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肠梗阻导管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使肠管自然排列、避免肠管呈锐角折叠、有足够的长度支撑全部小肠以及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已较广泛地应用于肠梗阻的治疗,对提高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成功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三科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9例机械性小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组41例,传统手术组88例。 结果 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组术后5年复发率为5.0%(2/40),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18.8%(16/85),P<0.05],且复发时间(42.5±7.8)个月明显晚于传统手术组[(20.3±11.8)]个月(P<0.05)]。 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防治肠梗阻复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外排列术治疗腹茧症的临床效果与预后。 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3年收治的5例腹茧症行肠外排列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例特征、手术经过与临床转归。 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9.8岁,3例具有既往腹部手术史;肠外排列术的平均时间为367.0 min、平均出血760 ml;3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平均切除长度21.3 cm;术后平均第14.8天开放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天数22 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45.2个月期间无患者因肠梗阻再次住院,临床疗效满意。 结论肠外排列术治疗腹茧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较好,可作为腹茧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经由自然孔道行小肠排列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和预防梗阻复发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共纳入需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1例。术前诊断:肠粘连松解术后15例,宫外孕术后1例,直肠Dixon术后1例,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1例,腹茧症1例,阑尾穿孔切除术后2例。手术方式:肠粘连松解术9例,肠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术10例,肠粘连松解术及横结肠造口术1例,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术中同时置入肠梗阻导管经鼻行小肠内排列,术中引导至末端回肠。患者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营养治疗,支持治疗等。结果术中成功置管2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例置管未成功。平均置管时间(15±9)min。平均胃肠减压量为:(502±114)ml/d;全组患者术后平均(4.4±3.2)d排气,术后(6.2±2.2)d开始带管进流食。术后平均(14.7±7.6)d拔管,术后均顺利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5.0%(3/20):2例切口感染;1例鼻咽炎。术后随访20例5~40个月,2例(10.0%)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间断腹胀,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治愈率为90.0%,无因肠梗阻而再手术病例。结论在肠粘连松解和肠切除的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操作简单,微创,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症状,降低肠梗阻的复发率。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作为小肠内排列的选择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 年3 月17 日—2020年11 月9 日诊治的5 例腹茧症患者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近、远期效果等情况。结果:5 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肠梗阻,其中2 例患者术前CT 检查可见小肠外有纤维膜包裹而高度怀疑腹茧症。5 例均接受手术,术后2 例发生并发症均为早期肠梗阻,1 例失访,术后近、远期随访中出现1 例下腹痛病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茧症多以肠梗阻为主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腹部CT 检查伴冠矢状重建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总体预后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在治疗小儿外科中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26例重症粘连性肠梗阻行经鼻导管内支架肠排列术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6行传统内支架排列术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开腹手术病史。26手术均手术成功,均行经鼻导管内支架小肠排列术,23例康复出院,死亡3例,病死率为11.5%。死亡原因,肠瘘1例,爆发性感染1例,心肺衰竭1例。拔管顺利,拔管后仅有轻度呕吐4例,无其他不良反应。23例全部随访2~6 a,无远期梗阻复发。结论经鼻导管内支架小肠排列术是治疗患儿腹腔严重粘连的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可以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最高,常发生于盆腔和腹部手术后肠管粘连所致[1],以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治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肠管坏死、穿孔。因此有效解除梗阻、降低肠腔内压力是治疗各类肠梗阻最有效方法之一。传统鼻胃管受制于管道短等原因,减压效果一般[2]。2013-01—2015-01间,我们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安置术治疗急性肠梗阻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  相似文献   

8.
