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索河南省医疗机构潜在致瘾致幻药品滥用预警平台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河南省医疗机构潜在致瘾致幻药品滥用预警平台建立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潜在致瘾致幻药物滥用的主动监测和回顾性分析监测模式,收集潜在致瘾致幻药物滥用信息,以报告比值比法(ROR)法挖掘药物致瘾致幻风险,以ROR法的95% CI值判断预警信号的生成,分析药物滥用区域性流行特征,及时发现易造成致瘾致幻的药物。结果: 抽检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共计一年半的病例信息,涉及麻醉药品、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以及H2受体拮抗剂等有效数据药品13个,其中有8种药品,10个品规药物ROR的95% CI>1,即10个品规药物有致瘾致幻事件的发生,注射用剂型药品致瘾致幻发生的风险高于口服制剂。结论: 通过对河南省平台的监测,对使用量大且集中使用的药物起到了很好的滥用监测效果,并进一步挖掘潜在用药风险信号,提前进行预警干预,降低药害事件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收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国家集中采购(以下简称"集采")中选药品和非中选药品说明书条目情况,为提高药师研读药品说明书的能力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对比分析该院61组同通用名集采中选药品和非中选药品说明书各条目一致性、完整性,重点剖析差条目。结果: 61组同通用名的集采中选药品与非中选药品说明书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其中,29组说明书差别较大,有7个或以上的差异项目,占比47.54%。结论:集采中选药品在药理毒性、临床试验、警示语、药物过量、药动学及特殊人群用药等项目上存在严重缺失。相关部门与药师、医师应积极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重视说明书的修订和更新,促进药品说明书及其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超适应证用药情况,为规范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结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特点,建立超适应证用药评价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使用ICPi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新型抗肿瘤药物超适应证用药评价标准,对ICPi超适应证用药情况进行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合理性评价。结果:共收集到该院使用ICPi的病例30例,其中22例(73.3%)为超适应证用药,包括信迪利单抗20例、卡瑞利珠单抗1例和纳武利尤单抗1例。22例ICPi超适应证用药病例中,评价为限制使用、特殊使用和不推荐使用的分别占22.7%(5/22)、22.7%(5/22)和54.5%(12/22)。结论:该院ICPi的超适应证应用比较广泛,且存在无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用药情况,需要加强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样本儿童医院药品使用情况,为制定中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8家三级儿童专科医院的药品采购数据,比较分析第7版《WHO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EMLc)与样本儿童医院用药在品种和剂型上的异同,根据欧洲药品管理局推荐的儿童用药剂型,分析不同年龄儿童适宜用药剂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儿童医院用药与《WHO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重合的活性成分191个,重合率64.3%,重合的品种247个,重合率75.3%。儿童医院使用较广泛的剂型分别为静脉注射剂(41.3%)、口服片剂(24.9%),用药金额占比最高药品类别为抗感染药物(34.0%),用药金额占比最高的药品为人免疫球蛋白(16.8%);适宜新生儿和婴幼儿使用的泡腾剂、栓剂和灌肠剂较少。结论:儿童专科医院的用药情况与EMLc存在差异,部分类别药品剂型缺乏,在制定中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时,可借鉴EMLc相对成熟的遴选原则,结合我国儿童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儿童在药物剂型和规格上的特殊需求,提高我国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患者在用药行为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影响安全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用药宣教提供方向。方法:以纸质问卷形式,对该院门诊患者进行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KAP)调查,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整理和汇总,采用t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对用药行为风险KAP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录有效问卷504份,该院门诊患者安全用药KAP总体得分为良好。知识和行为部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药品购买认知和过期药品处理上。大部分患者的用药教育活动参与较少,但对于开展合理用药知识宣教持肯定态度。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显著影响患者的用药知识得分;医疗保险情况显著影响患者的良好用药行为;居住地和年龄显著影响患者的不良用药行为。结论:该院门诊患者具有的充足的用药知识和较为安全的用药行为,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特点、医保情况以及居住地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用药宣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处方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药师处方审核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广东省97家医院在2018年8-10月的1000张门诊冠心病不合理处方进行处方审核,分析不合理用药类别及影响因素。结果:1 000张冠心病不合理处方中,联合用药不合理占53%,用法用量不合理占37.3%,遴选药物不合理占23.5%。冠心病各类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类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处方中使用氯吡格雷、合并使用抗凝药物或合并房颤是导致抗血栓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处方医师和审方药师需重视各类冠心病治疗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尤其是联合用药不合理和抗血栓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某院住院患者注射用炎琥宁的使用情况及炎琥宁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炎琥宁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炎琥宁的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用药特点,并以"炎琥宁"、"配伍"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分析炎琥宁配伍的相关文献;配置注射用炎琥宁临床常用浓度,检测其在不同时间的相对吸光度、pH值、外观等指标。结果:炎琥宁与0.9%NS(氯化钠)不存在配伍禁忌。临床如果使用炎琥宁80 mg规格的,建议溶媒选用5%GS(5%GS为说明书规定溶媒);考虑到糖尿病患者血糖问题,若使用0.9%NS做溶媒,建议使用炎琥宁200 mg规格的。医生按照临床药师的建议使用注射用炎琥宁,滴注过程未出现输液器堵塞情况。