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陈耿  周建新 《重庆医学》1999,28(4):295-297
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来国际生物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结构和行为的异常被认为同细胞衰老及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大量资料证实,85%以上的人类肿瘤细胞存在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而绝大多数体细胞和良性肿瘤细胞缺乏端粒酶活性。因此,多数学者认为,通过对端粒及端粒酶进行深人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获得一些有用的肿瘤生物标记和治疗靶点。本文拟就近年来对端粒酶与人类肿瘤关系及其临床前景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端粒与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1.1端粒的结核和…  相似文献   

3.
叉头框蛋白Q1(FOXQ1)即肝细胞核因子3同系物1,是叉头框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并包含核心DNA结合结构域,而FOXQ1的侧翼有助于其序列特异性。FOXQ1抑制平滑肌特异性基因启动子的活性、调节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以促进大多数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迁移性。近年的研究发现,其在多种消化道肿瘤中异常表达,深入研究FOXQ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分子机制,对阐明肿瘤的发生机制及早期诊断和特异性分子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运泽 《广西医学》2002,24(2):198-201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在稳定染色体及防止染色体在复制时缩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是催化合成并维持端粒一定序列的一种核糖核蛋白。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现就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现状作一踪述。1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  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富含鸟嘌呤的 DNA-蛋白复合体。人类染色体端粒由 5’TTAGGG3’序列片段重复构成 ;不同细胞端粒长度不一 ,平均约为 1 0 kb。端粒的主要作用是参与 DNA复制、染色体位移及维…  相似文献   

5.
Liv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研究表明它在人类多种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Livin的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相关性。揭示Livin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上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以外的所有真核细胞中。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80%是由线粒体提供的,所以它是细胞进行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同时线粒体也是细胞核外唯一具有基因组,且能不依赖于核DNA(moclear DNA nDNA)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细胞器。有研究证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人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方法 9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病人的护理干预,合理使用抗生素.比较其与对照组之间化疗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为67.9%,对照组发生率为76.2%,2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但干预组发生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程度较轻,症状持续时间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1概况本世纪50年代初,通过纯系小鼠移植肿瘤实验,初次证明化学致癌物与病毒诱发的肿瘤具有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umor-spe-cifictransplantationantigen,TSTA),亦称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是指仅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相应正常细  相似文献   

9.
黏蛋白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标记物,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黏蛋白参与多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了解黏蛋白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黏蛋白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与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佳  黄智铭 《医学综述》2007,13(12):902-904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因子,在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中均有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在肿瘤和抗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基因多态性和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性质的非编码RNA,它不具有5' 端帽子和3' 端尾巴,是以共价键形成的闭合环状分子。circRNA对核酸外切酶具有抵抗性,因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且在哺乳动物中广泛表达,在不同的组织及发育阶段表达量具有差异性。circRNA因其特殊的性质,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发现circRNA参与细胞衰老、增殖、凋亡、炎症等病理生理过程,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circRNA在肿瘤中的研究也在逐渐起步。众多研究证实,circRNA在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且相关circRNA表达量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及侵袭性具有相关性。当下,已有多数研究证实了circRNA具有miRNA的反应元件,其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海绵样吸附相关miRNA,从而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尤其在各种肿瘤中,circRNA的海绵样作用机制研究已日益成熟。除此之外,circRNA亦可翻译成蛋白或多肽调控基因的表达。circRNA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其具体的作用分子机制已成为众多科学研究者的研究方向。circRNA不仅在组织中特异表达,在血浆及外泌体中同样存在,且表达量具有差异性,这进一步证实了circRNA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简要综述了circRNA的生物特征、作用机理及其在各种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有着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临床特征。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关于GIST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消化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及肿瘤良恶性等临床资料.对手术标本及穿刺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止时间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满3年,采用Cox回归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者以年龄<60岁,肿瘤最大径5~10 cm者多见,发病部位以胃及小肠多见,肿瘤性质以恶性多见,主要采取局部切除治疗.病理特征以无出血坏死比例高,细胞类型以梭形细胞为主,轻度异型性,瘤细胞丰富,核分裂数>5/50 HPF多见.1年存活率为90%,复发率为12%,3年存活率为70%,复发率为28%.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手术方式、肿瘤性质、核分裂数、细胞类型、瘤细胞异型性是影响消化道间质瘤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消化道间质瘤具有自身的临床病理特征,其中肿瘤大小、手术方式、肿瘤性质、核分裂数、细胞类型、瘤细胞异型性是影响消化道间质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主要通过在转录、转录后以及表观遗传水平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并以此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及转移等过程,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LncRNA在人类恶性肿瘤的进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机制并不是十分确切。文章就LncRNA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最新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ZH2)基因作为多梳基因(PcG)家族中的核心成员,其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具体机制仍知之甚少。笔者对EZH2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对揭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预测肿瘤的进展及预后,进而开发新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具有较大的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壁间质(结缔组织)、以梭形细胞或/和上皮样细胞为主的消化道间质肿瘤。从食管到肛门均可发生,多发生在胃肠道,其中胃占60%~70%,小肠占20%~30%,食管、结肠和直肠〈10%,称为胃肠道型间质瘤。还有2%~4%发生于胃肠道外的网膜、肠系膜及后腹膜等部位,称为胃肠道外型间质瘤。  相似文献   

17.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nm23-H1蛋白在40例食管鳞癌及52例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nm23-H1蛋白表达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在食管癌和胃癌中,无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率(52.9%、66.7%)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26.1%,27.5%,P<0.01,P<0.05)。在食管癌的早期形成中,nm23-H1表达明显增强。在胃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中比较,原发灶nm23-H1表达(36.5%)明显高于转移灶(12.5%,P<0.01)。表明nm23-H1蛋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并在食管鳞癌和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IL)-18是IL-1家族的细胞因子,是一种多效性免疫调节因子。IL-18通过诱导干扰素IFN-γ发挥强烈的促炎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IL-18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然而,IL-18在多种生殖相关妇科疾病中的生物学活性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IL-18在妇科疾病中的表达和功能,从子宫内膜容受性、卵泡发育、生殖免疫等方面分析IL-18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通过酶解胞外基质蛋白和抑制fas/fasl介导凋亡信号的转导,在肿瘤发生、发展、预后的预测以及某些药物的耐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MMP7在肿瘤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通过酶解胞外基质蛋白和抑制fas/fasl介导凋亡信号的转导,在肿瘤发生、发展、预后的预测以及某些药物的耐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MMP7在肿瘤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