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时辰化疗联合调强放疗与常规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5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诱导化疗及同步化疗时在固定时间采用时辰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同步放疗均采用调强放疗.采用EORTC QLQ-C30、QLQ-H&N35、NRS 2002和PG-SGA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 诱导化疗后试验组患者总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食欲丧失、便秘、吞咽困难和体重增加等症状领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同步放化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在总健康状况、降低恶心呕吐等领域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 2002与PG-SGA量表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发生营养不良例数明显增加,对照组增加病例数多于试验组.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时辰化疗,恶心呕吐、总体健康状况及生命质量均优于常规化疗,可能是更合理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程营养支持治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全程营养支持治疗+同步放化疗)45例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45例。运用PG-SGA评分、体格测量、血液学指标和急性放射反应,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分析全程营养支持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结果 放疗第2周后,对照组PA、Hb已明显下降,且Hb明显低于实验组;放疗第4周后,对照组体重明显低于放疗前,实验组体重和BMI明显优于对照组。放疗第4周后,对照组TP、ALB和PA显著低于实验组。放疗结束后,对照组PG-SGA评分及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对照组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吞咽困难或疼痛的分级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全程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减缓患者体重下降,减缓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的持续降低,减轻急性放射反应,能有效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放化疗会使患者营养状况持续恶化,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探讨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的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放化疗期间行常规饮食指导,干预组患者根据营养风险评估行个体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变化、生活质量,并分析两组患者的2年和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结果:干预组放疗2周、放疗4周及放疗结束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7.59%、46.55%和51.72%,均低于对照组的48.28%、75.86%和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干预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2年和3年OS、LRFS、DMF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能有效地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癌性疼痛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水平及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46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RS、NRS-2002、PG-SGA、人体测量、血液学检查等方法进行疼痛评估、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估,研究不同疼痛程度患者营养状态、炎性反应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两组不同NRS评分患者NRS-2002、PG-SGA、胆碱酯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同C反应蛋白浓度患者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胆碱酯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NRS与胆碱酯酶、淋巴细胞总数和BMI呈负相关(P=0.000, P=0.003, P=0.000),与NRS-2002、PG-SGA呈正相关(P=0.003, P=0.000)。C反应蛋白浓度与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呈负相关(P=0.000, P=0.000, P=0.000, P=0.002, P=0.004),与NRS-2002、PG-SGA呈正相关(P=0.020, P=0.028)。结论 癌性疼痛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都较高,具有较高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癌性疼痛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PG-SGA、体格测量、血液学指标、放化疗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价,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40例患者放化疗期间,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0.7%;95.0%的患者出现体重下降,39.3%的患者体重下降≥10%;前白蛋白在放疗2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放疗结束后患者贫血发生率高达54.3%;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逐步下降,放疗结束后仅38.9分。临床分期、治疗期间体重下降、前白蛋白、贫血、口腔黏膜炎、总体生活质量、经济困难是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临床分期、治疗期间体重下降、贫血、口腔黏膜炎、经济困难是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前白蛋白、总体生活质量是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和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放疗的12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放疗前1周(放疗前)、放疗第4周(放疗中)和放疗结束计算患者GNRI,根据放疗反应将鼻咽癌患者分为放疗敏感组和放疗抵抗组,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期间GNRI的变化和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GNRI预测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效能。同时根据GNRI计算结果将鼻咽癌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4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差异。[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GNRI进行性降低(F=78.797,P<0.001),放疗抵抗患者GNRI降低幅度更大,放疗期间放疗抵抗患者GNRI低于放疗敏感患者(F=17.538 ,P<0.001),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放疗敏感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放疗中、放疗结束GNRI预测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和0.886,特异度分别为72.8%和81.5%,灵敏度分别为70.7%和85.4%。生存分析显示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营养正常患者和营养不良患者的4年OS分别为81.2% vs 35.4%、83.3% vs 51.0%、100.0% vs 52.5%,4年DMFS分别为75.5% vs 26.9%,82.4% vs 44.4%,100.0% vs 47.0%,两组间OS和DM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进行性恶化,GNRI是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和生存预后的一个可靠预测指标,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抑郁症状对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根据放疗开始前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量表的评估结果,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7例鼻咽癌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在放疗开始前及放疗结束时观察评估抑郁组(n=32)和非抑郁组(n=45)的营养状况变化,并分析抑郁对于患者营养状况变化的影响。结果 放疗前约有41.6%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抑郁组患者放疗结束时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抑郁组[ (38.5±5.8) mg/dl vs (41.0±5.2) mg/dl,P=0.045;(108.3±31.6)g/L vs (111.6±16.6)g/L,P=0.041],抑郁组患者放疗结束时更容易出现体重下降≥5%、BMI<18.5kg/m2及NRS 2002评分≥3分(75.0% vs 33.3%,P=0.001;28.1% vs 8.9%,P=0.026;46.9% vs 17.8%,P=0.006)。结论 鼻咽癌患者的抑郁症状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在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中,抑郁症状也许可以作为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态与放化疗近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2019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5例行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同时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评估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风险状况,采用美国RTOG及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评估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Spearman′s分析营养状态与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相关性。结果 从放化疗开始前到放化疗第4周患者的营养风险呈逐步增加趋势,随后营养风险又逐步下降。