结论:临床药师及时干预,对临床合理使用炎琥宁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BI决策支持系统开发集采药品临床使用监测系统,为落实药品带量采购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在原有监测系统基础上,根据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变化情况,按照"聚焦问题、突出重点、自主管理、兼容并蓄"思路制定改造方案,实现集采药品临床使用监测。结果:对HIS系统和BI系统分别进行升级改造,新增中选药品信息维护模块、重点药品临床科室用药监测、临床科室查询模块等,新的集采药品临床使用监测系统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结论:在新的监测系统支持下,进一步加强临床药品使用监测与管理,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交流,督促临床科室优先选择使用中选药品,医院集采药品采购与使用按进度进展顺利,达到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解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药品规则库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合理用药软件在儿科医院的适应性,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水平的提升。方法:从"儿童药品剂量规则设置"、"儿童超说明书用药规则设置"、"儿童个性化给药规则设置"、"医院药品管控规则设置"等4个方面阐述建立适应性更高的儿童药品规则库角度和思路。结果:初步建立该院儿童药品规则库,自2019年至2020年住院医嘱合理率不断提高,不合理医嘱类别占比逐渐下降,实现了从信息化层面保障儿童合理用药。结论:儿童药品规则库的建立既保障了儿童患者用药安全,又体现了药师的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药事服务能力,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样本医院儿童用药的基本情况以及重点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样本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中1~14岁儿童的用药情况,进行分类、排序、汇总分析,结合说明书,判断其医嘱是否超说明书,并对重点药物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样本医院处方占比最多的药物依次是平喘类药物、头孢菌素以及维生素类药物,处方占比最高的20种药物总权重是72.98%,前20种药物中有19种药物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了针对儿童的用法用量;注射用盐酸氨溴索有96.31%的患者用药频率为每天一次,100%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单次用药剂量过大问题,6~12岁患者中有52%的人存在剂量过大问题;阿奇霉素注射剂存在超说明书情况,但基本能做到对症使用,按需给药。结论:样本医院在儿童用药选择方面卓有成效,但在个别重点药物使用上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现象,需要重点关注,并制定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门诊妊娠用药咨询数据,为开展孕期用药咨询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门诊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妊娠用药咨询案例进行研究,通过随访了解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健康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妊娠用药咨询案例397例,有效随访307例。咨询者平均年龄为(30.32±5.70)岁,孕早期用药(≤12周)占72.75%。涉及药物409种,西药273种,中成药136种。咨询前暴露药物种数在2~5种的人最多,占53.40%。使用频率排名前10的西药包括左氧氟沙星、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等,前10的中成药以抗感冒药为主。307例患者中204例顺利分娩,娩出191例健康新生儿。结论:加强孕期用药宣传和教育,完善用药风险评估体系,是促进妊娠合理用药的关键。药师通过药学门诊提供个体化用药咨询评估和建议,对改善妊娠人群的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较全面了解北京地区抗感染药物用药纠纷现状,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构建有效的用药纠纷防控措施。方法: 对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登记的结案日期在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全部抗感染药物用药纠纷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对60件抗感染药物用药纠纷调解案例的分布特点、药品种类、过失原因等进行多角度分析,探讨纠纷防控措施。结果: 抗感染药物用药纠纷大多发生在三级医疗机构(56.7%);患者女性(65.0%)多于男性(35.0%);抗感染药物用药纠纷发生较多的科室排名前四分别是呼吸内科、儿科、急诊科、耳鼻喉科;引发用药纠纷的药品种类主要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过失原因主要为超剂量(18.9%)、用药禁忌(17.2%)、无适应证用药(17.2%)、未询问过敏史(10.4%)等。结论: 应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感染药物用药相关问题的重视,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在各环节建立防控措施,加强抗感染药物处方审核与点评,有效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作用,减少患者用药风险与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我国9个城市脑卒中患者的处方数据,分析评价脑卒中患者门急诊处方用药合理性,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19年期间我国9个城市120家样本医疗卫生机构的抽样处方,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段集中在61~80岁,占比超过50%,男女比例为3∶2;就诊科室排在前3位的是神经内科(47.0%)、神经外科(9.6%)和老干科(7.8%);处方量排在前10位的药品种类包括调节血脂药、抗血小板药、神经保护剂、祛痰药、电解质平衡调节药以及抗高血压药,其中调节血脂药、抗血小板药、祛痰药以及神经保护剂的用药合理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氨溴索的最佳剂量尚不明确、神经保护剂过度应用等;此期间脑卒中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我国的脑卒中用药需要进一步规范,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哮喘类疾病临床用药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医院药库2008—2010年哮喘病治疗主要用药出库数据,从购药金额、用药频度(DD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用药特点。结果我院2008—2010年3年来哮喘类疾病购药金额和使用量呈上升趋势;购药金额按用药途径排名,第1位是吸入剂类哮喘用药;购药金额按种类排名,第1位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购药金额单项前3位药品为布地奈德混悬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盂鲁司特钠片剂;DDDs排名前3位药品为沙丁胺醇雾化溶液、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孟鲁司特钠片剂。