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50岁女性左肾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表现。病灶呈类圆形囊实性,边界清晰,CT平扫实性成分呈等密度,增强肾皮质期及实质期持续渐进性强化,排泄期强化减退,强化程度均稍低于同期肾皮质,囊性部分无强化。MRI平扫实性部分T 1WI及T 2WI均呈稍低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表现类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囊性肾细胞癌(MCRCC)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囊性变(RCCCC)的预后差异.方法 1999~2003年收治的多囊性肾细胞癌21例,肾透明细胞癌囊性变1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由两位病理医生独立观察,比较多囊性肾细胞癌和经典肾透明细胞癌伴有明显囊性变的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差异.结果 21例MCRCC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37~67岁,平均年龄49岁.15例MCRCC患者有详细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31~73个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61个月,无复发或转移.7例有随访资料的RCCCC病例平均存活32个月(随访时间为18~63个月),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上多囊性肾细胞癌多数界限清楚,周围有较厚的包膜,瘤体内实性成分较少,由多个互不相通、大小不一的囊腔组成,Fuhrman核分级多数为1级;而肾透明细胞癌囊性变病例可见明显的实性区域,由典型的透明细胞组成,其中可见大小不一的囊腔,囊腔之间为透明细胞,无多囊性肾细胞癌的纤维组织囊壁.结论 由于MCRCC具有良性肿瘤特征和特殊的病理学表现,其临床预后明显好于RCCCC,对怀疑并证实MCRCC者应该考虑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3.
尹满香  叶孝乾  唐丽  陶正义 《武警医学》2007,18(2):124-124,F000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上腹部隐痛伴消瘦1年于2006年7月7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无返酸嗳气,无进食梗咽,无呕吐,消瘦明显,自述1个月内体重下降5 kg,大小便及饮食正常.入院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胃镜检查:胃窦部3.5 cm×3.0 cm凹陷性溃疡,内窥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窦部"黏膜中度慢性浅性炎伴肠上皮化生,另有大片炎性渗出(可符合慢性溃疡);彩超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左肾中上极探及大小约21 mm×22 mm的混合性回声,边界不清晰.CT示:左肾外侧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突出肾轮廓之外,内部密度不均,大小2.2 cm×2.6 cm.PET-CT检查示:左肾下极见有一个18-氟脱氧葡萄糖代谢升高区,考虑为左肾癌,其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0岁,主因刺激性干咳3个月入院.既往体健,无吸烟史.患者于2007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给予抗炎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6岁。1993年因右肾透明细胞癌行右肾切除术,2003—04再次发现左肾多发癌,于同年5月行左肾手术探查活检,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CK ,Vim 、SMA-、HMB-45-、HHF-35-)”。鉴于患者孤肾,为保存肾功能而对左肾癌灶行光动力学射频治疗。并续以IL-2联合CIK的生物治疗。术后每3个月复查腹部CT,示左肾癌灶明显缩小。但于2004—08查腹部CT发现胰腺头增大,体、尾部肿瘤占位病变。患者有食欲减退、进食后轻度腹胀症状,  相似文献   

6.
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以及细胞核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的病理切片和临床资料,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并对细胞核进行Fuhrman分级,同时对肿瘤组织做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细胞核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肿瘤境界均清楚,最大6.3cm,最小2cm(平均3.5cm),较大肿瘤可见明显出血囊性变。显微镜观察,肿瘤呈乳头或管状乳头状排列,出血、坏死和泡沫细胞多见,其中6例肿瘤为多灶性。细胞核Fuhrman分级Ⅰ、Ⅱ级6例,Ⅲ、Ⅳ级7例。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K7。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52个月(28~102个月),其中3例于术后36、41和50个月因肿瘤转移或复发死亡,其余10例均无瘤存活至今。死亡病例均为细胞核Ⅲ和Ⅳ级。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与其他肾细胞癌类型不同,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点并且预后较好。细胞核分级是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MCR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均为单发,左肾5例,右肾6例;最大径17~79 mm,平均53 mm;7例较小呈类圆形,4例较大稍呈分叶状。CT平扫囊壁显示欠清8例,较清晰3例;10例囊液为不均匀较低及稍高密度(稍高于水),囊内分隔为等、稍低或稍高密度,局部显示欠清;1例囊液为较均匀稍高密度,分隔显示不清。动态增强扫描1例囊壁均较薄且相对光整,边界较清楚,呈中度延迟强化,未见明显肿瘤结节;囊内分隔较菲薄光整4例,呈轻到中度延迟强化;局部不均匀稍增厚7例(<5 mm),呈中到明显持续强化;11例均未见明显转移及邻近侵犯。11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8~51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MCRCC恶性程度低,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手术治疗效果好。CT可显示MCRCC的一些病理学特征,对其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例酷似嗜酸细胞腺瘤的多发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患者女,50岁,右肾实质内可见4枚大小不等病灶,与肾实质相比,CT平扫示肿瘤外周实质部分呈等密度,中央均可见条状、放射状稍低密度(考虑瘢痕);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中央瘢痕未见明显强化,肿瘤外周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接近肾实质;实质期及排泄期肿瘤中央瘢痕逐渐延...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45岁.以右额部肿痛1月余为主诉入院.既往因右肾透明细胞癌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查体:右侧额窦区皮肤稍隆起伴压痛,余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右侧额窦区可见1.7 cm×1.1 cm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低回声光团,邻近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左侧额窦区未见明显肿块回声(图1).外院CT显示右侧额窦...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5 4岁 ,因阴道不规则出血 ,B超诊断“子宫肌瘤”入院治疗。入院后临床查体 :腹部平坦 ,软 ,左肋下三指可触及包块 ,上界不清 ,质硬 ,无压痛。血、尿常规化验检查无异常发现。怀疑“脾肿大”申请B超检查。B超见 :脾正常大小 ,内回声无异常。而左肾明显增大 (16 .0cm× 9.5cm) ,失去正常的肾形态 ,内无正常的肾集合系统回声 ,取而代之的为 9.1cm× 6 .4cm实质性肿物 ,呈椭圆型。肿物周边尚清晰 ,似有包膜 ,内回声不均匀并有三个不规则小低回声暗区。右肾未见异常。B超诊断 :左肾实质性肿物 (恶性可能 )。…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35例肾细胞癌,均做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本文详细描述了肾细胞癌的CT表现,并总结肾细胞癌的诊断依据,指出CT在肾细胞癌分析中所起的作用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20例)及肾嗜酸细胞腺瘤(15例)的CT表现,分析两者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CT值及强化方式等。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病灶的直径差异不明显(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CT平扫均多数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期多表现为明显强化,但肾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特点为快进快出型,而肾嗜酸细胞腺瘤为快进慢出型,且肾透明细胞癌可有淋巴结转移,而肾嗜酸细胞瘤可有中央瘢痕。结论综合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14.
王养才  李思洁  罗兴  朱景振 《武警医学》2022,33(11):987-989
<正>肾癌(renal carcinoma)作为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在成人恶性肿瘤中占比2%~3%[1]。每年全球有近29.5万人被诊断为肾癌,死亡例数达13.4万[2]。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最常见的肾癌,占肾恶性肿瘤90%以上[3]。RCC是泌尿生殖系统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4]。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succin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t renal cell ca  相似文献   

