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薯蓣皂苷元的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大鼠灌胃低(17.5 mg·kg-1)、中(35 mg·kg-1)、高剂量(70 mg·kg-1)薯蓣皂苷元后,于不同时间眼眶取血,以延龄草苷作为内标,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采用LC-MS/MS进行测定。利用DAS 2.0计算药动学参数。色谱、质谱条件:采用Sun Fire C18(150 mm×2.1 mm,5 μm)为色谱柱,以甲醇-乙腈-10 mmol·L-1乙酸铵(86∶11∶3)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以选择反应监测(MRM)方式并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用于定量的离子对分别为m/z 415.5→271.5(薯蓣皂苷元)和m/z 577.5→271.5(内标延龄草苷)。结果: 薯蓣皂苷元血药浓度在1~2 0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在81.7%~83.9%之间,定量下限(LLOQ)为1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小于10%。药动学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薯蓣皂苷元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0-t分别为1 872,3 144,6 625 ng·min·mL-1;Cmax分别为136,276,470 ng·mL-1;t1/2分别为5.73,5.31,6.42 h。结论: 薯蓣皂苷元在17.5~70.0 mg·kg-1范围内其药动学行为呈线性相关,无动力学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肺部MDR-AB感染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0 mg·kg-1 q6h ivgtt)联用阿米卡星(首剂10 mg·kg-1,维持剂量15 mg·kg-1,qd ivgt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米卡星10 mg·kg-1,qd,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最终纳入109例患儿(对照组53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37.74%vs. 57.14%、66.04%vs. 83.93%和62.36%vs. 8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3%vs. 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咳嗽咳痰消失、捻发性啰音消失、胸片阴影消失、入住ICU时间,以及CRP、PCT、TNF-α、IL-6水平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卡星静脉滴注联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部感染MDR-AB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拉氧头孢对映异构体在儿童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研究拉氧头孢在儿童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点,为拉氧头孢在儿童患者中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45例静脉滴注拉氧头孢患儿的血药浓度,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建立拉氧头孢对映异构体在儿童患者群体中药动学模型,并用自举法、拟合优度图和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进行验证。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不同给药方案的合理性。结果:四房室模型可以较好描述拉氧头孢对映异构体在儿童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最终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拉氧头孢RS对映异构体的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5.57 L和4.15 L,清除率(CL)分别为0.78 L·h-1和1.32 L·h-1。体质量对拉氧头孢异构体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了拉氧头孢对映异构体在儿童患者群体中的药动学模型,可为拉氧头孢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磷酸川芎嗪乳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探究磷酸川芎嗪乳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脑靶向性。方法: 大鼠静脉注射50 mg·kg-1磷酸川芎嗪制剂,给药后,在不同时间采血,最后切除大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肾,和脑。所有样品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进行检测,用DAS 2.1.1软件使用非房室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参比制剂(磷酸川芎嗪注射液)相比,乳剂制剂血浆中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在血浆中,乳剂的AUC0-∞Cmax分别为(4 406.96±977.08)mg·L-1·min和(52.131±13.61)mg·L-1。组织分布研究发现磷酸川芎嗪乳剂较参比制剂在脑组织分布更多。结论: 磷酸川芎嗪乳剂在心、肝、脾、肺、肾中有靶向趋势,比参比制剂更易分布在组织中。磷酸川芎嗪乳剂制剂具有脑靶向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iopsoralen,IPO)在雌雄大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探讨性别差异对IPO体内吸收和分布的影响。方法:通过单次灌胃给予雌雄大鼠80 mg·kg-1IPO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雌雄大鼠血浆和主要脏器(肝、肾、心、脾、肺)中IPO的含量,应用DAS 2.0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药动学结果发现,雌雄大鼠血浆中IPO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雌鼠血浆中AUC显著高于雄鼠。组织分布结果发现,IPO在雌雄大鼠肝肾组织中暴露量高于其他组织,其中IPO在雌鼠肝脏中AUC0-t为(1 439.08±84.27) mg·h·L-1,显著高于雄鼠(1 239.55±26.25) mg·h·L-1P<0.05)。