腹茧症203例综合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综合分析203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我院7例,国内文献报道196例。结果患者男:女为1.2:1,平均年龄33岁。临床表现以急、慢性肠梗阻为主者147例(72.4%),腹部包块53例(26.1%)。术前检查包括X线腹部拍片163例,B超85例,CT68例,钡餐透视32例。术前6例(3.0%)诊断为腹茧症。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纤维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172例(84.7%),同时小肠部分切除34例(16.7%)。同时阑尾切除5l例(25.1%);单纯阑尾切除2l例(10.3%)。术后再次并发肠梗阻55例(27.1%),保守治愈37例。再手术18例。192例(94.6%)治愈,死亡11例(5.4%)。结论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有肠梗阻表现者宜行手术治疗。复发粘连性肠梗阻是术后主要并发症,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腹茧症首由1978年被正式命名,迄今文献报道仅57例。其特点是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质韧厚硬的纤维膜包裹,病因不明。临床以腹部包块或肠梗阻为首发症状,手术松解是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腹茧症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操作要点。回顾性总结12例腹茧症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CT和X线钡餐透视检查资料以及手术治疗方式。腹茧症患者的CT征象为可延迟增强的包裹小肠纤维包膜,X线钡餐透视示造影剂长时间不能排空。手术探查发现患者小肠全部或部分被一层灰白色、质密的纤维膜包裹。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和腹部CT检查对于原发性腹茧症患者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肠梗阻手术发现腹茧症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小平 《腹部外科》1997,10(1):48-48
患者,女性,27岁。因左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44小时来院,发作时伴恶心呕吐无肛门排便排气。经门诊补液抗炎及对症处理后腹痛未见缓解,反有加重,于1996年4月19日收住院。患者既往无腹部炎症及外伤手术史,已婚三年未孕。查体:体温38℃,血压17/9kPa,面色苍白,巩膜不黄,心肺(-),左中下腹稍隆,肝脾肋下未及,左腹部肌卫,有压痛,反跳痛,无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血常规示WBC16.5×10~9/L,N>9,Hb6.9g/dl,B超示胆囊结石,腹部平片见左下腹4个液平,拟“肠梗阻,胆囊结石,贫血”。即在硬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一层淡黄色结缔组织薄膜,包裹腹腔内所有脏器,包膜呈蚕茧样,表面  相似文献   

12.
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多次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多次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3年间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多次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1例肠坏死肠切除病例术后发生肠瘘,经内支撑管持续低负压引流后迅速痊愈。19例患者经1~7年随访,均未出现肠粘连和肠梗阻。结论对多次手术(2次以上)后出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腹腔内粘连致肠梗阻容易复发。对于广泛性的粘连性肠梗阻必须做小肠排列术,但各种小肠排列术尚须进一步完善。1996—2006年作者对逆行内排列的支架管和插管方法进行改进,治疗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6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总有效率96.30%(26/27),1例无效转手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创伤小,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方法将68例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置入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观察组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比较2组患者每日胃肠减压量,腹胀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每日胃肠减压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腹胀症状缓解时间及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治疗总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腹茧症(AC)是一种少见的腹部综合征,表现为部分或全部小肠被一层厚纤维膜覆盖、包绕所致的肠梗阻或软组织包块.本文对其命名、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小肠悬挂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悬挂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经验。方法1990年2月至2006年2月对术中诊断为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27例患者行小肠悬挂排列术。结果本组27例痊愈,获随访15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12年,无因粘连性肠梗阻而再次入院手术者。结论小肠悬挂排列术是预防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再发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8.
小肠排列术治疗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小肠排列术使无法控制的肠粘连变为可控制的肠粘连,以期防止粘连性梗阻的发生。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介绍小肠排列术先后历经的3个阶段,即:(1)用缝合小肠似手风琴键样列固定在腹腔内;(2)用直针粗线将小肠系膜做U字形小肠排列缝合;(3)用米-阿氏管经小肠腔内排列。结果 较牢地固定了小肠益,使肠袢成弧形环状排列,避免了锐角;充分地进行了肠腔减压。随访45例(2-15年),证实治愈率为91.9%。结论 手术操作不复杂,费时短,疗效可靠,有效地降低了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受到外科医师的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9.
腹茧症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 8例腹茧症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 ,无再度发生肠粘连等不良反应 ,随访半年未发现异常。提示术前腹部观察处理 ,术后注意监测腹腔出血 ,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合理进食、进饮 ,做好出院指导是患者术后康复、防止再度肠粘连和肠梗阻等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置管前开展心理疏导、置管后密切观察病情并加强导管管理和做好营养支持、生活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中显效43例,有效5例,2例治疗3 d无效后经手术治疗痊愈。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导管滑脱、阻塞及非计划拔脱等不良事件。结论对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做好全面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