NRS 2002评分和PG-SGA评分均与直肠癌放化疗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r=0.26,P<0.05;r=0.31,P<0.01)、上消化道反应(r=0.51,P<0.01;r=0.63,P<0.01)、下消化道反应(r=0.23,P<0.05;r=0.45,P<0.01)、疲劳(r=0.47,P<0.01;r=0.64,P<0.01)均呈正相关,并且PG-SGA和不同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大于NRS 2002。分层分析显示Ⅱ-ⅢB期、<65岁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不良反应程度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风险越高患者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通常越大,建议加强直肠癌放化疗期间的动态营养评估及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 月至2013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89例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及388 例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家族史组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鼻咽癌病例相比较,性别、年龄、TNM 分期、病理类型、放疗前Hb、放疗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恶性肿瘤家族史组患者3 年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较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长,分别为91.6% 、85.5%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11)。 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 分期、N 分期及TNM 分期是鼻咽癌患者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的重要影响因素(P < 0.05)。 然而恶性肿瘤家族史及鼻咽癌家族史对鼻咽癌3 年OS、PFS 、无局部复发生存期(locoregional relapse-free survival ,LRFS)、DM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恶性肿瘤家族史鼻咽癌患者3 年OS较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T分期、N 分期越晚的鼻咽癌患者预后不佳。恶性肿瘤家族史对鼻咽癌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的恶性肿瘤患者3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定点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NRS 2002、PS-SGA、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测等数据收集。结果330例患者完成营养调查,其中,男性227例,女性103例(68.8% vs 31.2%),年龄(54.0±11.4)岁,有营养风险(NRS 2002≥3分)发生率为28.8%,营养不良(PG-SGA ≥4分)发生率为52.7%,鼻咽癌患者营养风险检出率最高为(29.3%),其次为肺癌(28.1%)、口腔癌(18.1%)和食管癌(15.2%)。BMI与PG-SGA评分呈负相关,NRS 2002评分与PG-SGA评分呈正相关。年龄(≥65岁)、白蛋白(<40g/L)、 前白蛋白(<150g/L)、卡氏功能状态评分(<80分)是营养风险和重度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放射治疗中心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属于中等水平,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建议加强放疗患者的营养管理,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PG-SGA评分可作为营养干预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以期探索人体成分中评价营养不良最合适指标。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以2014-2015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48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营养不良诊断共识及患者主观整体评估方法进行营养评估,并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观察同步放化疗期间患者的人体成分变化;采用Pearson法相关分析研究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预测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同步放化疗期间随时间变化人体成分指标如体重、体重指数、脂肪组织指数、去脂组织指数、体细胞量、骨骼肌量及相位角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患者主观整体评估评分逐渐升高(P=0.00)。根据2015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营养不良诊断共识检出放疗期间鼻咽癌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1%~39.6%,根据患者主观整体评估评分检出率为12.5%~41.7%,两种方法在放疗第4、6周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11、0.957)。放疗期间去脂组织指数和体重变化值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值存在相关性(r=0.805,P=0.00)(r=0.777,P=0.00)。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脂肪组织指数、去脂组织指数对营养状况有显著影响(P=0.035、0.013、0.043)。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状况下降明显,营养状况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建立营养状况预测模型可更为全面准确地判断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acute toxicity induced by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15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who underwent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in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prospectively selected. Nutritional risk was assessed by NRS 2002 and PG-SGA nutritional screening tool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radiotherapy. The acute toxicity was assessed by RTOG and CTCAE 3.0 scoring criteria.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the acute toxicity of chemoradiotherapy was analyzed by Spearman′s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nutritional risk of the cohort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chemoradiotherapy to the fourth week of chemoradiotherapy,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Spearman′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NRS 2002 and PG-SGA scor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cute hematological toxicity (r=0.26, P<0.05;r=0.31, P<0.01),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r=0.51, P<0.01;r=0.63, P<0.01), proctitis (r=0.23, P<0.05;r=0.45, P<0.01) and fatigue (r=0.47, P<0.01;r=0.64, P<0.01)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undergoing chemoradiotherapy.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PG-SGA and various toxiciti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RS 2002. Stratified analysi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stage Ⅱ-Ⅲ B, age<65 years and postoperative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nutritional statu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oxicity (all P<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has a high risk of malnutrition dur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The higher the risk of malnutrition, the greater the acute toxicity of chemoradiotherapy. Therefore, dynamic nutrition assessment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 during chemo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新辅助化疗加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04年4月~2006年5月,83例Ⅲ ~ⅣA期鼻咽癌初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行相同的常规分割根治性二维放疗;试验组在放射治疗前接受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采用PF方案:顺铂(DDP)80mg/m,d,氟尿嘧啶(5-FU)800mg/m,d~d,21天为1周期。新辅助化疗结束后2周,行同步放化疗,对照组仅行同步放化疗。同步化疗方案:DDP40mg/m,1次/周,共6次。结果:中位随访期26.7个月,平均随访期(27.6±10.9)个月,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试验组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0.05),其余各项急性毒副反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与对照组2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13.2%和19.4%(=0.946),2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5.8%和22.2%(P=0.021),2年生存率分别为92.12%和89.16%(=0.251)。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国人局部晚期鼻咽癌采用新辅助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急性毒副反应可以耐受,2年远处转移率较单纯同步放化疗降低,2年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相似,推荐行大样本的Ⅲ期临床研究以明确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是否受益。  相似文献   

14.
