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短期经济学评价。结果:共纳入6项RCT,合计2 248例患者,纳入药物包括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司美格鲁肽、卡格列净、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Meta分析结果显示:GLP-1RA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SMD=-0.28,95% CI (-0.40,-0.16),P<0.01],且HbA1c<7%的达标率更高,而SGLT-2i能更有效地控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GLP-1RA治疗组导致停药、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SGLT-2i治疗组,而SGLT-2i治疗组患者出现生殖器感染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GLT-2i的成本-效果比更低。结论:GLP-1RA降低T2DM患者HbA1c水平的疗效更好,但SGLT-2i控制患者血压和脉搏的效果更优、耐受性更佳且具有较高的经济学优势,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抑制剂的使用与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病的关系,为明确二者之间关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以"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坎格列净(canagliflozin)、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2型糖尿病、肿瘤"等为关键词,通过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及万方、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VIP)等数据库检索2021年2月以前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确定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共35 299例患者,其中1 0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恶性肿瘤。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GLT2抑制剂与总体肿瘤风险增加无显著相关性(RR=0.98,95% CI:0.96~1.36)。不同SGLT2抑制剂对肿瘤发生的风险无显著相关性(RR=0.92,95% CI:0.81~1.04)。结论: 目前来自短期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并未表明使用SGLT2抑制剂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增加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研究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s,SGLT-2抑制剂)与其他降糖药物对比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OVID、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万方、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5月30日,并筛选研究SGLT-2抑制剂与其他降糖药物治疗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clinicalrandomized trials,RCT)。结果:共纳入12项RCTs,总计8 845名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埃格列净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他列汀、利格列汀相比:(1)恩格列净以及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相比,未能明显降低患者的HbA1c (P<0.05);卡格列净300 mg以及埃格列净15 mg对比格列美脲及西他列汀能明显降低患者的HbA1c (P<0.05);与利格列汀相比,SGLT-2抑制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仅达格列净在降低患者FPG上与其他降糖药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3)卡格列净及恩格列净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体质量(P<0.05)。(4) SGLT-2抑制剂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与格列美脲相比,SGLT-2抑制剂均不会增加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P<0.05),但与另外3个降糖药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埃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且均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根据4种药物的等级概率排序,其中埃格列净疗效最好,但由于该药物的纳入文献较少,仍需高质量、大样本的RCT再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估;此外,4种药物的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在真实世界中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基于LinkDoc数据库纳入2012—2018年确诊为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1 128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均衡2组的基线信息,比较2组间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事件和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按照1∶1匹配,最终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9例。试验组ORR(29.3%vs. 25.1%,P=0.176)和DCR(66.9%vs. 59.6%,P=0.033)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中位PFS略高于对照组(7.4个月vs. 7.0个月,P=0.861)。试验组化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74.3%vs. 54.6%,P=0.002)。试验组总化疗相关ADR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66.2%vs. 61.4%,P=0.162)。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提高患者对含铂双药化疗的耐受性,更有利于足量足疗程地完成标准化疗,且总体较为安全,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减少胃肠道反应、保护肝肾功能方面略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双联治疗和华法林三联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房颤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研究,11 0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剂量NOACs和低剂量NOACs双联治疗与华法林三联治疗PCI术后合并房颤患者在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华法林三联治疗相比,常规剂量NOACs双联治疗可以降低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72,95% CI:0.64~0.82,I2=0%,P<0.01)、主要出血(OR=0.71,95% CI:0.58~0.87,I2=0%,P=0.000 9)、颅内出血(OR=0.28,95% CI:0.11~0.70,I2=0%,P=0.006)的发生。低剂量NOACs可以降低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49,95% CI:0.40~0.62,P<0.01)、主要出血(OR=0.52,95% CI:0.36~0.75,P=0.000 4)的发生。亚组分析显示:常规剂量NOACs可以降低CrCl ≥ 80 mL·min-1患者死亡或血栓栓塞事件或非计划性血运重建(OR=0.57,95% CI:0.35~0.92,P=0.02)和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61,95% CI:0.42~0.89,P=0.01)的发生。低剂量NOACs会增加≥ 75岁患者死亡或血栓栓塞事件或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的发生(OR=1.57,95% CI:1.06~2.33,P=0.02)。低剂量NOACs可以降低30 ≤ CrCl<50 mL·min-1患者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的发生(OR=0.53,95% CI:0.30~0.92,P=0.02)。结论: 常规剂量NOACs和低剂量NOACs双联治疗PCI术后合并房颤患者与华法林三联治疗在有效性方面相当,安全性方面优于华法林三联治疗。