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糖尿病家族史对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血糖、血脂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1∶4匹配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分娩的GDM孕妇1265例,其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组253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组1012例。两组间血脂、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剖宫产、子痫前期、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差异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糖尿病家族史与妊娠结局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糖尿病家族史组孕晚期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无糖尿病家族史组(P<0.05),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h血糖、OGTT?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无糖尿病家族史组更高(均P<0.01)。糖尿病家族史是GDM孕妇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7,95%CI:1.39~7.68)。结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GDM孕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更低、血糖水平更高。糖尿病家族史是GDM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纤复合膳食纤维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 112 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孕中期 GDM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膳食纤维组(n=56)和对照组(n=56),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营养治疗方案,膳食纤维组在此基础上添加膳食纤维方案(9.5?g膳食纤维/d,餐前服用),共干预 8 周。每周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末梢血糖(2 h BG),产后42?d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记录围产结局。结果:干预 8 周内膳食纤维组患者 2 h BG 低于对照组(P<0.05);第 3~8 周血糖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产后 OGTT 服糖后2?h血糖值及糖耐量减低率低于对照组,且 OGTT 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胎膜早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高纤复合膳食纤维干预可有效控制 GDM 患者孕期血糖水平,改善围产期不良妊娠结局,减少产后糖耐量减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及非GDM孕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及孕期血脂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12?650名孕妇,按照孕妇是否有GDM分为GDM组(2381例)和非GDM组(10?269例),再根据孕前BMI、孕期增重分亚组。各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GDM和非GDM孕妇中,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多均是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初次剖宫产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或P<0.05),孕期增重过多亦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孕中期甘油三酯水平与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初次剖宫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独立相关(均P<0.01)。结论:控制孕期增重可以减少大于胎龄儿发生率,但孕期增重过少可能导致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孕前控制BMI在正常范围可以有效减少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及初次剖宫产的发生率;非GDM孕妇孕中期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多个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需要积极的饮食指导或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早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关联,以及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增重情况对这一关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募集的孕前BMI ≥18.5 kg/m2的双胎孕妇,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孕早期血清hsCRP,前瞻性随访得到孕期增重和GDM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与GDM的关联效应,转换得到风险比(risk ratio, RR),采用分层卡方检验、中介效应分析BMI、孕期增重情况对hsCRP与GDM关联的影响。结果: 570名双胎妊娠孕妇中,31.6%发生了GDM,26.1%孕前超重或肥胖,49.5%孕期增重超过推荐范围。调整混杂因素后,孕早期血清hsCRP中三分位和上三分位发生GDM的风险是下三分位的1.42倍(95%CI:1.02~1.89)和1.54倍(95%CI:1.12~2.02),且呈线性趋势(P=0.022)。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孕前BMI对高水平hsCRP增加GDM风险的解释程度为23.84% (P < 0.001),对两者的关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联合hsCRP和孕期增重情况发现,孕期增重超过推荐范围且hsCRP较高水平(>1.21 mg/L)者发生GDM的风险是孕期增重在推荐范围内且hsCRP在下三分位者的2.31倍(P < 0.01)。结论: 孕早期高水平hsCRP显著增加双胎妊娠发生GDM的风险,hsCRP-GDM关联独立于孕期增重,且孕前BMI对hsCRP-GDM关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双胎妊娠孕期管理要同时注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孕期体质量,以降低GDM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妊娠期正常高值血压产妇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在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正常高值血压、正常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各5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及妊娠结局,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7);正常高值血压组、HDP组孕前体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妊娠不良结局方面,除早产率略低于正常血压组外,羊水过少、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和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正常高值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HDP组羊水过少、胎盘早剥、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和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孕期正常高值血压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亚组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少及过多的比例均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亚组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正常的比例低于无不良妊娠结局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与孕期血压水平和妊娠结局相关,合理干预妊娠期正常高值血压孕妇的孕期体质量对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至2016年的206例早孕期CSP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1:2的比例选取412例正常宫内早孕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此次妊娠的临床数据资料。结果 与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高度相关的临床特点为:①阴道流血(OR:10.38,95%CI:6.59~16.35);②腹痛(OR:3.91,95%CI:1.74~8.81);③子宫压痛(OR:2.38,95%CI:1.49~3.82)。结论 剖宫产再孕,妊娠早期出现阴道流血、腹痛和子宫压痛等症状体征,要警惕CSP,尤其是阴道流血。  相似文献   

7.