同步放化疗治疗72例儿童青少年鼻咽癌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步化放疗治疗儿童青少年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儿童青少年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步化放疗组40例,采用同步化疗+放疗,鼻咽部照射剂量DT62-68Gy/7-9周,放疗前及放疗第4周予以PF方案化疗2周期,DDP 20mg/m2,d1-3天,5-FU,400mg/m2,d1-3天。单放组32例,采用单纯放疗,鼻咽部照射剂量DT66-70Gy/7-8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口腔黏膜反应,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下降情况,治疗后3个月对肿瘤消退情况做近期疗效评价,以3、5年生存率做长期疗效评价。结果:同步化放疗组CR62.5%(25/40),PR30%(14/40),总有效率为92.5%(37/40),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33/40)和70%(29/40),明显好于单放组。化放疗组口腔黏膜炎,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下降明显高于单放组,但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可耐受。结论:儿童青少年鼻咽癌同步化放疗可以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每周一次紫杉醇同步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化放组51例和单放组45例。两组鼻咽部均采用常规放疗36Gy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总照射剂量为72-76Gy,颈部常规放疗,预防剂量50-60 Gy,治疗剂量60-70Gy。化放组同步行紫杉醇化疗,60mg/次,静脉滴注,第1、8、15、22、29、36天。结果:化放组CR为84.3%,单放组CR为66.6%,(P〈0.05);两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2.2%、86.3%、78.4%和82.2%、73.3%、57.8%;其中3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放组骨髓抑制及口腔反应较单放组增加,但经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每周一次紫杉醇同步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能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顺铂(TP方案)或顺铂+氟尿嘧啶(PF方案)诱导化疗3周期后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接受TP方案诱导化疗(多西他赛75 mg/m2 d1+顺铂75 mg/m2 d2),每3周重复;B组29例接受PF方案诱导化疗(顺铂75 mg/m2 d1+氟尿嘧啶750 mg/m2 civ d1~d5)。诱导化疗结束3周后行三维适形放疗,20 Gy/次,5次/周,共6周,DT 60 Gy,并联合同步化疗(顺铂80 mg/m2,d1,每3周重复)。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A、B两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76.7%、79.3%(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4个月、36.0个月(P>0.05)。A、B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2.7个月、1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黏膜炎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鼻咽部肿物活检确诊均为非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76例,给予顺铂单药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具体为顺铂80mg/m2,静脉滴注,于放疗第1、22、43天进行;放疗采用常规分割照射,5次/周,鼻咽平均剂量74Gy(70~78Gy),同步放化疗结束后评价其近期疗效并随访远期生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76例鼻咽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2.1%(32/76)。ERCC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T分期、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N分期无关(P>0.05)。ERCC1蛋白阳性表达者的有效率(RR)为75.0%(24/32),ERCC1阴性表达者的RR为97.7%(4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获得随访的72例患者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1.0%、83.3%、79.0%。ERCC1阴性表达者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2.4%、87.8%、80.5%,ERCC1阳性表达者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7.9%、77.4%、77.4%,两者的中位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CC1阳性表达者中不同分级的中位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蛋白的表达可能是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52例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是否联合化疗分为同步放化疗组(26例)和单纯放疗组(26例),同步放化疗组于放疗前、中、后各行PF方案化疗1周期.单纯放疗组只行放疗.结果 治疗后3个月后,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患者鼻咽原发病灶完全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