对于年龄≥ 75岁和CrCl ≥ 80 mL·min-1患者推荐常规剂量NOACs,30 mL·min-1 ≤ CrCl<50 mL·min-1患者推荐低剂量NOAC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抗凝方案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1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65岁及以上住院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未抗凝组、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年内累积再住院率、全因死亡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437例患者,其中未抗凝组88例(20.14%)、华法林组157例(35.93%)、达比加群酯组192例(43.93%),抗凝率79.86%。与未抗凝组相比,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酯组能显著降低1年内再住院率(80.70%vs.42.00%vs.22.90%,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2.27%vs.22.29%vs.9.90%,P<0.05)、全因死亡率(12.50%vs.3.82%vs.0.52%,P<0.05)以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3.86%vs.7.01%vs.4.17%,P<0.05);与未抗凝组和达比加群酯组相比,华法林组显著增加小出血事件发生率(12.50%vs.21.02%vs.10.42%,P<0.05),达比加群酯较华法林能进一步降低1年内再住院率和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未抗凝治疗(0.371,95% CI:0.210~0.655,P=0.001)以及出血史(0.101,95% CI:0.032~0.319,P<0.01)是1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服用达比加群酯(2.908,95% CI:1.565~5.404,P=0.001)是保护因素。结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抗凝不足,抗凝治疗可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应促进抗凝治疗规范化及个体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神经系统用药处方精简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以"神经类药物"、"处方精简"和"老年患者"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bscoHost、MEDLINE、Scopus、Web of Science、EMBASE and ProQuest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质量评价并按设计要求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20项RCT,共纳入患者3 509例,质量为高、中、低者分别为6、5、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对神经类药物的处方精简可以降低跌倒发生率(OR 0.45,95% CI 0.28~0.74,P=0.002),对死亡率(OR 0.82,95% CI 0.44~1.53,P=0.53)、住院率(OR 0.42,95% CI 0.14~1.28,P=0.13)及不良反应(OR 1.18,95% CI 0.89~1.57,P=0.24)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神经类药物的处方精简明显降低了65岁至79岁患者跌倒风险(OR 0.44,95% CI 0.27~0.74,P=0.002),有效降低了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的跌倒风险(OR 0.07,95% CI 0.02~0.21,P<0.000 01),采用直接精简神经类药物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OR 0.16,95% CI 0.07~0.37,P<0.000 1)。结论:神经类药物的处方精简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可以减少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挖掘和评价达格列净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OR和MGPS 2种方法挖掘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中达格列净相关的安全警戒信号,利用SPSS 22.0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时长、剂量对安全警戒信号的影响。结果:纳入AERS 2012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第一季度ADR报告21 748 398例,其中达格列净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R报告7 643例,ROR和MGPS法同时挖掘出171个达格列净的安全警戒信号,其中感染安全警戒信号30个。发生感染ADR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40~65岁人数最多;ADR多发生于用药半年内;剂量均在说明书推荐范围内。结论:达格列净可引起多个感染ADR如生殖器感染、脓毒症、坏死性筋膜炎等,临床用药时应加强药物ADR监测,减少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9.
陈慧云  陈科帆  陈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3):1357-1360,1375
目的:通过分析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患者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多黏菌素B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感染泛耐药革兰阴性菌,且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3 d的患者资料,观察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的疗效,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91例,平均年龄为(56.76±18.57)岁,多黏菌素B平均给药剂量为(118.04±32.23) mg·d-1,给药疗程中位和四分位数间距为11(7,16) d,患者细菌清除率为40.7%(37/91),临床有效率为52.8%(48/91),30 d死亡率为48.4%(44/91),住院死亡率为60.4%(55/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OR=0.32,95% CI:0.12~0.82,P=0.018)及给药时机(OR=0.28,95% CI:0.10~0.77,P=0.013)是影响多黏菌素B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序贯器官衰竭评分(OR=1.30,95% CI:1.12~1.51,P=0.001)及血流感染(OR=10.49,95% CI:2.35~46.93,P=0.002)是患者在多黏菌素B治疗期间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多黏菌素B应用于危重患者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恰当的给药时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患者器官功能的衰竭程度以及伴随血流感染是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大样本数据对卡格列净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信号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共26季度的卡格列净的ADR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和比例报告(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法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Drug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分析药物不良事件安全信号。结果:共提取到卡格列净相关ADR报告14 039份,除去信息未知的情况,其中女性5 439例(38.7%),男性5 824例(41.5%);年龄主要分布在45~64岁(3 779例,占26.92%)。挖掘到该药相关ADR信号主要表现为截肢、酮症酸中毒、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事件,且截肢好发于男性及高龄患者;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好发于女性。将信号进行规整比对,还挖掘出骨髓炎、特发性阴囊坏死、胰腺炎、排尿障碍等药品说明书中尚未提及的ADR。