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CD133与CD147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CD133与CD14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40/77)和67.5%(52/77)。CD133和CD14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46,P〈0.05;r=0.295,P〈0.05);CD133和CD147的表达均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CD133和CD14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CD133与CD147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315,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147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UbcH1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bcH10、ER、PR、Ki-67、p53和HER-2的表达差异,分析UbcH10表达与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ER、PR、Ki-67、p53表达及HER-2等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UbcH1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UbcH10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和乳腺癌各分子分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UbcH10的表达与Ki-67、HER-2表达有相关性;UbcH10的表达与病人年龄、肿块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ER、PR、p53表达状态无相关性;UbcH10高表达组预后差,阳性表达的生存时间低于阴性表达。结论:UbcH1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CD24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24的表达与肿瘤增殖和侵袭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痛组织中CD24、Ki67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分析57例CD24阳性病例中导管内癌成分与浸润性成分CD24的表达;根据ER和c-erbB-2表达分组,比较各组间CIY24的表达.结果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24的表达在患者年龄分组、肿瘤大小及PR、c-erbB-2的表达上差异无统汁学意义,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及Ki67的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D24表达等级与Ki67的表达等级之间呈正相关.在合并DCIS的IDC中导管内癌成分和浸润性成分CD2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的ER和c-erbB-2表达组间CIY24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24的高表达在乳腺癌的增殖和侵袭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1Y24和Ki67有助于乳腺癌病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7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74,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的表达,分析CD74表达与ER,PR及c-erbB-2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观察乳腺癌MB-MDA-435细胞(高侵袭性),MCF-7细胞(低侵袭性)和转染CD74表达质粒的MCF-7细胞中CD74蛋白的表达,并用Transwell小室检测3种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74的表达量与病理分级有关(P<0.01),癌细胞分化愈差则CD74表达愈高;CD74在受体阳性组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受体阴性组(P<0.01);三阴乳腺癌中CD7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三阴乳腺癌组(P<0.01);CD74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CD74表达阳性与否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未见明显关系性.高侵袭性MB-MDA-435细胞CD74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低侵袭性MCF-7细胞;MCF-7细胞转染CD74表达质粒后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结论:CD74可能在乳腺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高侵袭性乳腺癌特别是三阴乳腺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14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CD147的表达情况,并对CD147与前列腺癌PSA失败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147在无PSA失败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7.6%.有PSA失败的阳性率为80.7%,具有显著差异(P〈0.05)。CD147的表达与PSA失败呈正相关。结论CD147检测有助于了解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评估其预后,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D2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不同模式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3例乳腺纤维腺瘤及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24的表达。结果: 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组织中CD24在细胞膜和细胞浆都有表达,阳性率为80.43%;乳腺纤维腺瘤CD24仅在细胞膜上局灶性表达,阳性率为53.85%。CD24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浓度明显高于纤维腺瘤(P<0.05);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CD24细胞膜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密切相关(P<0.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分级、Her 2及p53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CD24高表达参与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CD24细胞膜表达可能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抵抗作用相关,CD24可作为乳腺不良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CD147-shRNA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内源性CD147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Genebank中CD147序列设计3条特征性靶序列,合成的核苷酸序列连接到线性化pBS/U6载体,采用酶切法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的正确性;将重组质粒转染至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中,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观察该重组质粒对CD147内源性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pBS/U6/CD147-shRNA,且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 CD147表达有抑制作用,而以pBS/U6/CD147-shRNA3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构建pBS/U6/CD147-shRNA成功,并筛选出基因抑制效果最佳的pBS/U6/CD147-shRNA3,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147蛋白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2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和24例前列腺增生手术所获得的正常膀胱组织,RT-PCR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47蛋白在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无Survivin mRNA表达,膀胱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76.19%,CD147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17%,在膀胱癌组织中为78.57%。42例膀胱癌患者中CD147蛋白和Survivin mRNA均表达阳性为31例,双阳性表达率为73.81%,双阴性表达率为19.0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147蛋白和Survivin mR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98,P<0.05);CD147蛋白、Survivin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CD147蛋白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Surv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CD147蛋白的上调可能在膀胱癌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tranilast)对阿霉素肾硬化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并阿霉素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20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曲尼司特治疗组,另设10只作为假手术组。治疗组给予曲尼司特(400mg·kg^-1·d^-1)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观察曲尼司特给药8周后肾小球的病理改变;RT-PCR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肾小球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阳性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曲尼司特治疗组蛋白尿、肾功能和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肾小球内CD147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曲尼司特能上调CD147的表达,减轻阿霉素致肾小球硬化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147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预测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价值.方法 为82例肝癌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切取病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肝组织中CD147、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并对受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肝癌复发情况.结果 82例术后随访1.5~41.6个月,38例于随访期间出现肝癌复发及转移,2例死于非肿瘤因素.CD147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质及胞膜上,阳性细胞多呈弥漫性分布,在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或不表达,在癌旁间质细胞上呈阴性表达.VEGF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质中.CD34阳性表达高密度区多位于肿瘤边缘,在癌旁组织中呈阴性或稀疏分布,MVD为(215.22±132.54)/0.74 mm2.CD147与MVD(P<0.01)及VEGF表达(P<0.01)呈显著正相关.CD147的阳性表达与pTNM肿瘤分期(P<0.01)、肿瘤大小(P<0.01)及门静脉癌栓(P<0.01)呈显著正相关,也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D147强阳性表达可作为预测术后肝癌复发的独立预见因子.结论 CD147可作为预测因子预警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有助于筛选合适的肝移植候选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筛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2016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局(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乳腺浸润性筛状癌的388例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388例病人中,287例(74.0%)为T1期,321例(82.7%)为N0期,374例(96.4%)接受手术治疗,204例(52.6%)接受放疗,85例(21.9%)接受化疗。病人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4%、88.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态、T分期、M分期、手术、放疗是影响乳腺浸润性筛状癌病人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M分期、放疗是影响乳腺浸润性筛状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浸润性筛状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T分期、M分期。放疗对浸润性筛状癌病人的生存率是否有益仍需对浸润性筛状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预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  相似文献   

13.
