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健康素养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比中美知名高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情况,梳理国外健康素养教材情况,发现我国高校的健康教育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三方面建议,包括建设健康素养提升的行动指南,多方协同助力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以及实现大学生健康维护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四川省高校大学生群体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发放自制的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抽取的四川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28.92%,其中,基本健康技能素养水平是健康素养3个方面中最低的,占19.21%;健康素养6个维度中,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最低,为14.5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家庭月收入>10 000元、个人月生活费>1 000元的大学生对该地区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正向影响(P<0.05)。结论 四川省高校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在健康素养3个方面和6个维度层面仍存在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了解郑州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高校1 042名学生,采用“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修订后最终确定的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郑州高校有24.86%(259/1042)的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知识,大学生科学健康观知晓率为64.68%(674/1 042);慢性病预防的知晓率为9.12% (95/1 042),安全与急救的知晓率为47.89% (499/1 042),基本医疗的知晓率为26.68%(278/1042).科学健康观与基本医疗男、女生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81,12.21,P值均<0.05);一、二年级学生的5类健康问题知晓率均高于三、四年级学生,其中科学健康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9,P<0.05);医学类大学生的健康问题知晓率高于文理科学生(x2值分别为42.24,40.85,19.22,52.59,40.95,P值均<0.01);生源地、所学专业和是否选修课是影响郑州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的因素(P值均<0.05).结论 郑州高校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较高.应继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素养教育,特别是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慢性非传染疾病方面的知识培养.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目前对于健康的观念已经改变。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疾病,而且具有健全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保护人体健康不仅是医务人员的任务,也是社会每个成员的职责。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材,故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近年来经济发达国家特别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教育,美国学校卫生工作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健康教育,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占总学时的20%。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在《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中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鉴于目前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尚无统一规定,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育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疾病传播高校学生大多在校住宿,人群密集,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高校参加公共选修课的289名大学生,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比例为7.27%,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素养比例分别为15.92%、6.23%和68.17%。女生健康素养积分与男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城镇、父母文化程度高、理科的学生的健康基本技能分别与来自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低、文科的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尤其是传染病预防知识、慢性病预防及急救能力方面,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卫生修养与高校健康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设计与其化水平相适应的KAP问卷,调查大学生卫生修养现状,发现有知-信-行不一致现象。提示高校健康教育着眼点必须从传播卫生知识转移到行为干预上来。这种有效健康教育应包含学校传播卫生知识,行为干预和改变校园环境不良因素,可称为全方位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下我国正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国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大学生群体既是健康中国的践行者,也是引领者.通过对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以及健康意识不强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发挥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综合运用,加强高校健康教育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健康素养测评,了解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总结教学和课程管理经验。方法对2020年3月—2021年12月间选修该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大学生进行两次健康素养测评。干预前测评在学期第1周课堂进行,根据问卷调查中薄弱知识点,调整后期面授课程重点内容,加强对知识点的讲解。在干预3个月后,学期第14周进行干预后测评,比较两次的差异,评价教学效果,总结经验。结果 930名大学生干预前健康素养水平为63.01%。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方面素养水平依次为76.77%、68.17%和45.70%,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94.84%,科学健康观88.39%,传染病防治素养66.34%,健康信息素养65.48%,慢性病防治素养61.83%,基本医疗素养32.04%。干预后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为81.51%(P<0.0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的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P<0.05);传染病防治、基本医疗素养的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P<0.05)。结论 结合健康素养测评结果改进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可以有... 相似文献
9.
10.
浅议大学生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广东省肇庆学院体育系在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对肇庆学院 30 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连续两期健康教育选修班的大学生 ,共计 30 0人 ,男性 78人 ,女性 2 2 2人。平均年龄2 0 6 5岁。2 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 ,内容涉及卫生、保健、心理、疾病、锻炼、营养、性保健等几个方面的需求。结 果大学生对自我保健、心理保健有强烈的需求愿望 ;在疾病预防、营养知识、性保健方面也有明显的需求愿望 ;体育锻炼知识的需求则相对较低 (见表 1)。表 1 大学生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需…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生育卫生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国家卫生部在贵州,山西,河南,青海4省开展改善生育卫生服务项目研究,以促进当地的生育卫生水平提高。研究发现目前贫困农村地区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较少,很难看到宣传材料,加上封建迷信旧风俗的影响,群众健康意识差,非住院消毒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均很低,其原因不仅是经济落后,没有进行健康教育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农民对健康教育需求较高,如能实施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政策,使农村健康教育顺利开展,对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辽宁省14个市的城乡社区居民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和卫生需求的调查分析,并与1995年基线调查结果对比分析,说明全省实施《1996-2000年辽宁省“九五”健康教育规划》3年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业苦恼经有了明显提高,确定了今后的工作重点仍然是《生命知识》全部信息和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预防保健知识,也为规划的终期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达到规划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保证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乳腺良恶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高校女大学生作为年轻女性中主要人群之一,乳腺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本文详细阐述了提高高校女大学生乳腺健康教育水平的意义、高校女大学生乳腺认知水平现状及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6-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广州市根据办学层次和院校属性选取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4所,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对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总水平为47.8%;3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63.0%)、基本健康技能素养(53.1%)和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39.6%);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81.4%)、科学健康观素养(66.8%)、健康信息素养(58.8%)、基本医疗素养(44.5%)、传染病防治素养(43.4%)和慢性病防治素养(4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学校层次、专业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和母亲职业、自评健康状况是广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应从家庭、学校和社区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广州市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吸烟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整群抽样调查了上海医科大学和华东化工学院1~4年级共计1.434名学生的吸烟现状,上医和化工学生吸烟率分别为21.6%和53.2%;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因素,发现父母亲和最要好朋友的吸烟状况及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虽然上医有93.5%化工有90.2%的学生知道吸烟的危害因素,但与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近半数的吸烟者初吸烟年龄在大学,最常见在朋友聚会、空闲无聊等情况下吸烟;近半数的学生对学校开展戒烟活动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健康教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生活方式、心理、疾病及住院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目前高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编量表对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福建师范大学15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大学生的健康知识十分缺乏,生活方式不科学,且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10.53%),从而引起较多的疾病。结论应根据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加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实现人类健康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方法:探讨健康素养概念的内涵及发展,综合评价江苏省实施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实践活动。结果: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健康相关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结论:要充分地领会健康素养的内涵,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策略,以提高当代大学生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及健康教育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扬州大学300各存在心理症状的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以轻度为主,障碍程度较严重的是人际关系感染性与强迫观念及行为(P〉0.05),其次是偏执,再次为抑郁,焦虑与精神病性因子的相关程度达到0.5以上,高地其他诸因子,除停虑、恐惧女生高于男生外,其他因子均无性别,年级、专业差异,运用变量聚类的方法,可以把心理障碍分为3类,即综合类,强迫类和人际关系障碍类。结论:心理教育课程要注重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