结论:IPO在雌雄大鼠体内进程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雌性大鼠血浆和肝组织中暴露量显著高于雄鼠,这可能是IPO易引起雌性大鼠肝损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明美托洛尔对伊伐布雷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对照组:灌胃给予伊伐布雷定(1.0 mg·kg-1),实验组:相继灌胃给予美托洛尔(1.0 mg·kg-1)和伊伐布雷定(1.0 mg·kg-1),比较两组间伊伐布雷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原代肝细胞,分为对照组:伊伐布雷定(0.2、0.5、1 μmol·L-1),实验组:美托洛尔(0.5、1.0、2.0 μmol·L-1)+伊伐布雷定(0.2、0.5、1 μmol·L-1),探讨美托洛尔对伊伐布雷定肝脏摄取的影响。结果: 合用美托洛尔后,伊伐布雷定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分别增加了121.70%、123.14%、119.80%,而CLz/F值降低了5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美托洛尔明显抑制肝细胞对伊伐布雷定的摄取,抑制作用随美托洛尔的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 美托洛尔可以影响伊伐布雷定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能与抑制伊伐布雷定肝脏摄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原儿茶醛在假手术及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CIRI)损伤模型大鼠血浆和脑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以HPLC法测定原儿茶醛(灌胃:400 mg·kg-1)在假手术大鼠和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损伤(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 MCAO/R)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1,5,10,15,30,45,60,75,90,105,120,150,180,240,360,480 min)的血药浓度,明确其在CIRI病理状态下的血浆药动学特征;同法测定平衡相下(11 min)原儿茶醛在假手术大鼠和MCAO/R模型大鼠脑内不同区域的分布含量,明确其脑组织分布特征;并结合微透析取样技术,测定原儿茶醛(静注:100 mg·kg-1)在假手术大鼠和MCAO/R模型大鼠局部脑区不同时间点(0,15,30,45,60 min)的脑药浓度,明确其在大鼠不同脑区的药动学特征。结果: 灌胃给予原儿茶醛后,假手术大鼠体内11 min达血药浓度峰值,AUC0-t为(10 028.52±2 119.42) μg·L-1·h-1,t1/2为5.60 h;MCAO/R模型大鼠体内,7.50 min达血药浓度峰值,AUC0-t下降至(6 924.17±3 627.70) μg·L-1·h-1,t1/2为5.31 h;在平衡相下,假手术大鼠的脑内分布浓度为:皮层>纹状体>海马>小脑;MCAO/R模型大鼠的脑内分布浓度为:皮层>小脑>海马>纹状体,病理状态下各脑区分布浓度均明显提高;静注给予原儿茶醛后,假手术大鼠皮层区的AUC0-t为(1 295.11±216.57) mg·L-1·min-1,Tmax为30 min,t1/2为17.83 min;MCAO/R模型大鼠皮层区的AUC0-t为(2 498.58±128.30) mg·L-1·min-1,Tmax为30 min,t1/2为10.35 min。结论: CIRI的病理状态下,大鼠灌胃给予原儿茶醛吸收速度加快,吸收程度下降;脑内暴露量增多,脑内维持时间变短,平衡相下其在皮层区分布浓度最高,CIRI的病理状态会使其脑内分布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正常重力和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大鼠左氧氟沙星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重力组和模拟微重力组,采用Morey's尾吊模型制备模拟微重力大鼠模型,模拟微重力第8天,正常和模型大鼠分别灌胃20mg·kg-1盐酸左氧氟沙星,给药后设定时间点于眼眶静脉丛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大鼠血浆左氧氟沙星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左氧氟沙星药动学参数Cmax,tmax和AUC0-24h结果:正常重力和模拟微重力大鼠左氧氟沙星Cmax分别为(3.65±0.20),(4.00±0.69)μg·mL-1;t1/2β分别为(4.27±1.09),(5.85±1.32)h;AUC0-24h分别为(18.53±4.06),(14.14±3.78)μg·h·mL-1。模拟微重力组AUC0-24h显著降低,t1/2β显著延长。结论:与正常重力组比较,灌胃盐酸左氧氟沙星模拟微重力组大鼠的药动学性质发生了变化,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灌胃左氧氟沙星的疗效可能降低,研究结果提示微重力环境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的给药剂量可能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阿米卡星的PK/PD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价阿米卡星6种给药方案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血流及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2019年临床标本血培养、痰培养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并测得阿米卡星对其MIC值,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分别模拟不同给药方案对“铜绿假单胞菌血流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5 000“例”的临床疗效,并计算各方案以IQmax ≥ 10为目标阈值的CFR。结果:临床血标本、痰标本中分别分离出76和95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95%、9.76%。对于血流感染,阿米卡星7.5,10.0,12.5 mg·kg-1·d-1给药剂量的CFR均小于90%;当铜绿假单胞菌MIC ≤ 1 mg·L-1时,所有给药方案PTA均为100%,当MIC ≥ 8 mg·L-1时,所有给药方案PTA均小于90%。对于下呼吸道感染,阿米卡星所有剂量的CFR均小于90%;当铜绿假单胞菌MIC ≤ 0.5 mg·L-1时,所有给药方案PTA大于90%,当MIC ≥ 2 mg·L-1时,所有给药方案PTA均小于90%。