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2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采用乳突后发际内小切口,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全程解剖三叉神经颅内段,寻找责任血管,将其从三叉神经入脑干区(REZ)分离,植入Teflon垫棉。观察术后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均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REZ区。23例中22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1例无效。3例术后发生术侧面部麻木。随访1个月~2年无疼痛复发。结论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正确的手术方法是决定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乔振才  谭金涛 《武警医学》1994,5(3):147-148
耳后小切口入路血管减压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武警江苏总队医院神经外科乔振才,谭金涛,黄益华,廖春生(扬州205003)我院自1991年5月以来,采用耳后小切口入路钻孔开颅血管减压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3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  相似文献   

3.
1986年4月以来,作者采用显微外科神经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6例,全部有效。根据显微镜下所见,结合文献资料,提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多接触现象是三叉神经痛的解剖学基础。蛛网膜粘连、增厚使神经和/或血管产生移位和固定,二者间的接触变成压迫并无缓冲余地,这种蛛网膜的炎性改变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并对手术进行部分改进。方法 选择2012-02至2015-12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76例,针对术中部分患者出现显露不良的情况,对手术探查入路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进行改良。结果 76例中,治愈65例,缓解11例。缓解的11例中,恢复性治疗1个月后,8例疼痛消失,3例无效。手术总有效率为96%。在所有患者术后随访中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并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乙状窦后入路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发三叉神经痛病因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治疗也比较困难。我科从1991年以来采用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18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85年以来,采用乙状窦后和迷路后进路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65例,近期治愈率达98.33%。手术采用小骨窗进颅,具有痛苦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及治愈率高等特点而易被患者接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 临床资料 男19例,女13例;年龄37~76岁,平均51.3岁;病程2~16年,平均6.8年。32例均表现为短暂而重复的单侧严重的疼痛爆发.疼痛具有局限性;其中左侧12例,右侧20例,单独第1支疼痛6例,第1支疼痛及第2支疼痛17例,3支均疼痛9例。易被风吹、抚摸面顿、说话、咀嚼或吃东西诱发,日常的动作如洗脸、梳头、刷牙都很刖难。均有明确的扳机点位于患者的上下唇或鼻翼附近。所有患者均经过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则经过局部封闭或射频热凝术等治疗无效。本组未选用双侧疼痛病例。CT及MRI检查病例均经CT及MRI检查以排除脑桥小脑角占位、血管瘤及多发性硬化。  相似文献   

9.
1989年9月-2007年9月,我院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行微创局麻显微外科神经血管减压术、肿瘤切除术等治疗三叉神经痛93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2003年3月~2008年5月我们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1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3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个月评价疗效,痊愈17例,显效5例,进步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毛更生  张蕴增 《武警医学》1999,10(9):505-508
目的 介绍101 例三叉神经痛经桥小脑角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101 例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术式选择及复发率,并就减少并发症进行探讨。结果 3 例胆质瘤切除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余98 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者88 例;10 例仍疼痛但程度减轻,均存在于62 例行微血管减压术式者中,其中5 例于术后10 d 内疼痛消失,另5 例口服药物可控制。近期有效率100 % ,近期治愈率898 % 。无死亡病例。共随访成功65 例,随访时间05 ~7 a ,复发6例。结论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桥小脑角区显微是最接近其病因的治疗,并视术中情况进一步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或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较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1年5月以来,采用微创手术对经手术证实微血管压迫(Microvascular compression,MVC)致三叉神经痛的148例患者,行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取得显著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三叉神经痛(TN)常累及三叉神经的第二、三分支。85%以上的TN患者是由于三叉神经根存在血管压迫所致。目前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被认为是治疗TN最有效的方法。2009年3月—2012年10月我科经MVD治疗单侧TN患者43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4年1月~2010年1月期间采用微血管减压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22例。男4例,女18例,年龄44~72岁,平均60.56岁,其中第2、3支痛14例,第1、2、3支痛5例,第3支痛2例,第1、2支痛1例。  相似文献   

16.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常见的脑神经功能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无征兆的突发性、剧烈性疼痛。文献报道称,TN患病率约182/10万人,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微血管压迫导致三叉神经痛是得到医学界一致认可的一种假说。微血管减压手术(MVD)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三叉神经痛手术疗法.90%左右的患者术后可在长期缓解或消除疼痛的基础上,保留面部正常感觉,但其引起的面部麻木、复视等并发症同样明显。本研究旨在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压迫程度、手术减压疗效等因素进一步展开分析,以更好地明确手术适应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管压迫MRI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探讨MRI对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共170侧脑池段三叉神经MRI检查中,59侧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可疑接触35侧,其中症状侧有神经血管压迫、接触或可疑接触者为75例,经统计学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有无与是否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有显著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短暂而剧烈的阵发性面部疼痛,可被三叉神经分布区内轻微的皮肤刺激“扳机点”所触发,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1]。目前,颅内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是导致三叉神经痛发作的主要原因已经被广大学者所接受[2]。微血管减压手术是针对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进行治疗,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3]。我科自2009-02至2012-05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治疗患者56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收集了近期有关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MRI研究文献,对三叉神经与血管的解剖关系、三又神经痛的MRI检查技术、MRI表现及MR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技术治疗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探讨一侧行PMC术后对侧PMC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对从2000年12月至2009年8月采用PMC技术治疗的74例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判定手术成功率,根据患者一侧手术后咀嚼肌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选择对侧手术时机.结果 对74例患者共行145次手术(包括3例患者术后单侧疼痛症状复发行第2次手术治疗).术后即刻成功率为96.5%.随访1 ~ 7年,平均2.9年,疼痛复发率为2.1%.74例患者中行双侧手术者68例,其中57例在单侧进行PMC治疗后1 ~ 3个月内行对侧PMC术.结论 PMC技术是治疗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其中单侧进行PMC治疗后,可在术后1 ~ 3个月进行对侧的PMC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