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短波疗法与激光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优化膝骨关节炎发作期物理因子治疗方案。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短波组和激光组,每组24例,均口服扶他林,并进行全关节活动度牵伸和床边等长股四头肌训练,激光疗法组应用激光治疗,短波治疗组应用短波治疗。比较治疗15次后,WOMAC评分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的变化。结果:15次治疗后短波治疗组患者较治疗前WOMAC评分的疼痛项(10.58±3.98 vs 3.54±2.15,P<0.05)、僵硬项(3.17±1.69 vs 1.17±0.87,P<0.05)和功能障碍项(33.54±12.96 vs 20.67±11.98, P<0.05)均明显改善。15次治疗后,激光治疗组较治疗前的WOMAC评分的疼痛项(10.50±3.53 vs 7.04±2.14, P<0.05)和功能障碍项(29.38±11.93 vs 21.29±7.89,P<0.05)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僵硬项(2.79±1.96 vs 1.92±1.44, P>0.05)无明显改善。15次治疗后,短波治疗组和激光治疗组相比,WOMAC评分中疼痛项差值改变(6.96 vs 3.46,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僵硬项差值(2 vs 0.8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波疗法缓解膝骨关节炎发作期疼痛、改善僵硬的疗效明显优于激光疗法,这可能与短波的穿透深度较深有关,提示软骨下骨病变是KOA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天津市从业人群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从业人群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2016年个人到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做胸部X线检查以检测肺结核并对其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年共体检62 319人,确诊肺结核患者63人,检出率为0.101%;各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82,P<0.05)。从总体上看,从业人群肺结核患者检出存在3月高峰和8月高峰;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4,P<0.05);不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9,P<0.05);不同户籍所在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5);不同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3,P>0.05);除原发型外各型肺结核均有检出,以双侧肺结核检出最多。结论 :外地户籍的青壮年男性是天津市从业人群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人群,3月及8月是重点监测时段,应强化体检机制、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区域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探索预防CSOM术后复发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CSOM患者1066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查阅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随访1年观察是否复发并分为未复发组与复发组,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两组间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CSOM术后复发率为6.38%。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χ 2=16.338,P=0.000)、年龄≥60岁(χ 2=5.182,P=0.023)、发病频次≥3次/年(χ 2=4.388,P=0.036)、活动期发病持续时间>7 d(χ 2=4.729,P=0.030)、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 次/年(χ 2=11.913,P=0.001)、伴慢性鼻窦炎(χ 2=11.077,P=0.001)、血糖>6.11 mmol/L(χ 2=15.327,P=0.000)、术后降钙素原(PCT)>0.5 μg/L(χ 2=8.337,P=0.004)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使用通气管是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χ 2=5.308,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DRO感染(OR=3.373,95%CI:1.825~6.234,P=0.000)、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 次/年(OR=2.727,95%CI:1.479~5.030,P=0.001)、慢性鼻窦炎(OR=2.980,95%CI:1.654~5.369,P=0.000)、血糖(>6.11 mmol/L)(OR=3.219,95%CI:1.741~5.953,P=0.000)、PCT(>0.5 μg/L)(OR=2.085,95%CI:1.106~3.931,P=0.023)是CSOM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做好MDRO感染防控、控制血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减少慢性鼻窦炎复发是降低CSOM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监测PCT可为临床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iR-21-5p对2型糖尿病肾病(T2DN)小鼠肾组织中组织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表达以及对肾脏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堆积的影响。 