结论: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于血培养较高,阿米卡星经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时,我国指南阿米卡星推荐剂量能够达标,而经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时,国内外指南推荐剂量均不能达到满意的抗感染治疗效果,存在较大治疗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蒙特卡洛模拟评价标准给药方案(600 mg/q12h)的利奈唑胺(LIN)静脉治疗中国成人休克患者常见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搜集LIN静脉给药在中国成人休克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参数及其对常见G+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和其分布频率,分别以24 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MIC之比(AUC24h/MIC)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CminSS)作为研究微生物学疗效和临床安全性的目标指数,模拟10 000例次后得到对应目标(AUC24h/MIC ≥80,CminSS<7 mg·L-1)的达标概率(PTA)。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仅当MIC≤2 mg·L-1时方可达满意抗菌活性(PTA=100%),而对肺炎链球菌,均可达满意抗菌活性(PTA=100%);CminSS与协变量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关系,当CminSS <7 mg·L-1时的PTA为6.53%。结论:对于LIN静脉治疗中国成人休克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感染,当MIC≤2 mg·L-1时,标准给药剂量能获得较好抗菌疗效,而对于肺炎链球菌感染则均可达满意抗菌活性。此类患者标准给药剂量方案下其血小板减少症风险亦较高,必要时应根据临床情况适当减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得去甲万古霉素在儿童群体中的药动学特征,优化给药方案以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将成人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外推得到儿童模型;通过拟合优度图(goodness-of-fit)、可视化预测检验(VPC)及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PDE)验证外推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能。采用贝叶斯法获取个体药动学参数,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法评价和优化给药方案。结果:去甲万古霉素在儿童群体中药动学参数的群体均值分别为总体清除率(CL)0.11 L·kg-1·h-1、中央室分布容积(V1)6.08 L、周边室分布容积(V2)6.21 L、室间清除率(Q)2.32 L·h-1。拟合优度、VPC和NPDE结果表明外推模型稳定性和预测性能均较好。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提示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儿,去甲万古霉素用于治疗不同MIC(0.25,0.5,0.75和1 mg·L-1)细菌感染时,要使体内暴露水平的目标获得概率(PTA)达到90%以上,对葡萄球菌属的理想日剂量应分别为16,32和48 mg·kg-1及以上,对肠球菌属的理想日剂量应分别为16,24,32和40 mg·kg-1。结论:本研究成功外推得到去甲万古霉素在儿童群体的药动学模型和参数,模拟结果显示,现行去甲万古霉素给药剂量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替考拉宁国外儿童药动学数据在国内汉族儿童中的跨种族外推适用性,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85例国内汉族儿童的监测数据和临床资料,参考已发表的国外儿童替考拉宁药动学模型,采用外推方法获取我国汉族儿童群体的药动学模型,用拟合优度(Goodness-of-fit)、直观预测检验法(VPC)、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PDE)对最终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获取的我国汉族儿童替考拉宁药动学参数为:V1(中央室分布容积)=(7.83±5.14)L,V2(周边室分布容积)=(15.13±9.75)L,CL(表观清除率)=(0.32±0.21)L·h-1,CL2(周边室清除率)=(0.23±0.11)L·h-1。拟合优度、直观预测检验和NPDE结果表明,外推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模拟结果显示,按说明书6 mg·kg-1,或10 mg·kg-1,每日一次维持剂量给药,稳态谷浓度很难达到15~30 mg·L-1的目标浓度范围,维持剂量应提高为15 mg·kg-1,每日一次。结论:该研究通过模型外推成功获取了替考拉宁在我国汉族儿童群体的药动学参数,模拟结果提示说明书儿童维持剂量偏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疾病因素对于环孢素A(CsA)在儿童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收集150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AA)、嗜血细胞综合征(HPS)和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不同病种患儿的CsA血药浓度数据和临床资料。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考察疾病种类因素对于CsA药动学的影响。采用Bayesian最大后验概率法获取并比较CsA在不同病种患者中药动学参数的差异。用拟合优度(goodness-of-fit)、自举法(bootstrap)、直观预测检验法(VPC)、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PDE)对最终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最终模型药动学参数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吸收速率常数(k_a)1.22 h-1,吸收时滞时间(Tlag)0.45 h,表观分布容积(V_d)218.18 L,口服清除率(CL)14.45 L·h-1。拟合优度、自举验证、VPC和NPDE结果表明最终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模型结构显示只有患者的体质量和AST值是影响CsA清除率的显著性因素。