背景 妊娠期增重过多或不足均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但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是否不同目前尚无定论。目的 本研究拟分析比较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大于胎龄儿(LGA)和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早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接受规律产检,于2014-06-01至2015-05-31在本院分娩的单胎孕妇,共纳入15 334例。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孕妇基线信息、妊娠期增重情况及分娩结局,分析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将孕妇按照妊娠前体质指数(BMI)分为4组:低体质量组(<18.5 kg/m2,n=2 438),正常体质量组(18.5~24.9 kg/m2,n=11 052),超重组(25.0~29.9 kg/m2,n=1 600)及肥胖组(≥30.0 kg/m2,n=244)。由于本院产检建档时间为妊娠16周,因此按照0~16周(妊娠早期)、17~28周(妊娠中期)及29周至分娩(妊娠晚期)计算各期增重。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推荐的妊娠早期及妊娠中期平均每周增重标准,按照具体孕周对不同BMI组妊娠期增重划分为增重不足、增重适宜及增重过多。结果 15 334例孕妇中LGA发生率为15.66%(2 401/15 334),而SGA发生率为2.93%(449/15 334)。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妊娠期总增重分别为(16.2±4.7)kg、(15.8±4.9)kg、(13.6±5.5)kg和(10.8±5.8)kg,分别有27.62%(1 456/5 272)、73.41%(3 870/5 272)及49.89%(2 630/5 272)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增重过多,而50.89%(2 683/5 272)、13.54%(714/5 272)及31.83%(1 678/5 272)的孕妇在此3个阶段增重不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增重过多增加LGA发生风险(P<0.001),增重不足增加SGA发生风险(P<0.001);妊娠晚期增重情况对SGA、LGA的发生无影响(P>0.05)。其中,妊娠中期增重过多对LGA发生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最高。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肥胖组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随着增重增加,LGA发生风险升高(P<0.05)。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在妊娠早期、妊娠晚期随着增重增加,SGA发生风险降低(P<0.05)。结论 妊娠早期及妊娠中期增重与LGA及SGA发生风险均相关,其中妊娠中期增重过多的比例最高,LGA发生的PAR%也最高。妊娠早、中期是临床干预的关键时期,这一发现为妊娠期体质量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大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05年10月王2006年9月门诊产前检查诊断的糖代谢异常孕妇593例,其中GDM260例(汉族172例,维吾尔族88例)、GIGT333例(汉族265例.维吾尔族68例),(OGTT+组)和糖代谢正常孕妇1425例(汉族1135例,维吾尔族29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各因素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的影响。结果:(1)糖筛异常发生率,汉族(37.12%)低于维吾尔族(44.25%)(P〈0.005)。糖耐量阳性率,维吾尔族(15.48%)高于汉族(10.32%)(P〈0.005)。维吾尔族GDM发生率(8.73%)明显高于汉族(4.06%)(P〈0.005),而GIGT、发生率(6.75%)和汉族(6.26%)相当(P〉0.05)。(2)孕妇BMI≥25、孕妇孕期增重〉18kg、孕期阴道念珠菌病(WE)、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的发生率,维吾尔族和汉族均为OGTT阳性组大于对照组(P〈0.05);孕妇年龄≥35岁发生率仅在汉族中为OGTT阳性组大于对照组(P〈0.005);无论在OGTT阳性组和对照组中,孕妇孕期增重〉18kg发生率,均为汉族大于维吾尔族(P〈0.05);VVC、糖尿病家族史的发生率,维吾尔族大于汉族(P〈0.005)。结论:(1)维吾尔族糖筛查异常、糖耐量试验异常以及GDM发生率均高于汉族。(2)孕前肥胖、孕妇孕期增重〉18kg、VVC、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是维吾尔族和汉族糖代谢异常共同的高危因素,而增重〉18kg可能对汉族意义更大;孕妇年龄≥35岁是汉族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s, GDM)的妊娠结局。方法 筛选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产检诊断为GDM的668例孕妇,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及75g OGTT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 FBG异常为GDM Ⅰ组(n=328);FBG正常,OGTT 1h或OGTT 2h其中一项血糖异常为GDM Ⅱ组(n=224);FBG、OGTT 1h、OGTT 2h 3个时间点血糖均异常为GDM Ⅲ组(n=116)。分析3组孕妇的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以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 GDM Ⅲ组孕妇的FBG、OGTT 1h、OGTT 2h血糖水平,及FINS水平、HOMA-IRI均明显高于GDM Ⅰ组与GDM Ⅱ组(均P<0.05);而GDM Ⅱ组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GDM Ⅰ组(P<0.05)。