、平均动脉压、总外周阻力、胸腔液体含量。结果两组产妇总输液量、升压药用量、心率、胸腔液体含量无明显差异;心输出量、每搏量组内各时比较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组血压、总外周阻力下降较B组明显(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主要发生在麻醉后及胎儿娩出前后,需要及时准确的监测以指导治疗。术中采取左侧斜卧位,配合恰当的容量治疗及麻醉管理,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52例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预防及护理。结果152例产妇表现为烦躁、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基础值33.4%,最低可达72/35 mmHg,可伴有心率减慢,经过及时对症处理均可恢复。结论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下出现仰卧位低血压,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积极预防、治疗和护理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速度甲氧明静脉恒速泵注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患者,按不同速度甲氧明静脉恒速泵注[2、3、4μg/(kg·min)]随机分为3组,即M2组、M3组、M4组.2min后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2 ml.在入室(T1)、穿刺前(T2)、穿刺后l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15 min(T7)、20 min(T8)各时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和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变化;记录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患者恶心呕吐、高血压发生情况和单次追加甲氧明和阿托品的情况.结果 6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3组患者年龄、体重、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麻醉平面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MA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点各组间比较,M4组在T3、T4、T6时刻MAP高于M2组,M3组在T4时刻高于M2组(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H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点各组间比较,M4组在T5、T7时刻HR显著低于M2组(P<0.05);3组间CO、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SVR比较,M4组在T3、T4、T5时刻高于M2组,在T5、T7时刻高于M3组(P<0.05);3组新生儿1 min、5 ra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氧明追加率、阿托品使用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速度甲氧明[3μg/(kg·min)]恒速泵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对CO和CI影响小,同时心动过缓发生率低,是较为理想的输注速度. 相似文献
18.
多聚明胶肽用于剖宫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麻醉开始时输注多聚明胶肽在剖宫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ombined epidural and spinal anesthesia,CESA)中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CESA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麻醉开始时分别输注多聚明胶肽(F组)和乳酸钠林格液(L组)。观察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的情况。结果: L组在麻醉后SBP下降幅度明显高于F组(P<0.05~P<0.001),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的例数均高于F组(P<0.05)。而HR的变化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麻醉开始时输注多聚明胶肽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