方法 选取10只雄性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另选30只SPF级雄性db/db T2DN小鼠随机分成模型(T2DN)组、miR-21-5p激动剂(miR-21-5p agomir)组和miR-21-5p拮抗剂(miR-21-5p antagomir)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miR-21-5p agomir、miR-21-5p antagomir尾静脉注射,每3 d注射1次,共7次。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中miR-21-5p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24 h尿蛋白(Upro/24 h)、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病理变化;PAS染色观察小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堆积情况;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肾组织TIMP3、Col IV及FN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1-5p和TIMP3的靶向关系。 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T2DN组小鼠Upro/24 h、Scr和BUN水平均升高(tUpro/24 h=84.67,P<0.001;tScr=16.81,P<0.001;tBUN=19.26,P<0.001),miR-21-5p agomir组小鼠Upro/24 h、Scr和BUN水平均升高(tUpro/24 h=100.44,P<0.001;tScr=36.76,P<0.001;tBUN=52.42,P<0.001),肾脏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相对面积增加(t=9.10,P<0.001;t=14.16,P<0.001),TIMP3蛋白异常低表达(t=8.51,P=0.001;t=12.66,P<0.001),纤维化蛋白Col IV(t=10.04,P<0.001;t=23.54,P<0.001)和FN(t=11.49,P<0.001;t=22.34,P<0.001)异常高表达;与T2DN组比较,miR-21-5p antagomir组小鼠Upro/24 h、Scr和BUN水平均降低(tUpro/24 h=20.31,P<0.001;tScr=7.90,P<0.001;tBUN=8.91,P<0.001),肾脏肾小球系膜增生和基底膜增厚缓解,系膜基质相对面积降低(t=7.96,P=0.001),TIMP3蛋白升高(t=11.71,P<0.001),纤维化蛋白Col IV和FN降低(tCol IV=6.58,P=0.003;tFN=6.27,P=0.003);miR-21-5p agomir组小鼠与miR-21-5p antagomir组小鼠生化指标和肾脏肾小球的病症相反;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miR-21-5p能靶向调控TIMP3基因的表达。 结论 miR-21-5p通过靶向调控TIMP3抑制T2DN小鼠肾脏系膜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堆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冷冻保护剂中添加槲皮素对羊卵巢组织冷冻复苏后卵泡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36只性成熟母羊的卵巢皮质组织块随机分配到新鲜对照组(CON组),玻璃化冷冻组(VIT组),添加低、中、高浓度(1、5、10 μmol/L)槲皮素的玻璃化冷冻组(VWQ1组、VWQ2组、VWQ3组),将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后复苏、培养,测定各组雌激素水平,分析各组的卵泡计数及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分析,采用TUNEL法进行组织凋亡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可见光比色法进行组织抗氧化能力检测。 结果 CON组原始卵泡形态正常比例最高、凋亡细胞计数最少(84.1%,P<0.001;13.92±3.88,P<0.001);VWQ1组的原始卵泡正常形态率高于VIT组(76.5% vs 71.7%,P=0.035),凋亡细胞数少于VIT组(50.96±24.28 vs 73.44±35.47,P=0.017),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蛋白表达量、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均高于VIT组[0.54(0.53,0.55)vs 0.32(0.29,0.51),P<0.001;5.60±1.49 vs 3.48±1.21,P=0.008];VWQ3组的原始卵泡正常形态率最低(61.2%,P<0.001),凋亡细胞计数最多(127.12±42.46,P<0.001)。 结论 低浓度槲皮素可以减轻卵巢组织氧化损伤进而保存卵泡活性,但过高浓度的槲皮素对卵泡活性有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快速平衡稳态采集(FIESTA)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在产前诊断胎盘植入中的价值,为产前诊断的序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诊胎盘植入的121例孕妇的MRI资料,评价FIESTA序列和SSFSE序列的图像质量及两序列对胎盘植入征象的显示能力,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别计算这两个序列中各征象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FIESTA序列的图像优良率为74.38%,明显高于SSFSE序列的39.67%(χ 2=29.74,P=0.000)。FIESTA序列对子宫肌层不连续的显示能力明显高于SSFSE序列(χ 2=6.750,P=0.006),对胎盘内异常血管影(χ 2=8.471,P=0.020)、胎盘信号不均匀(χ 2=13.885,P=0.000)、T2W低信号带(χ 2=4.267,P=0.035)的显示能力明显低于SSFSE序列;两者在子宫局部膨隆(χ 2=0.250,P=0.625)、胎盘局部凹陷征(χ 2=0.167,P=0.687)、胎盘穿透及宫旁植入(χ 2=0.800,P=0.375)、胎盘组织突入宫颈管内(χ 2=0.081,P=0.776)的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两序列中,胎盘局部凹陷、胎盘穿透及宫旁植入、胎盘组织突入宫颈管诊断胎盘植入的特异度均为100%。 