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黎相照  薛小磊  许锦文 《广东医学》2016,(16):2452-2454
目的:探讨凝溶胶(GSN)蛋白在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 法)检测69例结直肠癌组织(原发癌组)、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和35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中的 GSN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SN 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原发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癌旁正常组中的 GSN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原发癌组和淋巴结转移癌组,而原发癌组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06)。 GS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TNM 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低分化结直肠癌 GSN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结直肠癌(P =0.009),晚期结直肠癌(Ⅲ+Ⅳ)中 GSN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结直肠癌(Ⅰ+Ⅱ)(P =0.001),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GSN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01)。结论结直肠癌早期,GSN 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肿瘤的形成有关,而随着肿瘤进展到晚期,GSN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的恶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阐明MyD8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远旁组织标本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yD88在结直肠癌及癌远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半定量分析MyD88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对9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MyD8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远旁组织(P<0.01);MyD88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化无明显关联(P>0.05),MyD88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联(P<0.05);MyD88高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MyD88低表达组(P<0.05)。结论:MyD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Krüppel样转录因子12(KLF12)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收集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选择体检正常者100人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肠组织中KLF12、nm23、周期素E1(CyclinE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患者血清中KLF12水平并检测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KLF12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LF12、CyclinE1、MMP-2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χ2=66.155,52.795,64.515,52.632;P<0.001),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χ2=13.019,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KLF12蛋白与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96 3,P<0.001;r=0.326 4,P<0.001),与nm2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27 3,P=0.013)。病例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KLF1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中KLF12蛋白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最佳cut-off值为3.795 μg·L-1,曲线下面积为0.834,其对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8%和94.0%。病例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血清中KLF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t=2.708,P=0.007);结直肠癌组织中KLF12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中KLF12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06 9,P<0.001)。淋巴结转移程度为N3的(N3组)患者血清中KLF12水平最高,N0组患者最低(F=21.731,P<0.001)。结论:KLF12蛋白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检测患者血清中KLF12蛋白表达水平可能对判断病情和预测淋巴结转移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7-H1和B7-H4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中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浸润的关系,为判定CRC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CRC患者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B7-H1、B7-H4蛋白的表达和Treg的浸润情况,并与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CRC患者CRC组织中B7-H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72.34,P<0.01)。不同浸润深度的CRC组织中B7-H1表达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RC组织中B7-H1高表达频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Duke's分期C+D者CRC组织中B7-H1高表达频数高于Duke's分期A+B者(P<0.01)。CRC组织中B7-H4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78.92,P<0.01)。不同浸润深度的CRC组织中B7-H4高表达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RC组织中B7-H4高表达频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5);肿瘤组织中Treg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分化程度不同CRC组织中Treg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RC组织中Treg阳性细胞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Treg浸润与B7-H1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Cramer's=0.463),Treg浸润与B7-H4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Cramer's=0.320)。结论:B7-H1和B7-H4在CRC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并与肿瘤中Treg浸润增加有关,可作为评估CRC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123+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中的浸润,阐明其对CR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CRC手术切除病理标本、癌旁正常组织及相应TDL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CD123+pDCs和Foxp3+Tregs的阳性细胞数,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检测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CRC患者癌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癌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转移肿瘤引流淋巴结(mTDLN)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非转移肿瘤引流淋巴结(mfTDLN)(P<0.01);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癌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患者(P<0.01)。CRC患者癌组织中CD123+pDCs阳性细胞数较低,但CD12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mTDLN与mfTDLN组织中CD123+pDCs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DLN组织中pDCs与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的比值(pDCs/mDCs)明显高于mfTDLN组织(P<0.01);pDCs/mDCs比值与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421,P<0.01)。结论:CRC的发生发展与癌组织局部微环境中CD123+pDCs阳性细胞数无关,与Foxp3+Tregs浸润数量有关。肿瘤组织中DCs亚群的变化与Foxp3+Tregs相关,其表达促进了CR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善云  张岳枫  李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0):2518-2519,252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urvivin表达的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率为56.8%(25/44),而所有癌旁组织均未见Survivin表达。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 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深度、组织分级、Dukes分期、复发及淋巴结转移都无明显关系,伴远处器官转移的肿瘤中Survivin阳性高于无远处器官转移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生物节律基因NPAS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NPAS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 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NPAS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其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 法采用RT-qPCR检测NPAS2 mRNA在4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新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NPAS2蛋白 在120例肿瘤及癌旁石蜡标本中的表达;利用其中78例随访患者资料,K-M生存法分析NPAS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之 间的相关性。结果RT-qPCR结果提示,结直肠癌中NPAS2 mRNA表达显著低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 果提示,NPAS2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9.2%,显著低于癌旁中的62.5%(P<0.05)。NPAS2的低表达与结直肠 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 0.05)。K-M生存分析结果表明,NPAS2 高表达组患者5 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PA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肿瘤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患者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提示检测NPAS2的表达对预测结 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抗酶2(ornithine decarboxylase antizyme 2,OAZ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组织中OAZ2 mRNA表达,分析OAZ2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OAZ2 mRNA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OAZ2 mRNA表达低于高分化结直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OAZ2 mRNA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AZ2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组织中Ki-67和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Ki-67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结直肠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7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组)、71例结直肠癌癌旁组织(癌旁组)、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正常组)中Ki-67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Ki-67和COX-2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分期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Ki-67及CO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67和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χ2=24.581,P<0.05;χ2=11.538,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Ki-67和COX-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χ2=5.021,P=0.025;χ2=7.289,P=0.007);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Ki-67和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分期患者(χ2=8.570,P=0.003;χ2=11.409,P=0.001);患者癌组织中Ki-67与COX-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20,P<0.05);随着COX-2和Ki-67表达水平的增加,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逐渐缩短,Ki-67和COX-2阳性表达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逐渐降低。