结论我院临床在哮喘类疾病用药方面基本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用药规范,总体用药种类及价格结构比较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的回顾性调查评价,发现存在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为老年住院患者合理用药指导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Beers标准(2019版),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9年10-12月所有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PIM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查阅病例并结合疾病指南共识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患者6 511例,平均年龄为(74.17±7.24)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2.86±9.16)d,平均用药种类为(24.59±16.22)种,经χ2检验住院天数及用药品种数与PIM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464例(83.92%)患者存在PIM问题,其中排名前5的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艾司唑仑片、唑吡坦片、地西泮及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在与疾病相关的PIM中,患有痴呆、认知障碍、谵妄;骨折或跌倒病史;心力衰竭疾病的老年人出现潜在不合理用药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13例、81例和23例。在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的药物中,以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类药物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利尿剂使用例次最多为2 460例次,占总例数的93.64%。在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中,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的联用比例最多为185例次。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肾脏病4期及以上的患者中,依诺肝素和螺内酯的使用分别为23例和19例。结论:老年住院患者PIM发生率较高,结合病例分析,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仍应采取措施减少PIM用药情况的发生,降低用药风险;如临床实际必须使用,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肾脏不适当用药(ren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RIM)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指导老年CKD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Beers标准(2019版),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老年CKD患者RIM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IM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4 835例患者,其中595例(12.31%)存在RIM共662项,占比在前3位的药物是螺内酯(69.49%)、磺达肝癸钠(6.65%)和利伐沙班(4.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4期及以上、住院时间≥20 d、用药品种数≥10种和心力衰竭是老年CKD住院患者发生RI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CKD住院患者RIM发生率较高,患者用药合理性有待提升。用药品种数、住院天数、CKD分期和心力衰竭是患者发生RIM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及药师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层次分析(AHP)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评价肝胆及胰腺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肝胆外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相关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建立肝胆及胰腺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标准,采用AHP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结合TOPSIS法对淮北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2年3月病历资料中肝胆及胰腺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建立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标准权重较高的前3个指标分别为术前用药时机(权重为0.283 2)、品种选择(权重为0.204 3)和给药剂量(权重为0.1439)。共纳入145份病历,其中评价为合理用药的72例,占比49.7%;基本合理用药的10例,占比6.9%;不合理用药的63例,占比43.4%;结论:AHP加权的TOPSIS法可用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能够发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科室加强管理和药学部门实施干预提供依据,促进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其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与统计医院信息系统(HIS)2016-2019年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数量及金额数据,并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其中包含糖皮质激素药物的门诊处方1657张及住院医嘱 1412份,以药品说明书及临床用药指南等作为点评依据,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 2019年我院使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共27种,使用数量及金额排序前五名的品种连续四年未发生变化。门诊不合理处方382张,不合理率为23.05%;住院不合理医嘱289份,不合理率为20.47%。不合理原因与存在主要问题包括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存在禁忌症、超说明书用药等。结论:我院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尚存在不合理性,应加强对糖皮质激素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某医院儿科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查2018年第一季度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处方1200张,对处方中疾病分布、用药种类、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1 200张处方中,在诊断上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为主,这3种疾病占比90.42%。共使用8类52种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位药物分别为中成药制剂(62.92%)、抗菌药物(49.83%)、平喘药(44.33%)。口服给药为最常用给药方式。处方点评合格率90.08%,适应症、用法用量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问题较为突出,分别占4.50%、2.67%和2.33%。结论: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用药中,存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偏高、联合用药不当、适应症不适宜、中成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等现象,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