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抑郁症是常见的心境障碍疾病,表现为轻度或严重心境低落、兴趣缺乏和快感消失,伴有躯体症状、无助、无望、无用感、自卑、悲观甚至绝望,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据统计,我国抑郁症患病率3%5%,患病人数已超过2600万,其中10%5%,患病人数已超过2600万,其中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死于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抑郁症自杀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50倍,这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研究一直是神经电生理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RP可以有效反映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其自杀风险.本文综述了ERP相关成分与抑郁症自杀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ERP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局限进行初步探讨,以及对以后的发展进行展望.方法 检索2013年6月~2015年1月PUBMED数据库,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CNKI,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章.检索式TI:[depression OR affective disorder] AND[suicide OR suicidal] All field:event related potential.摘要阅读,缩小文献范围.了解实验设计思路,如:样本为伴有自杀意念和(或)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电位诱发方式,ERP相关成分检测方法等.最终所得文献英文43篇,中文15篇.阅读全文,保留近5年有关抑郁症自杀相关文献.结果 最终确定34篇相关文章,其中3篇中文文章.结论 伴有自杀意念和(或)行为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ERP相关成分如:P300、CNV、MMN等存在异常,N400尚未发现异常.本文仅从抑郁症自杀的角度综述了相关研究中ERP的特征,对其他精神疾病的ERP相关研究暂位列其中,有待今后完善.  相似文献   

3.
1抑郁症自杀的原因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是疾病的症状之一。抑郁症主要症状有抑郁心境、按照病人自己的描述:僵滞、无动于衷、内心空洞、没有生机、无生命价值、心身憔悴、精疲力尽、丧失兴趣、不能体验乐趣、不愿参加活动、自我评价低、悲观失望以至绝望,对过去和未来歪曲的认知,过分贬低自己,把自己说得一天是处、无用感、无价值感、强烈的内疚自责,随着症状的加重,自责内疚逐渐具有妄想性质、常见的有罪恶妄想:病人谴责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疏忽和错误,也会把一些不属于他们的过失加罪于自己。贫穷妄想:许多病人非常担心自己及…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特点。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临床症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巨大危害。目前临床上对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预防主要依赖于临床医师的经验,而缺乏准确的预知模型,了解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有助于对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一嘎有10万多名患者参加的有关抑郁症治疗研究发现.在治疗的第一个月中.患者自杀情况就有所下降。治疗措施包括药物,心理,或者两者的结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西玲  章翔 《医学争鸣》2003,24(22):2110-2112
自杀基因疗法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治疗胶质瘤的方法,可分为单自杀基因疗法和融合基因疗法.本对这两种自杀基因疗法的原理及其在治疗胶质瘤中的运用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其临床运用和进一步发展方向.胶质瘤(gnom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传统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疗效欠佳.基因治疗(gene therapy)作为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新的辅助手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自杀基因疗法(suicide genetherapy)是众多基因治疗策略中疗效最明显的一种,也是最有前途的治疗策略之一.本就近年来胶质瘤自杀基因疗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抑郁症(late life depression, LLD)患者认知功能对自杀观念的影响。方法 入组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和住院的LLD患者共103例,按照近2周有无自杀观念(包括自杀观念和自杀未遂),将其分为无自杀倾向组(n=37例)和自杀倾向组(n=6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表(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 RBANS)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自杀倾向组[RBANS总分(137.26±28.78)、即刻记忆(22.39±7.47)、词汇学习(16.02±4.59)]和无自杀倾向组[RBANS总分(150.00±25.53)、即刻记忆(26.41±6.74)、词汇学习(18.43±4.18)]的RBANS总分、即刻记忆、词汇学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词汇学习(OR=0.012,P=0....  相似文献   

8.
彭江安 《九江医学》2001,16(2):106-106
患者,男,42岁,机关干部.既往性格内向,平素健康,有精神病家族史.因休假一直独自一人闲坐在家中,不愿外出,对任何事缺乏兴趣,开始失眠,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整日沉默少言,自责自罪,焦虑不安.半夜醒来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吸烟,来回走动,考虑问题,吸烟量较以往明显增加(每日需3包),口服"安定"常量无效.这些现象持续约2周,2000年5月6日上午,患者在一片恐惧心情笼罩下呆送家人上班,做了一些家务活后,见到厨房菜刀,顿起自杀意念,用菜刀自刎,待发现时心跳、呼吸已停止.后经尸解,多方调查取证,精神科专家鉴定死亡直接原因为隐匿性抑郁症.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9月10日为“世界自杀日”后的第3年,在“预防自杀,人人有责”的主题下,让我们直面残酷的自杀现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大约有78.6万人自杀,其比例为每年每10万人中有10.7人,这意味着每隔40秒就有人自杀。我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万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7年间出现过自杀观念或企图的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抑郁症患者多数因自责自罪、逃避现实寻求解脱、难以忍受躯体症状导致的痛苦体验等出现自杀。结论良好的护理能有效减少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的比率,对抑郁症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原称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LS),是指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即在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一年内的一段时期,在临床学、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也就是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至最后一次月经后的一年内出现的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失衡,引起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侯群.  相似文献   