结论 FIESTA序列对胎盘子宫的轮廓和分界显示效能较高,SSFSE序列对胎盘内信号改变显示较好,在FIESTA中观察胎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是否有植入周围组织,在SSFSE中观察胎盘内信号改变的征象,结合两个序列观察血管,有望提高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普通型与重/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恢复期的CT影像,探讨COVID-19影像学转归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6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普通型组和重/危重型组,比较恢复期首次CT影像特点,统计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住院时间、性别、就诊症状、合并症、氧疗方式、CT至发病时间、CT特征、病灶分布、肺叶评分和累计CT评分。结果 普通型组纳入37例,重/危重型组纳入26例。与普通型组相比,重/危重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43±16)岁比(52±16)岁;t=2.10, P=0.040],平均住院时间更长[(15±6)d比(19±7)d;t=2.70, P=0.009],呼吸困难(5.41%比53.85%;χ2=18.90, P<0.001)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0比57.69%;χ2=25.62, P<0.001)更高,经鼻导管吸氧比例更低(81.08%比19.23%;χ2=23.66, P<0.001)。重/危重型组患者纳入CT影像距发病时间平均为(23±6)d,明显长于普通型组的(18±7)d(t=3.40, P<0.001)。普通型组磨玻璃样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重/危重型组(67.57%比15.38%;χ2=16.74, P<0.001),而重/危重型组铺路石样表现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6.15%比21.62%;χ2=4.24, P=0.039);普通型组肺野外周带病灶比例明显高于重/危重型组(78.38%比34.61%;χ2=13.43, P<0.001),重/危重型组弥散性分布病灶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型组(65.38%比10.81%;χ2=20.47, P<0.001);重/危重型组中位CT评分为11(8,17)分,明显高于普通型组的7(4,9)分(Z=3.81, P<0.001)。结论 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 出院患者恢复期CT影像存在差异,重/危重型组双肺病灶浸润程度明显重于普通型组,需要更长时间随访以观察重/危重型患者胸部CT最终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促排卵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42例 PCOS正常反应患者(PCOS正常反应组)、42例PCOS高反应患者(PCOS高反应组)及90例对照组(因输卵管或男方因素助孕者)颗粒细胞中IGF-II的表达,对比分析各组IGF-II的表达及促排卵相关参数的差异,并进行关联性分析。 结果 IGF-II在对照组、PCOS正常反应组和PCOS高反应组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3(0.5~1.8)、1.7(1.4~2.2)及3.2(2.5~4.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7, P<0.001),其中PCOS正常反应组和PCOS高反应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PCOS高反应组高于PCOS正常反应组(P<0.001)。在PCOS高反应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日雌二醇(E2)、直径≥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2原核受精卵(2PN)数、优质胚胎数、卵裂数及可移植胚胎数均高于对照组及PCOS正常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G日黄体生成素(LH)、获卵率、受精率及可利用卵子率均低于对照组和PCOS正常反应组(P均<0.05);在PCOS正常反应组,促性腺激素(Gn)总量(P=0.02)及E2值(P<0.001)均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颗粒细胞上IGF-II的相对表达量与HCG日E2值(r=0.163, P=0.032)、HCG日≥14 mm的卵泡数(r=0.286, P<0.001)、2PN数(r=0.246, P<0.001)、卵裂数(r=0.296, P<0.001)、优质胚胎数(r=0.286, P<0.001)、获卵数(r=0.386, P<0.001)、可移植胚胎数(r=0.252, P<0.001)及优质胚胎率(r=0.155, P=0.041)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OS患者颗粒细胞上IGF-II的相对表达量与获卵数(β=0.921, P<0.001)及优质胚胎率(β=0.285, P<0.001)呈正相关,与卵裂数(β=-0.283, P<0.001)呈负相关。 结论 IGF-II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PCOS患者颗粒细胞中高表达,与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密切相关,有促进卵泡和早期胚胎发育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利用不同动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Ⅱ, 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评价Omicron变异株潜在的跨宿主传播风险。方法 将不同动物来源的ACE2表达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建立新型冠状病毒D614G株系、Delta株系及Omicron株系的假病毒感染系统,并进行假病毒感染实验;利用假病毒感染系统及荧光酶素报告基因检测Omicron刺突蛋白对不同动物来源的ACE2受体利用能力。