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TNM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表达阳性,32例乳腺癌中有13例PTEN阴性表达(41%),其中8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61.5%),而19例PTEN阳性表达标本中仅4例ER、PR均为阴性(21.1%)。有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P<0.001);ER阴性者PTE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ER阳性者(P<0.05),PTEN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孕激素水平及临床分期无关,但随临床分期的增高,PTEN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乳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失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阴性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蛋白和CD147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20年12月大庆市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病理学确诊的117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组织标本,其中90例甲状腺癌组织、27例甲状腺瘤组织,另外选择20例正常甲状腺组...  相似文献   

15.
CD147在兔VX2模型肿瘤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CD147在兔VX2模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并与人肝癌组织进行比较。方法标本分为肿瘤组,癌旁组,人肝癌组(每组数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三步法(S-P)对比CD147在细胞的定位和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肿瘤组与癌旁组的CD147 mRNA的表达差异,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蛋白半定量法,对比肿瘤组和肝癌组CD147蛋白量的表达水平。结果CD147表达定位于兔VX2肿瘤细胞和人肝癌细胞膜,染成棕黄色,癌旁组织细胞无表达,膜无明显染色。CD147在mRNA水平上,肿瘤组和癌旁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36,P<0.01)。肿瘤组和肝癌组的蛋白积分吸光度(IOD)和内参的比值为2.4591±1.2524和2.1251±0.1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9,P>0.05)。结论CD147在恶性肿瘤组织高表达,在兔VX2模型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则存在明显不同。此模型适宜应用于与CD147有关的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乳腺癌分子标记物的研究有助于诊断和预后判断,乳腺癌组织中凋亡基因survivin和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及预后的关系,以期拓展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理解与认识,为乳腺癌防治提供新策略。 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确诊且病历完整的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在survivin与NF-κB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urvivin、NF-κB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分子亚型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survivin与NF-κ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3.75% vs. 11.25%;56.25% vs. 8.75%,均P<0.05)。survivin和NF-κB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分子分型有关,均表现为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阳性、TNM分期晚、非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均P<0.05);同时,两者共高表达率也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阳性、TNM分期晚、非luminal型的乳腺癌组织明显升高(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表达呈正相关(r=0.546,P=0.000)。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或NF-κB高表达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均低于各自的低表达患者,而两者共高表达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低于两者任何单一高表达或两者共低表达患者(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NF-κB、survivin与NF-κB共表达、肿物直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且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Rα-3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α-36的表达,比较ERα-36在4种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其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α-66、PR、Her-2、Ki-67的关系。结果:ERα-36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阳性率为52.9%,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9%、30.1%、66.7%、84.6%;ERα-36在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4.6%和45.6%,有统计学差异(P<0.05)。ERα-36表达与ERα-66、Ki-67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Rα-36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唾液酸路易斯X抗原(SLeX)和乳腺癌1号基因(BRCA1)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手术切除的BIDC标本80例及距癌灶3 cm的癌旁乳腺组织30例,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2步法检测SLeX和BRCA1在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SLeX和BRCA1阳性率、临床病理指标等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及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癌组织SLeX和BRCA1阳性率分别为86.3%(69/80)、60.0%(48/80),癌旁乳腺组织分别为20.0%(6/30)和100%(3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X在TNM分期(T3+T4)、低分化、有淋巴结宏转移和随访5年间有复发转移患者中高表达;BRCA1在年龄>53岁、TNM分期(T3+T4)、低分化、有淋巴结宏转移和随访5年间有复发转移患者中低表达。 结论SLeX和BRCA1与BIDC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前者表达上调和(或)后者表达下调均预示癌组织分化差、进展快、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为乳腺癌中两种常见的病理类型,病理形态学有各自的特点。本文对ILC和IDC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1资料和方法ILC及IDC共523例,均为女性。其中ILC有173例,IDC为350例,年龄20~80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miR-518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乳腺癌及正常组织中miR-518b的表达量,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异常表达与各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运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了解其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周期、凋亡,Transwell 实验观察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miR-518b表达水平为2.751 585±5.856 351,正常组织中为7.334841±9.843 424,癌组织中miR-518b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miR-518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异常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病理分期、肿瘤大小、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无明显相关性.在48h浓度为150 nmol/L时,miR-518b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为59.9%.与空对照组和负对照组比较,G0/G1期细胞未见明显增多(75.52±1.78)%,S期无明显减少(9.52±0.91)%,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升高(2.60±0.06)%(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随着miR-518 bmimics浓度的增加,穿出小室膜肿瘤细胞大致呈递减趋势,并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 miR-518b在乳腺癌患者中异常表达,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miR-518b对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担任着抑癌基因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