结论:利用FAERS数据库可较全面深入地分析卡格列净的ADR,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和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上市后的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例报告比法(PRR)和报告比值比法(ROR)对2013年第2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自发呈报系统中接收的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3种SGLT2抑制剂的ADR进行信号挖掘,分析ADR报告中对应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上报年份、上报国家、严重ADR)和安全警告信号。结果:收集到的6029375份ADR报告中,SGLT2抑制剂为伴随和怀疑药物的ADR报告有43807份,其中卡格列净ADR报告19301份、达格列净ADR报告10960份、恩格列净ADR报告13546份。除性别未知和年龄缺失的ADR报告外,纳入报告患者的性别分布均衡,主要集中在50~75岁范围内,上报年份主要在2018年,主要上报国家为美国,以“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为主要的严重ADR。共挖掘得到ADR信号573个,累及系统26个,主要集中在代谢与营养类疾病、内分泌失调、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扰类疾病等方面。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ADR频数排序前10位的主要ADR信号共14个,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的ADR信号中强度最强的信号都依次为酮症酸中毒(PRR值分别为119.64、140.11,ROR值的95%CI下限分别为148.28、178.78)和真菌感染(PRR值分别为47.76、34.77,ROR值的95%CI下限分别为50.69、36.28);而卡格列净除上述2个信号较强外,截趾(PRR值为489.79,ROR值的95%CI下限为520.15)和骨髓炎(PRR值为61.42,ROR值的95%CI下限为65.38)的信号也较强。结论:SGLT2抑制剂在代谢与营养类疾病、内分泌失调、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扰类疾病方面的安全风险较高。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易引起酮症酸中毒、真菌感染等ADR,卡格列净还易引起截趾、骨髓炎等ADR。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PD-1/PD-L1抑制剂导致肺炎的发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为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FDA平台,收集2015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FAERS数据库中首要怀疑药物为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纳武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不良事件为肺炎的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评价4种药物导致不同类型肺炎的风险大小。结果:PD-1/PD-L1抑制剂导致肺炎的报道共有7 444份,包括阿替利珠单抗718份(9.65%),度伐利尤单抗1 109份(14.90%),纳武单抗3 627份(48.72%),帕博利珠单抗1 990份(26.73%),涉及患者7 268人,共检测出70个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其中阿替利珠单抗13个,度伐利尤单抗11个,纳武单抗26个,帕博利珠单抗20个。不良事件以放射性肺炎、免疫介导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为主。结论: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纳武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均与肺炎的发生相关,其中度伐利尤单抗导致肺炎的风险最高。使用时应注意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和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数据库中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相关数据,探讨该药潜在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同时检测FAERS数据库中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不良事件信号,检索时限从2015年第3季度该药上市至2019年第3季度共17个季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经过多重筛查,ROR法与PRR法得到信号均一致合计41个且挖掘出33个未在说明书收录的警戒信号。其中较强的信号主要集中在低血压、室性心动过速、血管性水肿、听觉迟钝、高钾血症等,系统器官分类(SOC)涉及信号个数最多的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脏疾病等,同时也挖掘出该药可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结论: 利用挖掘FAERS数据可较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上市后的不良反应,进而有效地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致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分析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结果:共检索到SGLT-2抑制剂致急性胰腺炎报告264份,整体SGLT-2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利拉鲁肽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利拉鲁肽2010年一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共37个季度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56 396条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合并同义词后使用ROR与PRR法,经过二次筛选,得到ADR信号87个,主要集中于胃肠道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用药部位损害、内分泌紊乱等方面。结论: 对利拉鲁肽ADR信号进行挖掘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或避免应用于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测定不同厂家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N-亚硝基二甲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的含量。方法:采用GC-MS法,标准曲线法计算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NDMA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VF-WAXms (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离子检测。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25~50.00 ng·mL-1,r=0.999 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7.79%,RSD为3.53%;检出限为0.25 ng·mL-1。采用该方法对市面上31家企业共75批次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NDMA含量测定,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批次中均存在一定比例的超限。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适用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NDMA的检测,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美国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的有关雷珠单抗注射液的眼部及其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共69个季度报告中有关雷珠单抗的不良反应进行数据挖掘和信号检测,分析其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及其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去重后提取以雷珠单抗为主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共57 680件,ROR法共识别到656个信号,PRR共检测到1 053个信号,最终纳入2种方法的重复信号652个,累计21个系统/器官;绝大部分不良反应为眼部并发症,其次以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居多。结论: 除眼部不良反应外,以心血管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居多,临床使用此类药物时如出现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时应考虑是否与此药物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