GDM Ⅲ组孕妇的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DM Ⅰ组与GDM Ⅱ组(均P<0.05),GDM Ⅱ组的以上新生儿不良结局明显高于GDM Ⅰ组(P<0.05)。GDM Ⅲ组孕妇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DM Ⅰ组与GDM Ⅱ组(均P<0.05);而GDM Ⅱ组与GDM Ⅰ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的OGTT试验时间点异常越多、血糖与胰岛素水平越高提示GDM程度越重,表现为妊娠不良结局、新生儿出现巨大儿发生率可能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宫颈锥切术后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临床价值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有宫颈锥切术史的73名孕妇妊娠病历资料,以此为训练数据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选择宫颈锥切术后45名孕妇作为验证数据集,采用ROC曲线进行宫颈锥切术后孕妇早产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评估。结果: 对于宫颈锥切术后孕妇,年龄(OR=1.20,95% CI:1.01~1.43,P < 0.05)和孕中期子宫颈长度(OR=0.06,95% CI:0.01~0.21,P < 0.01)是早产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Logit(P)=1.408-2.903×孕中期子宫颈长度+0.186×孕妇年龄。训练数据集使用构建的模型预测早产的AUC值为0.93(95%CI:0.87~0.99),该模型预测早产的最佳阈值为-1.512,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1.7%、81.5%、0.732、68.8%、95.7%、84.5%;测试数据集使用构建的模型预测早产的AUC值为0.94(95%CI:0.86~1.00),当最佳阈值为-0.099时,模型预测早产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2.9%、90.3%、0.832、81.3%、96.5%、91.1%。结论: 以宫颈锥切术后孕妇的年龄和孕中期子宫颈长度建立的早产预测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早产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母体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分娩的妊娠足月孕妇,以年龄匹配原则,选取GDM孕妇及糖耐量正常(NGT)孕妇各130例,分为4组:NGT孕妇分娩适于胎龄儿(AGA)组 (NGT+AGA组,n =97 )、NGT孕妇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组(NGT+LGA组,n =33)、GDM+AGA(n =69)和GDM+LGA(n =61)。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孕26周前、26~32周、32周至分娩3个阶段孕妇体质量增长情况;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ELISA)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新生儿出生后24~48 h内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分析不同组别孕妇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组间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W)、体脂百分含量(F %)的差异。结果: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明显高于NGT孕妇 (F = 13.247, P <0.001);4组孕期增重存在显著性差异(F =5.501,P <0.001), GDM+LGA组明显高于NGT+AGA组(P <0.001)。 GDM组孕妇妊娠孕26周之前体质量增速明显高于NGT组;GDM+LGA组孕妇妊娠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也显著增加。4组内脂素水平分别为(90.69±18.94)、(116.28±46.96)、(112.88±44.66)和(208.15±81.89)μg/L(F =72.602,P <0.001),GDM+LGA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均P <0.001)。4组新生儿F %存在显著性差异,任意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孕妇内脂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 =0.539,0.629,均P <0.001),孕前BMI、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是其重要相关因素。结论:孕前BMI以及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是GDM的相关危险因素;32周至分娩前体质量增速则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增加密切相关。孕妇内脂素水平可能是联系孕期体质量增长与新生儿体成分的中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鲜胚移植与冻胚移植后单胎妊娠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进行比较,探讨不同胚胎移植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单胎妊娠的3161名孕妇的资料,其中鲜胚移植1009名(鲜胚移植组)、冻胚移植2152名(冻胚移植组)。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移植方案对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与鲜胚移植组比较,冻胚移植组分娩孕周增加(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P<0.01),剖宫产率(65.1%与50.7%,AOR=1.791,95%CI:1.421~2.256,P<0.01)、大于胎龄儿(12.7%与9.4%,AOR=1.487,95%CI:1.072~2.064,P<0.05)和巨大儿(5.4%与3.2%,AOR=2.126,95%CI:1.262~3.582,P<0.01)的风险也有所增加。