CsA在AA、HPS和RNS患者中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取了CsA在儿童AA、HPS和RNS患者中的药动学参数,上述疾病因素不会显著影响CsA在儿童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现有的早产儿氟康唑群体药动学模型对外部数据的预测准确性,并对给药剂量进行优化,为早产儿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提取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氟康唑的早产儿群体药动学模型信息.收集30例使用氟康唑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和血药浓度数据,采用拟合优度法、可视化预测检验法(visual predictive ch...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奥卡西平在儿童群体中的药动学模型,辅助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和漏服药物后的补救方案。方法:收集124例4个月~18岁儿童癫痫患者口服奥卡西平后体内主要活性代谢产物羟基卡马西平(MHD)的药物浓度数据和临床资料,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建模法建立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应用自举法、预测值校准的直观预测检验(pc-VPC)、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检验(NPDE)评价PPK模型的预测性能。基于最终模型参数,模拟不同特征儿童患者的最佳给药方案和不同漏服场景下的补救给药方案。结果:本研究发现奥卡西平在儿童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模型,按标准体质量70 kg成人校正的群体典型值为:吸收速率常数(Ka)=0.83 h-1,表观分布容积(Vd/F)=16.70 L,清除率(CL/F)=1.92 L·h-1。体质量是影响Vd/F和CL/F的显著性协变量。自举法、pc-VPC和NPDE检验显示模型预测准度高,稳定性好。模拟结果显示,按本研究推荐的维持方案和漏服后补救方案给药可提高药物浓度的达标概率,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本研究通过群体药动学研究,制定了不同体质量分层儿童患者的奥卡西平优化给药方案以及漏服药物后的补救方案,可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才真  何占坤  邹江  王东强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4):1400-1405,1422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法建立CAG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酶素300 mg·kg-1)、苦参碱高剂量组(200 mg·kg-1)、苦参碱低剂量组(100 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连续治疗8周后,于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并进行病理程度分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黏膜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I 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胃黏膜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有显著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固有腺体萎缩程度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GAS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SS含量则出现显著降低(P<0.01);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高剂量组大鼠胃黏膜TLR4、MyD88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苦参碱低剂量组TLR4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碱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活化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减轻CAG炎症反应,阻止炎症细胞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发挥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伊托必利对氯吡格雷所致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浆膜下注射法建立胃溃疡大鼠模型;60只胃溃疡愈合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氯吡格雷组、0.5 mg·kg-1伊托必利组、1.0 mg·kg-1伊托必利组。伊托必利组大鼠分别给予0.5、1.0 mg·kg-1·d-1伊托必利灌胃,1 h后与氯吡格雷组大鼠同时再予8.0 mg·kg-1·d-1氯吡格雷灌胃,之后禁食6 h,其余组别均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连续灌胃30 d。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计算溃疡复发率、胃黏膜损伤指数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blot检测胃黏膜组织cleaved Caspase-3、NF-κB、Occludin、ZO-1、p-p38、p-ERK、p-JNK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氯吡格雷组大鼠溃疡复发率、胃黏膜损伤指数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大,cleaved Caspase-3、NF-κB、p-p38、p-E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Occludin、ZO-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伊托必利两组大鼠的溃疡复发率、胃黏膜损伤指数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则显著减小,cleaved Caspase-3、NF-κB、p-p38、p-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Occludin、ZO-1表达则显著增多,差异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伊托必利对氯吡格雷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机制可能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上调及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