结论:Ki-67和COX-2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其表达上调参与肿瘤形成、发展、侵袭和转移,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去泛素酶基因(USP22)和叉头框M1基因(FoxM1)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120例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3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和Westernblot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USP22、FoxM1及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LEF/TCF、c-myc)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USP22、FoxM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USP22、FoxM1、β-catenin、LEF/TCF、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USP22、FoxM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及Duke''s分期均有关(均P<0.05);且USP22/FoxM1共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及Duke''s分期亦均有关(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USP22、FoxM1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结肠息肉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linc00673的表达水平,为血浆linc00673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结肠息肉、结直肠癌住院患者,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检测linc00673在结直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分析linc00673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linc006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结肠息肉患者(P<0.05);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部位、大体形态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仅与肿瘤体积大小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linc00673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该院病理科收集的50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Claudin‐1和VEGF‐C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χ2=32.270,P=0.000;χ2=41.209,P=0.000);癌旁组织的 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χ2=7.294,P=0.007;χ2=5.741,P=0.017)。大肠癌组织Claudin‐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组织VEGF‐C的表达与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Claudin‐1、VEGF‐C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χ2=10.953,P=0.001,r=0.468)。结论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与临床分期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患者87例,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HOXB7 mRNA和HOXB7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OXB7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42.4±16.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9.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XB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3.9%,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0.3% (P<0.05);HOXB7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HOXB7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具有更差的预后.结论 HOXB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ER2、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ER2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4%)高于癌旁组织(10.0%),Ki-67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5.9%)高于癌旁组织(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有关(P<0.05);Ki-67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有关(P<0.05).HER2、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515,P=0.001).HER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4% 、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6.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TNM分期、HER2和Ki-67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均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TNM分期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HER2和Ki-67的表达,HER2和Ki-67阳性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酪氨酸蛋白激酶下游分子2(DOK2)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意义,并就DOK2表达与早期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为实验组,采集其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同时采集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样本中DOK2mRNA表达情况,分析样本中DOK2蛋白表达情况,并对DOK2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DOK2mRNA表达与DOK2蛋白表达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②DOK2蛋白表达与早期胃癌患者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均存在密切联系(P<0.05),并与患者生存时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DOK2与早期胃癌浸润状态、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自噬相关蛋白LC3、p62 与JAK2/STAT3 信号通路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3 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C3、p62、p-JAK2 和p-STAT3 的蛋白表 达,并对其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大肠癌中LC3、p-JAK2 和p-STAT3 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 (P <0.05),高中分化大肠癌LC3、p-JAK2 和p-STAT3 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低分化大肠癌(P <0.05),有淋 巴结转移患者LC3、p-JAK2 和p-STAT3 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 <0.05)。大肠癌p62 蛋白阳 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 <0.05),高中分化大肠癌p62 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大肠癌(P <0.05),有淋 巴结转移患者p62 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 <0.05)。LC3 蛋白表达与p-JAK2、p-STAT3 蛋白 表达均呈正相关(r s=0.315 和0.295,P <0.05),而p62 蛋白与p-JAK2、p-STAT3 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 s=-0.320 和-0.326,P <0.05)。结论 LC3、p62 在大肠癌中表达增加可能与JAK2/STAT3 信号通路有关,为大肠癌的 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可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组织蜡块标本200例,同时选取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K7、8、18~20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酪氨酸激酶1(JAK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JAK1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qPCR检测mRNA表达和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在喉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根据免疫组化评分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喉鳞癌组织JAK1mRNA明显增高,P<0.01;与癌旁组织相比,喉鳞癌组织JAK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JAK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结论 JAK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在喉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大鼠肉瘤蛋白活化因子2(RASAL2)的表达情况,分析RASAL2与乳腺癌临床发展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RASA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5,P<0.001).RASAL2在Luminal B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Non-Luminal 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38).且RASAL2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有无脉管侵犯有关(P<0.05).RASAL2在乳腺癌中低表达,且与乳腺癌的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术前淋巴化疗对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癌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合凋亡变化,探讨淋巴化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Ⅱ-Ⅲ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淋巴化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淋巴化疗组改良根治术前72h于瘤床或肿瘤周围注射表阿霉素-活性炭混悬液10mg,对照组注射表阿霉素水溶液10mg。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腋窝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凋亡指数AI,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淋巴化疗组转移癌细胞AI平均为(9.5±2.7)%,对照组平均(3.8±1.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淋巴化疗组Bcl-2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Bax蛋白表达升高更明显(P<0.01),Bcl-2/Bax的比值下降。结论 淋巴化疗能诱导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凋亡增加,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Bcl-2/Bax蛋白的比值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