在妊娠并发症方面,冻胚移植组早期流产率(18.5%与16.2%,AOR=1.377,95%CI:1.099~1.7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孕期营养素摄入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孕妇血糖控制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之间招募北京某两家三甲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且完成GDM诊断试验的孕妇(妊娠25~35周)参与队列研究,分别于入组、入组后2周、分娩时进行调查。本研究选取入组后2周的横断面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其中采用24 h膳食回顾问卷进行膳食调查,并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能量、宏量营养素及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利用临床信息系统收集的空腹血糖数据,参考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 将GDM孕妇中空腹血糖≤5.3 mmol/L者划分为血糖控制较好组,>5.3 mmol/L者则划分为血糖控制较差组,并将正常糖耐量孕妇作为正常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素摄入对GDM孕妇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孕妇227例,GDM孕妇104例,正常孕妇123例,其中血糖控制较好组76例(73.1%,76/104),血糖控制较差组28例(26.9%,28/104)。与血糖控制较好组和正常组比较,血糖控制较差组的蛋白质摄入量及其供能比显著较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则显著较低。微量营养素方面发现血糖控制较好组和血糖控制较差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孕周和体力活动水平后,以血糖控制较好组为对照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较高的蛋白质供能比与GDM孕妇血糖控制较差呈正相关(OR=6.12, 95%CI: 1.44~25.98),较高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则与血糖控制较差呈负相关(OR=0.54, 95%CI: 0.32~0.91)。结论: 蛋白质摄入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与血糖控制较好有关,建议GDM孕妇进一步调整膳食结构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睡眠医学中心接受睡眠监测的3 152名患者。所有患者被分成4组,单纯鼾症组(n=1 335)、单纯支气管哮喘组(n=72)、单纯OSA组(n=1676)和哮喘合并OSA组(n=69),以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哮喘合并OSA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单纯OSA组及单纯哮喘组(OR=13.389, 95%CI:7.930~22.607, P<0.01; OR=11.850, 95%CI: 7.116~19.733, P<0.01; OR=3.925,95%CI: 1.827~8.431, P<0.01)。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腹围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OR=7.224, 95%CI: 3.989~13.083, P<0.01; OR=6.783, 95%CI: 3.811~12.073, P<0.01; OR=2.920, 95%CI: 1.240~6.878, P<0.01)。年龄≥55岁和腹围≥90 cm的患者中,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5.464, 95%CI: 2.997~9.959, P<0.01; OR=4.630, 95%CI: 2.667~8.026, P<0.01)。结论 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在老年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育龄妇女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GDM组3 593例,对照组15 346例)的方法,选取18 939例于2013~2015年在四川、贵州、云南定期产检的单胎孕妇,测量身高及孕期体质量,于孕24~28周进行GDM筛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暴露水平1)、孕期增重(暴露水平2)与GDM结局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和肥胖可增加GDM的发生风险〔比值比(OR)=2.44,95%可信区间(CI):1.98~2.99;OR=4.98,95%CI:2.52~9.91)。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孕期增重标准,调整了预产年龄及孕前BMI后,与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过多或孕中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OR=1.33,95%CI:1.03~1.70;OR=1.48,95%CI:1.26~1.72)。孕早期,高龄组(预产年龄≥35岁)中,与增重适宜者相比,孕期增重过多发生GDM的风险更大〔OR和95%CI为1.42(1.02~2.28)〕,而非高龄组(预产年龄OR值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高龄组和非高龄组发生GDM的风险均是增重过多者高于增重适宜者〔OR和95%CI分别为1.59(1.14~1.88)和1.49(1.20~1.72)〕。结论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妇女中,孕前超重和肥胖、孕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的高龄妇女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