结果 与D614G株相比,Omicron株利用小鼠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明显增高(t=16.09、 P<0.05),但其利用中华菊头蝠、墨西哥无尾蝠、雪貂獾、猪獾、猫、兔、穿山甲的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降低(t=17.80、P<0.05,t=8.43、P<0.05,t=18.10、P<0.05,t=10.46、P<0.05,t=22.00、P<0.05,t=10.08、P<0.05,t=4.83、P<0.05);与Delta株相比,Omicron株利用中华菊头蝠、雪貂獾、猪獾、猫的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降低(t=8.15、 P<0.05,t=7.91、P<0.05,t=8.59、P<0.05,t=8.43、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的刺突蛋白可以利用多种动物的ACE2作为受体感染细胞,提示Omicron株可能存在多种跨宿主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能及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术后镇痛记录系统,回顾性分析手术日期在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术后镇痛记录,对比使用盐酸羟考酮组、舒芬太尼组和吗啡组患者术后24、36、48 h镇痛药累计用量、静息状态及下床活动时的疼痛评分、相应曲线下面积(AUC)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6 h,羟考酮组患者的活动时疼痛评分为(2.2±2.4)分,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的(3.4±2.1)分(t=0.305,P=0.0126)和吗啡组的(3.4±1.7)分(t=0.104,P=0.0277)。静息状态下,羟考酮组和吗啡组的AUC分别为29.00和27.00,低于舒芬太尼组的40.01;下床活动时,羟考酮组的AUC为63.17,低于吗啡组的80.93和舒芬太尼的82.00。术后24、36、48 h,舒芬太尼组患者等效吗啡累计量分别为(37.2±16.1)、(46.1±24.3)、(64.4±33.4)mg,明显高于羟考酮组的(20.4±14.8)(t=3.571,P=0.001)、(24.2±16.1)(t=4.630,P<0.0001)、(34.4±25.1)mg(t=6.409,P<0.0001)和吗啡组的(16.6±11.7)(t=4.233,P<0.0001)、(20.50±14.1)(t=5.250,P<0.0001)、(28.8±19.0)mg(t=7.354,P<0.0001);羟考酮组和吗啡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羟考酮组出现恶心(χ 2=11.360,P=0.003)及提前终止镇痛患者的比例(χ 2=7.914,P=0.019)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可用于术后PCIA,缓解多种手术的术后疼痛,其镇痛效能优于吗啡及舒芬太尼,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流行特征,为顺义区DEC引起的腹泻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至2018年北京市顺义区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粪便标本进行DEC检测,数据采用SPSS 25.0和Excel 2010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 068例腹泻监测病例中检出DEC 182例(8.80%),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111例,5.37%)、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45例,2.18%)、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EC)(27例,1.31%)(各类型DEC检出数相加大于阳性例数是由于混合感染者分别计算到各类型引起),且不同户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C的季节性发病特征明显,各菌型的流行高峰均在夏季,主要表现为ETEC(χ2=76.591,P<0.001)和EAEC(χ2=10.204,P<0.05);本市患者EPEC(χ2=12.243,P<0.001)和EAEC(χ2=7.947,P<0.01)阳性检出率高;不同年龄EA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1,P<0.05)。发热、恶心、腹痛、脱水症状对DEC检出率无影响,但无呕吐症状病例DEC检出率高(χ2=7.099,P<0.01),主要体现为ETEC(χ2=15.073,P<0.001);伴发热与无发热组EA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1,P<0.05)。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DEC流行的优势菌型主要为ETEC、EPEC和EAEC,季节性发病特征明显,夏季应加强DEC引起腹泻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 在细胞爬片上培养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然后进行ALA-PDT处理。将实验分为不同光照剂量(50、100、200 J/cm2)的ALA-PDT组(ALA-PDT1、ALA-PDT2、ALA-PDT3组)和单纯ALA作用组(ALA组)、单纯LED光照射组(LED组)及阴性对照组(ALA-PDT-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结构及死菌/活菌比值,四甲基氮盐法(XTT)检测生物膜活力。结果 CLSM观察结果显示,与ALA-PDT-组相比,ALA组和LED组的生物膜结构无明显差异;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生物膜结构则明显被破坏,且光照强度越强,生物膜结构破坏越严重。