15.
晚期肾功能不全长期透析者,于萎缩肾常发生获得性多囊肾而导致肾肿大。这种获得性多囊肾(ACDK)的囊壁细胞过度增生、异型化生,在好发腺瘤的同时,也容易合并肾细胞癌,是当今受到关注的问题。长期透析肾发生ACDK:透析史3年内为肾  相似文献   

16.
肾细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意义和肿瘤微血管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肾癌中表达的意义和其在肾癌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肾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采用斑点杂交技术测定20例肾癌患癌组织、癌旁和正常肾组织b-FGF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35例肾癌患者癌组织、癌旁和正常肾组织b-FGF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肾癌组织中b-FG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和周围正常肾组织(P<0.01)。b-FGF表达升高与肿瘤分明、分级密切相关;肾细胞癌组织中MVD与b-F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提示b-FGF是肾细胞癌组织中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之一,b-FGF表达和MVD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 MRI 对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齐全的5例 CRCC MRI 资料。结果T1 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 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DWI 呈稍高信号,平均 ADC 值1.42×10-3 mm2/s。2例可见瘢痕,T1 WI 呈低信号,T2 WI 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皮质期轻度强化,髓质期及延时期持续轻度强化,其中1例可见轮辐状强化,1例可见粗大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血管强化。结论CRCC 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MRI 是 CRCC 的重要检查方法,能够为定性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某女,58岁,自1987年始自服中成药“冠心无忧片”,每次2片,每日3次,两年后感乏力、腰痛于当地就医诊断为贫血,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于1989年12月来我院门诊检查发现血肌酐升高(2.1mg/d1),因发现同服“冠心无忧片”者有肾功能衰竭发生,故停服“冠心无忧片”,门诊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990年8月以慢性肾功能不全,间质性肾炎,收入我院肾内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 T扫描对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资料,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14例,肾嫌色细胞癌(CRCC)8例,嗜酸细胞腺瘤(OA )7例,对比分析各亚型肿瘤患者CT 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CCRCC和OA多数密度不均(分别为12/14和5/7)、常见坏死(11/14和5/7);CRCC密度多均匀(6/8)。CCRCC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最常见(11/14),CRCC节段增强反转最常见(5/8)。CT 平扫期,CCRCC密度稍高于CRCC、OA及正常肾皮质(45.8±3.6与41.4±2.4与43.7±3.3与41.5±5.1,F值=2.458, P >0.05)。增强CT三期扫描CCRCC强化程度最高,强化模式呈“快进快退”,OA呈中度‐明显强化,CRCC强化程度最轻,两者均呈“渐进性”延迟强化。CCRCC强化程度接近于各期肾皮质强化,OA强化稍低于各期肾皮质强化,CRCC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皮质强化( P <0.01)。OA强化程度高于CRCC( P <0.01)。皮质期及皮髓质期,OA强化高于肾髓质( P <0.01),但肾盂期低于肾髓质( P <0.01)。皮质期,CRCC强化值高于肾髓质,但皮髓质期及肾盂期低于肾髓质强化。结论 CCRCC、CRCC和OA的CT扫描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与其病理特点密切相关,在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38岁。左腰腹部疼痛1天余,伴恶心呕吐。既往有泌尿系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一次。超声检查提示:1)左肾包膜下积液并混合性包块,建议CT进一步检查;2)右肾结石。CT检查:左肾下极包膜下可见弧形低密度影,下极可见两个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大小分别约33mm×23 mm、32 mm×20 mm,CT值约36 HU;邻近肾皮质中断,左肾周筋膜增厚。右肾轴外旋,右肾大小、部位未见异常,双侧肾盂、肾盏未见积液扩张。MRI:左肾下极包膜下可见弧形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下极可见两个结节影,T1WI呈低信号,T2WI、T2压脂序列呈稍高信号,边缘及其内分隔呈T1WI低、T2WI低信号,DWI弥散受限,ADC呈低信号,大小分别约33 mm×23 mm、32 mm×20 mm,增强扫描后病灶包膜及内分隔轻度强化,左肾包膜强化明显(图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