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医教协同多维度培养农村订单定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例 《医学教育管理》2020,6(3):202-205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全方位地助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本科毕业后,再进行3 年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考核管理、双导师带教、多维度评价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围绕“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目标要求,培养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居民健康“守门人”,并形成了具有遵医特色的全科住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三级一中心”联动实习模式的实践探索 《医学教育管理》2020,6(3):194
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十分关键。学校农村订单定向医学培养依据基层医疗卫生岗位胜任力要求,深化实习教学改革,构建了“三级一中心”的联动实习模式,着力培养医学生初步临床能力和全科医疗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基层全科医疗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并通过“四统一”、“五大专项”建立起联动实习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保障了实习教学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3.
生源质量是决定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项目实施绩效的重要影响要素,也是后续人才培养的基点。通过实施定向医学生政策吸引了一批优秀生源,但定向医学生入学分数低于非定向医学生的现实不容忽视。通过对招生就业政策、学生报考动机、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同等进行分析,发现定向医学生生源质量受国家招生政策、高校知名度和学生就业顾虑等因素制约。鼓励更多“双一流”高校参与定向医学生培养,改革招生培养就业模式、允许定向医学生“二次选择”、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等方式,构建定向医学生的生源质量吸引机制,为筑牢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第二课堂的形式与教学 《医学教育管理》2020,6(3):198
根据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要求,落实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目标,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与开展居民健康管理为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通过建立档案、病种筛选、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健康管理、家庭访视、信息维护等方式,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打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坚实基础,并促进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遵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指导思想,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医学教育发展的战略引擎,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遵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构建起“学科引领-德智融合-协同育人”三位一体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学科特色发展为驱动力带动研究生培养,将课程思政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实现德智共培相互融合,创新合作机制破解跨学科融合培养研究生存在的瓶颈,并在教育实践和持续推广中取得显著成效,学科的发展与研究生的培养互为支撑,德智教育融合助推研究生全面发展,医教协同育人成效显著,研究生招生质量与培养成效稳步提升,为新时代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追求卓越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是配合全球脑计划推广、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神经科学研究平台的科研人员及仪器设备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中有重要作用,但面临大学生神经相关基础知识薄弱、实验技能低下和心态不稳定等问题.高校神经科学研究平台能否以及如何将研教协同模式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西部某医...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必须在党建引领下,坚定不移地将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与育人的全过程,使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互融互促,提升两者的协同育人实效。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党建与课程思政融而不合,合而不强,合而不深的现象。文章在充分分析当前高等院校“党建+课程思政”融合现状的前提下,对新时期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党建+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及协同育人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建+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培养高素质、强业务、德才兼备的卓越医学人才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启动两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激发广大高校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试点单位积极试点的同时,众多非试点院校也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医学院校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与其他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具有一定差异,教育部试点单位中也囊括了10所医学院校,本文通过归纳分析现阶段各医学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进展,剖析其在体系建设和实践路径上的异同,以期促进医学院校“三全育人”研究的交流融合,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实践应用的共识框架。在体系建设方面,各医学院校的思想认识和管理体系上较为一致,有希望在实践论证后逐步形成可以在医学高等院校中推广应用的管理架构模式。在制度建设方面,由于校情、院情不同,各院校的制度差异较大,制度覆盖范围各有侧重,对各项具体举措的规定也不尽相同。而在具体实践路径方面,虽然“三全育人”理念已经融入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多为研究者的个人探索,在学校和学院层面上还主要集中在教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尚无统一模式。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是医疗教育的重大改革,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整体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并轨后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学生造成巨大压力,以致并轨培养后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失衡、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甚至选择休学、转向科学学位研究生等,严重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也背离了医教协同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初衷。朋辈心理辅导是同学之间或年龄相仿的人之间进行的心理辅导,具有便于取信、形式多样、时间自由和针对性强的特点,是为适应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辅导的一种有益尝试。笔者在临床带教实践中以实现教学相长为出发点,以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为抓手,以同一时期轮转同一科室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小组,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请临床带教老师和既往规培中优秀的高年级学长进行梳理分析解答、一对一辅导;定时展开“茶歇会、书友会、科研沙龙、规培论坛”等分享规培轮转中遇到的临床问题、科研难题、生活情感困扰等;利用网络云平台定时推送临床医案分析、科研小技巧等,对解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导师制在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医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大学医学院2018、2019连续二届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2018届为文中试验数据,2019届为重复试验,时间均为1年。学生随机分为双导师指导组、单导师指导组。对照组实习生以单导师制模式指导,试验组在单导师制组的基础上,以笔者为总导师,施行双导师指导方案。通过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以及师生互评问卷等方式对研究结果进行量化比较。结果 双导师制组学生理论和操作技能得分的最大值、均值、众数等特征值均明显高于单导师制组;双导师指导组在师生互评项目的评分上“优”的比例增加,单导师制和等级C最接近,双导师制和等级A最接近,师生互评满意度明显高于单导师指导组。结论 与单导师组相比,双导师组的各项得分均明显增高,说明双导师指导模式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操作能力有积极影响;对推动多模式医学人才的培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4)
如何加强医学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挑战。青岛大学生理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打破学科的壁垒,建立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导师遴选模式和课程体系,通过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临床实践环节,探索出了一种兼具专业特点,同时又有基础和临床专长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