ALA-PDT-组、ALA组、LED组、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死菌/活菌比值分别为0.350±0.033、0.305±0.046、0.330±0.032、1.525±0.439、2.293±0.148和3.092±0.189,其中,ALA组(md=0.003, P=1.000)和LED组(md=-0.025, P=1.000)与ALA-PD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A-PDT1组(md=-0.162, P<0.001)、ALA-PDT2组(md=-0.254, P<0.001)和ALA-PDT3组(md=-0.352, P<0.001)明显高于ALA-PDT-组。XTT检测结果显示,ALA-PDT-组、ALA组、LED组、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活力分别为0.462±0.028、0.465±0.044、0.437±0.047、0.301±0.040、0.207±0.001和0.110±0.007,其中,ALA组(md=-0.044, P=1.000)和LED组(md=-0.020, P=1.000)与ALA-PDT-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LA-PDT1(md=1.175, P<0.001)、ALA-PDT2(md=1.942, P<0.001)和ALA-PDT3组(md=2.742, P<0.001)明显低于ALA-PDT-组。结论 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不仅能够破坏生物膜的结构,还能够抑制生物膜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99 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Tc-99m 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疑诊PHPT并在术前完善甲状旁腺99 mTc -MIBI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的7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别计算99 mTc-MIBI早期平面显像、延迟平面显像及延迟断层显像的诊断效能,采用χ 2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78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PHPT 75例。从患者水平分析,早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为 60.00% (45/75),特异度为 66.67% (2/3),准确率为 60.26% (47/78);延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为 81.33% (61/75),特异度为 0% (0/3),准确率为 78.21% (61/78);延迟断层显像的灵敏度为 89.33% (67/75),特异度为 66.67% (2/3),准确率为 88.46% (69/78);延迟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的灵敏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早期平面显像(χ 2 =8.233,P=0.004;χ2 =17.058,P < 0.001和χ2 =5.898,P=0.015;χ 2 =16.272,P < 0.001)。从病灶水平分析,早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 55.42% (46/83),83.33% (5/6)和 57.30% (51/89),延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 73.49% (61/83),16.67% (1/6)和 69.66% (62/89),延迟断层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 90.36% (75/83),66.67% (4/6)和 88.76% (79/89);延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显著高于早期平面显像(χ2=5.916, P=0.015);延迟断层显像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早期平面显像和延迟平面显像(χ2=25.639, P < 0.001;χ2=22.364, P < 0.001和χ2=7.975, P=0.005;χ2=9.860, P=0.002)。 结论 99 mTc-MIBI延迟平面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早期显像,延迟断层显像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21年3月手术切除的54例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入组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细胞增殖标志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以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对于 HER-2 结果不明确病例,加以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探讨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AR的表达与分子分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R在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ER(χ2=8.200,P=0.004)、PR(χ2=9.900,P=0.003)、分子分型(χ2=11.690,P=0.009)相关,与肿瘤部位、年龄、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瘤栓、临床分期、HER-2及Ki-67的表达不相关(P均>0.05);不同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χ2=24.970,P=0.001)、临床分期(χ2=9.035,P=0.029)、淋巴结转移(χ2=9.691,P=0.021)均相关。结论 AR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明显降低,在ER、PR阳性的病例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不同的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层流无菌床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作用,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复康提供有效新途径。