12.
口腔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众多基因异常表达的复杂过程,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对近年来几种与口腔癌关系密切的癌基因(ras、erbB、c-myc、survivin、hTRT等)和抑癌基因(p53、Rb、p16、nm23、FHIT、PTEN等)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全面从基因组水平(如基因通路,基因网络等)研究口腔癌的发病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5-羟色胺受体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胺类神经递质受体学说是抑郁症发病的核心学说之一。为深入探讨5-羟色胺受体(5-HTR)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密切联系,该文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着重从5-HTR过度表达及其对神经发生的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抑制等方面揭示5-HTR对抑郁症发病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归类研究5-HTR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和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4.
任文庆  高原  王亦舟 《医学综述》2013,19(12):2124-2127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其中,DYT1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其结构和致病机制日益明确,这对该病的诊治意义重大。在诊断方面,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而明确诊断,并对病情发展进行预测。在治疗方面,DYT1肌张力障碍的传统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均是对症治疗,而且不良反应多,疗效不确切。近年来,掌握DYT1基因的致病机制后提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即基因治疗,这是一种可能彻底治愈此类遗传性疾病的方法,为广大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人群中,常常会出现创伤后应激综合症以及重度抑郁症并发的现象。但是创伤后应激综合症后易发重度抑郁症的细胞分子机制还未见报道。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从突触可塑性的角度,将创伤后应激综合症以及重度抑郁症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皮质醇、炎症因子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等指标的改变进行了比较。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神经营养因子、尤其是脑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极有可能是联系创伤后应激综合症以及重度抑郁症的关键因子。后续的研究应该侧重于脑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在创伤后应激综合症后易发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中。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药物将可以用来预防创伤后应激综合症后重度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重性抑郁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98例重性抑郁障碍儿童少年和125例正常对照自评完成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使用Logistic回归筛选儿童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分别为自觉学习压力大(OR=3.30)、父母关系差(OR=3.28)、父母婚姻状况不良(OR=2.61)、父亲拒绝分高(OR=1.27)、父亲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OR=1.18)、父亲惩罚分高(OR=1.14)、母亲受教育年限短(OR=1.12)和母亲拒绝分高(OR=1.11);父亲情感温暖分高(OR=0.83)和母亲情感温暖分高(OR=0.74)为儿童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预防儿童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生,需要从改善不良的父母因素和教养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EHD3基因与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以47例MDD患者与40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认知功能的差异,然后将MDD患者的各项量表得分作为数量性状,采用UNPHASED软件的数量性状模块,分析认知功能与EHD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MDD组WAIS-RC和WMS-R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EHD3基因的rs3769621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别与WAIS-RC图形拼凑原始分(χ2=10.561,P=0.001;χ2=7.922,P=0.019)和图形拼凑量表分(χ2=12.627,P=0.00038;χ2=11.775,P=0.0027),以及WMS-R心智(1-100)原始分(χ2=8.762,P=0.003;χ2=17.399,P=0.00016)和心智(1-100)量表分(χ2=10.356,P=0.001;χ2=14.958,P=0.00056)显著相关;经过Bonferroni法校正后,上述结果差异仍显著。结论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EHD3基因可能与MDD认知功能内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戴翔 《医学综述》2011,17(13):1926-1929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的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在基因水平取得巨大进展。现对近来的研究发现进行总结,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盐酸奈法唑酮片治疗抑郁症的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盐酸奈法唑酮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符合《CCMD - 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 5 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奈法唑酮和氟西汀的对照研究 ,其中奈法唑酮组 2 6例 (30 0~ 5 0 0mg/d) ,氟西汀组 2 6例 (2 0~ 4 0mg/d) ,共治疗 6周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临床总体评定量表 (CGI)评定临床疗效 ,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经 6周治疗后 ,奈法唑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5 38% ,氟西汀组为 85 38% ,两组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的HAMD ,HAMA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两组的HAMD ,HAMA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不良反应分析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昏、恶心、呕吐、口干、嗜睡、食欲减退或厌食等 .结论 :奈法唑酮治疗抑郁症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而轻 ,适合临床应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