方法 采用列表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住院,小于6月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146人,随机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医院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药占比、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感染发病率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抗生素使用率(χ2=11.48,P<0.05)、药占比(χ2=9.52,P<0.05)、住院天数(Z=6.58,P<0.05)、住院费用(Z= 5.96,P<0.05)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层流无菌床能有效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医院感染,降低抗生素使用率、药占比,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准确性。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择期行手术的全麻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Ⅲ级,年龄≥18岁。通过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计算每例患者的风险因子得分,并在患者围手术期全程监测体温,保温措施由麻醉医生自行决定。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Brier评分评价低体温风险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在纳入分析的472例患者中,术中低体温发生率29.9%(141/472),术中采用主动保温率为26.3%(124/472)。通过验证,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472例患者中,模型预测术中低体温AUC=0.729(95%CI=0.680~0.777);Hosmer-Lemeshow χ2=3.143,P=0.925;Brier评分0.34。其中非主动保温的患者中,模型预测AUC=0.756(95%CI=0.704~0.808);Hosmer-Lemeshow χ2=7.457,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中心健康人群体质量指数(BMI)与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5年1 月至2017年12月在5个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并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的6070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及甲状腺超声检查,所有筛查人员均经过认证培训,其中课题组超声医生均参加了大型流调课题前的甲状腺结节超声风险评估培训,并考核通过。结果 6070名体检者中,5773人(95.1%)来自华北地区,其中2833人共有4274个结节;297人(4.9%)来自华中地区,其中158人共有183个结节;两地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χ 2=1.923,P=0.092)。2991例(49.3%,2991/4557)有结节的患者中,1479例(49.4%)为单发结节,1512例(50.6%)为多发结节;398例(13.3%)结节>1 cm,2593例(86.7%)结节≤1 cm。结节组女性比例(χ 2=156.36,P=0.000)、年龄(t=-18.768,P=0.000)和空腹血糖(FBG)水平(t=-3.808,P=0.000)均明显高于无结节组。在所有检出的4457个结节中,良性、极低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4.5%、6.6%、85.0%、0.1%和3.7%。其中,中等风险及以下结节共有4291个,高风险结节共有166个。与中等风险及以下结节患者相比,高风险结节患者低BMI比例明显较高(χ 2=25.161,P=0.000),FBG水平明显较低(t=3.357,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BMI(OR=2.900,95%CI:1.461~5.783,P=0.002)和高FBG水平(OR=0.803,95%CI:0.675~0.955,P=0.013)是结节为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低体质量人群中高风险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人群和超重及肥胖人群(χ 2=25.16,P=0.000)。在≥55岁人群中,低体重人群中高风险结节的比例明显升高(χ 2=44.868,P=0.000)。 结论 低体质量和年龄≥55岁与罹患高风险甲状腺结节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与进展期结直肠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标本中α-SM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29例(55.8%)为α-SMA高表达,α-SMA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χ 2=0.113,P=0.730)、性别(χ 2=0.515,P=0.332)、肿瘤部位(χ 2=3.675,P=0.159)、组织分化程度(χ 2=1.852,P=0.604)均无显著相关性。α-SMA高表达者化疗耐药率为65.5%(19/29),显著高于α-SMA低表达者的13.0%(3/23)(χ 2=14.470,P=0.000)。α-SMA高表达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短于α-SMA低表达者[(6.4±1.0)个月比(16.0±3.5)个月; χ log ? rank 2 =5.985,P=0.018]。 结论 α-SMA高表达与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